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課外書讀書心得(15篇)

本文已影響 1.71W人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外書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外書讀書心得(15篇)

課外書讀書心得1

我們這些留守兒童,他們往往通過電話與父母進行聯繫,而沒有書信等情感交流方式。但是現在就有這樣一本書,寫一個父親通過書信引導孩子的成長,這就是《你在爲誰讀書》——它很適合留守兒童閱讀。

因爲我們不少人不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爲誰讀書”這樣的問題成了最重要的問題。不少學生經常發呆,爲什麼發呆呢?因爲他們在困惑,“我在爲誰讀書”呢,一個個問號接踵而至,使他們的心情難以一如既往地保持平靜。

而《你在爲誰讀書》則爲我們解釋、論證和回答“你在爲誰讀書”這麼一個具體的問題,而且還以“讀書”爲中心,以自己的成長軌跡與奮鬥歷程,以一個長期在外,很少與孩子當面溝通的父親的立場,和自己的孩子談論如何培養和積蓄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等等。

書裏中的少年叫楊略,他和我們一樣,他父親在公司上班,事務繁忙,平素很少和他進行交流。在楊略初三時,他以“一個神祕的大朋友”的'身份給兒子寫了十封長信,書信從理想、毅力、勤奮等多個方面論述,引導楊略踏上了一段不同尋常的心路歷程。我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父母該多好啊!

而事實上,我們沒有這樣的父母,我們的父母爲了生計在外奔波,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爲他們留守在家的孩子寫信,也沒有這個文化條件這樣表達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滿腔關愛。他們都很質樸而簡單地以掙錢,爲自己的孩子掙錢爲理由而拒絕給孩子寫信。

因此,我們未必不可以在精神上先接受這樣的教誨,作爲我們留守兒童殘缺的精神世界的一種有益補充吧!所以我建議,每個留守兒童都應該讀讀這本《你在爲誰讀書》吧!

課外書讀書心得2

見慣了滿目光華,完滿無缺,那一彎弦月,卻似沉默睿智的空缺,讓孤獨者窺視人生的真諦。

成長,是多麼好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絕非一帆風順,它往往充滿心酸,飽含痛楚屈辱和淚水。成長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孤獨,孤獨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給予每個人的一道美麗而又殘酷的題目。《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因爲那份孤獨,雕刻了他成熟的`靈魂。

杜小康本是一個富裕人家的孩子,忽然,家庭條件一落千丈,只好輟學去放鴨,從而開始了他的“孤獨之旅”。首先進入陌生的環境。他感到恐懼和無助,到了蘆蕩,看到蘆葦和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之後,他和父親習慣了孤獨,既然不能迴避,也只能習慣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於是,他應對浩浩蕩蕩的蘆葦,也就不再感到恐慌了。

在一個暴風雨的夜裏,他和父親奮力追趕驚散的鴨羣。當杜小康像一個大人一樣戰勝了暴風雨,攏住走散的鴨羣時,他哭了,但並不是悲哀。他也說,不明白自我爲什麼想哭,其實他的哭是委屈的苦,激動的哭。因爲這樣艱辛的生活本不應當由他這樣幼小的心靈來承擔的。他承受了這樣的折磨,突然覺得自我長大了,堅強了,所以激動地哭了。當他驚喜的發現鴨子下蛋了,興奮地大叫,叫喊中有成長的自豪和驕傲。

鴨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孤獨是憂愁的密友,也是使人成長的因素。

課外書讀書心得3

輕輕翻開飄着淡淡墨香的紙張,一陣激動。哦,那不僅僅是激動,那也是一種愛國。順着文字鋪開的小路,領悟戰爭年代的愛國……

《小桔燈》反映了1945年抗戰期間革命者在反動派統治下的艱難處境和對光明,完美安定的生活的嚮往,讚揚了這些革命者的鎮定自若,英勇無畏和樂觀的精神。

《小桔燈》的主人公是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女兒。當時反動派殘忍地逮捕和屠殺地下黨,白色恐怖籠罩着重慶。小女孩的家遭受了同樣的厄運:父親被迫離家,母親慘遭毆打。應對着天災人禍,小女孩並未一蹶不振,而是幫忙父母分擔憂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讀了《小桔燈》,讓我無時無刻不在反思:一個僅有七八歲的孩子已懂得會爲父母分擔憂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們呢?如今的七八歲的孩子們不僅僅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並且他們還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文章的結尾寫了小女孩爲作者做了一盞小桔燈。這盞小桔燈雖然僅有朦朧的光芒,可是它象徵着可是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徵着哪怕僅有一線期望也要拼搏到底的地下工作者,象徵着革命大道前途一片光明。

戰爭是殘酷的,是多少人家破人亡,可是它是我們今日這完美的生活來之不易的最好證人。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坐享其成,我們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今日,我們能夠做的'事是努力學習,播種期望的種子。明天,我們能夠用汗水,心血,知識去收穫成功,收穫期望,用它們去點綴完美的明天,用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好。努力吧,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用我們的行動去證明,我們能行,我們能夠把祖國建設得更好!我們的心中,那盞小桔燈將“永不熄滅”,因爲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決心就是它最明亮的燭光!

輕輕合上最終一頁,一股力量油然而生,那就是奮鬥的力量。回首已走過的文字的小路,在看看前方,我發現前方有着一盞“永不熄滅“的小桔燈在爲我點亮前進的方向……

課外書讀書心得4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爲《女兒的故事》的書,這是梅子涵爺爺寫的,女兒指的是梅思復,她是梅子涵爺爺的女兒。我更喜歡第161頁的散文《玩暑假》,其中我覺得粘的很有意思:知道是用竹竿粘的。在竹竿頭上粘一塊麪粉做的東西就可以粘住了。但是當我知道的時候,我很少堅持。當我把竹竿伸向知道時,我的手總是顫抖着,結果知道了就“嘰”地飛走了。手不能抖。手抖了知道就知道了。它是一個不動神色的傢伙,貼在那裏,但當你快要見到他的時候,它突然“吱吱”地飛了出來。“吱吱”的聲音是驚慌失措,也讓我可惜要死!我仍然用手抓住它,停在一個非常低的'地方。悄悄地走過去,非常安靜。最好脫下木拖鞋,赤腳。你不能手腳,也不能猶豫。抓住它,手迅速握住它,不要後悔露出一個洞,露出洞,飛走,真的很遺憾啊。

其中一篇文章寫道,梅子涵爺爺小時候可以自由玩耍(完成作業),但當我完成作業時,我不得不下樓去看(有車)。而且,我們城市的空氣太差了。我真的很想去農村!

課外書讀書心得5

《童年》我看完了,看完之後,心情非常沉重,因爲阿廖沙的童年實在是太悲慘了。他在三歲的時候,爸爸就死了,然後跟着媽媽回了媽媽的孃家,但是他有一個很自私的姥爺,比如說:姥爺給阿廖沙煮茶葉的時候,就要數好,一個也不能多。有時還少了呢!

他的姥爺還很暴力,時不時就給阿廖沙一頓毒打;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爲了財產,以命相博;跟阿廖沙很好的長工,死的很慘,被十字架壓死了,頭裏面的腦汁都擠出來了;還有他的`舅媽,舅媽被舅舅活活的被打了。

阿廖沙的童年就是這麼過去了,慘不忍睹,想想我們的童年,比他幸福多了。

課外書讀書心得6

我與地壇是我在學校見習實習生活中所聽的最後一篇課文,這節課後,感觸真的很深,從剛開始來實習聽到的第一課沁園春·長沙再到今天所聽的最後一課我與地壇,感覺胡老師的上課真的很精彩,基本功很好,課堂氣氛分常也非常的好,上課不拖泥帶水,一語中的線索清晰,脈絡分明。讓人感覺語文學習如此輕鬆愉快而又收穫頗豐。對教材的處理細膩而又完整。在上這節課之前她首先讓同學們來談談對生命的理解?這樣讓同學們很快的進入對人生命思考的狀態。同學們都在踊躍的回答自己對人生命的思考,胡老師也對生命也做了一個總結說:“史鐵生曾經說過:生命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不斷超越自身侷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任何人都是一樣,在這過程中我們遭遇痛苦,超越侷限,從而感受幸福。一個簡簡單單的命題就進入了今天所學習的內容,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讓同學們感悟生命,更能引發同學們對課文的深入瞭解。

作爲一個殘疾作家,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可以說是一篇生命的歌!是對人生深切感悟的歌。一位學生說得很好,一個人,當他的人生在順境中生存的時候,他是不會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也不會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只有當人生在十字路口徘徊,在逆境中生存,在身心遭受重大挫折的時候,纔去思考人生,拷問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在於默默奉獻付出,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胡老師說:“你們的回答也引發了我對人生的思考,真的沒錯,人就是這樣的,要在某一樣東西的壓制下,纔能有生存的動力,纔會去仔細思考人生,思考生命的價值。然而史鐵生的這篇文章,就是這樣一篇拷問靈魂的震撼人心的作品。正是這種遭遇,給作者提供了一次透徹的領悟人生,感受生命的機會。

在他和地壇的親密接觸中,在他對地壇的真切感悟中,體會着生與死的價值,體會着生命的意義。在地壇,這樣一個蒼幽的、偏僻的、歷經滄桑的、荒蕪的地方,在這樣一個具有濃郁的歷史特點,又沉澱着深厚的歷史文化而今又荒廢的園子,作者所獲得的不僅僅是一種對生命的認識,而是貫穿着一種時間意識,生命意識。這種意識,把作者引領到了一種寧靜、安詳的氛圍中,正好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有關生與死的問題。在這兒,地壇是作者精神的寄託地,是在他人生出現大的挫折,心靈遭受極度痛苦,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之時,他來到了地壇,似乎這地壇就是爲了等他。在這兒,他獲得了很多啓示。他從地壇的蒼老斑駁中讀出的是一種滄桑、一種悠遠的歷史情懷。可以說,此時的地壇,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歷史遺蹟,而是作者心靈的棲息地,是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到的一個精神寄託所,也是他逃避生活,逃避人生的最好的場所。

在這兒,他把自己與外界的一切隔絕起來,聽不到市聲的喧鬧,聽不到人聲的嘈雜,可以靜下心來,整天陷入對人生的思索中。在分析完古園的景象後,胡老師又讓同學們思考一個關於生與死的`問題,同學們又是怎麼樣理解一個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怎麼理解這句話?就這樣彈出一個問題,讓同學踊躍的回答,同時也激發了同學的思維,更加的促進他們從現在就應該對人生有所思考。這使第一課時的講解在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互動中結束了。

胡老師在安排第二課時的時候,回顧了上節課所說的內容,還問同學們第二部分主要寫了些什麼?作者寫了一個怎麼樣的母親?在這些問題一一解決完,胡老師又拋出了下一個題目,就是讓學生思考母愛具體體現在同學們身上的愛,母親是怎麼樣愛自己的子女的?同學們都在思索着,這個問題應該是老師與學生交流的一種題目,這樣既能讓同學們說出對母親的感受,也能瞭解學生對家長的一種的看法,從而得一定的交流,也能瞭解學生對家長看法的心裏活動狀態,我知道現在有很多的學生不是很瞭解自己的父母,總覺得自己的父母經常在嘮叨自己,這樣的嘮叨會讓他們產生一種逆反,覺得父母不是很理解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似乎現在的一切都是以學習爲主,其他的都不在我們思考的範圍內。胡老師的問題設計真正的使學生把內心的一種對家長的不理解吐露出來,從而讓他們的這種的情緒在課堂中得以釋放出來。這樣的教學方法真的讓我佩服。

真的,能跟着這樣有功底的老師的學習,不僅僅是我的榮幸,也是我不斷學習的動力,胡老師還說,課堂是學生的天地,應該是學生以學爲主,老師只起到一個引領的作用,課堂氣氛也關鍵是和學生的互動,這樣的方式才能推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不知不覺中,步入同大已半月有餘了,閒暇之際,翻看了史鐵生的作品《我與地壇》,不禁有了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來堅持搖着輪椅在地壇思索感悟的成果。文章中好像流露出一種他活到最狂妄時失去雙腿的悲憤與痛苦,但是,這種情感也隨着地壇的那一幕幕悄然發生又悄然逝去的故事消逝了,流露出更多的則是對人生的感慨,對母愛親情偉大的讚美,字裏行間中流露的樸實無華洋溢出作者心靈最深處的情感。

作者圍繞着那座“心靈園林”,用一種緩慢平和而又坦然的敘述語氣,訴說着地壇的人和事。那些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硃紅,那一段段坍記了的高牆與散落了的玉砌雕欄都是史鐵生十五年的朋友,也是他心靈上的慰藉。

對於那個漂亮而令人憐惜的弱智姑娘以及她的哥哥,對於那對由年輕人變成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作者如同一個路人般,靜靜地在旁凝望着這些好像凍結了的事。好像史鐵生就是地壇的另一個化身,見證着園子裏的歷史。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挫折和苦難,但是逃避不是唯一的選擇,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挫折和苦難只是生活的調味劑不能一遇到他們就逃避,史鐵生的雙腿殘廢了,但是他卻沒有因爲人生的挫折倒下,反而冷靜的思考,成功渡過了人生的難關。生命是最重要的,人生如夢,一個人只有一世,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活下去,而不是輕生,逃避的只是懦夫,肯面對現實活下來的纔是勇者。人在世間可能會面對種種挫折,有時開心,有時鬱悶,有時憤怒,有時傷心,活下去纔可以改變這一切,如果不能活下去,那這些就沒有意義了,人活在這世開開心心的活一世纔是最好的,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尋死。

史鐵生他打敗了困難的挫折,每個人都不可能會一生都一帆風順的,會遇到種種不可磨滅折,種種的抗拒不了困難,只要我們願意去挑戰、去克服。就不可能會有做不成的事。

《我與地壇》這篇文章讓我對生命的意義加深了了解。在同大未來兩年的學習生涯中我會樹立明確的目標,並且堅持不懈,矢志不渝的爲之奮鬥努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課外書讀書心得7

成長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人生是由歡樂和痛苦交織的一張網,我們便是那網上的舞者,有翩翩時分,也難免有摔倒的'片刻,甚至有踟躕難行的尷尬。然而,人生卻因爲有了這些插曲而精彩紛呈。

小說《孤獨之旅》爲我們印證了這一切。十二歲的少年杜小康,因爲家道中落,不得可是早應對風雨,在暴雨中尋找失散的鴨子,獲得了一次人生的歷練。

杜小康的人生便是歷經風雨的人生。他經歷傾家蕩產和輟學等等磨難。在和父親一齊放鴨的過程中,他飽嘗孤獨、寂寞,在拼搏的過程中,他甚至付出過流血的代價。可是,陽光總在風雨後,他的人生,卻因爲這一次磨難,走進了一個昂揚的時期。與油麻地的其他孩子相比,他多了一份生命的底氣。這就是磨難的作用。他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也許仍然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可是,我們相信,有了蘆葦蕩放鴨這一段經歷作爲積澱,任何困難都難不倒他。

大風大浪能撼動花草樹木,卻不能撼動一個少年日益堅強的心。是蘆葦蕩的風雨讓他的翅膀硬了幾分,是蘆葦蕩的麥茬兒,讓他的.腳板更加厚實,讓他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夠成長爲一個真正的男子漢,頂天立地。

磨礪纔有寶劍鋒,苦寒乃聞梅花香。生長在城市裏的我們,有的人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他們生活穩定,小小年紀,就有房有車,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然而,這樣無憂無慮的人生,卻總給人一種平淡無奇的感覺。這種生活,爲他們今後在人生考驗的關頭充當“軟骨頭”作了伏筆。有些“富二代”甚至埋頭鑽進“歡樂的海洋”,拒絕就業,迴避人生,倚老啃老。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

未來得由自我來把舵。今日風平浪靜,並不意味着前行的航程一帆風順。讓我們時刻準備應對風雨,時刻備一把心靈的大傘,與風雨相行。

課外書讀書心得8

今年,我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小桔燈》這篇文章,心裏十分激動。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戰期間革命者在反動派統治下的艱難處境和對光明的渴望,讚揚了他們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

文中描述的中心人物是一個地下黨員的女兒。當時反動派殘酷地逮捕屠殺地下黨員,白色恐怖籠罩着重慶上空。這姑娘的父親因黨組織遭到破壞而離開了家。母親也因受到追蹤特務的毆打而吐了血,然而,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樣驚惶失措,而是能夠幫着或替着大人做事。這對於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來說,該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當我讀到小姑娘獨自一人上山,到鄉公樓上打電話給媽媽請大夫,遇到作者後,平靜地回答了作者的問話這一段時,我感到她是多麼的勇敢,鎮定啊!正因爲她堅信:總有一天革命會勝利的,總有一天父親會回來的,到那一天,人民羣衆就能夠翻身做主人了,大家的生活就會好了。所以,她有這種勇氣,有這種膽量!

在讀到作者問她吃過東西了嗎?鍋裏是什麼?她笑着回答說:“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時,我心裏感到一陣酸楚。

年夜,這是多麼誘人的時刻呀!我已經度過了12個年夜。每當這時,我不僅僅能得到親人的疼愛,全家人一齊吃着香噴噴的年夜飯,還觀看五光十色的焰火。想到這些,我就感到自我是多麼的幸福!可是,這些東西對小姑娘來說卻一樣也沒有。她的母親被打傷,父親出走而不知下落,過年只能吃紅薯稀飯。然而,她仍充滿着樂觀精神。這是一個多麼堅強,多麼了不起的姑娘啊!

文章結尾細緻地描述了小姑娘給作者做了一盞小桔燈。這盞小桔燈發出的朦朧的橘紅的光,實在不算明亮,可是卻象徵着革命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所以作者每逢春節,都會想起那盞小桔燈。

抗戰期間的鬥爭是殘酷的,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經過本文的學習,我更深深地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爲祖國的繁榮而學習呢?

課外書讀書心得9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源於閱讀。閱讀是一種快樂,是一種感受;家庭中的親子閱讀,更是一種極其愉悅的享受,是一家人共同學習、溝通情感的過程。這種學習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非常積極。作爲家長,我深有體會。

我跟兒子的親子閱讀已經堅持了5年了。無論我的工作多忙,兒子讀幼兒園時,每逢週末,我和兒子便一起上圖博看書或上書店買書,共同閱讀,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每天晚上,跟兒子一同閱讀四個成語故事,說來有趣,有時,兒子甚至以老師的身份繪聲繪色地給我講解,其樂融融。言談之間,便“出口成章”,在與孩子的對話中,還可以感受到無比純淨的童真與童趣。讀小學後,孩子讀的書我基本都讀,有時爲了增添一點情趣,來一段朗誦,其樂融融。俗話說:“一個沒有書的家,就像一個沒有窗戶的房子。”引導孩子學會看書,就會讓陽光撒滿房間,更讓快樂充溢四周。

兒子由開始的不懂閱讀到如今的喜歡閱讀,“媽媽,好多成語都出自《三國演義》,聽好看的。”他的這一轉變着實讓我高興。他已逐漸認識到讀書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好的習慣養成,好的學習方式,將使孩子受益終身。”兒子生活細節的觀察能力由此被開發出來,經過平時的不斷積累,孩子的擴詞、組句能力也相應提高。

親子閱讀前,事先得斟酌:哪裏可以啓發孩子,哪裏可以聯繫生活,哪裏可以充分想像,哪裏可以稍加評論等等,的確讓人受益匪淺。當然,在閱讀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激勵、欣賞兒子,這對激發他的閱讀興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激勵。閱讀過程中,孩子碰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求助我,倘若養成對家長的依賴,必定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此時,我適當激勵,相信他能行:一個讚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鼓勵、一個默讚的微笑都能激發他去解決閱讀中碰到的困難,久而久之,他便養成了自信地去解決閱讀困難的習慣。

欣賞。欣賞應是一種源自內心的`關注與肯定,是激勵的延續,它對孩子的影響猶如品茶,淡淡的,卻脣齒留香,回味無窮,使孩子在點點滴滴中受到鼓舞。兒子在閱讀中的表現,我總以讚許的話語表示我的欣賞。“兒子真厲害”“兒子真聰明”是我常掛嘴邊的話。當他發現自己是媽媽欣賞的對象時,表現出格外的自信。欣賞在孩子的閱讀乃至成長過程中猶如不可或缺的催化劑,他將孩子本身具有的潛力挖掘出來,不斷從自信走向成功的彼岸。

讓我們的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往往來於浩瀚的書海,做到知書達禮。

課外書讀書心得10

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根本不需要華麗精緻的語言,只需要用心去表達。《女兒的故事》這本書就是這麼說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兒童作家和評論家梅子涵。他寫這本書是爲了記錄他女兒梅思復快樂成長的過程。它充滿了童心和幽默感。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在《我的故事告訴你》中,有一句話:你今天早上什麼時候睡覺?也許你已經發現了,爲什麼“今天早上”,而不是昨晚?但是看完文章的內容,我突然意識到了。“我不明白,每天怎麼會有這麼多功課?這是梅思覆上中學時說的話。每天,她幾乎都要熬夜到半夜才能睡覺。他們的同學經常這樣問:“你今天早上什麼時候睡覺?事實上,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通常要到七、八點鐘,更不用說他們是中學了,一般要到十點以後。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成功的背後,總有辛勤勞動的汗水。

雖然我們的小學生只有兩門主題:漢語和數學。但我們已經害怕學習了。感覺肩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害怕考試不好,被父母毆打,批評;害怕考試不好,會被別人看到。正是因爲這些恐懼,我們逐漸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學習的快樂。

我們應該學習書中的梅思復,創造自己的藍天!你自己的天空沒有烏雲。童年很短,讓我們抓住現在的美好時光,在自己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課外書讀書心得11

它沒有漂亮的插圖,也沒有精彩的語句。

它不是學校小說,也不是兒童故事,它叫——《增廣賢文》,一本國學經典名著。

我利用假期每一天讀一個故事,其中《李謐勝師》讓我印象深刻。

孔璠是北朝著名的一位教師,他有個得意門生叫李謐。他從小勤奮好學,學習很用功,深受孔璠喜愛。有一次,孔璠向李謐請教一個問題。李謐十分緊張,不知所措,心想:教師怎樣反倒向我請教呢孔璠看出了他的心思,說:“凡是在某一方面比我強的.人都能夠成爲我的教師,更何況你呢”

孔璠誠懇地告訴李謐:“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後人經過努力,完全能夠超過前人。凡是在某一方面比我強的人,都能夠成爲我的教師,更何況你呢”我想:如果孔璠沒有去請教李謐,會怎樣樣呢肯定一生都不知

道這個問題應當如何解答,可能李謐也永遠不明白自我能夠超過教師。

讀到那裏,我不禁想到了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在年輕時,就讀完了物理學家牛頓的全部著作,吸取了很多經典的精華。他敬重前人,但不迷信前人。他敢於懷疑,敢於探索,指出了牛頓力學的錯誤。

愛因斯坦,他出於藍;但他敢爲人類的提高而挑戰權威,他勝於藍。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課外書讀書心得12

《高貴的施捨》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乞丐來到“我”家乞討,可是“我”的母親讓他搬磚,讓他學習並領悟用勞動來養活自我。幾年後乞丐到“我”家來感激“我”母親,他此刻已是一家公司的老闆,說已爲“咱們”買好房子,接“咱們”去城裏。“我”母親卻說:“那你就把房子送給那些連一隻手也沒有的人吧!”

讀了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我覺得文中的母親十分高尚,她既幫忙了別人,又讓別人不失尊嚴,同時讓乞丐搬磚,使他明白靠自我的勞動必須能養活自我。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

乞丐經過幾年在外面的打拼,來到“咱們”家報恩,讓“咱們”住進他買的房子,“我”的母親這時說:“不用你的照顧,多謝了,咱們家人個個都有兩隻手,你還是把房子捐獻給更需要幫忙的人吧!”母親善意地拒絕了他,給他指引了1條光明的.方向,母親值得咱們敬佩。

在實際生活中幹活也要勤快,僅有用自我的雙手才能養活自我,並且要多做一些善事。在打掃衛生時,咱們要做到“快”和“乾淨”兩方面,同時,咱們還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且,我幫忙同學的時候,還要有正確的方法,比如,有一位同學一道題目不會做,我不就應直接借他抄答案,而要告訴他這道題的解題方法。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事務必要講究方法。

課外書讀書心得13

在假期中我讀了《野性的呼喚》這本書,我十分喜歡它。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作者——傑克。倫敦。美國的小說家,優秀的作品有《墨西哥人》。《熱愛生命》。《在甲板的.天逢底下》等可我最喜歡這本書,因爲他讓我走進了一隻狗——巴克的世界,明白了什麼是野性的呼喚。

這本書主要講了巴克是一隻壯碩的狗;它的主人是米勒先生,住在加州,之後因爲不辛被曼紐爾賣給了城鎮去拉金子,在這之間巴克受過許多許多的主人可是巴克是在最終一個主人身上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類的愛,他的主人是桑頓然後漸漸的變成了“朋友”

它們在經過一次次艱辛後,桑頓與巴克決定往東尋找新的天地,巴克聽到一種令它心靈嚊到呼喚,從森林中陣陣傳來。

在此書中我能夠極深的體會出巴克的朝氣與勇氣他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勇於挑戰聰明靈活。讀了這本書回頭在想想我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沒有一點勇氣和堅強,記的有時間被一道小小數學題難住後就退縮,真是太不應當了,相信許多同學到和我一樣吧!那麼就讓我們一齊去改正吧,如小巴克那樣堅持不懈,永不退縮吧!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隻良犬逐漸迴歸野性,重返荒野的過程,作者藉此反映了“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也讓我懂了做事要堅持不懈、堅強、勇敢,纔會成功。

課外書讀書心得14

《跟着夢想前進》讀書筆記

書名:跟着夢想前進哥倫布

作者:彼德席斯

譯者:林芳萍

故事大意:

原以爲小哥倫布長大後,會像爸爸一樣成爲編織工。他卻對自己的未來編織了另一個夢想。他決定要找出另一個抵達東方的新航線,他要向西航行直接橫越浩瀚的大西洋!

要實現這個夢想並不容易,首先要學習如何看地圖、觀星象。也要尋求贊助者提供所需船隻、補給品和船員。每個人都認爲這個計畫太冒險、太龐大。哥倫布提出向西航行找到通往東方的新航路計畫,再次遭到否決。六年過去了,哥倫布依舊堅信只要向西航行就抵達陸地,找到寶藏。

這次王后動心了,她向國王表示願意捐出自己的珠寶當作經費,以表示對哥倫布堅持要繼續向西前進,哥倫布發現的其實並非一條東方的新航線,而是一塊新大陸。他自己恐怕也沒想到,他已經抵達了遙遠的美洲大陸吧。

讀後心得:

看完這本書,我要學習哥倫布,其實一件事的.成功或者失敗,完全決定於做事是否有意志,遇事不畏艱難,並且不會半途而廢,雖有困難的障礙,也能不屈不撓、再接再厲,走向成功之路,所以意志好比是我們走路的方向,沒有意志,就沒有努力的目標。

課外書讀書心得15

每一天,當你睜開眼,除了風聲,周圍一片寂靜;除了藍天和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就只剩下鴨羣的陪伴;除了父親排徊的身影,就只剩下自我孤身一人。那是多麼的孤獨啊!然而這篇文章的小主人公就是在這孤獨的環境中成長,學會了堅強。

小主人公杜小康,因爲家庭變故,不僅僅失學,還要離開母親和小夥伴去放鴨。在這孤獨的旅程中,他哀求過。哭過。甚至連做夢都想回家。漸漸的,他明白回家是不可能的事情,他開始沒有那麼恐懼了。可是厄運卻在一次降臨——一場暴風雨,使他的`鴨羣走散和父親走失,可是他並沒有哭,他變了,他變得堅強起來了。

小主人公經歷了許多跌蕩起伏,可是他沒有放棄生活,最終在一場暴風雨中學會了堅強。從主人公的遭遇,我們能夠明白,逆境不是末日,在逆境中磨練出來的是一把“寶劍”。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因爲失聰,使他變得孤僻,甚至狂躁,可是他仍然堅持創作,在那孤獨的日子裏,他沒有沮喪,反而是逆境,讓他譜寫出了不朽的樂章。

不要害怕逆境,要像逆境勇往直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