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成語故事

成語典故(精選19篇)

本文已影響 1.64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語典故,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語典故(精選19篇)

成語典故 篇1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於書讀得多,字也認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讚。在一片讚揚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貼出之後,有一位老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軾“求教”,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書上全是寫着周朝時史籀創制的字。蘇軾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書一看,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這對驕傲自滿的蘇軾是當頭一棒,他頓時面紅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沒說什麼,便含笑而去。蘇軾這時才感到自己太驕傲了,於是將書房門前對聯的上下聯前各添了兩個字,使思想境界爲之昇華,一幅具有遠大抱負的對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立志讀盡天下書,發憤識遍天下字。”

此後,蘇軾發奮讀書。二十歲的時候,已學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蘇轍一起參加了京城的考試。當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對當時文壇崇尚詭怪奇澀的文風很是反感,一律不加錄取。當他看到一篇《刑賞忠厚論》時,十分高興,便準備取爲第一。由於試卷是密封的,歐陽修並不知道那文章是誰寫的。他想了想,覺得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鞏之外,可能不會有別人了。爲了避嫌,歐陽修就把蘇軾的卷子判爲第二。等到發榜公佈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寫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鞏,而是個叫蘇軾的年輕人,心裏便有些過意不去。

成語典故 篇2

“開誠佈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爲成語“開誠佈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並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幹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後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並認爲自已受先帝委託,已經擔任了這麼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麼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爲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爲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爲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於軍中。他一生清貧,並無什麼產業留給後代。

成語典故 篇3

春秋時,楚莊王即位已經三年,白天打獵,晚上喝酒,對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們對他不滿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他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對莊王說:“我有個謎請大王猜猜。”莊王說:“你說吧。”伍舉說:“楚國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

楚莊王說:“這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從那天開始,楚莊王振作起來,認真治理國家,楚國也漸漸強大起來。最後,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了春秋五霸。

成語典故 篇4

清朝康熙年間,盱眙縣知縣朱宏祥被提升爲閩浙總督。他到廣東不到半載,就使廣東全省利興弊除。

然而,在朱宏祥到廣東以前,這裏的往來商旅不知死了多少,但就是找不到兇手,一個個都成了無頭冤案。譬如:朱肇運主僕兩命盡喪;吳學伊主僕3命盡喪;謝俊卿男女5命盡喪。這些人的死,都是兇手將他們的肚子剖開,將石頭放進他們的肚子裏,然後沉入水底的。

據說,朱宏祥一到任,城隍認定他是清官,就前去告訴他上述兇殺案是老龍舡戶乾的。

朱宏祥聽到這一報告後,就到廣東東北老龍津這個地方去捉拿兇手,結果擒獲了50多名駕船人。經審訊,才知道他們是以舟渡商旅爲名,誆客人登上他們的船,再通過放蒙藥或燒悶香使客人昏迷,然後下手將客人剖腹納石,沉入水底。這些船戶結幫爲害,致使這個地方社會極端黑暗。

暗無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動勢力統治下社會的黑暗。

成語典故 篇5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他的叔叔趙王司馬倫野心很大,他趁晉惠帝司馬衷剛即位,國家還不夠穩定的時候,就和手下一起計劃一項陰謀,篡奪了王位。司馬倫在當上皇帝后,竟然胡亂封官,讓他自己的親戚朋友、甚至是家裏的僕人和差役,都當了大官或是成爲他的近侍官員。當時的近侍官員都使用珍貴的貂尾作爲帽子的妝飾,可是司馬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找不出那麼多的貂尾,只好用相似的狗尾代替。

因爲司馬倫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而這些官員既沒有真才實學,又不爲人民辦事,碉知道欺壓百姓,胡作非爲,令老百姓感到非常痛恨,就編了諺語諷刺他們:“貂不足,狗尾續。”

成語典故 篇6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問起,現在要知道和要去幹的事情很多,究竟應該先知道和幹些什麼。孟子回答說:“有智慧的人無所不知,但要知道當前應該做的事中最急需要辦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們無所不愛的,但應先愛親人和賢者。又比如古代的聖主堯和舜,尚且不能認識所有的事物,因爲他們必須急於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堯舜的仁德也不是愛一切人,因爲他們急於愛的是親人和賢人。”接着,孟子又從反面來回答這個問題:“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喪期,卻對服三個月、五個月喪期的禮節很講究;在長者面前用餐沒有禮貌地狼吞虎嚥,咕哆咕哆地喝湯,卻去講什麼不能用牙齒咬斷乾肉等等,這就是捨本逐末,不知道當前最需要知道和乾的是什麼。”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爲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爲務。”

【釋讀】孟於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爲務。釋義意思是指當前應該做的事情中最急需辦的事。

成語典故 篇7

西施有心痛病,總是皺着眉走路。村子裏的人見到西施楚楚可憐的樣子,都覺得西施更加美麗了,對她的美貌讚不絕口。

村子裏還有一個女子名叫東施,模樣長得非常醜陋,她看見後,認爲西施那種樣子非常好看,於是就模仿着西施,也捂着心口,皺眉蹙額地走在村莊裏。

可是,事與願違,人們見了她那種怪模樣都避得遠遠的。後來人們用“東施效顰”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

成語典故 篇8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

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

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後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成語典故 篇9

來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此典又可寫作“鑿壁借光”、“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是指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

成語典故 篇10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爲“天縱之聖”,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稱爲孔聖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教學時孔子提出了“啓發式”教學的思想。

從教學方面而言,孔子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啓發、開導。孔子曾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方面,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那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

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要可以靈活地思考,運用到其他類似的東西上。

舉一反三,列舉出一件事情,進而以此類推知道其他許多事情。比喻從懂得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推論,能觸類旁通,善於學習,能夠由此知彼。就比如從我們的生活說,如果我們看到枯葉從樹上落下,從而類推得出秋天到了,天氣會轉涼,早晚要加衣服之類的一個過程就算是舉一反三。

成語典故 篇11

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出自三國·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唐朝時期,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辯,官職是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做官,百姓們對這件事情議論紛紛。

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麼不妥呢?”

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爲郭寧是因爲進獻兩個女兒入宮,纔得到這個官職的。”

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並不是獻給朕的。”

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百姓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而來的,這裏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不做讓人誤會的事,也很重要。

成語典故 篇12

在我們的世界裏,有一些成功的人士。我們常常很羨慕這些人。但多數人只是看到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多少人能夠看到他們努力的艱辛呢?

我認爲:人們如果要想獲得成功,那就必須去奮鬥。大家應該還沒有忘記,我國的運動健兒們在悉尼奧運會上爲我國奪取了28枚金牌,爲祖國爭了光。他們在領獎臺上的榮譽,是用了多少汗水換來的啊!金牌,是他們每天都進行高強度訓練的成果。運動員們的奮鬥,可以換來金牌;發明家的奮鬥,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由此可見,奮鬥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在奮鬥的道路上,我們是需要付出汗水的。上天是很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獲得的成果也就有多少。當今世界上,有哪個人是不需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呢?如果以前沒有人去爲中國革命事業付出血汗,爲此奮鬥,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會成立;如果沒有人們爲“四化”而奮鬥,付出汗水,那麼也不會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同樣地,如果現在不努力地奮鬥,將來的中國也會日漸衰落。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奮鬥才能獲得成功呢?

愛迪生說過:“如果你希望成功,當以恆心爲良友,以經驗爲參謀,以當心爲兄弟,以希望爲哨兵。”我認爲,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應該是明確目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是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目標,那麼要獲得成功便成爲一句空話。其次,我們需要堅持不懈地奮鬥。在成功的征途上,是充滿坎坷、曲折的。有人說過:“成功是戰勝艱難險阻的奮鬥結晶。”如果我們遇到一點點失敗就放棄,那是絕對嘗不到成功的滋味的。愛迪生一生中有1000多項發明,在當中,他經歷過多少失敗呢,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他曾經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再次,機遇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我認爲,只有在機遇來臨之際,明確目標併爲之奮鬥,才能夠成功。

讓我們在通向成功的征途上奮鬥,用自己的汗水,換取成功的果實吧。

成語典故 篇13

志,乃要有所作爲的決心;成,是爲有所成就。凡學業、事業,小至應試中第、謀取官職,大到江山社稷、民族興旺,能有所成就者,無不有志之人。

“外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也一定可以做到!”這不是一句一時衝動的豪言壯語,這是被歧視的中國人民的“志”,它讓童第周、詹天佑在世界人面前表達了中國人民的驕傲。

骨頭最硬的中國現代作家魯迅,在風雲變幻,災難深重,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極其尖銳、複雜的年代,義無反顧地揭反封建之旗幟而起,用無比犀利的筆去喚醒沉睡的民衆而成爲現代最偉大的作家、思想家。當初,熱衷於自然科學的青年魯迅,覺醒到即使體格如何健壯的中國民衆若也只能做槍斃示衆的材料,或當麻木的觀衆,這對於中國的社會改革是毫無意義的,於是他拿起了筆,願“我以我血薦軒轅”了。如此刻骨的選擇,如此堅定的志向,讓魯迅成爲中國現代文化的一座崑崙。

俯首皆拾的樁樁事例無不說明了“志”對於“成”的重要。無志之人猶如置身於茫茫荒漠看不到綠洲而唯有汗竭而亡。

五歲即可“指物作詩立就”的仲永只因其父貪利,“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使其喪“志”最後“泯然衆人矣”。更有無“志”而“江郎才盡”者,比比皆是。若“仲永”“江郎”者因其才而立志,我們的祖先也許就有太多的“愛迪生”了。

成語典故 篇14

三國時的曹操是當時的一代梟雄。他叱吒風雲,挾天子以令諸侯,縱橫天下三十餘年,才削平羣雄,統一了北方,進爵爲魏王。

曹操晚年,患有嚴重的頭疼病,且經常發作。他頭疼病發作的時候,頭痛得像要裂開來一樣。雖經宮中太醫無數次診療,但毫不見效。後來他把名醫華佗請來診治,華佗認爲曹操的.病竈在大腦,需打開腦殼,取出病竈,才能治癒。曹操認爲華佗想謀害他,竟下令將華佗殺死。

華佗死後,曹操的頭疼病無人能醫,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起來。臨終之前,他把曹洪、司馬懿等召到病牀前,囑咐將長子曹丕立爲繼承者,又把自己的侍妾都叫來,吩咐近侍把平日所藏的名香分賜給她們,並囑咐她們說:“我死了以後,你們要勤習女紅,學會做絲鞋的本領,以便將來生活困難的時候,可以賣了自給自足,維持起碼的生計。”

諸侍妾都淚流滿面,哭着答應。

曹操又留下遺言,把衆多侍妾全部遷往銅雀臺居住,讓她們每天在臺中設祭。他又怕自己死後有人盜掘他的墳墓,吩咐在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七十二處疑塚。曹操一一囑咐完畢,長嘆一聲,氣絕而死。

後來,“分香賣履”這個典故,用來形容一個人臨死前對妻兒的留戀、關愛。

成語典故 篇15

江淹,字文通,他在南朝時歷仕宋、齊、樑三個朝代,曾擔任侍中、光祿大夫等高官。他在文學上也很有成就,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

江淹少年時,家裏很窮,十三歲那年,父親死了,他靠上山砍柴來供養母親。但他讀書十分刻苦,二十歲時便學有所成,踏上仕途,擔任宋孝武帝劉駿第十一子劉子真的授業老師。孝武帝死後,劉宋王朝內部爆發了一場爭奪帝位的鬥爭,結果湘東王劉彧獲得了勝利。劉子真被殺,江淹便轉投到建平王劉景素門下。

江淹二十多歲時便才華橫溢,文名卓著,寫下了《恨賦》、《別賦》等不朽名篇,很得建平王劉景素的器重。但他少年氣盛,恃才傲物,引起同僚的妒忌,被誣陷入獄。

江淹在獄中抱着一股不平之氣,寫下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詣建平王上書》,爲自己申辯,這篇文章深深打動了劉景素,立即將江淹釋放。

由於江淹的文章寫得如此精彩,下筆如有神助,於是有人傳說,江淹在二十一歲那年,曾經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見到了一個名叫郭璞的仙人,郭璞送給他一支五彩筆。從此,江淹的詩、文、賦便越寫越好,每每提起筆來,文思有似潮涌,寫出的文章也更加文采煥發。

公元479年,劉宋王朝的大臣蕭道成滅宋稱帝,建立齊朝。蕭道成深知江淹的文才,任命江淹爲東武令,齊朝的許多重要文書,多由江淹執筆,顯示了其不凡的寫作功力。

後來,“江淹夢筆”這一典故,用來比喻文才卓著,筆力不凡。

成語典故 篇16

唐朝宣宗時,年輕書生盧渥到京城參加考試後,帶着一個僕人外出遊玩。他倆偶然經過後宮外面的一條小河時,盧渥突然發現小河中有一片漂浮的紅葉,葉上隱隱有字,頓時發生了興趣,馬上讓僕人把那片紅葉撈了上來。

僕人把紅葉交給盧渥,盧渥一看,紅葉上題着一首五言絕句:“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盧渥讀完詩,心中暗想:

“這紅葉一定是宮中一位很有才氣的宮女題詩後順水漂出來的。這些年紀輕輕的宮女一定很寂寞!”!"

他回到客棧,把紅葉珍藏在衣箱裏。不久,發榜了,盧握渥高中進士,隨即被派到范陽去做地方官。

過了一段時間,唐宣宗看到後宮宮女太多,決定放出一部分宮女嫁人。盧渥也獲准到長安挑選一個宮女做自己的妻子。他趕到長安,挑選了一個文靜而秀麗的宮女回到范陽。他雖然很喜歡她,但又不免想到那個在紅葉上題詩的宮女。

回到范陽後的當天,盧渥就和那宮女成了親。洞房花燭之夜,盧渥又情不自禁地拿出那片紅葉,想對妻子講述紅葉上的詩以極當時撈到紅葉時的情況。不料他妻子一見到紅葉,萬分驚異,吟道: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盧渥一聽,上前握住妻子的手,說:

“你就是那個題詩的宮女,真是太巧了!”

“當時我偶然在紅葉上題了首詩,放在河中,沒有想到被郎君撿到,還一直珍藏着,這真是太巧了!”

“這是我們的緣分呀!”盧渥說。

兩人四目相對,無比激動興奮。第二天,盧渥的親友都知道了這件事,他們簡直不相信這是真的。有人讓盧渥妻子當場題詩一首驗看筆跡,結果筆跡一模一樣。

後來,“紅葉題詩”這一典故,用來描寫情思、閨怨,也用來描寫良緣巧合。

成語典故 篇17

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政事混亂。陳後主不務政事,沉醉於聲色犬馬之中。

太子舍人徐德言,娶陳後主之妹樂昌公主爲妻,公主姿色絕佳,世間罕有。徐德言知道陳王朝不會長久,社會動亂不可避免,也深爲妻子的命運擔憂,於是對妻子說:

“以你的美貌,國亡後你一定會被權貴之家佔有,我們夫妻情分難以保留。如果我們之間情緣未了,就應該有機會相見,見面時須有一信物。”

於是,徐德言將一面銅鏡破爲兩半,夫婦各執一半,約定以後每年正月十五將破鏡拿到都市去賣,只要一方看到破鏡,就設法尋找。

果然,陳被隋滅後,徐德言夫婦離散,其妻被越公楊素徵入府巾,寵愛有加。徐德言歷經千辛萬苦,跋涉到京城,正月十五日到集市之上,就有一僕人高價出賣破鏡。德言將僕人領至他的住處,講述緣由,將自己所藏半面破鏡合於一處,並在上面題詩一首。

僕人將鏡拿回,陳氏見詩後傷心不已,悲泣不食。楊素弄清事情原委,也有些感慨,於是召來德言,將陳氏歸還給他,夫妻二人終於團圓,返回江南,共度餘生。

後來,“樂昌破鏡”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夫妻離散或分離後又團圓。

成語典故 篇18

帝堯是我國上古時代的部落聯盟首領。這一年,中原連遭水災,帝堯爲此而感到憂心如焚。他感到自己無力治理天下,便想把自己的帝位禪讓給有才能的賢德之士。於是,他向自己的老師尹壽請教,請尹壽舉薦賢人。

尹壽向帝堯舉薦了許由等人,於是,帝堯派人四處去尋找他們,可過了好長時間,卻一個也沒有找到。

又過了一段時間,帝堯終於打聽到許由隱居在箕山,就派使者帶着玉璽來到箕山找到許由,對他說:“我們大王聽說你的賢名,我拿來帝王的玉璽,要把天下禪讓給你,請你不要推辭。”

許由聽了,長長嘆了口氣說:“一個人立下了志向,就會堅如磐石,不可動搖。我志不在天下,而在山水之中。餓了,就上山採些果子充飢,渴了,就捧幾口河水喝。我這樣悠然自得,在這清幽的環境中修身養性,真是其樂無窮。哪裏想求得什麼官職呢?現在你們大王竟想把天下禪讓給我,我怎麼會接受呢?”

使者聽了,知道許由這樣的隱士是決不肯接受禪讓的,就回人向帝堯稟告。帝堯聽了,也只得算了,以後再另擇賢人禪讓。

而許由等使者走後,獨自翻過後山,不覺來到山下的潁水邊上,自言自語地說:“水清如此,而我偏要受這股濁氣,聽這種濁話,我的兩耳,不免污濁了。不如用這清水來洗它一洗吧!”

於是,許由走近水邊,俯身用清水來灌洗兩耳。

後來,“許由洗耳”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以接觸塵俗的東西爲恥辱,心性曠達於名利之外。

成語典故 篇19

漢武帝與寵妃麗娟一起賞花。

花園中,薔薇花蓓蕾初綻,在微風中輕輕擺動,似乎是在羞澀、多情地笑着。

“你看,花在笑呢!”漢武帝說。

麗娟問漢武帝:“花笑,固然是好看的。但難道能比美人的笑還要好看嗎?"漢武帝說:“花的笑容、當然勝過美人的笑容。”

麗娟聽了,開玩笑地說:“那麼,這花的笑容,也是可以用錢來買的嗎?”

“當然可以。”漢武帝輕鬆地答道。

麗娟聽了漢武帝的話,立即讓侍者取來黃金一百斤,作爲買笑的錢,讓漢武帝高興了一天。

後來,“一笑千金”這一典故,用來形容美女之笑,或用以比喻買笑追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