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七年級課件

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2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課件,一個優秀的課件,採用的形式其產生的效果應該是高於傳統教材的,也就是說,如果連傳統教材的效果都沒有達到,那也就沒有必要做成課件了。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課件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通用10篇)

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 1

一、導入課文

出示蓮花圖,提問:這是什麼花?大家喜歡不喜歡這種花?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那麼《愛蓮說》這個題目的意思是什麼呢?(“談談愛蓮花的道理”)。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說明道理,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小黑板,老師讀一遍。

教學目標:

1、識記

疑難字詞:頤蕃濯褻逸鮮

2、理解

蓮花的高潔品格。

託物言志的寫法。

三、預習:

請兩位同學給這幾個字注音,頤蕃濯褻逸鮮

大家齊讀兩遍。

四、正課

1、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這篇課文的錄音朗讀,注意聽準字音,注意句子的語氣語調。

2、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並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後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3、問:文字上還有沒有不懂的?請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答)

4、(出示小黑板)請幾位同學翻譯下列句子: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d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5、請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把課文完整的說一遍。

6、這兩位同學說的很好,大家掌聲鼓勵。這篇文章題目是愛蓮說,蓮有哪些可愛之處值得作者喜愛呢?

討論歸納: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7、我把蓮的這些特點,畫在了黑板上,大家齊讀一遍.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蓮花的?

淤泥和青漣是蓮的生長環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蓮花的莖挺直獨立;香遠益清指蓮花的香味;亭亭淨植是蓮花的形態;而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是從觀賞者的角度寫出蓮的品質。

8、這些描寫,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作者在這短短的文字中能夠如此細緻的描繪蓮花,難道他僅僅是喜歡蓮花的外形嗎?(不是,是借花喻人)書中把蓮花比喻成了什麼?(君子)

9、既然蓮是君子的化身,那麼兩者一定有相似之處,先給大家舉個例子,“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是蓮花的生長環境,那麼相應的君子的環境又是什麼樣的呢?(污濁的黑暗的封建社會)既然蓮花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一樣,雖然生活的黑暗污濁的社會中,卻能夠不與世俗怎麼樣?(同流合污)剩下的六個花瓣由大家總結。同桌互相討論,然後找同學回答。

濯清漣而不妖純真自然,不顯妖媚

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爲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高潔獨立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10、大家總結的很好,我把君子的品德寫在了花瓣上,請幾位同學把這些君子的品德貼到與蓮花相對應的位置.

大家共同繪製了一幅蓮花君子,通過這兩幅圖,可以看出作者描寫蓮花是爲了讚美象蓮花一樣的君子,也就是在蓮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態度,一定要做一個像蓮那樣品德高潔的君子,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借蓮來表達自己的志願,想一下這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託物言志板書)託的什麼物,言的什麼志?(託的是蓮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現在我們可以真正瞭解作者寫這段文字的深意了。讓我們將這一段大聲朗讀一遍,注意,要讀出對蓮花崇敬和讚美的感情來。

11、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寫了菊花和牡丹,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麼人?陶淵明爲什麼愛菊?

菊花有什麼特點,它不與百花爭春,開在什麼時候?

……深秋時節。?

深秋時節氣候寒冷。它能不畏嚴寒,這種精神值得我們肯定、讚揚。這恰恰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他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隱居山林。所以作者把菊比成什麼?(隱逸者)

從這一點上,我們將它與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處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動與世俗作鬥爭相比較,菊和蓮雖然都不滿現實,但前者採取逃避態度,後者則敢於面對現實,在污濁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潔的情操,因此蓮比菊更加可貴。

所以,我們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時,要明確,它對蓮花起的是什麼作用?(襯托。?從正面襯托.)

1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爲什麼?

因爲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成爲富貴者的象徵。當時的世人都喜愛它,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名利。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13、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決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決定了對花喜愛的差異,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人分別持什麼態度?

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後四句再朗讀一遍。

小結: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同學們再大聲的把課文朗讀一遍,體會作者的感情.

14、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老師再給你們幾分鐘時間,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

五、總結:

1.學生總結:

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你有哪些收穫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等,都值得我們借鑑。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 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寫的一篇託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蓮”自比,委婉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寶貴的世風,表明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鑑意義。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

1. 疏通文意,理解詞句,並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

1. 學生預習,教師講解重點,課堂探究討論。

2. 學習本文,主要讓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中品味賞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

學習蓮花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三、學情分析

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因爲很多文言知識是原來學生沒有學過的,所以在目標的設定上既要對字詞落實,又要掌握本文的寫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風。對於八年級來說則更應該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尤其是知識點的整合。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質疑 討論法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 :

1. 疏通文意,理解詞句,並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難點 :

1、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2. 學習蓮花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芙蓉出水——引蓮

圖片導入法,請學生欣賞牡丹花、荷花、菊花、梅花的圖片。

師問:同學們,這些花,你喜歡哪種呢?

有一位古人,他對蓮花情有獨鍾,併爲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

(板書課題:愛蓮說)

學生回答,並說明喜歡的理由。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帶着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清香襲人——讀蓮

1、聽讀

教師播放朗讀,同時要求學生給生字注音,並標出難句和句讀。

2、仿讀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讀清節奏,讀通讀順。 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譯讀

邊讀邊譯,圈點勾畫。 四人小組自由讀課文,並結合註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1、學生聽讀,並給生字注音,並標出難句和句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四人小組自由讀課文,並結合註解,疏通文意。

該環節注重基礎,學生積極動口、動手、動腦,在充分交流、討論的基 礎上,形成技能。教師示範、引領,評價及時,多鼓勵。

三、冰清玉潔——賞蓮

(多媒體顯示問題,學生小組討論。)

(一)品讀寫蓮的文句,體會作者筆下蓮之美。

1、作者如此愛蓮,那麼,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哪裏呢?

①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樸;

②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

③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2、作者如此深情地爲蓮花高唱讚歌,文章是不是僅僅寫蓮花呢?

作者借蓮花來寫人。

3、作者借蓮花來寫人,而又直接在文中點出來,那這種寫法叫什麼?

託物喻人

4、教師要求學生用“────” 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體說說借物喻人的用法。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惡劣的環境中不爲世俗所污;

“濯清漣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優越的環境中不媚於世;

“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內心通達,行爲正直;

“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純正無邪;

“香遠益清”比喻君子美德佈於四方,聲名遠揚;

“亭亭淨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堅守節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一句比喻君子端莊嚴肅,被人敬仰。

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小組代表回答,全班交流。

託物喻人,是抽取事物的某些特徵,來象徵人物的某些品質,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環節要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把握形象的比喻意義,用概括的語言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簡單說理的能力。

四、教師講解本文對比烘托手法的妙處。

①開頭以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引出“予獨愛蓮”的主旨。

②作者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托蓮的高潔。

③結尾由三種花寫到三種人:愛菊者少,愛蓮者更少,而愛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嘆社會上真隱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愛富貴的人很多。

作者用菊花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的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五、教師小結:

文章通篇以菊花爲旁襯,以牡丹爲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羣的品性,表現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態度。

七、板書設計

愛 蓮 說

周敦頤

託物 言志

菊 ——— 隱逸者

(正襯)

蓮 —— 君 子

牡 丹——富貴者

(反襯)

八、作業設計

一、必做題

1.解釋加點詞。

蕃 清漣 褻玩 宜乎

2. 翻譯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②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3、填空。

本文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是__________。

二、選做題

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託自己感情的託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因爲……”句式寫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於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在聯繫;第二,要有新意。

九、教學反思

這份教學設計能根據學情制定教學目標,並且緊扣教學目的設計教學過程,但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目標完成指向不明,在教學設計意圖裏,沒有指出完成的具體目標。有待於改進。

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 3

【教學設想】

1、把理解本文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結合高中課文《荷塘月色》進行比較,區別借景抒情與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2、把襯托手法作爲本課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3、採用“講講、讀讀、議議”的教學方式。

4、在本文學習的基礎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較閱讀,以實現課內外結合,初高中銜接,爲學生將來學習鋪平道路。

5、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說”這種文體。

2、理解體會本文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映襯的手法。

4、體會本文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5、準確、流暢地背誦《愛蓮說》。

【重點、難點】

1、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是本文重點。

2、映襯的手法是本課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大都喜歡花草,你最喜歡哪一種花草?請說出理由。

2、歷代文人墨客讚頌蓮花的詩句很多。如宋代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盡了西湖六月蓮花盛開之態,成爲千古傳誦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頤更是對蓮花情有獨鍾。他在南康做郡守時曾劈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朵朵鮮花頷首,田田荷葉輕搖,陣陣清香撲面。作者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千古名篇《愛蓮說》。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出示學習目標(課件演示)

1、瞭解“說”這種文體。

2、理解體會本文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映襯的手法。

4、體會本文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5、準確、流暢地背誦《愛蓮說》。

三、解題

蓮:即蓮花;“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與現代的雜文相似。“愛蓮說”就是論說一下喜愛蓮花的道理。(課件演示課題及作者)

四、介紹作者(課件演示)

周敦頤,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後的諡號。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

五、診斷測試

1、給加點的字注音:(課件演示)

蕃淤泥漣褻濯鮮有聞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2、詞解釋:(課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滌

褻:親近而不莊重

鮮:很少

宜:應當

六、指導朗讀

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要讀得一氣貫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結構,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結構。

七、學生讀課文,準備翻譯

八、學生口譯本文大意

九、(課件演示)譯文

第一段譯文: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蓮從淤積的污泥里長出來,卻不受沾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越發清芬;筆直的潔淨的立在那裏,可以在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譯文:我認爲,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十、討論點撥

1、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課件演示)

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結合蓮花圖談)(課件演示)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生長環境來寫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是從體態香氣方面來寫的;“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從風度氣質方面來寫的。

十一、你認爲蓮花有哪些高尚品質

明確: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正直,通達事理,行爲方正;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體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十二、引導學習託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愛蓮花,不僅因爲喜愛它的外形,更因爲它是一種人格的化身,聯繫第二段看,是哪種人的化身?(課件演示)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中通外直”──通達事理,行爲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作者借蓮花形象來言君子之志,是什麼表現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明確:蓮花,出於污泥不染其污,沐於清漣而不媚於世。處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剛正不阿,不攀附權貴,這是蓮的氣質風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寫照,作者借花喻人,託物抒懷,表明自己不慕權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君子之風)(再齊讀那些句子)

十三、作者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

1、你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課件演示)

明確: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2、“牡丹之愛,宜乎衆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明確:這個感嘆句,是作者對那時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貴的處世態度的強烈諷刺。

3、本文以“愛”爲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爲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明確:襯托手法 以菊花正襯,以牡丹反襯。

十四、

本文作者託物言志着重刻畫了蓮花的精神氣質,而當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寫荷花的名篇。(課件演示第四段)比較閱讀: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節選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明確:《荷》文着重描繪月光下荷塘的優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五、總結(課件演示)

1、請同學們總結中心思想。

作者讚美蓮的優美形象的高貴品質,說明自己潔身自愛的品格,抒發了鄙棄追慕富貴的惡濁世風的思想感情。

2、寫作手法:託物言志(象徵手法)

作者借物(蓮花)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託之物的特點必須與志的特點相通。

3、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映襯(用甲事物來陪襯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說的一面分外鮮明,或交相輝映。)

十六、形成性測試

1、默寫出文中描寫蓮花的句子。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作者眼中的蓮花具有哪些品質?

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通達事理,行爲方正,志潔行廉,體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等。

3、作者借讚美蓮花表達了自己什麼志向?

表達了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願望。

十七、作業

1、任選一種自己喜愛植物,採用多種修辭方法,寫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

2、課外閱讀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陶淵明愛菊隱逸者

(正襯)

予愛蓮 君子

(反襯)

世人愛牡丹 富貴者

反思:

《愛蓮說》是一篇雜文。按原計劃我是想一課時上完的,但是隻上了內容的三分之二。這篇文言文裏,我想達到教學目標分別是瞭解“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瞭解本文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增強古文閱讀能力,能翻譯並背誦課文;學習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體會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貞氣節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度。

整堂課可取的地方應該是遵循了古文教學的`基本原則,以讀促譯,就粗避細,整體感知,體會大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儘可能的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經驗去理解文本,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

不足的是沒能準確地把握教學時間,沒能如期的完成自己預計的教學內容。還有三個知識點沒能完成,菊花和牡丹花的正襯和反襯的作用。最後一段中議論、感嘆、陳述三個句式的對比;拓展託物言志的寫法練習。在完成的內容裏也有不少處留有遺憾。比如:有學生在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時指出與“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意思相近。我沒能深入的讓學生去區別它,只是認可學生有那麼一點相近的意思。但不完全準確。生硬的灌輸給學生“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是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其實順着學生的理解未嘗不可。“身在曹營心在漢”比喻的是身子雖然在對立的一方,但心裏卻想着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從積極的意義上講,說某人雖身處異鄉,但心懷親人,或某地下工作者身在敵營,心在自己的組織。從消極意義上講,說某人身在此,心則在彼,或人在心不在。比如說有的同學身在教室裏心在操場上等等。當時如果這麼講也許會花費更長的時間,應該不實際,但如果我能接着學生的話總決爲“是的,蓮花雖然從淤泥里長出來,但他的心不屬於淤泥,依然是高尚純潔的,而且給人的外表也是一塵不染純潔潔淨的。說明蓮花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也許會更好一些。同時還可以結合學生自身,進行思想教育,有些同學身上存在一些不良行爲,我們不能因爲別人做咱也去做等。另外,由於時間沒把握住,一下課是課間操時間,打算結束時再讓王程躍把三句排比句讀一讀,與先前所讀的作個比較,讓整堂課像個故事,首尾呼應,但沒收住,集體朗讀一遍課文就更不用說了。

造成時間不夠的原因,我覺得,應該是在引導學生獨立獲得知識上花費了太多時間。這裏有我的引導方向的問題,也有學生理解能力的問題,同時也說明我對學生的瞭解還不深入,配合得還不是很默契,我所採用的教法和學法不是最適合他們的方法。另外還覺得自己駕馭課堂的應變能力有待加強,對於課堂生成的利用率不高……

以上就是我對《愛蓮說》的教學反思,希望通過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我的遺憾成爲前車之鑑,不再成爲大家的遺憾,同時也希望能和同事們共同進步!

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說”這種古代文體的特點。

2.掌握積累文言詞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讀成誦。

3.探究蓮花的形象和高潔品質;學習文章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反覆誦讀,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內容要點,學習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蓮花的高潔品質,體會作者以“蓮”自況、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教學重點】

1.掌握積累文言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探究蓮的形象和高潔品質。

【教學難點】

學習文章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方法】

教法:點撥法 朗讀指導法

學法:朗讀法 質疑討論法 合作探究法

【芙蓉出水——引蓮】

由歷代文人讚頌花的詩句導入,引出本文的蓮花,迅速將學生帶入情境。

(設計意圖: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先聲奪人,而且能爲新課的展開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典雅、充滿詩意的導入爲本課營造濃厚的文言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爲教學過程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繼而破題,明確“說”這種古代文體的特點。

【清香襲人——讀蓮】

(一)聽讀:

1.老師範讀:聽準字音,聽清節奏。

(設計意圖:“讀”既是最根本的教學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富有感染力地示範誦讀能爲學生營造氛圍,使學生陶醉其中,如臨其境,與作品產生共鳴。教師的範讀,還可以幫助學生校正字音,分清節奏,讓學生快速走進文本。)

2.學生仿讀:讀準字音,讀清節奏,讀通讀順。

(1)正確、流暢、放聲地自由朗讀課文。

(2)指名試讀。

(設計意圖:在文言文教學中朗讀是重點,語文課堂也離不開琅琅書聲。通過教師範讀繼而學生仿讀這兩個環節,既能強化檢驗正確的朗讀,也能對學生仍然不會讀的地方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和指導。)

(二)譯讀:邊讀邊譯,圈點勾畫。

(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口譯課文,劃出不會譯的疑難字詞句。)

(三)疑讀:

1.小組合作,討論疑點。

2.全班交流,答疑解惑。

(設計意圖:本環節採用個人自學、質疑、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共同完成字詞解析和語句的疏通。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自學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文本對話獲取知識,產生疑問,繼而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讓學生通過互問互答解決疑難,當學生解決不了的時候,教師才進行適時點撥,發揮幫扶作用,授以學法指導。)

【冰清玉潔——賞蓮】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作者描寫蓮花的句子。你發現作者筆下的蓮具備了哪些品質?

(1)自主尋找發現(2)學生合作討論(3)師生交流明確(4)教師歸納小結

2.作者想通過愛蓮和愛君子表達自己怎樣的人生追求?

(1)明確寫法

(2)體會感情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增強了合作學習意識,提高了學生解決疑難的能力和效率。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盧梭有這樣一句話:“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法的指導也尤爲重要,教師適時進行恰當的引導、點撥,教給學生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會學生從品味語言探究作者情感,從讀中品味蓮花的高潔品質,在品中悟出作者的人生追求,培養學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本文題爲《愛蓮說》,作者寫蓮、愛蓮,爲何卻又提到了其他兩種花呢?那麼作者對這兩種花所代表的兩類人是什麼態度呢?

(1)明確寫法(2)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爲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語氣作爲切入點,由淺入深的悟讀,帶動學生體會文章字裏行間寄寓的思想感情。明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及他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風的諷刺。瞭解作者的人生價值觀和道德情操。)

【舌燦蓮花——論蓮】

時光飛速發展,在物質高度發展的今天,你怎樣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極避世的隱士”、“追求名利的富貴者”和“潔身自好的君子”?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提出了“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瞭解作者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後,使學生學有所得,並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積累美文——詠蓮】

請同學們根據本文關鍵詞語的提示自由背讀課文,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快又準確。

1.提示

可愛者 陶淵明獨愛 世人甚愛 予獨愛 菊之愛 蓮之愛 牡丹之愛

2.背誦 展示

(設計意圖:葉聖陶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爲重要,還要重視經典名篇的背誦積累。讓學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導下,熟讀並背誦本文。加深對文言文的文意理解,感悟古漢語語言的魅力,培養文言語感,提升語文素養。本文教學從朗讀中開始,在誦讀中結束,一氣呵成,呈現文言文教學朗讀這一主旋律。)

【作業——學以致用】

請同學們以某種植物爲題,採用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寫一篇小短文,寫出你的真情實感。題目自擬。

(設計意圖:作業的設計,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並注重語文學習的實效性,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練習寫作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板書——醒目直觀】

愛蓮說

周敦頤

菊(正襯) 隱逸者

牡丹(反襯) 富貴者

蓮 君子者

託物 言志

(設計意圖:板書是在與學生學習探討的過程中逐步寫出來的,簡潔明瞭的概括和濃縮課文內容,突出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起到很好的總結、鞏固作用。)

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 5

教學設想

通文意,把握難詞難句和關鍵詞浯,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誦讀、背誦課文,是短文兩篇的教學重點。理解學習類比手法的運用是《陋室銘》的教學難點,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映襯手法是《愛蓮說》的教學難點。

短文兩篇應以誦讀(包括背誦)爲主,以講爲輔.達到當堂成誦。用抓“文脈”的方法快速記誦,背誦課文。對文章的思想內容,不必多作發揮。點到爲止。

教學安排兩課時。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人新課。

古代名士文人常愛以物詠情言志,我們今天要學的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就是託物言志中的名篇。作者借陋室、蓮花抒發自己怎樣的心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品讀吧。

彩屏顯示:彩圖及課題《陋室銘》。

二、檢查預習。

彩屏顯示:

正確朗讀下列句子並解釋加點的字。

惟吾德馨 談笑有鴻儒 無案牘之勞形 西蜀子云亭

可愛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蓮而不妖 不蔓不枝

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 陶後鮮有聞 宜乎衆矣

三、錄音範讀課文《陋室銘》。

要求:在聽的過程中,劃出疑難之處,並結合課文註釋,理解文意。

四、學生質疑,教師答題(基本掃除文字障礙)

五、指導朗讀。駢文的節奏按意義劃分。駢句要讀出節奏(四字句的節奏一般是二二,五字句的節奏多爲二一二),上下句節奏一致,韻腳要讀出延長音,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須有較長的停頓。排比句要注意節奏鮮明,重點突出。齊讀《陋室銘》。

六、引導學生討論下列問題,教師只作點撥。

1.釋題。

課題中的“陋室”是所託之物,“銘”指的什麼?引導學生看註釋①。

2.文中哪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爲什麼?

討論後,明確:“惟吾德馨”這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因爲第四句是比喻;也是類比,是以虛襯實。作者所要說明的意思是“惟吾德馨”。中間八句寫室中生活情狀,是室主人“德”的外在表現。最後一層隱含“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

3.作者是怎樣描寫陋室環境和居室主人生活情景的?

明確:“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描寫了陋室幽雅動人的景色,以景色之雅見“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寫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是從陋室主人交往的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陋室中人的活動(“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兩方面來描寫的,表達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4.作者以陋室比古賢的居室,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趣和節操?

明確:引古賢之名室類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的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

5.爲什麼結尾說“何陋之有”?

明確:引用孔子的話,隱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說明“有德之人居之,則陋室不陋”,與本文開頭的“惟吾德馨”一句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子過來,達到最完美的思考境界,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6.本文采用託物言志的寫法,借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明確;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和高潔傲岸的節操。

7.熟讀並當堂背誦全文。

8.默寫全文。

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 6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愛蓮說》,並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3、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見過蓮花嗎?

生:沒有。

師:不要遺憾,現在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蓮花圖片:妙筆生花、一 枝 獨 秀、獨 擎 燭照紅裝、世人皆睡我獨醒、小荷才露尖尖角、夢、沉魚落雁……

生:感覺怎樣?美極了。

師:綜觀歷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將蓮作爲描寫的對象。有唐代詩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宋代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唐代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唐 代薛濤——風前一葉壓荷蕖……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並不是因爲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讚美它的美。那是爲了什麼呢?請看課文。

二、介紹作者和題目含義。

1、周敦頤(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周敦頤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闢一四十餘丈寬的蓮池(後被稱爲“愛蓮池”),池中建“賞蓮池”,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2、題目含義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範疇,既可以說明,也可以議論,還可以用來記敘、抒情。

含義: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學習方法指導:文言文學習五步閱讀法

大聲朗讀明確字音→仔細閱讀理通文意→分析閱讀體會形象→講解閱讀品味意境→背誦閱讀加深理解

1、聽讀課文錄音,注意字音。生聽讀——散讀——正音,——齊讀。

2、默讀全文疏通文意。

學法指導方法:先重申翻譯要求:

(1)儘量譯出每一個字;

(2)補出省略成分;

(3)通暢,準確。

學生默讀——自己翻譯(處理講義)——同桌交流——教師提問

教師重點講學生難懂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翻譯時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爲“愛菊” 。“蓮之愛”、“牡丹之愛”與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圖”也與此相同。

四、研討課文,進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藝術。

⒈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

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兩朵盛開的蓮花,將答案填寫在上面。

明確:比作君子;

具體描寫:環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習性——濯清漣而不妖;體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淨植;;氣味——香遠益清;氣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純真自然無媚態——通達、正直——不攀附權貴——美名遠揚——獨立高潔——令人肅然起敬

2、課文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麼?文章題爲愛蓮說,爲什麼還要寫其他花呢?

回答:還寫了菊和牡丹。 分別比作君子、隱逸者、富貴者。

補充:這三種人分別代表了三種處世的態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處在污濁的`環境卻保持自身的高潔,不隨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這種人的特點是志向高潔,但逃避現實,隱居起來。(志向高潔,隱居避世)

富貴者呢?因爲牡丹花十分濃豔,從唐朝起就成爲富貴人家的寵物。牡丹的價錢很貴,但富貴人競相購之,把它比作富貴者很恰當。這種人的特點是追求富貴、追求名利。(貪慕榮華,追名逐利)

用作陪襯。這樣,更能突出蓮的君子的品格。

襯托:爲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對照和比較。

小結:作者讚美蓮,其實是要讚美君子這樣的人,他不跟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爲人正直,名聲很好,又很莊重,有獨立的人格。封建社會有這樣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種花來比三種人,使文章生動形象,含蓄而給人回味。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託物言志。

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 7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掌握重點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大意,

2.反覆誦讀,在誦讀中品味語言,並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學習託物言志的手法。

3.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引導學生保持正直操守的價值取向,使學生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

二、教學重點

積累掌握重點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大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與鑑賞能力。

三、教學難點

探究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手法、襯托的寫法

四、教學用具

小黑板、卡片、練習篇子,畫

五、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二、自主學習 感知課文。

⒈出示自學提綱,指導學生自學

自學提綱:

(1) 自讀課文,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甚蕃( ) 鮮有聞( )予獨愛( )淤泥( ) 濯清漣 ( )( ) 褻玩( ) 不蔓不枝( )噫 ( )

(2) 、 文學常識填空:

《愛蓮說》選自 ,作者是 ,字 ,號 ,諡號 , 朝著名哲學家。著作有《 》等。

(3)、瞭解本文的體裁:"說"是

那麼課文標題"愛蓮說"可以解釋爲

(學生自學後教師組織學生評價)

三、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聽課文的錄音,欣賞文章。

2、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節奏準確。

3、齊讀課文。 要求: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四、疏通文意。

1、結合註釋,小組合作自譯課文

(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註解,利用工具書,翻譯全文,不懂之處做好標記。)

2、課堂反饋:課堂小組交流,展示學習的成果。

五、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出示探究問題,小組合作解決,課堂交流。

1、你認爲作者喜愛蓮的原因是什麼?

2、本文寫的是蓮爲什麼要寫菊花和牡丹?作者對愛菊和愛牡丹的人各持什麼態度?

六、小結

同學們,通過品讀課文,你有什麼感想、收穫呢?哪位同學願意與全班同學分享一下自己收穫和感受。(學生髮言分享學習的收穫和感受)

七、拓展練習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託物 言志

蓮 襯 君 子 潔身自好 愛

菊 隱逸者 避世隱居 惜

牡丹 託 富貴者 貪圖富貴 鄙

課後總結

過去,在教《愛蓮說》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作者入手,然後一句一句領讀,一字一字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一句話也不漏掉,所有該做的課後練習,一道題也不放過。我那時所擔心的,是考試時千萬別因爲自己沒講到,而使學生不會做。至於對學生,我那時所關心的,是他們上課記不記筆記,下課複習不復習。有時候考完,自己也納悶:這道題明明在課堂上已經講過了,還反覆強調,一定得注意。結果還是錯得一塌糊塗。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當時更多的是責怪學生,並沒有從自身去找原因。後來,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用這種方法上完課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教與學的真諦。

那一課我是這樣上的。

開始,我從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入手,很隨便地和同學們展開了漫談:蓮有哪幾部分?各有什麼特點?你喜歡蓮嗎?爲什麼?我把這稱之爲“漫談入課”。說是漫談,其實是我的精心設計。我必須從這一過程中,首先發現學生在學這一課前,哪些已經會了,哪些還不會,從而確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導”。

接着是第二步驟:學習課文。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發現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學生提出有兩個字音讀不準:“滌”,“鮮”。當堂有學生予以正讀。一個句子難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老師稍加朗讀,大家就明白了。然後是對照註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先畫下來,待會兒提問。這一步用的時間稍長,學生的提問也較多。但絕大部分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極少數問題,老師點撥一下即可。翻譯完後,我提了兩個問題:作者寫蓮有哪些特點?爲什麼要寫這些特點?對於第二問,我原先以爲學生回答不出來。結果,學生不僅正確地回答了出來,而且還聯繫到以前學過的《白楊禮讚》。這不禁使我有些自慚,以前太低估了學生。

再接下來是第三步驟:評價課文。這裏有兩層含義:課文裏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這是讓學生髮現問題的最關鍵之處。一開始,學生由於習慣了老師的滿堂灌,沒人發言。我就引導大家:你自己認爲課文哪裏寫得最好?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愛蓮說》的主旨、結構和寫法,一點一點地全“拼”了出來。老師該講的,學生都講到了;老師沒講的,有些地方學生也講到了。比如以前作爲難點分析的,是作者以蓮自況,追求高尚情操,諷刺污濁世風的觀點。學生在分析的時候,不僅讚揚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還結合社會實際,批判了一些利用手中的權力的醜行,說他們連古代的周敦頤還不如,真該要他們好好讀讀這篇文章。

至於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一開始,學生確實想不到。選入課本的文章,都是典範文章,哪裏敢懷疑?靜場片刻以後,我啓發大家:作者所處的年代,距離現在近一千年,難道到了現在,大家的思想觀念還沒有發生變化,還完全同作者的觀點一樣?這幾句話激起了同學們的不滿,於是立刻有人反駁:陶淵明反對追求富貴,我認爲不對,追求富貴有什麼不好,難道應該追求貧困?在文章的結構上,有的`同學提出:作者三次寫到三種花,前兩次的順序都是“菊—牡丹—蓮”,而到了第三次,卻變成了“菊—蓮—牡丹”。因此,應該把“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調到文章最後。這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大家爭得面紅耳赤。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又由於是初次上這樣的課,非常遺憾,我沒敢讓學生再繼續爭論下去。 最後一個步驟:遷移能力。讓學生以自己所喜歡的植物爲題,口述一篇託物言志的短文。由於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爲主,以自學爲主,以學生的發現爲主,所以,學生作起這樣的作文來,並不犯難。

這堂課,學生學得輕鬆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去決定吸取或捨棄。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爲學生服務,纔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跟着老師的指揮棒走,光記筆記都來不及,哪裏還有什麼主動性?哪裏還有什麼發現?其他的課文,我也適當採用了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成績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 8

教學目的

一、學習課文“託物言志”和言簡意豐、文筆多變的寫法。

二、掌握“蕃”“染”“植”“鮮”等詞的意義,辨識“之”“焉”的不同用法。

三、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學設想

一、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難點是正襯和反襯的理解。

二、課文篇幅短小,文字淺易,句式整齊,語言優美,宜加強朗讀,做到當堂背誦。

三、課前準備好蓮花(包括蓮、藕)的彩色掛圖,讓學生在得到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導入課文,有利於理解課文。(如有配合課文的錄像片更好,用法則須另外設計。)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出示掛圖,提問:這是什麼花?大家喜歡不喜歡這種花?爲什麼?(根據回答情況適當引導。)蓮花是一種姿態優美品性高潔的花,因此深得人們喜愛。它很早就出現在我國文人的筆下。在他們的作品中,蓮花或與天真純潔的少女結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脫俗品格的象徵,或被贊爲百美並陳、無私奉獻的化身。可以這樣說,對蓮的喜愛,已成爲我國人民的一種文化心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宋朝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看他是怎樣讚美蓮花並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的。

解釋:“說”是古文的一種文體。

二、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分讀後集體朗讀。

三、讀講課文。

1.讓學生對照註釋,疏通課文。稍作準備後指名學生講述第1段意思。

教師講評,強調實詞“蕃”、“染”、“植”的意義,要求同樣以“沾染”爲意,說出一個帶“染”字的成語。(答:一塵不染。)

板書歸納“之”的不同用法:

提問:作者讚美蓮的這些句子包含了蓮的哪幾方面的特點?

討論後歸納:不同流合污,不妖豔媚俗,剛正不阿,傲然堅貞。

齊讀第1段,試將讚美蓮的.句子背出來。

2.讀講第2段。

學生閱讀後提問:這一段寫了幾層意思?

明確:兩層,第一層,是作者對三種花的評價;第二層,是作者的感慨。

提問:兩個層次的句式分別有什麼特點?

明確:第一層三個並列分句,句末都有一個“也”字,這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句末的“也”是幫助表示判斷的語氣詞。這種句子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呀……”的形式,“也”等於“呀”表示感嘆。

第二層,句式基本相同,但語氣各不相同:第一句陳述,第二句設問,第三句感嘆。想一想:這三個句子作者用不同語氣來表達,其中有什麼道理?

分析:第一句表明像陶淵明那樣愛菊花的人不多,語氣比較平穩,所以用陳述。第二句要突出自己的與衆不同,所以用問句形式加強語氣。第三句是說愛牡丹的人很多,言下之意是說世上追求富貴的人多,這裏隱含着作者對當時不正世風的批判,感情強烈,所以要用感嘆語氣。

強調:“鮮”,這裏讀作“xiǎn”,意思是“少”。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裏也有,如“鮮爲人知”的“鮮”就是這種用法。

思考:這一段兩層意思之間有什麼聯繫?

明確:第一層以三個比喻來評價菊、牡丹和蓮三種花,這裏雖然沒有貶褒之詞,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三者之中,君子最爲高尚。第二層作者發表感慨,突出自己對蓮的喜愛。前後聯繫,我們不難理解,作者愛蓮,是要以蓮自況,表明自己是一個像蓮那樣品格高潔的君子。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

齊讀第2段,試背誦。

四、總結課文。

1.教師歸納: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課文第1段主要用記敘句法描述了蓮花優美的姿態,突出它的高潔品格,表明自己對蓮花的喜愛。第2段先用議論對三種花進行評價;再抒發感慨,婉曲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不良世風。真正體現了言簡意豐、文筆多變。

2.提問:本文題爲《愛蓮說》,主要是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可爲什麼要把菊和牡丹跟蓮放在一起談論呢?

明確:這是一種映襯的寫法。如果不提菊和特丹,只是一味讚頌蓮是多麼美好,多麼高尚,自己對它是多麼喜愛,文章就顯得單調,意思不容易表達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蓮來比較着寫,就更能突出蓮花的可貴。這就是映襯手法的好處。另外,映襯還有正襯和反襯之分,這裏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它們有什麼不同,我們可在課後認真地加以揣摩。

3.評價:作者生活在封建社會裏,面對當時的不良世風,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潔的品格,這是難能可貴的。當然,他因爲憤世嫉俗而流露的那種目空一切,自視清高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也是不足取的。

五、佈置作業。

1.解釋下邊句中加黑詞的意思。

(1)出淤泥而不染(2)香遠益清,亭亭淨植(3)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4)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2.根據下邊加點詞的不同用法,分別寫出例句。

3.熟讀背誦課文。

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 9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句,背誦全文。

2.理解借物喻人、託物言志、對比烘托的寫法。

3.探究作者寄寓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探究蓮的象徵含義,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託物言志、對比烘托的寫作手法的運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先出示魯迅先生的七律《蓮蓬人》中的四句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向濂溪稱淨植,莫隨殘葉墮寒塘。”並解釋大致意思,然後順勢啓發:濂溪先生是誰?蓮蓬人爲什麼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呢?從而導入新課。

二、課堂結構(四大板塊)

第一板塊:點讀課文,說字詞句段意思(10分鐘)

1.要求學生“點”着課文註解,逐字逐句地通讀課文,讀懂意思。

2.以四人爲一小組,互相討論,共同翻譯字詞句,然後提出疑問,共同解決。

第二板塊:誦讀課文,說句式語言特點(10分鐘)

1.學生聽課文錄音,要求重點聽語音、語氣、語調。(沒有條件則教師範讀)

2.學生對照課文錄音,自由誦讀課文兩遍。

3.教師要求學生說句式語言特點。

學生說的內容可能有以下幾點:(1)句式多樣。或駢句,或散句;或長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獨詞句。(2)語氣多變。或陳述,或疑問,或感嘆。(3)節奏和諧。“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韻腳交錯分佈,錯落有致。(4)表達方式多樣。百字短文熔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於一爐。一個“愛”字連綴全文,文筆簡練,情感豐富。

第三板塊:品讀課文,說課文運用手法(15分鐘)

(一)說借物喻人手法。

1.教師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蓮花的語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褻玩焉。)

2.教師要求學生說說這些句子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蓮、讚美蓮的?

學生可能說品質、形態、儀表等方面。

教師隨機點撥:這些語句對蓮花作了生動逼真、盡善盡美的描繪,揭示了蓮純潔、高尚、正直、剛強、清廉、莊重的'特點,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蓮花的傾慕之情。

3.教師啓發:聯繫下段中的“蓮,花之君子者也”“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兩句,你們覺得作者僅僅只是在描寫蓮、讚美蓮嗎?當然不是,寫花就是寫人,詠花就是詠志。這七個分句句句寫花,又句句寫人,這種手法叫借物喻人。

4.教師要求學生用“ ”一句比喻君子的“ ”句式具體說說借物喻人的用法。

例說參考:“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惡劣的環境中不爲世俗所污;“濯清漣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優越的環境中不媚於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內心通達,行爲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純正無邪;“香遠益清”比喻君子美德佈於四方,聲名遠揚;“亭亭淨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堅守節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一句比喻君子端莊嚴肅,被人敬仰。

(二)說對比烘托手法。

1.教師提示: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作者以蓮花爲歌頌對象,卻幾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2.學生讀課文中有關菊花、牡丹的句子後說用意:

教師點撥:(1)開頭以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引出“予獨愛蓮”的主旨。(2)作者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托蓮的高潔。

(3)結尾由三種花寫到三種人:愛菊者少,愛蓮者更少,而愛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嘆社會上真隱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愛富貴的人很多。

3.教師小結:文章通篇以菊花爲旁襯,以牡丹爲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羣的品性,表現了作者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三)說託物言志的手法。

文章所詠之物是蓮花,對蓮花的形貌、品質、風度等進行描摹讚頌,又以花喻人,表達了對君子之風的仰慕追尋,實際上表達了作者自己做人的操守和準則,表達了自己生於濁世要遺世獨立、潔身自好的品質,此手法便是託物言志。

第四板塊:背讀課文,說背誦文言文技巧(5分鐘)

讓二至三名優秀學生當堂背誦,然後結合本篇課文,說說背誦文言文的技巧。學生可能說:根據語氣語調背;根據表達方式背;根據音韻節律背;根據鄰頭字句背等等。只要方法可行,教師就給予充分肯定,以總結背誦文言文的經驗方法。

三、教師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初一語文《愛蓮說》課件 10

教學目標:

⒈朗讀、背誦《愛蓮說》,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⒉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手法。

⒊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主旨。

一、 導入課新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體裁及作者的介紹

文的體裁是"說","說"就是古代—種以議論爲主的文體,既可以說明議論,也可用來抒發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詠志諷世的散文。

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爲官清正,深得民心,爲百姓所愛戴。《愛蓮說》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挖池種蓮,後人稱爲"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三、整體感知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蕃 淤泥 漣 褻 濯 鮮有聞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2、詞解釋: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滌

褻:親近而不莊重

鮮:很少

宜:應當

3、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4、學生藉助課文的註解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並嘗試翻譯。教師糾正。

四、研讀探究

1、分小組討論:這篇文章美在哪裏?

2、從四個方面進行賞析。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讚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2、“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3、文中寫蓮花,爲什麼還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4、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5、本文將花的形象比擬人的品質,蓮、菊、牡丹各比擬怎樣的生活態度?

6、作者把“蓮”與“牡丹”對舉,其用意何在?

7、“牡丹之愛,宜乎衆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8、文章結尾處,修辭和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9、從作者對蓮的讚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10、在文中作者把“蓮”作爲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徵。作者在這裏運用了什麼寫法?目的何在? (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

11、文中說:“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和“牡丹之愛,宜乎衆矣”說明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

12、 “出淤泥而不染”寫出了蓮花什麼相的品格?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周敦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六、鞏固練習

(1)、背誦全文。

(2)、《愛蓮說》一文中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爲方正,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3)、《愛蓮說》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文章的主旨句是:

(5)、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的句子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