勵志中心勵志詩歌

關於高中詩歌鑑賞大綱

本文已影響 2.38W人 

關於高中詩歌鑑賞1

大多數人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愛笑

關於高中詩歌鑑賞

只有極少數的人懂得

愛笑的人更愛哭

有那麼一類人

總喜歡用說笑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

可他們不見得有多堅強

但他們就是天生愛逞強

這類人

只有在自己最信賴的人面前纔會毫無保留地卸下盔甲

摘掉面具

留下委屈的眼淚

在他們面前

我不必僞裝自己

和他們說話

肚子裏不用拐七八道彎

不必擔心無心說出的話被人誤解

因爲在耐心地聽完我的滿腹牢騷之後

還能微笑的告訴我好好生活的人

在我哭的時候能給我依靠的肩膀和溫暖擁抱的人

在被我無心傷害之後

還能疼我勝過一切的人

只有他們

年華牽過他們的手

很慶幸

很期待

一直一直這樣幸福地走下去

關於高中詩歌鑑賞2

知識點1.鑑賞人物形象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簡要概括人物形象的總體特點;第二步,聯繫詩歌中表現這一形象特點的內容加以分析說明;第三步,分析詩歌刻畫這一人物形象的原因或意義,如抒發了作者何種思想感情,對錶達詩歌主旨有什麼作用等。

典例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李白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空負頭上巾,吾於爾何有。

王歷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人物形象。從題目來看,詩人是嘲笑王歷陽不肯飲酒。大雪紛飛,正是飲酒的天氣,王歷陽“不飲杯中酒”的行爲,讓陶淵明也會笑死。陶兩明喜歡飲酒,常戴頭巾,撫琴自樂,宅邊有五棵柳樹。詩歌借陶淵明來嘲笑王歷陽“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空負頭上巾”,刻畫了王歷陽追慕陶淵明卻徒有虛名的形象。

【答案】王歷陽是一個追慕陶淵明卻徒有虛名的人,表面上以陶淵明爲榜樣撫琴、栽柳、戴頭巾,可是喝酒不痛快。“浪”“虛”“空”三字用得巧妙,傳達出嘲諷及激將之意,充分顯示了李白的沖天豪氣。

知識點2.鑑賞事物形象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概括事物形象的總體特點;第二步,結合詩歌內容分析說明;第三步,分析事物形象體現的人物品格或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例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花影

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詩中的“花影”有着怎樣的特點?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事物形象。詩歌描寫了“花影”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變化。“重重疊疊”寫花影之多,“上瑤臺”寫花影移動;“掃不開”寫花影難除,表現憎惡花影之情;“收拾去”寫花影消失,大有慶幸之感;“送將來”寫花影再現,又發無奈之嘆。詩人巧妙地將自己內心的感情變化寓於花影的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答案】花影重重疊疊,不能消除,雖隨同太陽落山而消失,卻又因月亮升起而重現。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爲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知識點3.鑑賞景物形象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抓住詩歌中描寫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第二步,概括詩歌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言之有據,切忌脫離詩歌內容,憑空想象。

典例3.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

〔越調〕天淨沙?秋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全曲描繪的景物有怎樣的特點?請簡要賞析。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景物形象。這首元曲全曲都在描寫景物,作品題目點出描繪的是秋天的景象。前兩句通過“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等悽清的意象,描繪了一幅孤寂蕭瑟的圖景,大有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意境和格調;“一點飛鴻”給圖景增添了靈動的色彩,但描寫的只是飛鴻的影子,又增添了寥落之感;後面兩句,筆鋒陡轉,通過“青”“綠”“白”“紅”“黃”一組具有鮮明色彩的詞語,描繪出景物的明麗,使畫面充滿生機。答題時,可先概括景物的特點,然後結合具體語句進行賞析。

【答案】前三句着力渲染秋天淒涼蕭瑟的氛圍,後兩句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落日殘霞”點出時間爲秋日傍晚,與“孤村”相配,透出蕭瑟與悽清之感;“老樹寒鴉”已帶有暮寒意味,加以“輕煙”環繞,就更有一種惆悵之感;“一點飛鴻”給冷寂的靜景增添了生命力,但又只是依稀難辨的影子,增添了寂寥之感。而後作者筆鋒一轉,寫“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些帶有明麗色彩的景物,爲這肅殺的氣氛平添了生機與活力,一掃前人寫秋景一悲到底的俗套。

典例4.閱讀下面這首清詩,然後回答問題。

山中香後

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

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描繪的畫面,要求鑑賞詩歌前兩句描繪的畫面。這兩句詩,交代了清晨開門所見到的景象:大雪封山,雪停之後,天氣放晴,雲彩淡淡,日光清冷。據此,考生不難概括出作者描繪的畫面,概括時一定要結合詩句描寫的景象。

【答案】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大雪封山、天氣初晴、雲彩淡淡、日光清冷的冬日山居雪景圖。

知識點4.鑑賞詩歌語言之煉字、煉句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給出字句的意思,即“某字在句中的意思是……”或“某句的含意是……”;第二步,分析表達技巧,即“運用了……的手法”;第三步,描述景象,即“寫出了……的景象”;第四步,分析情感,即“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例5.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送應氏二首(其一)

曹植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解析】本題考查煉字類賞析。曹植生活在戰亂頻發的年代宮室盡燒焚。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荒疇不復田”“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等詩句寫出多年戰亂造成的宮室被毀、田地野草叢生的破敗情景。“盡”是“全部、完全”的意思,也就是說,洛陽城內所有的宮殿都被大火燒燬了。“側足無行徑……不識陌與阡”等詩句寫出了田野荒蕪、遊子因久不歸家而不識阡陌的情況。“側足”極言田野荒蕪到行人已無法正常行走的程度,從側面寫出了戰爭過後的慘敗景象。

【答案】(1)“盡”是“全部、完全”的意思,寫出了洛陽城的殘破景象,既表現出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又交代了“何寂寞”的原因。(2)“側足”是“側着腳”的意思,“側足無行徑”寫出道路的狹窄,詩人把行人在草叢中步履艱難的情狀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出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典例6.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後面的問題。

採桑子

歐陽

羣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詩歌末尾兩句“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歷來爲人稱道。請簡要賞析。

【解析】本題考查煉句類賞析。從標題看,本詞寫的是百花凋謝之後西湖上的美好景象。詞的前六句寫的是宜外西湖上的美好景色,“垂下簾櫳”一句交代描寫由室外轉向室內,但“雙燕歸來”一句說雙燕在“細雨”之中,這不免令人生疑,但這恰恰是作者語言運用絕妙的地方。這兩句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着意寫燕子的活動,反襯出室內的清寂氣氛,體現出一種靜觀自適的情調。理解了這一層,就能把握住這兩句的妙處了。

【答案】“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寫室內景,將人物動態描寫與自然景物相結合,以細雨襯托春空之後的清寂氣氛,又以雙燕歸來營造出輕靈、歡快的意境,表達出作者靜觀自適的情調。

知識點5.鑑賞語言特色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明特色,即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準確點明語言特色(如簡

練傳神、凝練沉鬱、語近情遙等);第二步,列例證,即結合詩?歌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第三步,析感情,即分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典例7.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題目。

〔中呂〕山波羊.閩思

【元】張可久

雲鬆螺髻,香溫鴛被,掩春閨一覺傷春睡。柳花飛,小瓊姬,—聲“雪下呈祥瑞”,團圓夢兒生喚起。“誰,不做美?呸,卻是你!”

【注】①小瓊姬:美麗的小丫頭。

這首元曲的語言很有特點,請對“誰,不做美?呸,卻是你!”做簡要賞析。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語言特色。考生要想準確揣摩詩歌中加引號的句子的語言特點,必須結合整篇元曲內容來分析。這首元曲描寫一個閨中少婦對離人的思念,構思十分巧妙。春暖花開時節,閨中少婦寂寞傷春,昏然入睡,做起了甜美的夢。屋外柳絮飛舞,猶如雪花飄飛。小丫頭見了,不禁高聲驚歎:“雪下呈祥瑞。”不料把少婦驚醒了,她嗔怪地說:“誰,不做美?呸,卻是你!_”短短八個字,極富生活氣息和口語化,使女主人公含嬌帶怒的神情躍然紙上,從她的埋怨中可看出她對離人深切的思念。組織答案時既要說明語言特點,同時也要闡述表達效果或作用。

【答案】引口語人曲,通俗而傳神,將女主人公被驚醒那一瞬間的懊惱之情表現得極爲生動。

知識點6. 鑑賞修辭手法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點明詩歌所用的修辭手法;第二步,結合詩歌內容分析其在詩歌中的具體表現;第三步,分析表達效果。

典例8.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

詠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詩歌五、六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對古代詩歌所用修辭手法的分析鑑賞。題幹要求就詩歌五、六句

的修辭手法進行分析。從語句本身來看,這兩句運用了對偶的手法。另外,“色”與“歌人臉”,“香”與“舞衣風”之間存在某種相似性,據此可以斷定此處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確定了這一點,然後對詩句內容加以分析,概括出表達效果即可。

【答案】詩歌五、六句運用了對偶、比喻的修辭手法,寫荷花秀麗的顏色彷彿歌女的容貌,馥郁的香氣如舞衣下的微風,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荷花的顏色和味道。

知識點7.鑑賞表現手法型

【得分技法】第一步,點出詩歌運用的表現手法(如渲染、烘托、襯托、象徵、聯想、欲揚先抑、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託物言志等);第二步,結合詩歌內容分析具體表現;第三步,分析表達效果。

典例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暮秋山行

岑參

疲馬臥長坡,夕陽下通津。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

千念集暮節,萬籟悲蕭晨。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

況在遠行客,自然多苦辛。

【注]①颯颯:風聲。②旻:天空,此處指秋季的天。③鶗鴂:杜鵑鳥。詩歌前四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簡要賞析。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詩歌前四句均描寫景物,雖然沒有人物出現,但從詩歌標題來看,是寫詩人暮秋時分在山間行走所見到的景象。一個“疲”字奠定了景物的基調,也交代了詩人的心情。山林空寂,山風吹起,颯颯作響,好像有人在這裏,其實根本就沒有人,以“空林”和“颯颯”的風聲襯托詩人心中的寂寞無聊。

【答案】襯托。詩歌開頭就寫馬疲臥在長坡上,以馬疲於山行及渡口西沉的斜陽襯托了詩人倦於奔波的心情。“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兩句先以風吹“空林”來表現林的“空”,又以彷彿有人而實則無人來襯托林的“空”,進一步突出了詩人疲於奔波、寂寞無聊的心境。

知識點8.評價情感態度型

【得分技法】無論是寫景、敘事的詩歌,還是揭示生活哲理的詩歌,都會通過各種方式表達情感或態度,或借景抒情,或敘事言情,或託物言志。評價詩歌情感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首先要讀懂詩歌,瞭解作者的經歷和詩歌的創作背景,然後結合具體語句分析揣摩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或蘊含的情感態度。答題模式爲:這首詩歌運用了……手法,描寫

了……內容,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態度)。

典例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後面的問題。

玉蝴蝶

柳永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裏,立盡斜陽。

【注】①宋玉悲涼: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秋情懷。②蘋花:一種在夏秋開小白花的水草。③幾孤風月:辜負了多少美好的風光景色。④屢變星霜:經過了好幾年。

“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抒發了怎樣的情感?請簡要賞析。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全詞通過描寫“雨收雲斷”的情景,表達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寫眼前雙雙飛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傳遞消息,看到天際的歸舟,疑是故人歸來,到頭來卻是一場誤會。通過對“雙燕”的“念”和對“歸航”的“空識”,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自己常年漂泊的無奈之情。

【答案】作者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眼前雙雙飛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傳遞消息,寓意與友人慾通音訊卻無人可託,將思念友人的深沉、誠摯的感情表現得娓娓動人;看到天際的歸舟,疑是故人歸來,到頭來卻是一場誤會,歸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癡情,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頂點。詞人從對方着筆,寫出因不能與思念中的人相見而產生的無可奈何的心情,也折射出自己常年漂泊的悵惘與無奈。

典例11.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後面的問題。

贈從弟(其二)

劉楨

亭亭山上鬆,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旨趣?請簡要分析。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題目雖然是“贈從弟”,但全詩卻沒有一句表兄弟之情的話,也沒有出現“從弟”一詞,而是描述以“鬆”爲主的景物。本詩貌似詠物,實爲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全詩開頭四句寫山上鬆在瑟瑟風中亭亭直立的狀態,“一何”意爲“多麼”,“一何盛”極寫風聲之大、風力之猛,“一何勁”極寫松枝傲然不屈的生命狀態;五、六句寫冰霜來臨,天氣更加惡劣,但松樹依然“端正”,表現了松樹堅貞不屈的高貴品格;最後兩句在問答中寫出松樹因擁有自己的本性,所以纔不畏嚴寒。答題時,可以先概括作品旨趣,然後逐句分析。

【答案】作品歌頌松樹不畏嚴寒、傲然挺立、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詩人以此自勉並勉勵從弟要不畏險惡環境,保持堅定、端正的高貴品格。起首四句,寫松樹在猛烈的寒風中堅強挺立的生命狀態,反映其不畏嚴寒、傲然挺立的精神品格;五、六句,寫環境惡劣,但松樹“常端正”;最後兩句以問答作結,揭示了松樹不畏嚴寒的原因。

知識點9.比較鑑賞型

【得分技法】解答比較鑑賞類詩歌題目,首先,要從總體上理解兩首詩歌的內容,找出兩首詩歌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其次,認真分析題幹,看題目要求從哪一個或哪幾個角度進行比較鑑賞;再次,圍繞某一個或某些角度對每首詩歌從具體語句到用詞進行比較分析,確定其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後,按要求整合答案。

典例12.側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題周喻將軍廟

胡曾

共說生前國步難,山川龍戰血漫漫。

交鋒魏帝旌旃退,委任君王社稷安。

庭際雨餘春草長,廟前風起晚光殘。

功勳碑碣今何在,不得當時一字看。

赤璧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1. “交鋒魏帝旌旅退”“烈火西焚魏帝旗”兩句所寫的場景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解析】兩首詩均出自同一作者,所寫的主要人物都是三國東吳名將周瑜。本題要求分析兩首詩中含意相關的兩句詩所描寫的場景的不同,答題時應從分析兩句詩的含意入手。“交鋒魏帝旌旃退”寫的是兩軍交鋒之後,魏帝(曹操)一方軍隊撤退的情景;“烈火西焚魏帝旗”則描繪的是在戰爭中,魏帝的旗幟被烈火焚燒的情景。

【答案】“交鋒魏帝旌旃退”寫出了赤壁之戰期間周瑜帶領大軍擊退曹軍的豪壯場面烈火西焚魏帝旗”寫岀了赤壁之戰時曹軍旗幟被焚燒的慘烈場景。

2.周瑜的形象有怎樣的特點?請結合兩首詩加以分析。

【解析】本題要求分析鑑賞周瑜這一人物形象。從第一首詩來看,刻畫周瑜形象的詩句主要是三、四、七句,三、四句通過寫周瑜率大軍擊退曹軍和周瑜被委以重任後社稷安定的情況,突出了周瑜指揮有方、受到君王重用的特點;第七句通過寫其功勳碑碣的零落從側面交代他曾建立了不朽功勳。第二首詩前兩句寫周瑜作爲開國元勳在指揮戰鬥中表現出的軍事才能,這一點與第一首詩的三、四句內容相近。分析時一定要結合具體詩句,做到言之有據。

【答案】受到君王重用、有軍事才能、功績卓著。“交鋒魏帝旌旃退,委任君王社稷安”“烈火西焚魏帝旗”寫他在戰場上指揮有方,表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並受到君王重用,能保社稷平安;“功勳碑碣今何在”則從側面表現了他的功績卓著。

關於高中詩歌鑑賞3

【摘要】我國古典詩詞意境優美,語言凝練,形象鮮明,感情豐富,一首好的詩歌能增進人的見識,,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養。學習和鑑賞古詩詞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學生應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古詩詞,並能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在高中階段能理解、鑑賞、評價古典詩詞應成爲學生必備的`語文素養。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只能在課堂教學中被動地理解詩詞的內容和意境,不主動賞析古詩詞,也不能深入挖掘古詩詞的內涵。本文主要探討和闡述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培養學生詩歌鑑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古典詩歌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使學生學習和鑑賞古詩詞成爲生活的常態。

【關鍵詞】詩歌鑑賞能力;現狀;教學實踐;有效途徑

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中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古詩詞的閱讀、理解、鑑賞能力的培養。學習和鑑賞古詩詞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學生應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古詩詞,並能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情況卻不容樂觀。

一、學生詩歌鑑賞能力及當前語文教學中詩歌鑑賞教學的現狀

爲了充分了解學生的水平、困難、需要和思維規律,我對20xx入學的新生,做過一個簡單的測試。測試結果證明,高中生詩歌鑑賞的基本素養比較低,相關文學常識、背景知識積累過少,鑑賞常識缺口很大。在研究過程中,我還給學生髮放了問卷,對學生在詩歌學習中的困惑和需求進行了解。根據反饋,學生在進行詩歌鑑賞時的問題主要表現爲興趣的不足,其次是學生知識的欠缺。無論是學習一般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還是《唐宋詩詞鑑賞》這樣的選修課程,以及在解答詩歌鑑賞題時,我們常感覺到,學生拿到一首詩後不知該如何入手,對於一首易懂的詩,學生還是能說出詩人的情感的,再深入一點,讓學生說出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的藝術特色,就是比較難的了。

再次學生學習古詩詞,以記憶爲主。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聽老師講解,課後下功夫背誦,學一首(篇)掌握一首(篇),沒能舉一反三去賞析古詩詞。在考試時,很多學生賞析古詩詞,不知道該如何着手,更不用說深刻領會詩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還有一個實際問題就是時間不夠充裕。高中生課業負擔本身較重,尤其是理科生,平時也將更多地時間放在了對數、理、化、生幾門課程的學習上,留給詩歌閱讀和鑑賞的時間真的是少之又少。

那我們的詩歌鑑賞的課堂教學又有着怎樣的現狀呢?在古典詩歌教學中,過分重視字詞註釋和簡單吟誦,通過大量的詞句分析,背景介紹,千方百計去弄清楚作者到底說的是什麼,教法簡單而且隨意性大,詩歌鑑賞成了抽象地說教,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學習詩歌的興趣。

在這種狀況和學習背景下,科學有效的古詩詞鑑賞就具有獨特的意義。

二、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詩歌鑑賞能力的有效途徑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思考和分析,我在教學過中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在培養學生詩歌鑑賞能力方面探索出了一些適合學生實際並切實踐行性較強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早讀課時間,培養語感,積累古詩詞。

要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就必須要求學生積累一定量的詩歌,所以早讀課就顯得尤爲重要。我校是一所省級示範性高中,學校對早讀課也非常重視,針對語文學科,學校每週安排兩節早讀課,每節40分鐘,並由各班語文老師督促檢查,這樣的時間安排,對我進行詩歌鑑賞能力培養的小課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對我校語文早讀課進行觀察,以及和各位同事共同探討的過程中,我發現我校早讀課的開發和利用還不盡人意,總的來說還存。

缺乏管理,目標模糊,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效率低下等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我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對早讀課的時間進行了規劃:10分鐘朗讀本週學過和將要學的課文,10分鐘進行詩歌朗讀,10分鐘佈置任務自由朗讀和背誦,10分鐘檢查朗讀和背誦結果。

緊接着明確早讀的任務和任務量以後,學生進早讀時就更有針對性,一節課後能有所收穫,也大大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

其次,高中語文新教材上的詩歌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再加上單元教學模式的影響,有時候可能長達一個月不會接觸到詩歌單元,如果早讀課不再佈置任務,那麼這樣斷斷續續的詩歌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也無益。

因此,我與教研組的另外一位同事經過討論、整理和篩選,在每學期開學時都會整理一份學生語文早讀課輔助材料,這份材料以詩歌爲主,每週一個專題,如自然的絕響,心靈的牧場等。每個專題又包括風雅詩齋,文言讀吧,大家文坊,素材迴廊四個部分。

早讀材料有效地補充了課內材料不足的情況,讓學生知道在早讀課上該做什麼,這樣早讀效率也會有所提高。另外,材料中所選詩文大都是一些美文,可以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引導,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再次,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千篇一律的早讀形式會使許多學生產生“朗讀疲勞”現象,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可以開展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以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領讀是主要方法,另外,比賽式朗讀、背誦式朗讀、集體朗讀、男女分讀、分角色朗讀、自由讀、接力讀、大聲讀、小聲讀和默讀等等各種形式朗讀可以活躍早讀課氣氛,同時也可以用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了的積極性。 對於這些任務在規定了完成的時間之後必須進行必要的檢查,這樣學生讀起來纔會更認真,目的更明確。當然檢查的方法不可一概而論,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依據是學生的水平。比如讓學困生朗讀課文中的詩歌;讓中等生能夠整體把握詩歌,讀出詩歌大意,明確詩歌思路;讓優生能夠品讀、鑑賞詩歌。

(二)組織學生參加並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開展研究一年以來,我在所帶的兩個班級策劃組織了多次與詩歌鑑賞有關的活動,並積極組織他們參加學校和教研組開展的活動。

詩歌朗誦比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誦讀詩歌,學習詩歌,鑑賞詩歌的興趣,形成了誦讀的良好氛圍,同時也讓同學們掌握了誦讀的方法,部分學生還能把學到的方法運用於課堂學習之中。當然也鍛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通過活動,讓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協調能力,藝術鑑賞力等都得到了極好的錘鍊。

2、“輕釦詩歌大門,與詩歌同行”綜合性語文活動

首先,每個學習小組先制定活動計劃,進行了明確的人員分工,各自回家蒐集唐詩、宋詞、元曲,並將蒐集來的資料聚集在一起,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閱讀與交流。在交流中,同學們感受到了古詩與現代詩的不同之處:古詩的語言比較凝鍊、內涵豐富;現代詩的寫法則比較自由,更適合抒發詩人的情感;還了解到了詩歌的分類與詩歌的表現手法……總之,同學們學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當然,也學會了許多閱讀詩歌、鑑賞詩歌的技巧。

3、自編詩集

根據所學詩歌單元的特點,提出讓學生製作自己的詩集,作爲語文第二課堂的主要內容。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圖書館等各種資源,根據自己的喜好編寫一部詩集。詩集要求自己設計封面;然後在封二貼上自己的照片,照片可以是卡通畫,自畫像,或者生活照、大頭貼等;在照片下要寫上作者介紹,介紹文字可長可短,風格不限,可以莊重嚴肅,可以詼諧幽默,可以亦莊亦諧詩歌長短不限制,空白之處可以畫插圖。詩歌單元開始之時佈置,結束之時上交。

4、自己當回小老師。好詩不可勝數,教材裏的詩歌只是舉例性質的,無法反映中外詩歌的全貌,教師除了在教學中要善於延伸拓展,指導學生舉一反三之外,還要接觸和閱讀更多的詩歌,來逐步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因此每節課開始前幾分鐘我都安排一位同學講一首詩歌。詩歌在上課前由當天講詩歌的同學提前在黑板上抄好,講解完畢之後,我還經常根據同學們所講的情況適時給予鼓勵和補充講解。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同學們逐漸瞭解了應該如何更好的去鑑賞一首詩,而且詩歌鑑賞教學活動開展起來就更容易了,同學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以及對詩歌的理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好選修課這一陣地

在第一節課上,我將這次選修課的主題確定爲“詩意的棲居”,其靈感來自於德國詩人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在柔媚的湛藍中》“當生命充滿艱辛,人或許會仰天傾訴:我就欲如此這般?誠然。只要良善純真尚與心靈同在,人就會不再尤怨地用神性度測自身。神莫測而不可知?神如蒼天澄澈?我寧願相信後者。神本人的尺規。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

“棲居的本質就是詩化,詩意地棲居可以使我們的棲居富有詩意,將一切的煩惱、痛苦、損傷都轉化爲詩意的一種體悟。不管是苦難、貧窮、辛勞、窘迫,生活都可以詩意的光輝。”

這是我在那節課上的導入語,看到孩子們滿眼的期待,我知道,我已經朝着自己的目標邁開了第一步。

在選修課上,我帶領學生了解整個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史,並結合高考,集中教給同學們一些詩歌鑑賞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讓同學們學會從哪些角度入手去鑑賞一首詩歌,同時每節課設置一些練習,或和學生共同鑑賞,或學生獨立鑑賞,也可以小組合作鑑賞,在鑑賞過程中,同學們閃現出的思想火花,和優美的文字,流暢地表達也讓我感到驚訝和欣喜。

(四)合理充分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詩歌鑑賞的審美感知力。

1、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中,古代詩歌佔有一定的比重。但因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意象儲備貧乏,對詩歌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因而古詩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近年來隨着電教媒體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我感受到在古詩教學中採用電化教學媒體併合理地運用,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在教學《渡荊門送別》時,根據詩意我引導學生觀看錄像。畫面上:江面開闊,羣山連綿不斷,江水奔騰、一瀉而下,皓月當空,雲霞飄飛如同海市蜃樓似的奇觀……這意境是多麼美啊!教學時詩畫對照,爲學生想象活動提供了豐富、鮮明的表象信息,學生很輕鬆地踏入了詩的意境之中。

在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還可以啓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美。

如教古詩《歸園田居》,教學時,我播放配有優美音樂的錄像。學生邊聽、邊看、邊想。教師問:“如果你也置身於‘芳草萋萋’,豆苗稀疏的南山之下會有怎樣的感受?”學生們紛紛舉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爭論異常激烈。我真爲同學們高興。我覺得,在這裏設計的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典範。

2、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積累詩歌鑑賞知識,爲培養和提高詩歌鑑賞能力打基礎。在平時上課還有夜自習進行輔導時,我會給學生播放一些與詩歌鑑賞有關的視頻,學生興趣非常濃厚,看到孩子們臉上露出的滿足而又陶醉的表情,聽到他們或贊同,或嘆息,或驚歎的聲音時,我知道他們已經在慢慢地走近詩歌,走進詩歌!《唐之韻》讓學生了解唐代詩歌的歷史和那個時代裏燦若星河的詩人羣體,《丹韻詞音》讓學生們明白,在這個浮華而又喧囂的時代我們需要詩歌,《光亮人生》讓學生品味對經典詩歌不一樣的解讀,《百家講壇》又讓學生們走進大家,瞭解他們不一樣的人生,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心靈,他們的精神世界。

(五)朗讀―鑑賞―寫作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實踐。

在課堂上,我經常強調讓學生多讀,反覆地讀。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很多詩歌的精髓是難以言傳的,只有靠自己的反覆吟誦,朗讀才能逐漸體會詩歌的意境,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大聲地,動情地,投入地朗讀是體悟詩歌思想感情最好的方法,也是培養語感的最好途徑。肯定和鼓勵,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對詩歌鑑賞投入更多的熱情。

鑑賞詩歌的過程可以由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完成,尤其是一些難度較大的詩歌,當然,也可以讓學生們以小組探究的方式進行鑑賞。當學生們瞭解了詩人蘊含在詩中的情感,真正走入詩歌的時候,來進項改寫,仿寫等寫作訓練,也可以由學生寫成鑑賞性的文字,在班級內部,或班級之間進行交流。老師一定要適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對詩歌鑑賞投入更多的熱情。

相信只要我們在高中階段能夠給學生以準確、厚實的詩歌鑑賞理論知識做鋪墊,加上教師精練地指導,再加上學生豐厚的古典詩歌積澱,社會的正確引導、家長極力創造好的環境,再加上應試之前的適度專題訓練,高中生古典詩歌的鑑賞能力一定能夠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2]施春花《淺談高中語文中的古代詩歌鑑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xx

[3]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廣東教育出版社,20xx

[4]王尚文《語文教學對話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

[5]王步高《唐宋詩詞鑑賞》[M].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

[6]薛金星《高中古詩鑑賞手冊》[M].北京教育出版社,20xx

[7]李志陽《高中古詩詞鑑賞教學指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xx

[8]林玲《論中學語文詩歌教學》[D].揚州大學,20xx

關於高中詩歌鑑賞4

高考,詩歌鑑賞題十一分,對於福建學生而言,這是一座大山,一座有點難以逾越的大山,爲什麼這麼說?因爲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不知怎麼搞的就是那麼害怕,就是那麼無語。每次考試得分率很低,不少人連詩歌的基本內容都無法讀懂,只是瞎蒙亂寫而已。

於是我不能不想想:我們的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背唐詩宋詞,小學也要求背七十多首,初中又背了五六十首,到了高中至少也背四五十首,一共加起來我們的學生至少背了兩百多首詩歌。按道理能夠背兩百多首詩歌的學生文學素養應該不太差,而實際上這些背了那麼多的學生爲什麼對高考的十一分的古典詩歌鑑賞題居然束手無策?這是我們這些當老師的不能不反思。

是不是我們這些學生從小背誦詩歌的時候根本就是無心?還是這些學生的語文老師沒有教會學生如何鑑賞詩歌?還是我們這些古典詩歌對這些學生沒有一定印象力?

這些問題作爲語文老師可能我們並沒有仔細思考過,頂多是每次在教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時候,我們纔會想起如何教學生如何鑑賞詩歌,如何理解詩歌,當時我們上課的時候講解詩歌並不是按照高考詩歌考題的模式來講,我們只是從純粹的欣賞的角度來講,學生聽講的時候也只是以一種並非認真的態度來聽,除非這首詩歌是他喜歡的,除非他的確是對詩歌有興趣,不少學生在上詩歌的時候都是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甚至有些麻木的狀態。

現在進入複習的狀態,有必要對以前學過的詩歌進行一個小結,既要讓學生多背一些過去學過的詩歌,也要讓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慢慢地理解與感悟詩歌的特點,特別是應該適當地給予學生詩歌誦讀與理解的方法與策略的指導。這個工作要做深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這些學生的詩歌基礎並不是很紮實,以前所學過的那些詩歌對於他們而言彷彿是遙遠的記憶,彷彿是隔世的電影。

而要讓學生由以前那種相對麻木相對混沌的狀態轉入相對積極相對明確的狀態並非易事,因爲大部分學生對這些古典詩歌並沒有辦法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沒有辦法在朗讀背誦這些詩歌的過程中獲得美妙的體驗和成就感。而這是需要我們這些語文老師尋找到一個切入點,一個能夠讓學生經過語文老師指點之後能夠慢慢進入詩歌鑑賞門口的點。這很重要。學生一旦能夠從這個點開始理解了如何讀詩,如何賞詩,如何品詩,這些工作是可以慢慢地一個個開展。當然真正要達到如此境地卻非易事,至少是需要經過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至少得讓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有一點點的收穫,有一些進步,至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會像以前那樣對詩歌無動於衷,對詩歌麻木不仁。

我相信,只要我們當語文老師的能夠很好地理解詩歌的特點並且能夠以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講述,讓自己的學生能夠接受與理解,學生是可以一點點進步與提升的。雖然詩歌鑑賞很難,雖然學生的基礎不好,但我們一定要努力去教,去幫助每個學生,儘可能使他們有所進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