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水》的說課稿(通用14篇)

本文已影響 3.78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水》的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的說課稿(通用14篇)

《水》的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課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水和空氣》的第一課。它不僅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也是整個小學科學課中有關“水”的內容的起始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到:水是地球上排名第二的重要的物質,是“物質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命世界”不可或缺的,並且在“地球和宇宙”中它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同時也是液體的典型代表。這一課主要有三個環節構成,一是對水的已有認知進行討論和梳理,能用網狀圖加以描述水的基本屬性,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識別水和其他物質;三是給物質分類,讓學生初步瞭解物質分爲固體、液體、氣體。三個環節由“已知—再感知—科學認知”環環相扣,逐步提高。這一過程,不僅豐富了學生對水的感性認識,更是期望學生對感性認識進行反思和梳理,從而關注這三類物質的主要區別,這也是爲後面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在生活中積累了許多有關水的認知經驗,比如水可以用來洗衣服,水可以喝等等。這些知識是有趣的,和生活情景直接相關。但是,他們對於水的熟悉程度僅僅停留在感性認知的層面,他們的思維活動更多依賴對水的零散的認識和生活經驗的支持,因此,就需要我們引導他們將這些經驗進行歸納、整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層面。再在理性層面的支撐下,去拓展對其他物質的認識,最後在上升到科學認知的層面,形成科學概念,培養科學思維。

三、說教學目標

將這節課放到整冊教材和本單元考察,根據課程標準,並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物體可分爲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2、過程與方法

(1)用網狀圖展現對事物的認識;

(2)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表有根據的見解;

(2)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

(3)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網狀圖展現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

難點: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五、教學準備

有效的材料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必須和基礎,本次活動我們爲學生準備了以下材料:

給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三個透明塑料袋(用來裝水、醋、牛奶)、石頭、木頭各一塊、樹葉一片、網狀圖、分類記錄表;

給每個學生準備:氣泡圖1張;

給全班同學準備:有關水的課件資料。

六、教法與學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夠達成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們就需要在教法和學法上有所突破:

(一)說教法

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更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鑑於這個階段的孩子關於具體事物感知信息的儲備是比較單薄、零散的,只有經歷了實打實的感性認知階段,科學思維活動與認知建構纔有可能達成。所以,我們主要採取以學生活動爲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愛玩、愛動的特點,以“找水”和給物質分類這樣比較貼近“玩中學”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動中,讓所有的學生真正參與到其中,並從中得到認知和體驗。同時,採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的順序,逐步使學生掌握本課科學概念。

當然,我們教師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鼓勵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和興趣,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中,我們主要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動畫的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通過創設情境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4、互動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貫穿在整節課中,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有學生的猜想、討論和回答,而學生的觀察過程中也有老師的指導、答疑;既有師生互動,也體現了生生互動。師生、生生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

5、此外,本節課還採用了教學中最常見的講解、歸納等方法,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說學法

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儲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觀察獲取相關科學知識的探究式學習方法。

2、調動學生已有的實際生活經驗,啓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

3、利用學生的分組觀察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交流中碰撞、發展、創新,最大程度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七、說教學過程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們注重突出重點,做到條理清晰、緊湊合理。本次教學分三個環節進行。

(一)激趣導課

以動畫片的播放導入新課。這樣的導入形式很容易抓住學生的心理,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求知慾望,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二)探究新知

本環節由三個活動構成。

1.我們知道的水

該活動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對“水”已有認知進行回顧,並根據回顧及時填寫氣泡圖。三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科學記錄,並不清楚及時記錄的好處,教師在這裏提供給學生氣泡圖,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網狀圖的填寫及後面的交流;

第二步認識網狀圖,通過互動,答疑,讓學生對水的一些基本屬性進行初步的瞭解;

第三步由小組成員交流,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概括,共同完成網狀圖,完善對水的認識。

2、水在哪個袋中

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通過“找水”的活動,來認識水和其他物質。這一環節重在引領學生運用摸、搖、聽、聞等多種感官觀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

3、給袋中的物體分類

在活動中引導、鼓勵學生,讓他們明白給物質分類可以有多種標準,同時理解把物體分成固體、液體和氣體只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標準不同,給物體分類的方法也不同。

本環節不僅幫助學生整理這節課所學知識,而且通過圖片和教師的講解認識到地球上水資源的匱乏,及時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

這裏需要提出的是:爲了規範學生的操作,我們的教師在觀察活動中用“溫馨提示”的方式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八、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微型教案”,它可以把講解的知識簡明、形象、直觀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一目瞭然,清晰易懂。本課我們就設計這樣的板書。教師在活動結束時畫在課題上的心形,相信比話語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

結束語:

各位評委、老師們,本節課我們是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爲學生營造良好的感知氛圍,完成了此次活動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導”立足於學生的“學”,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使每個孩子主動參與到科學概念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了自己的認知水平,爲後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水》的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課題是《水》,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學習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水》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篇精講課文,該單元以“ 人與自然 ”爲主題展開。

《水》這篇課文敘寫了“我”出生的村子嚴重缺水,人們愛水、盼水、節水,突出了水的無比珍貴,給我們以深刻啓迪。(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是 緊扣中心,多角度、多層次地展開描寫。作者開篇就展示了人們挑水的艱難,運用了喝酒和喝水的比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接着緊扣這一中心展開描寫。先寫由於雨水稀少,所以每個人都期盼下雨,並且在下雨天用窖儲水,在下雨天到雨水中洗一個痛快澡,體現了水的珍貴。繼寫儲藏水窖的水更顯珍貴:母親用一把大鎖鎖住了水窖,防止小孩子隨意動用,自然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待到“我們”四兄弟像將要被曬乾的狗尾巴草時,母親纔打開水窖,只打一勺水從“我們”頭頂緩緩傾注,可見多麼珍惜;這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全身,卻又不多不少,幾乎沒有一滴水浪費,這不只是母親技巧高超,而且更見她節約用水,水的珍貴不言而喻;至於末了的母親將“渴”說成“餓”,雖然不無幽默俏皮,卻是語意雙關,加上母親又鎖上水窖,顯示了人們渴求水、珍惜水、水的無比珍貴。文章有概括,有詳寫,有典型,有細節,有動作,有語言,從各個方面多層次地揭示了中心,給讀者以深刻啓迪。

二、學情分析

班級中絕大多數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學習方法,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基本理念

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是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爲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四、學習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本課生字:窖、儲、鑰、匙、勺、膝;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文具體的語句,體會“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貴,學生能夠從中懂得珍惜水資源。

五、教法、學法

本課分爲兩個課時來完成,分別爲自學跟蹤和合作展示。在自學跟蹤課堂中,同學們已通過獨學、對子互學、小組羣學等方式較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中的知識目標,而本節課主要目標是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做到三個維度的統一。如何更好地做到三個維度的統一呢?在導學案中,我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以課文中心句:“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爲切入點,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無論是哪門學科想要讓每個小組的同學都在學會、樂學、創學的過程中高效地完成這一節課的目標,必須的一個前提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在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之上,再加上老師的方法指導,同學們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創造性。在本節課中,我採用了小組代表評價並給予小組打分的機制管理,來調動小組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爲了促使小組的展示更加精彩,在導學案中,我已給予適當地方法指導。如:在如何品析重點語段方面,我指導學生去捕捉句中的重點詞,抓住句中的數量詞和孩子一系列高興的動作來體會水的珍貴;聯繫生活實際,想想西南地區的旱災,你又有何新的感悟,從而提升同學們的情感價值觀。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爲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水》的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水》,在那個極其缺水的小山村裏,校長爲了孩子們,爲了來支教的榮子老師,每天到七、八李外的山泉去拉水,即使三九嚴寒,大雪紛飛的日子也不例外。桂葉老師因此節約每一滴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滋養着一切生命,而文中滋養孩子們成長的不光是那甘甜的水,更是老師對孩子們的那份無私的愛,它就是那股山泉,流過每個孩子的心頭,流進榮子的心田,他打動了榮子,是使她再次回到這裏任教。通過學問,從水中感受校長和老師對學生,對教育的那份熱愛與責任,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二、說教學目標

圍繞本學段學生及教材的特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教學這篇文章。第一課時,要求學生讀懂課文,疏通文脈,能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通過想象說話,角色體驗,反覆朗讀等方法,達到如下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個性化的體驗

2、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語句的意思,感受水源的缺乏和艱難

3、 憑藉對課文的朗讀及文本的感悟,體會校長和老師對學生的那份關愛與責任,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回憶全文,整體感知

1、教師導語:那偏遠的小山村,極其缺水,人們要走上7、8裏地才能找到水源,在圪坨水是如此珍貴,在這兒發生了一件與水有關的故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水》,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品讀課文,感知內心

(一)研析詞句,體會珍惜、節約水

1、水對於這個學校,這裏的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珍貴,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引導學生讀課文1-4小節。

2、學生自由讀課文後交流:

第一、二小節

“擦得明光鋥亮,每天都要擦上幾遍,像呵護一件貴重的傢俱。”從中學生會感受到:甕只是極其普通的盛水器具,沒有絲毫特別之處,桂葉會這樣做,是因爲他是盛着極珍貴的水,所以要極乾淨。從“呵護”“貴重”使學生體會到桂葉老師把它當珍寶一樣來愛惜、呵護,把它看得如此珍貴,正是因爲水的珍貴啊。

第三、四小節

桂葉一看到水就“神經兮兮”的。從哪裏看出她神經兮兮的?

(1)學生會說a她立了一個神經兮兮的規矩:兩人合用一盆洗臉水,這多髒啊。

b她每天檢查學生是否洗臉,還讓沒有洗臉的孩子也用這盆水洗臉,這麼多人用一盆水洗臉,真髒啊,神經兮兮的。

c他把這洗臉水灑在教室裏,孩子們還說真香,神經兮兮的。

(2)追問:桂葉爲什麼會這樣神經兮兮的呢?(找到:桂葉的話:“圪坨缺水,得到7、8裏外的山泉去拉。”)那樣髒的水,孩子們爲什麼還說:“真香”(學生會說:空氣中瀰漫着水的氣息,對於異常缺水的山村孩子來說這是極其珍貴的,同時從這洗臉水中孩子們還感受到桂葉老師對他們的愛,空氣中因水,而瀰漫着愛的芬芳,所以說真香。)

(3)在次基礎上,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神態“調皮、擠着眼,瞪”讀好3、4小節。

這一環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充分引導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感悟,體驗和交流,使學生在朗讀中咀嚼文字,產生同感,讓學生儘可能進入文本,爲下文的學習做鋪墊。

(二)品讀課文,感受拉水的艱辛 這是全文的重點,教學中我分三步突破難點

教師導語:桂葉老師會這樣珍惜、節約用水,不僅因爲取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取水,更重要的是取水的路途是那樣的艱辛,那樣的困難,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14小節,想一想,你從哪裏看出來?

第一步 想象說話,走近校長

1、 從“每天吃過早飯,校長就去拉水,上第二節課時,才能趕回來”學生體會到拉水路途遙遠,花費時間長

2、 從“校長是桂葉的爹”學生體會到他的年紀大了,拉水對他來水,很吃力。

3、 從“校園外有一個坡, 幫忙推車 校長滿頭的汗”體會拉水路上困難很多。

教師追問:這一路上只有這一個坡嗎?出示填空,想象說話:夏天,驕陽似火,烈日下,老校長 ,雨天,大雨滂沱,老校長 ……(學生可能會說:夏天,驕陽似火,烈日下,老校長吃力的拉着水車,艱難地向前走着,汗水浸溼的衣衫,嗓子眼乾的像火燒一樣,但是他堅持着;雨天,大雨滂沱,山路更加泥濘,老校長拉着水車,一步一滑地走着,滑倒了,爬起來,再滑倒,再爬起來……)

教師小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校長正是這樣每天堅持去拉水的。

這樣的說話練習,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拉水的艱辛。

4、 在說的基礎上追問:他是爲誰拉水的?(爲孩子們,爲老師)你看出他是個怎樣的校長?(熱愛孩子,關心老師)(板書:全心的關愛)

第二步 創設情境 感受校長

三九嚴寒,大地冰封,伸出手來都冷得叫人瑟瑟發抖,老校長卻還要去拉手,冬天的山泉是怎樣的?學生感受“山泉周圍結冰”取水更困難,“半小時才能裝滿”體會取水的時間更長、更冷。“有時拉回的不是水,而是冰”(學生體會道路溼滑,天氣寒冷,取水、拉水,比以往更能。)

引讀第六小節。

第三步 角色體驗 感悟校長

眼看就要放寒假了,下了三天三夜大雪,給取水增加了難度。

1、 自由讀第九小節,品讀父女的對話,學生感受(a校長對孩子無私的關愛,爲了孩子即使路再難走,也要去,女兒對父親的關心、擔憂;b從“胡鬧”、“眼看放寒假了”,“二十幾年了,沒有隨便放假。”感受老校長的高度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2、 在理解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第七小節。

3、 校長就這樣去了。到了中午,還沒見校長回來。出示填空:桂葉急了,說:“我爹咋還不回來呢?”榮子心想: ,榮子說:“路不好走,咱去接一下吧。”她們出了村,朝山泉那邊走去。走着走着,榮子的心忽然開始猛跳,她在坡溝下看到了那輛拉水的平板車,車上的水罐滾了下去,落在幾步遠的地方。榮子心想:

又往前走了幾步,榮子的心狂跳起來,她看見校長躺在水罐的旁邊,一條腿淌着血,榮子心想 。(學生會說:校長怎麼還沒有回來呢,是山路太難走被困住了嗎, 天哪,出了什麼事,校長怎樣了,他有沒有受傷 校長,你的腿怎樣了,疼不疼,爲了孩子們,您冒着這麼大的風雪去拉水,受了這麼多的苦,現在您的腿受傷了,今後可怎麼辦呀。)

4、 讀課文10-14小節,榮子聽了校長的話,仍不住潸然淚下,等下只見她正伏案寫着什麼?他會寫給誰,寫些什麼?(學生會說:寫給校長:感謝他這麼多年來默默得爲山村孩子們作出的奉獻。會寫給學生們,告訴孩子們她們的校長是怎麼爲她們拉水的,這水裏包含着老校長對她們那濃濃的愛意。寫給當地的政府,建議修好路,開鑿水窖。寫給他城裏的領導,告訴她們他願意在這裏執教,直到他的生命結束。)

這樣層層深入,感受體會校長全心關愛,高度的責任感,無私奉獻的精神已深入孩子們的內心。

研讀思考,整體迴歸

1、引讀第15小節

榮子明明知道小山村缺少,生活如此艱苦,他爲什麼會再回到這裏?(學生會說:榮子被老校長及桂葉老師這種無私奉獻,對工作高度的責任感,對學生的無限熱愛所感動,他覺得她們就是那一股甘甜的山泉,滋潤了孩子們的心田,榮子希望自己也成爲這其中的一滴,與她們一起,澆灌那可愛的幼苗,讓她們茁壯成長。)

2、爲什麼用水爲題 (學生會說:水融入了老師和校長對孩子門的關愛,這水滋養了孩子,感動了榮子,是他也願意,成爲那水,滋養更多的孩子。)

聯繫實際,課外拓展

設計寫話:當校長看到榮子時,她們會有一番怎樣的對話。

這樣從文本走向生活,從課文走向實踐,通過文章內容的內化、表達,從而使學生以人物的精神指導自己的言行。

板書:

桂葉 學生

校長 全心的關愛 榮子

高度的責任

默默的奉獻

《水》的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文講述了一個偏遠農村因缺水給村民們帶來的種種不便,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爲: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難點:

1、學會本課的三個生字,一個二類字只識不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缺水時村子裏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學生要珍惜水資源。

教學重點:

體會缺水時村子裏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學生要珍惜水資源。

教學難點:

理解母親把“渴”說成“餓”的苦澀心情。

三、說教學流程:

1、初讀課文

在這一階段,應讓學生通過反覆的讀課文,把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讀正確、讀通順(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讀)爲下面的精讀感悟作好準備。

2、質疑問難,以讀促講

(1)看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思考:水爲什麼成爲村子裏最爲珍貴的東西?找出有關的詞句讀一讀,讓學生邊讀邊畫邊做批註,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抓住:十公里之外,很小的泉眼,一個小時……體會缺水的的無奈。

(2)體會以樂寫苦的寫法

下雨時的快樂的場面

母親給我們兄弟四個用一勺子水洗澡的快樂

(3)感悟母親把渴說成“餓”的苦澀之情。

3、總結全文

(1)水是生命之源,學了本文之後,我們應該怎樣珍惜水呢?請大家寫一句或幾句珍惜水資源的公益廣告。

(2)說一說,你在日常生活中將怎樣愛惜水呢?

四、說板書設計:

水成了村子裏最爲珍貴的東西

《水》的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2課《觀察水》。

教材簡析,本課與《生命離不開水》、《家鄉的水資源》《地球上的水》共同組成生命之源——水這一單元。本課在單元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水的一些性質。首先通過對一杯水的觀察,讓學生描述水,並能鑑別六種液體;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方塘在水中的變化,發現水能溶解一些物體;最後引導學生觀察水中紙巾變化和硬幣上杯口上水錶面的變化,從而瞭解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課時安排二課時,根據實際情況,我把水能溶解一些物體作爲另外一深時的教學內容。本課的中點是我定位爲:讓學生經歷水的毛細現象,表面張力的探究過程,並體驗樂趣;難的是感悟,理解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要根據科學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需要,從情感、知識、等方面制訂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能力方面,學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能區分什麼是假改,什麼是事實。

情感方面,在探究過程中,能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喜歡研究與水有關的現象,願意與同學交流看法。

知識方面,瞭解水能產生細水現象,瞭解水的表面張力。

二、說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認爲,科學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學習環境下,在教師和學生夥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自已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作如下思考:

直觀教學,依據本課教學思路,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分組實驗和(實物展示)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充分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感受獲得。

情境教學從兒童身邊自然事物,生活中關於水一些有趣的現象,開始探究活動,利用一些必要的工具,營造科學探究的學習情境,倡導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拓學習活動,在探究中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強調主動參與,小組合作,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方式,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參與或探究活動,促使學生自行獲取信息,讓學生自已找水喝。

繼續運用觀察分析,總結等方法。

三、說教程序

本課的教學準備主要是教師準備,噴水實驗器材,各種液體、硬幣、餐巾紙、滴管、回形針等。本課堂的教學力圖體現基於現代建構主義理論下,運用多元智力理論,將以往“個體戶”式的單向學習,轉爲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並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根據教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等回來採用如下教學流程。

情爾尋入,利用噴水實驗,刺激學生感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讓學生進入角色,激發學生對水的探究慾望。

交流已有儲備,出示一杯水提問“水是一種怎樣的一種物體?”喚醒學生對水的已有認識;通過“找水遊戲”,讓學生從六種液體中鑑別出水,這是對已有的知識的一次綜合運用,並且辨析找水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建立科學的鑑別液體的方法“看聞嘗”。通“過讓學生說一些生活中關於水的一些有趣現象”這一設計,讓學生從已有的儲備中檢索並提取出生活中的有關水的現象,滲透了讓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關察生活這一思想,並且教學也是從生活中的一些水的有趣現象,進入了另一個環節,體現了新課程探究從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的思想。

探究交流,首先是對毛細現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紅墨水的水,讓學生想辦法讓水往高爬,一來是發散學生的思維,二來是爲毛細現象的特徵出現,作鋪墊,當學生一時想不到讓水自已往上爬時,教師適時出示餐巾紙,有了抓手,學生的生活經驗一下子被喚醒,辦法有了,都並沒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陳列給學生,體現給學生的思維和自由。這一實驗結束後,學生提出“水爲什麼會往上爬”這一問題,鼓勵學生分析與交流,並且辯析一此原因,儘量讓學生能找到餐巾紙中有小孔和縫隙這一原因,要是找不到原因怎麼辦,(結合課)這裏就牽涉到“對一個問題探索到什麼程度才停止?”的問題,我們都希望學生能針對某一問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進行螺旋式的、順暢的探究,最終找到原因,圓滿完成,但有時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不能理解,仍找不到原因,我認爲不必急於讓學生強行記住這一概念,日後適當的時候,學生會明白這一道理的,我認爲只要學生根據

現象亂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這一探究過程能給學生留下痕跡就可以了。其次是對“水”表面張力的探究,共兩個實驗,硬幣裝水和滿的水杯中加回形針,都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並由學生提出問題,“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然後交流、分析、辨析一些原因,這兩個實驗之前充分讓學生進行猜測,作出假設,通過列數字的方式,讓假設和事實之間形成強烈的反差,震撼學生的心靈,關於水的表面張力在腦中刻下永久的痕跡,水的表面張力我的定位主要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樂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探究欲;科學知識方面我認爲是次要的,只要學生能觀察到水面發生了變化,水面鼓了起來就可以了,至於表面張力這一概念我認爲不一定要揭示。我認爲“一節課下來教師不一定給學生一個肯定的、標籤式的結論”,這也是一種“留白藝術”,希望所課堂上引發的科學學習延伸到課外。4歸納總結,讓學生談收穫,談感受,也主要是側重於情感態度價觀方面,再讓學生提出觀察研究的關於水的問題,讓課堂探究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因課堂教學的結束而中止,課的結束成爲學生新的探索的起點。當然,這只不過是我的單相思,課例沒出好,只會與這裏,說課以及課堂中有很多問題存在,希望大家毫不保留地給我指出來。

《水》的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2課《觀察水》。

教材簡析,本課與《生命離不開水》、《家鄉的水資源》《地球上的水》一起組成生命之源——水這一單元。本課在單元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同學觀察水的一些性質。首先通過對一杯水的觀察,讓同學描述水,並能鑑別六種液體;然後引導同學觀察方塘在水中的變化,發現水能溶解一些物體;最後引導同學觀察水中紙巾變化和硬幣上杯口上水外表的變化,從而瞭解水的毛細現象和外表張力。課時佈置二課時,根據實際情況,我把水能溶解一些物體作爲另外一深時的教學內容。本課的中點是我定位爲:讓同學經歷水的毛細現象,外表張力的探究過程,並體驗樂趣;難的是感悟,理解水的毛細現象和外表張力。要根據科學課程規範要求,以和同學全面素質發展的需要,從情感、知識、等方面制訂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能力方面,學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能區分什麼是假改,什麼是事實。

情感方面,在探究過程中,能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他人的意見,喜歡研究與水有關的現象,願意與同學交流看法。

知識方面,瞭解水能發生細水現象,瞭解水的外表張力。

二、說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認爲,科學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學習環境下,在教師和同學夥伴的協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自已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對本課的說課稿和學法指導作如下考慮:

直觀教學,依據本課教學思路,聯繫同學生活實際,通過分組實驗和(實物展示)讓同學動口、動手、動眼、動腦,充沛重視同學的直接經驗,感受獲得。

情境教學從兒童身邊自然事物,生活中關於水一些有趣的現象,開始探究活動,利用一些必要的工具,營造科學探究的學習情境,倡議讓同學經歷科學探究拓學習活動,在探究中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強調主動參與,小組合作,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方式,大量的時間讓同學進行參與或探究活動,促使同學自行獲取信息,讓同學自已找水喝。

繼續運用觀察分析,總結等方法。

三、說教程序

本課的教學準備主要是教師準備,噴水實驗器材,各種液體、硬幣、餐巾紙、滴管、回形針等。本課堂的教學力圖體現基於現代建構主義理論下,運用多元智力理論,將以往“個體戶”式的單向學習,轉爲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並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根據教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等回來採用如下教學流程。

情爾尋入,利用噴水實驗,刺激同學感官,集中同學的注意力,迅速讓同學進入角色,激發同學對水的探究慾望。

交流已有儲藏,出示一杯水提問“水是一種怎樣的一種物體?”喚醒同學對水的已有認識;通過“找水遊戲”,讓同學從六種液體中鑑別出水,這是對已有的知識的一次綜合運用,並且辨析找水的過程與方法,讓同學建立科學的鑑別液體的方法“看聞嘗”。通“過讓同學說一些生活中關於水的一些有趣現象”這一設計,讓同學從已有的儲藏中檢索並提取出生活中的有關水的現象,滲透了讓同學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關察生活這一思想,並且教學也是從生活中的一些水的有趣現象,進入了另一個環節,體現了新課程探究從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的思想。

探究交流,首先是對毛細現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紅墨水的水,讓同學想方法讓水往高爬,一來是發散同學的思維,二來是爲毛細現象的特徵出現,作鋪墊,當同學一時想不到讓水自已往上爬時,教師適時出示餐巾紙,有了抓手,同學的生活經驗一下子被喚醒,方法有了,都並沒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陳設給同學,體現給同學的思維和自由。這一實驗結束後,同學提出“水爲什麼會往上爬”這一問題,鼓勵同學分析與交流,並且辯析一此原因,儘量讓同學能找到餐巾紙中有小孔和縫隙這一原因,要是找不到原因怎麼辦,(結合課)這裏就牽涉到“對一個問題探索到什麼程度才停止?”的問題,我們都希望同學能針對某一問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進行螺旋式的、順暢的探究,最終找到原因,圓滿完成,但有時在教師引導下,同學不能理解,仍找不到原因,我認爲不必急於讓同學強行記住這一概念,日後適當的時候,同學會明白這一道理的,我認爲只要同學根據

現象亂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這一探究過程能給同學留下痕跡就可以了。其次是對“水”外表張力的探究,共兩個實驗,硬幣裝水和滿的水杯中加回形針,都是讓同學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並由同學提出問題,“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然後交流、分析、辨析一些原因,這兩個實驗之前充沛讓同學進行猜想,作出假設,通過列數字的方式,讓假設和事實之間形成強烈的反差,震撼同學的心靈,關於水的外表張力在腦中刻下永久的痕跡,水的外表張力我的定位主要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讓同學體驗探究的過程、樂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探究欲;科學知識方面我認爲是次要的,只要同學能觀察到水面發生了變化,水面鼓了起來就可以了,至於外表張力這一概念我認爲不一定要揭示。我認爲“一節課下來教師不一定給同學一個肯定的、標籤式的結論”,這也是一種“留白藝術”,希望所課堂上引發的科學學習延伸到課外。4歸納總結,讓同學談收穫,談感受,也主要是偏重於情感態度價觀方面,再讓同學提出觀察研究的關於水的問題,讓課堂探究延伸到課外,使同學的探究活動不因課堂教學的結束而中止,課的結束成爲同學新的探索的起點。當然,這只不過是我的單相思,課例沒出好,只會與這裏,說課以和課堂中有很多問題存在,希望大家毫不保存地給我指出來。

《水》的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水》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篇精講課文,該單元以" 人與自然 "爲主題展開。課文敘寫了"我"出生的村子嚴重缺水,人們愛水、盼水、節水,突出了水的無比珍貴,給我們以深刻啓迪。筆調清新,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了小時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 下雨天,孩子們用雨水洗澡,炎熱的夏天則盼望水窖被打開的瞬間,細膩刻畫了四兄弟盡情享受母親一勺清涼之水的舒服與痛快,字裏行間透出了作者對水的渴望,對水的珍愛,對母親如水一樣親情之愛的美好回憶,真情演繹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樂章。文章中急切的盼水之情,濃濃的母親之愛值得反覆涵詠。

2、教學目標

①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 通過課文具體的語段,感受"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激發學生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③ 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卻具體生動地描述了水給村裏人帶來的快樂,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精讀課文自然段,知道課文圍繞"缺水"寫了哪幾個場景並通過想象、聯想、對比等方法,體驗缺水給村裏人帶來的苦與樂。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生動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採用的"反襯"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法

1、採用"讀-賞-聯-議-悟"的教學組織方式。 讀------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這是一節課最基礎的部分,讓學生通過帶着問題讀課文,篩選有關信息,抓住"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這一文眼。賞------- 本文詞彙豐富,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及時積累,總結,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倉庫。在如何品析重點語段方面,我指導學生去捕捉句中的重點詞,抓住句中的數量詞和孩子一系列高興的動作來體會水的珍貴。聯、議 ------ 聯繫生活實際和自己閱讀過的相關材料,想想西南地區的旱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以拓展教學空間和教學內容。想象文中描寫的場景感受作者語言運用的精到。悟------最後由學生總結自己的感悟與心得,積累閱讀方法,豐富自身情感。

2、多媒體運用:展示乾旱地區的圖片,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爲更好地理解課文提供幫助。教學互動流程以"問題"爲主線,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願望,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的學習中互相啓發,並獲得新的感受。併力求做到讀、寫、說的結合。

三、說學法

1、以學生的自主感悟爲主,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給予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探究,從而更好地理解文中人們對水的珍惜和渴求。

2、 以學生的朗讀感悟爲主,以讀爲本,引導學生在感悟文本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讀的訓練。課堂中學生可採用各種形式的讀: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引讀……同時注意讀的層次性,如對"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的朗讀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整體把握脈絡(2-3分鐘) 出示一組表現西部地區缺水狀況的圖片和反映缺水之苦的當地民謠,讓學生說說感受。 ()這篇文章主要想告訴大傢什麼?請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出示句子:"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作者主要是從哪兩個方面去表現的?(板書:缺水之苦有水之樂)

2、精講部分(25-30分鐘)

A.瞭解缺水之苦,體悟水的珍貴

(1)十里挑水 我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記得我們一個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處很小的泉眼裏去挑水,經常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纔可以挑上一擔回家。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這是村裏人說得最多的話

(2)風乾曬乾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2 到第5 小節,看看哪些語句最能讓我們感受到缺水的痛苦?

出示:特別是在夏天,在驕陽下忙了一天之後,男女老少都有一種將要被風乾的感覺。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將要被曬乾的狗尾巴草一樣。(四兄弟此時是什麼樣的呢?) "風乾"應該比"曬乾"更難熬!能讀出這種"將要被風乾"的痛苦嗎?

小結:通過具體的語句,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這的確是一個缺水的地方,缺水的生活苦不堪言。當地村民盼水、哭水、夢水,向五湖四海呼喚水。所以—— 引讀:"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

B.品味得水之樂,倍感水的珍貴

(1)學習"下雨天"的相關內容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裏,大家纔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

(2)學習"一勺水"的相關內容

①讓我們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來。

②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臉,像一條小溪流……在水的滑動中,我聽得到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我感覺得到血管裏血的流動在加快

3、課堂小結,反襯水的珍貴(5分鐘)

作者出生在缺水的地區,本應寫缺水的苦澀和艱辛,爲什麼還要花這麼多的筆墨寫有水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呢?(這種寫法就叫反襯)

在這樣鮮明的反襯中,讓我們更加強烈的感受到-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

賞析王維的《鹿柴》,看看這首詩是如何運用反襯手法寫出空山深林的寂靜和幽暗的。

4、作業:

1 、設計兩條節約用水的宣傳語。

2 、關於水,作家有太多複雜的情感,苦、樂交織,構成了童年生活的底色。學了課文,你肯定對"水"又有了新的認識,請選取一個方面寫一篇簡短的小文章。

我說課的課題是《水》,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學習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水》的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內容的基礎上,初次接觸“物質世界”的內容,以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水作爲研究的切入點。水是組成世界萬物的重要物質,可以說我們的一切都離不開水,但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水雖然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觀察水的活動就是嘗試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藉助一些實驗器材進行觀察活動,將學生腦海中的零星認識提升到水的內涵屬性層次上,能準確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斷物體的特徵,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從而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情趣,培養學生勇於探究的科學態度。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過程和方法:

1、能通過眼、耳、鼻、舌等多種感官來認識水的性質

2、初步學會設計各種方法,快速準確地在幾種液體中鑑別出水

3、能對實驗做出猜測,並通過實驗結果進行驗證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認識物體的科學方法

2、知道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

2、願意與同學交流看法,學會傾聽,善於從同伴的發言中發現問題。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認爲讓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認識水的各種性質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選擇工具,制定方案把水運到一米以外的空水槽中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師用的實驗材料:牛奶、白酒、糖水、冷開水各一杯,燒瓶、大燒杯、方便袋、水槽、量筒、量杯、滴管等。

2、學生用的實驗材料:海綿、抹布、水、粗細不等的水管、漏斗、膠管等,還有每組兩個水槽、一燒杯水和幾根筷子。

五、說教學過程

說爲了真正達成課時目標,體現新課程學生爲主體、探究爲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一)猜謎激趣,探究觀察方法。

教師先出示四杯液體。提問: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在四個杯子裏裝了些東西,請大家仔細觀察,猜猜杯子裏裝的是什麼?學生說出自己所想的答案後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學生說出觀察方法:用眼睛看,教師適時板書。然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現象,確定了一隻杯子裏裝的是牛奶,可是其它的三個杯子裏的物體看上去差不多,所以無法確定,引導學生想出另外的觀察方法,即用鼻子聞和用舌頭嘗,教師邊板書邊提示:聞到的是氣味,嚐到的是味道。在指導正確的聞的方法後指名學生上前聞和嘗,要求學生說出自己聞到的氣味和嚐到的味道,學生確定杯中液體名稱後,教師揭示正確答案。然後小結出觀察物體常用的科學方法,特別強調觀察不瞭解的物體時爲了安全,只能用眼睛看,不能隨便聞,更不能隨便嘗。這樣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激情,科學的方法由學生提出來,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也爲下一步正確觀察水和概括出水一般特點做了鋪墊。

(二)分組觀察,形成水的認識。

教師導入:下面我們就用剛纔總結出的觀察物體的方法仔細觀察水(板書:水)的特點。在提出觀察活動的要求後組織學生分小組開展觀察活動,提示學生做好觀察記錄。在小組活動時教師巡視,表揚做得好的小組。活動結束後全班交流。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板書出水的一些特點,交流結束後,引導學生用一句話總結出水的特點?即水是透明的、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這個活動看起來簡單,但由於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在小組活動中教師要加強行間巡視,引導學生分析出水的特點,做好實驗記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得出科學的結論。

(三)實驗演示,認識液體特徵。

實驗一:把燒杯中的水逐次倒入其他形狀的容器中。

三年級的學生是剛剛接觸到科學實驗中的儀器,對許多儀器都不認識,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去比較、去認識。教師首先出示一個燒杯,介紹名稱,引導學生觀察,說出它的特點,通過比較瞭解燒杯口的作用,在倒水過程中依次介紹量杯、量筒、燒瓶、漏斗的名稱和作用,這樣做,雖然要費一點時間,但是一方面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了實驗的儀器,初步瞭解儀器的作用,這個時間一定要捨得花。在倒水過程中引導學生說出水的形狀的變化,倒水結束後,水沒有固定形狀的這一特點的概念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實驗二:用一個有洞的方便袋裝水,水從破口處流出。

師操作後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一定能說到看到水從袋子的洞口處流到了水槽裏,揭示水容易流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出其它的方法來證明水沒有固定形狀和容易流動的特點並交流,學生的思維立即就會被激活,想出很多的方法,如把水滴在桌上用嘴吹,還有用筷子攪拌燒杯裏的水等,適時出示“液體”這一概念,再練習用一句完整的話描述水。即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液體。這樣就使學生從對水的零星認識提升到水的內涵屬性層次上,將前概念發展到概念水平。

(四)開展比賽,拓展運用性質

根據瞭解的水的特點,老師拋出問題:在不直接搬着有水的水槽往空水槽裏倒的情況下,把水槽裏的水運到1米以外的空水槽裏。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由小組代表交流搬運方法如用燒杯舀、用毛巾吸、用手捧等。如果學生想不出方法時出示其它的實驗裝置,引導學生說出運水的方法和運水過程中的注意點。然後開展運水比賽,比賽前提示比賽要求:既要比運水的速度,還要比在運水過程中合作中的默契度,在實驗小組領取相應的實驗材料後開展運水比賽,比賽結束後及時小結比賽活動,表揚先進小組。搬運水的活動,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水的流動性,間接瞭解有關虹吸現象的初步知識。活動中學生能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感受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帶來的快樂,同時使教學氣氛達到高潮。

(五)課堂小結,引導後續研究。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取了知識,滿足了情感的需求,研究的熱情高漲,因此在教師小結本節課的內容後,引導學生課後能繼續觀察、研究水,把自己的發現記下來,這樣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去認識水的另外的一些性質。如果學生有了親身經歷的研究活動,他們的思維一定會更加開闊,今後在課後開展研究的興趣會更濃。

當然,以上只是我根據個人的理解對教材進行初步解讀後形成的教學預案。三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相關的知識基礎將會對本節課的教學帶來一些不確定性,如何成爲學生探究活動的有效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激勵者,在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中尊重學生學習的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成爲本課教學的最大挑戰。

《水》的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莖輸送水”,是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上冊主題網絡教育“奇妙的植物”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植物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路邊有茂密的大樹,院子裏有綠油油的草坪,公園裏有五顏六色的花,這些植物爲什麼生長的如此茂盛,在進行主題活動“奇妙的植物”時很多孩子曾向我提出疑問,於是,我用“莖輸送水”這節活動來爲幼兒解開這個謎團,此活動材料來源於生活,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活動通過有趣的實驗,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的莖輸送水和養料的奧祕,針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的莖吸收水分和養料的奧祕,滿足其好奇心。

2、幫助幼兒簡單瞭解植物的莖能儲存、輸送水分和養料。

這兩個目標蘊含了激發幼兒的人生興趣和探究慾望,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爲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激發幼兒探究植物的莖吸收水分和養料的奧祕,滿足其好奇心”,難點是:“瞭解植物的莖能儲存、輸送水分和養料”。

我通過幾組有趣的實驗及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動探究,從而形象直觀的瞭解植物莖能儲存、輸送水分和養料,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結合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兩方面的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酷暑天萎蔫的樹木,雨後旺盛起來的經驗

2、物質準備:兩盆萎蔫的草本植物,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紅藍顏料,白色花朵(玫瑰火康乃馨)剪刀,杯子,橡皮筋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採用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方法,具體的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啓發提問法,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教師傳統的說教形式,在活動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用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和樂於探索的科學習慣。

本次活動打算在自然角用2天的時間完成活動目標。

三、說學法

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實驗法、操作法,歸納法等來獲得知識,活動前我爲幼兒提供實驗材料,放在自然角,通過啓發性提問“你知道植物是怎麼喝水的嗎?”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那就讓我們一起做個實驗吧”幼兒最喜歡自己動手,這時候他們一定會躍躍欲試,期待着實驗,幼兒做完實驗後,隔段時間去觀察並作記錄,最後,用歸納法得出實驗結論,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時間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樂於探究的科學習慣。

四、說活動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慾望,給幼兒2盆萎蔫的花

問題:

1、這兩盆花爲什麼萎蔫了?

2、你有什麼辦法讓花重新旺盛起來?

這一環節,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討論,出謀劃策,解決問題,並將討論得出的解決方案付諸行動,幼兒會拭目以待,結果會怎麼呢?活動一開始就調動了幼兒探究的積極性。

(二)、一小時後觀察結果,並討論原因

問題:哪盆花最先旺盛起來?爲什麼?幼兒討論後得出結論,:將水澆在花盆裏的那盆花最先旺盛起來,將水澆在葉子生的花不如前一盆花旺盛,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們來做實驗。

(三)、實驗

1、芹菜實驗

將芹菜的莖剪短一些,葉子摘掉一些,(目的是讓實驗效果跟明顯,便於幼兒理解),把橡皮筋套在被子上,再裝進一些水,並滴進一些紅墨水,將芹菜插在被

子裏,並調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記號。

第二天觀察:

1、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樣,(水面低於橡皮筋)

2、芹菜的莖有什麼變化(變紅了)

2、兩色花實驗

老師將花朵的莖剪開,兩個杯子各放進一些水,分別滴進紅藍墨水,將花朵剪開的莖分別插進不同的杯子。

第二天觀察:

1、看看花朵有什麼變化(植物的莖將兩種顏色的墨水往上吸)

2、白花怎麼樣了?(變成紅色和藍色了)

這一環節,給幼兒分組,每組幼兒同時進行兩組實驗給每個幼兒參驗的機會,體現了《綱要》中科學領域指導思想:儘量創造條件讓每個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四)、討論

試驗結果

問題: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結論:植物的莖能吸收並輸送水分和養料

這一環節。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及實驗大膽想象、思考,使幼兒的發散思維得以擴展,在交流中探索出植物的莖能吸收並輸送水分和養料。

(五)、討論植物的莖還有哪些功能?

問題:仙人掌在酷暑天好幾天不用澆水,爲什麼死不了?

結論:植物的莖還有儲存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這一環節,提出更爲開放性的問題。啓發幼兒思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五、說活動延伸

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各種變態莖的植物,放在自然角爲下節活動“變態莖”作準備。

活動暫時結束了,但幼兒的探索慾望和認識興趣卻在延伸,並將更多的關於奇妙的植物的內容滲透在多種活動中,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說課完畢謝謝!

《水》的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及幼兒現狀分析:

孩子們都喜歡色彩鮮豔又豐富的東西,在他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漂亮的色彩,藍的天、白的雲、紅的花、綠的葉,花花綠綠的色彩引發着孩子們觀察的興趣、求知的慾望、美的感受。幼兒期的兒童好奇心強,喜歡鮮豔、豔麗的色彩,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色彩感知能力,可以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欣賞水平,引起幼兒愉快的體驗,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審美素質。同時,孩子對水的喜歡是一種天性,無論天氣變化,只要有時間他們總愛在水邊玩耍。他們喜歡開水龍頭玩水,喜歡聽嘩嘩的流水聲,更能通過手對水的觸覺在心理上產生興奮、舒暢與快樂的感覺。

《綱要》告訴我們: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爲了徹底滿足他們對顏色的好奇心,尊重他們對水的興趣,我將顏色和水的混合產生的變化,來激發他們的興趣,並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考慮到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更多的是在直覺行動水平上,爲此我把活動設計定位於小班綜合活動《神奇的魔法水》。活動的順利開展能讓幼兒觀察體驗顏色水的變化過程,並認識顏色且對相應的顏色進行色彩記錄,並從中體驗玩水變色活動及用自制顏色水作畫的樂趣。這個有趣的活動是讓孩子們在魔法的天地裏觀察、操作、發現的過程中獲得驚喜,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美麗,發現色彩的豐富,感受到世界的五彩繽紛。

2、活動目標的定位:

制定活動目標,我的想法是“緊湊、精練、突出教育性”。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進行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的進行起着導向作用。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結合小班幼兒的認知需要和能力,我制定了以認知和情感爲主的兩點目標:

(1)認知目標:觀察體驗顏色水的變化過程,並認識顏色且對相應的顏色進行色彩記錄。

分析:這條目標是主導目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在,我通過創設寬鬆、神奇的活動氛圍,通過“變顏色水——認識顏色——爲彩色水貼標籤——送魔法瓶回家”等途徑來幫助幼兒進行嘗試。

(2)情感目標:體驗玩水變色活動及用自制顏色水作畫的樂趣。

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以一位阿姨需要的幫忙來激發幼兒用魔法水來畫畫,以有趣的教學用具和遊戲設計來貫穿,讓幼兒在愉快的實踐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3、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讓讓幼兒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幼兒能力、興趣、需要相適應。根據本次活動的需要,我做了如下準備:

(1)礦泉水瓶17個,內裝半瓶水,各色瓶蓋若干個(數量爲人數的3倍);顏色紙條(標籤)紅、橙、黃、綠、藍、紫若干條;有洞的蓋子若干。

(2)長長的白布一條;

(3)榨汁機器、蘋果等水果若干;

二、說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激發幼兒興趣——遊戲:用魔法水畫畫——延伸活動“小小品嚐會”

(一)情境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變魔術,引導幼兒觀察礦泉水瓶中水的變化。(讓幼兒親密地圍坐在魔法師的身邊)

“我是神奇的魔法師,今天要爲我們小班的小朋友變魔法,你們想看嗎?”

“瞧,這是什麼?它裏面的水有顏色嗎?”——出示礦泉水瓶,裏面盛透明的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啓孩子智慧的金鑰匙”引題活動設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神奇的魔法師”這個可愛的形象,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切實地激發起幼兒的興趣,因而更有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

“這裏面藏得可是神奇的水,快瞪大眼睛看!我變,我變,我變變變!哇——變出了什麼顏色的水啊?”(這裏要說明的是因爲瓶蓋上塗上了厚厚的顏料,當教師用力搖瓶子時,瓶子的顏色也就會隨之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此環節藉助教師生動的表演,是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激發幼兒參與、觀察、體驗顏色水的變化的好奇心)

“我用紅色標籤寶寶把它標出來。”

(教師示範用紅色標籤標示顏色,爲第二個環節幼兒的操作起到榜樣的示範作用)

2、幼兒嘗試。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變出的水的顏色。

“你們也想不想當小魔法師變變這個魔法呢?”

“魔法師爲你們準備了許多神奇的魔法瓶,請每個小朋友輕輕地從桌上拿一個瓶子過來,我們一起變魔法。”

“小魔法師們快到我前面來。準備好了沒有?讓我們把瓶子舉起來一起說‘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用力甩。再來一次‘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哇——你們都變出彩色水了嗎?”

(結合鼓勵表揚、操作示範和幼兒操作等方式幫助幼兒突破活動的難點。在方法的運用上,遵循綱要的精神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從而實現擬訂的目標要求。是充分從幼兒的認知角度考慮的,是對顏色的一大鞏固)

(2)認識顏色。

“魔法師最喜歡和顏色寶寶來玩遊戲了,讓我們看看都變了哪些顏色?”(幼兒依次用一句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變出的顏色寶寶)

“你在哪裏看到過這種顏色寶寶?哪種東西是這種顏色的?”

(目的是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該活動中來,並以幼兒爲主體開展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感受顏色,並能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3)爲變出的“彩色水”貼標籤,進行色彩記錄。

“魔法師還爲你們準備了許多標籤寶寶,請你們找到與自己彩色水顏色一樣的標籤貼上。”

(繼續牽涉魔法師是因爲讓活動體現情境的完整性)

(4)送“魔法瓶”回家。

“我們得把這些魔法瓶送回它們的家了。瞧,那就是它們的彩色屋。請每位魔法師把自己的魔法水送到相同顏色的家裏。放好了馬上坐回來。”

“瞧,小魔法師們真能幹,都把魔法瓶送回了自己的家!爲自己鼓鼓掌!”

(讓幼兒在“給彩色水貼標籤”、“送魔法瓶”的遊戲中,與顏色寶寶零距離接觸,通過視覺感官鞏固相關經驗。在顏色匹配的過程中,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

(二)遊戲:用魔法水畫畫。

“小魔法師們真棒,這麼快就學會了變魔法水。這不就有人請你們幫忙了。”

“瞧,一位阿姨拿來了一條沒有顏色的毯子,要我們幫助她把毯子變成彩色的,你們願意嗎?”

“我這有一個有洞的蓋子,等會請每個小朋友把它換上去擰緊。看,一擠瓶子,噴出彩色的魔法水啦!請你們就用這種方法去打扮這條毯子好嗎?”

(我制定的第2條目標是情感目標:體驗玩水變色活動及用自制顏色水作畫的樂趣,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以一位阿姨需要的幫忙來激發幼兒用魔法水來畫畫,以有趣的教學用具和遊戲設計來貫穿,讓幼兒在愉快的實踐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這裏,一方面充分調動幼兒原有經驗,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另一方面,教師始終以魔法師的身份始終參與幼兒的活動,及時地給予幼兒支持、引導、幫助,孩子們在玩中學、做中學,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協商,創造性由此增強)

(三)延伸活動:小小品嚐會

“看見這條七彩的毯子阿姨心裏真是歡喜,她呀請我這位魔法師將水果寶寶裏的魔法水邊出來給你們品嚐,來謝謝你們呢!”

——現場榨蘋果汁讓幼兒品嚐,讓幼兒知道在水果裏也藏着許多的水分,爲幼兒進行以後的探索活動奠定基礎。

(在結束的延伸部分,引入現場榨果汁讓幼兒進行品嚐,讓幼兒體驗活動的趣味性,同時爲今後的探索活動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水》的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科學教育的內容來自於幼兒的實際生活,大班科學活動《奇妙的雙層水》源自於寧夏人教版教材小班科學活動《糖怎麼不見了》這一科學活動的基礎上拓展、生成的。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發現:紅糖被溶解在水中後,糖不見了,水的顏色卻發生了變化,他們感到很新奇,爲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並拓寬幼兒的知識層面,我開展了科學活動《奇妙的雙層水》,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瞭解有關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方面的相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裏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質。)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於將糖溶解在水裏製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對於溶解這一現象幼兒在小班時已經有所接觸,但他們只是初淺的瞭解到:把某種能夠溶化的東西放進水裏就不見了,並沒有進行深入地探究和拓展,針對教育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對於某些活動,我們可以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等進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尤其是科學活動,應該從小就注意鼓勵幼兒細心觀察、大膽發現、勇於探究,培養他們關注周圍世界、積極探索的的科學精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了“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發展認知能力”。科學活動本身就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要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活動。在《奇妙的雙層水》這個活動中,教師爲幼兒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操作、擺弄活動材料,並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探究活動,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去發現和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體驗其中的樂趣。同時在這個活動中,讓幼兒發現和感受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感悟到科學就在身邊,保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促使幼兒主動積極地探究。大班幼兒的好奇心逐漸增強,思維更爲活躍,動手操作的慾望越來越強烈,渴望得到機會進行實踐,因此,組織這次活動我覺得非常有必要,既能有效地引領幼兒溫習“溶解”這一知識點,又能恰如其分地向幼兒揭示飽和溶液和改變溶液密度等有關科學知識。

2、活動目標: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他們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啓發他們在操作後進行交流和討論,在幼兒感到迷惑、期盼獲得幫助時,教師爲他們揭開失敗的原因和成功的祕訣,而後幼兒再進行實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根據我們大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確立了包含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目標:

(1)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培養其對科學現象探索的慾望。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實驗探索製出雙層水。

(3)鼓勵幼兒樂意用自己的語言和同伴交流操作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3、活動的重點與難點。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鼓勵幼兒大膽動手操作,在活動中逐步提高操作能力。難點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親身參與實踐體驗活動,逐步認識和了解出現雙層水這一科學現象的道理。

《奇妙的雙層水》這一活動,教師重點設計了兩次讓幼兒進行探究、操作活動,目的就是爲了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操作,在操作中探索和發現不同的科學現象,能在教師的引導、講述中,逐步認識和發現:(爲什麼把紅顏色的水慢慢倒進透明的水裏,杯中透明的水就會分成兩層,)原來是因爲我們在紅顏色的水中加了許多的白糖,這麼多的白糖融化在水裏,水就變重了,當我們把紅顏色的水倒進透明的水裏,水就自然分成了兩層。

二、說教法

本次活動我將採用觀察法、比較法、操作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這些方法的運用適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學科特點,爲幼兒參與操作科學實驗活動的可行性做了鋪墊,有利於幼兒順利參與探索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教師的實驗,將會萌發動手操作的興趣,而操作材料作爲引發他們主動探究的刺激物,這時則是他們認識周圍物質世界的中介和橋樑,在本次活動中,操作材料是教育目標和內容的物化,幼兒在操作中去嘗試不斷添加白糖、攪拌溶解、緩緩倒水直至實驗成功,瞭解到這一科學現象的真實存在。

三、說學法

對於各種疑惑和問題,孩子們通過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對探究的結果進行推理,得到結論,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並與同伴進行交流。這使孩子學到的是如何去獲取知識,也就是學會學習。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是:

1、獨立探究法:新的科學教育觀強調讓孩子獨立探究,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在本次活動中,我放手讓幼兒獨立去嘗試、探索,事先不做示範,不直接告訴他們結果如何,而是讓孩子感到他們有新發現,自己得到結果和找到答案,主動建構知識經驗。

2、愉快參與法: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注重孩子主動、快樂的參與,而不是被動、消極地接受。

3、體驗法:幼兒時期尤其需要通過各種感官和材料相互作用來認識材料的特性。在活動中我努力做到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四、說教學程序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給幼兒提供一個試一試的機會:即本活動開始的部分。請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兩杯水——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紅顏色的水,鼓勵讓幼兒大膽進行猜想:“如果把紅顏色的水倒進透明的水裏會有什麼變化?”教師在倒紅顏水的時候在杯子後面放一張白紙以便於幼兒觀察。在幼兒看到水分成兩層後,請幼兒用自己面前的兩種水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分成兩層。讓幼兒進行觀察和大膽的實驗,既滿足了幼兒好奇的心理,又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因爲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和發展的原動力,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注意發現、支持、擴展和利用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讓幼兒在濃厚的興趣支持下自己親自動手做實驗,這樣可以激起幼兒主動進行實驗和探索的慾望。

2、在說一說這一環節中,通過有效地提問引起和促進幼兒的探究,引發幼兒思考。教師嘗試着引導幼兒“簡約的復演”科學家的發現和認識過程,在活動中幼兒通過把自己和教師的實驗進行比較,教師儘可能的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並提出一些有效性問題:“小朋友做的實驗和老師做的實驗結果一樣嗎?爲什麼呢?”教師對孩子的回答處理具有激勵性和引導性,認可孩子的答案,給予孩子出錯的權利,然後解答孩子的疑惑:“把許多白糖放到紅顏色的水裏,使勁的攪,一直到化不開爲止。”讓幼兒明白,紅顏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爲裏面加了許多的糖,水就變重了,重的東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3、做一做:本環節是爲幼兒提供了自己動手操作的平臺。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決定幼兒必須通過操作具體材料來學習,在活動中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得到了滿足,嘗試怎樣能創造出神奇的雙層水,感受兩次實驗的.不同,從而主動建構知識,並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以及其他的一些發現和想法。

五、說預期活動效果:

科學活動《奇妙的雙層水》很適合大班幼兒,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對操作活動有着強烈的慾望。本活動對於幼兒來說具有一定難度,但同時也充滿了神奇性,具有一定挑戰性,在活動中,也可能會面臨一些預想不到的問題,需要教師的臨場教學機智來處理,在實驗中也可能會有個別幼兒實驗不成功或操作失誤等現象存在,教師要多準備一些操作材料來滿足幼兒探究的需要。幼兒通過一次次的嘗試,最終取得成功的結果將會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發現——猜想——探究——延伸這一探索過程,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會得到一定的發展,也將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水》的說課稿 篇12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後一課《地球上的水》,從小到大,孩子們天天跟水打交道,特別是我們這裏的孩子身處美麗的長江之濱,擁有非常充足的水資源,乾淨的自來水的使用使他們無法或者很難體會到世界上淡水資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的嚴重。那麼如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來激發學生的這種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節水意識,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瞭如何引導學生分析數據,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從內心產生感悟:地球上的水資源太少了,我們要節約水。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① 知識目標:瞭解自然界水資源的分佈,知道淡水資源十分缺乏,知道水污染的三種不同分類情況以及常用的節水措施。

② 能力目標: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操作;能善於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③ 情感目標:能體驗缺水的痛苦和節水的好處,養成節水的行爲習慣。

爲了很好地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除了準備一些必須的材料和實驗器材外,還要求學生課前查找地球上水的分佈資料,調查家鄉的水資源情況,並精心製作了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產生強烈的節水、護水的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兒童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新課程改革凸現了科學探究在科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課始至終我都注意到了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教學的基礎,藉以生動的課件演示,給學生帶來強大的視覺衝擊,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自己主動去體會地球上水資源分佈的廣泛,但淡水資源卻十分地缺乏,有效激發學生保護水、珍惜水、節約水的自覺行爲和良好習慣。

學法是教法的支撐點,沒有學法指導,就沒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也不能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我更重視學法指導:在教學中以觀察、交流、小組討論、學生動手活動爲載體,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感悟、深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根據以上的設想,我設計了3大教學板塊:1、感知淡水資源的缺乏,2、認識水污染現象,3、提高節水意識。

1.感知淡水資源的缺乏:

本環節圍繞“一大一小”展開,“一大”是指水的存在範圍大,美麗的水體圖片的欣賞不但讓學生了解到地球上水資源的分佈廣泛,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展開的地球平面圖”和“美麗的藍色星球圖”的出示直觀地讓學生感知到地球上的海洋麪積要遠遠大於陸地的面積,認識到地球其實就是一個“大水球”,讓學生腦中形成“地球上的水很多”的印象。“一小”則是說可供利用的淡水存量小,前面的介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得他們可能很難一下子體會到這個“小”,於是我使用了圓形統計圖的形式,將鹹水與淡水的比例關係進行形象的比較,先讓學生在腦中形成“淡水少”的概念,然後淡水資源的分佈比例表又淺顯地向學生表達這樣一個信息:人類可直接開發利用的淡水很少很少。爲了引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這幾個數量之間的差距,接下來我邊操作邊給學生打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地球上的水相當於一杯水,其中淡水只相當於一湯匙的水,容易開發利用的淡水只相當於一滴水。然而,就是這寶貴的一滴水又遭到了人類不同程度的污染。

2.認識水污染的危害:

三年級的學生初涉科學,相應的知識儲備也比較少,所以對“水污染”的理解有一定的認知障礙。但生活是一本活教材,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所積累的經驗和認識就是新課學習的基礎,所以在這個教學板塊中,我設法把生活經驗作爲學習的基礎和延伸。所以我設計了“家鄉的水”這張調查表,課前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家鄉水資源的情況,在瞭解的過程中,學生會意識到我們天天使用的是淨化了的自來水,而身邊的很多河流、水井裏的水遭受了人們很嚴重的污染,這時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教師再進行適時的點撥、總結、提煉,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到了水污染的各種現象。

當學生了解了水污染後,讓學生再談談由於水污染而給人類造成的影響,從而意識到水污染的極大危害。該環節中,可能會因爲學生年齡小,經歷少,認識不會太深,我又藉助課件讓學生親眼目睹大量的悲慘畫面,讓學生震撼,激發心靈的危機感、緊迫感。

3.提高節水意識:

當學生已經意識到水資源問題已成爲人類面臨的嚴峻問題時,自然而然會產生“護水、惜水、節水”的思想共鳴。接下來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淨化水、淡化水的兩個小實驗的動手實踐,讓學生懂得人類爲獲取可用淡水而進行的技術方面的努力,同時幾個常見的“家庭節水小妙招”也給學生指明瞭在今後的生活中節水的方向。最後一句發人深省的廣告語引發學生的深思,將本課的節水、護水教育深入學生的內心情感和行爲動因,使學生自覺節水、護水。最後我又佈置學生在課後做這樣一個對比實驗:將兩個洋蔥頭分別置於盛有清水和洗髮水的容器中,觀察兩種不同的生長情況,以便學生進一步體驗水污染對生物的危害。

當然,以上只是教者根據個人的理解對教材進行初步解讀,從而形成的教學預案。三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相關的知識基礎將會對本節課的教學帶來一些不確定性,我將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充分的關注,並進行及時的調控,努力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掌握水資源知識的過程中,思想得到薰陶,情感得以昇華,讓學生從小就懂得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在他們的內心孕育下一顆公民責任的種子。

《水》的說課稿 篇13

一、教材分析: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並使他們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教師應成爲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爲,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爲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造寬鬆的探究環境。

中班幼兒會對水本身感興趣,但他們的興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學活動《水不見了》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本次活動要求幼兒瞭解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東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東西在吸飽水後(飽和後)也就不能吸水了。一般來說,孩子對理論知識較難明白,但如果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往往比老師的講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爲:

1、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東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東西在吸飽水後(飽和後)也就不能吸水了。

2、嘗試用獲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二、 教學準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們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記錄科學的能力,注重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爲此,我們準備了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

1、每位幼兒一個杯子,記錄表一張。

2、每桌上有一盆水、餐巾紙、海棉、石頭、泡沫材料若干,兩個空籮筐讓幼兒分類用。

3、大記錄表一張。

三、教法學法

這一活動的對象是中班的幼兒,他們的年齡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爲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根據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同時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講述法、啓發聯想法、參與法、討論法、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之間都可以暢所欲言,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們主要分爲以下個部分: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入——實驗、觀察、交流區分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發現能吸水的東西的飽和現象——用學到的東西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第一部分: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首先創設了一個變魔術的情景,通過一個神奇的寶瓶,不僅吸引住了幼兒的注意力,更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慾望。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它不僅能提高幼兒認知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知活動成爲一件快樂的事情。幼兒在強烈探究慾望的趨使下,主動地去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

第二部分:幼兒實驗,區分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現有些東西能吸水,有些東西不能吸水,幼兒自主參與,探索新知識 這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注重培養他們的觀察、比較能力。

第三部分:發現能吸水的東西的飽和現象

在此我故意向幼兒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老師剛纔在你們做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你們說毛巾(海綿)能吸水嗎?(能)可是爲什麼我發現這個杯子裏的水沒有被毛巾(海綿)吸掉呢?

這這個部分我們運用了討論法、講述法來讓幼兒瞭解飽和現象。

擴散經驗,這樣讓幼兒學習環境從課堂轉移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來,以達到讓幼兒主動去觀察瞭解自然物的目標。

《水》的說課稿 篇14

一、說教材:

本單元以“舟船”爲主題組合單元,從船上發生的故事、比喻的船、船周圍的風景,以及摺紙船、航天飛船等方面選編課文,並通過語文天地中的“暢所欲言”,把對船的認識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日積月累”的練習,引導學生積累詞彙、成語和古詩。“初顯身手”中起名字的練習,有助於學生用最簡練形象貼切的語言,概括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筆下生花”指導學生寫簡單的新聞。“金鑰匙”輔導學生快速閱讀新聞。

《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課文以“沙漠之舟”爲題,着重介紹了駱駝適應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幫助人們穿越沙漠,被稱爲“沙漠之舟”的原因。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爲兩個層次來理解。

第一層次(第一自然段):講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的原因。第一句是總起句,交待了駱駝生活的環境是沙漠。接着結合駱駝的身體特點,從身高、脖子長——望得遠,嗅覺靈敏——找水源,避旋風,鼻孔會閉——擋風沙,腿上有胼胝——不怕燙,腳掌寬厚、腳趾分開——不會下陷,背上有駝峯——儲存養料,六方面講述了它適應沙漠生活的原因。課文在介紹駱駝適應環境的獨特身體特點的過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廣闊無垠、乾旱炎熱、缺少水草、風大沙燙、沙地鬆軟的特點。

第二層次(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紹駱駝被稱爲沙漠之舟的原因。三個自然段從駱駝能給人們帶路、指引方向,預報大風和能馱東西,是沙漠裏重要的交通工具,這三方面介紹駱駝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因爲這三方面人們纔會把它看作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稱它爲“沙漠之舟”。

課文的兩部分內容上有着密切的聯繫,正因爲駱駝適應沙漠的惡劣環境,所在沙漠環境中暢通無阻,才能給人引路,預報大風,馱運物品,才能當之無愧地被稱爲“沙漠之舟”。

二、說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的生理特點,明白人們爲什麼把駱駝稱爲“沙漠之舟”。

2、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選擇有關材料、具體化的描寫方法。

3、能將課後資料進行修改,插入課文相關段落,完善和補充課文內容。

4、培養學生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三、說學情和重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爲: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選擇有關材料、具體化的描寫方法。難點爲:理解爲什麼把駱駝稱爲“沙漠之舟”。

四、說教法:

本課教學採用“問題探究”的教法,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讀懂課文,獲得知識。凡是學生能讀懂的,都讓學生自己去讀。每一次讀,教師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解。着重對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有限的內容,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說教學設計:

本文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問題:爲什麼把駱駝稱作“沙漠之舟”?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課文;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是指導學生書寫本課的生字及合理修改選擇資料,補充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所學到的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練筆。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教師開課時先板書“舟”字,然後提問學生“舟”什麼意思?船是在哪裏航行的?緊接着出示沙漠的圖片,板書:沙漠,問學生沙漠裏有船嗎?板書:之,指着板書問學生:沙漠之舟指的是什麼?當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沙漠之舟指的是駱駝時,教師可以接着說爲什麼人們把駱駝稱爲沙漠之舟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習課文這一環節。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學生有了興趣,讀課文時的熱情就會高漲,教師對學生提出明確的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想想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字詞和問題,全班一起解決。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後,教師通過兩個問題:駱駝爲什麼能在沙漠裏生活?人們爲什麼把駱駝稱爲沙漠之舟?幫助學生理清的層次,方便下面的學習。

學習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邊看圖邊問學生:駱駝生活在哪裏?你看到過沙漠嗎?沙漠是什麼樣的?(學生可能回答:沙漠一望無際,氣候乾燥,很少下雨,缺水,氣溫變化大,時常颳大風,捲起黃沙,沙漠地帶植物稀少,動物也不多。)

駱駝爲什麼能在沙漠裏生活呢?請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駱駝身體各部分有什麼特點?這些特點跟駱駝在沙漠裏的生活有什麼關係?把相關的詞句劃出來。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在學生自己讀懂的基礎上,教師運用板書,有條理地列出駱駝的生理特點及作用,使學生獲得清晰的認識。

教師板書:身高、脖子長——望得遠。

嗅覺靈敏——找水源,避旋風。

鼻孔會閉——擋風沙。

腿上有胼胝——不怕燙。

腳掌寬厚、腳趾分開——不會下陷。

背上有駝峯——儲存養料。

在提到旋風的時候,可以向學生質疑:旋風是什麼樣的?指名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後,說一說。在講到駝峯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駱駝是怎樣利用駝峯儲存養料維持生命的?(這裏可以讓學生提前查閱資料,補充課文內容裏沒有的知識。駱駝可以一連幾個星期不吃不喝,可是到了有水草的地方,它能用十分鐘的時間一口氣喝完七十九公升水,相當於好幾桶呢。)

學完這部分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並觀察一下:駱駝身上的這些特點是按什麼順序介紹的?經觀察後學生不難發現,這部分是按從上到下,從頭到腳的順序介紹的。

教師可以接着總結:觀察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這些句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前半句介紹特點,後半句說明作用。講清這一點,既有利於學生正確理解句子的意思,也有利於提高閱讀能力。那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引導學生總結出這樣寫的好處是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讓學生總結出寫作方法,便於學生寫作時能靈活運用。

學習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

人們是怎樣利用駱駝的這些特點來爲人類服務的呢?根據要求,自學課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自學要求:結合駱駝的特點思考:1、駱駝爲什麼能在沙漠裏給人們帶路?2、駱駝爲什麼能在沙漠裏預報天氣?3、駱駝爲什麼能馱很多東西?爲什麼能在沙漠裏作長途旅行?啓發學生把駱駝的特殊本領和第一自然段駱駝的生理特點、作用,有機地聯繫起來,使學生從整體上更好地掌握課文的內容,有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參考答案:駱駝身體高,能望遠,人們利用它來爲旅行的人帶路;駱駝嗅覺靈敏,人們可以用它來預報氣象;駱駝有寬厚的腳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駝峯,人們可以利用它做沙漠裏的交通工具。所以人們把駱駝稱爲沙漠之舟。

指導朗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默讀全文,想一想:沙漠和大海有什麼類似的地方?人們爲什麼把駱駝比作沙漠之舟?學生對科學知識缺乏有關知識,在教學中,適當作些必要的補充,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鞏固獲得的知識。設計此問題就是要具體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爲什麼駱駝是沙漠之舟。

(沙漠和大海類似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寬廣無邊”茫茫一片;大海波濤起伏,沙漠裏“到處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海上的風浪很大,沙漠裏的大風“很可怕”,經常“卷着沙粒飛滾”。駱駝和船類似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駱駝是沙漠裏的重要交通工具。)

小結:這篇課文簡要地介紹了駱駝的生理特點和特殊的本領,說明它適於做沙漠裏的交通工具。讓學生知道課文分兩部分頁。第一部分寫駱駝身體各部分的特點和作用。是按從上到下、從頭到腳的順序介紹的。第二部分寫駱駝的用處和它與人們的關係。由於作者對駱駝很熟悉,所以能抓住駱駝的特點,寫得生動具體。又由於作者觀察仔細,而且有順序,所以寫得有條有理。

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是指導學生書寫本課的生字。特別是“趾、脂、胝”音形義比較着來記,注意“嗅”字不要丟了大上的點。另外要引導學生做課後的第二題,合理修改選擇資料,補充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所學到的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練筆。

五、作業超市。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練筆。

六、板書設計。

沙漠之舟

特點 作用

身高、脖子長 望得遠

嗅覺靈敏 找水源,避旋風

鼻孔會閉 擋風沙

腿上有胼胝 不怕燙

腳掌寬厚、腳趾分開 不會下陷

背上有駝峯 儲存養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