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成語故事

成語典故300字(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1.48W人 

導語: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成語典故300字(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語典故300字(精選6篇)

  成語典故 篇1

  不恥下問

解釋:

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爲可恥,形容虛心好學。恥:羞恥。

這個成語來源於《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爲聖人。然而孔子認爲,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爲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諡(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諡號爲“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爲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爲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爲‘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爲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爲他的諡號。

  成語典故 篇2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爲重耳日後必有作爲,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隊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隊伍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爲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隊伍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爲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現在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之一。

  成語典故 篇3

鵬程萬里

傳說,在遙遠的北方,有塊不毛之地,那裏有個無邊無際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裏有一種魚,其身寬達幾千裏,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鯤。鯤變成了一隻大鳥,就是鵬,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開雙翅,宛如遮天的烏雲一樣。

大鵬鳥乘着旋轉的狂飆盤旋向上,搏擊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風,直向高飛去,扶搖直上,衝入雲霄,一下子就可以飛出幾萬裏。如此遠的距離,大鵬鳥要過半年才能飛回到原來的住所休息。

沼澤中有隻小小的雀兒,看見大鵬在高飛,不以爲然地笑笑說:“它將飛到哪裏去呢?我跳躍飛騰,悠然向上,不過幾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叢中飛來飛去,自由自在,這也是極得意的飛行啊。它飛飛向幾萬裏外的地方,是爲什麼呢?”

後來,人們常用“鵬程萬里”作爲祝賀或自勉的話。李白在《上李邕》中,寫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漁家傲》中,寫道:“九萬里風鵬正舉。”

  成語典故 篇4

當務之急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問起,現在要知道和要去幹的事情很多,究竟應該先知道和幹些什麼。孟子回答說:“有智慧的人無所不知,但要知道當前應該做的事中最急需要辦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們無所不愛的,但應先愛親人和賢者。又比如古代的聖主堯和舜,尚且不能認識所有的事物,因爲他們必須急於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堯舜的仁德也不是愛一切人,因爲他們急於愛的是親人和賢人。”接着,孟子又從反面來回答這個問題:“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喪期,卻對服三個月、五個月喪期的禮節很講究;在長者面前用餐沒有禮貌地狼吞虎嚥,咕哆咕哆地喝湯,卻去講什麼不能用牙齒咬斷乾肉等等,這就是捨本逐末,不知道當前最需要知道和乾的是什麼。”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上》:“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爲急; 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爲務。”

【釋讀】孟於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爲務。釋義意思是指當前應該做的事情中最急需辦的事。

  成語典故 篇5

【成語】大相徑庭

【讀音】da xiāng jing ting

【釋義】徑:小路;庭:院子;徑庭:懸殊,偏激。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出自】《莊子;逍遙遊》: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典故】春秋時,楚國有一位隱士叫接輿,他躬耕以食,佯狂不仕,當時被人稱爲狂人。據《論語;微子》記載,他曾以《風兮歌》諷刺孔子,說: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並拒絕和孔子交談。唐代詩人李白有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之句。有一天,肩吾和連叔(都是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在一塊閒談,肩吾對連叔說:最近,我聽了楚國狂人接輿的一番言論,覺得他的話誇大而無根據,而且越說越離奇,就像天上的銀河沒有邊際,又像門外的小路和堂前之地一樣相距很遠,真是一點也不近人情。連叔問:他都說了些什麼呀?肩吾說:他說lsquo;在遙遠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肌膚如冰雪,不吃五穀,只吸清風喝露水。他乘龍駕霧,在四海之外遨遊。rsquo;我認爲,這些話狂妄而不可信。後人將大相逕庭演化成大相徑庭這句成語,本意爲偏激。因爲徑庭有兩者相距甚遠的意思,所以現在人們常用這句成語形容彼此矛盾,相距很遠。

  成語典故 篇6

民以食爲天這個成語來源於《漢書·酈食其傳》。

秦朝末年,有個名叫酈食其的讀書人。他年屆六十,窮極潦倒,卻滿口狂言,人們稱他爲“狂生”。

秦朝滅亡以後,劉邦與項羽爲了奪取全國政權,展開了激烈鬥爭。在一次戰鬥中,劉邦的軍隊敗退到滎陽、成皋一帶。滎陽附近有一座小城,城內有許多儲藏糧食的倉庫。因地處敖山,所以稱爲“敖倉”。它是秦朝留下來的當時關東最大的糧倉。

劉邦與項羽的軍隊在滎陽一帶激戰。劉邦因抵擋不住,一時又調不來援兵,導致滎陽失守。於是,他打箅把成皋以東的地區讓給項羽。爲此,持地找_食其來商議這個問超。

酃食其聽了劉邦的打算,沉思了一會兒表示反對。他說:°稱王的人以百姓爲天,而百姓又以糧食爲天。敖倉是儲藏大量糧食的要害之處,如果放棄這要害之處,等於把它拱手讓人,這對戰局是非常不利的。"

劉邦聽了點頭稱是,便反問鄆食其有何高見。酈食其說:“將軍可組織力量進兵,迅速收回滎陽,堅守敖倉,這樣就能改變目前不利處境,爭取一個有利的局面。”

劉邦採取酈食其提出的戰略,終於取得了勝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