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楊氏之子的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2.13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楊氏之子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楊氏之子的說課稿

楊氏之子的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並理解“惠”、“曰”、“禽”三個生字。

2、通過對比學生與教師讀的不同處,探究停頓,讀懂課文,掌握學法。

3、通過朗讀品悟“未聞”、“應聲答曰”等詞語,感受楊氏之子的聰慧過人。

4、在遷移運用中感悟古文之韻味,初步培養喜愛古文的感情。

因爲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爲了不使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畏難情緒,我始終把本篇課文定位爲一篇小故事,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所以我預設的教學重點是:創設情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鑑於文本要求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定的距離。所以預設的教學難點是:聯繫上下文,通過品讀重點詞“未聞”、“應聲答曰”等,體會楊氏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他的機智聰慧。

語文教學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吃空,貴在導學;因此,我將採用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問題導讀法等多種方法層層推進教學。

具體的教學流程分爲以下四個環節:

環節一、談話導入,激起學文興趣,走近古文。

要是我問你,你會說話嗎?一定有許多同學認爲這個問題不需要回答。如果我再進一步問你,你能把話說好嗎?這就得我們好好思考一番了,會說和說好可不是一回事。人常說:“話有三說,巧說爲妙。”那麼到底怎樣才能把話說好呢?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善於表達的人,看看他是怎麼說話的?是誰呢?引出文章,揭示課題意思。然後讓學生用這種方式將自己介紹給別人。

(本環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既爲激起學生的學文興趣,又在遷移運用中,降低了學生對文言文的畏難感)。

環節二、初讀古文,領悟文意,歸納學法。

魯迅先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興趣的延續是重要的,建立在興趣之上的探索更是難能可貴的.。因而本環節分三個步驟展開教學。

1、採用多種形式朗讀,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達到使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目的。

2、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疏通文意”,大致瞭解課文意思。在反饋交流時以文章朗讀時爲什麼這樣停頓來檢查,進而達到初步理解古文的目的。

3、通過探究停頓和結合註釋的方法,採用對學、羣學等形式,放手讓學生質疑解惑,並歸納出文言文的四種學習方法(看註釋、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變通)

環節三、體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處

文中的對話,是課文的精華部分,也是故事的感情昇華之處,這一環節我立足語言文字,將讀懂內容、理解詞句、入情體驗、感情朗讀有機融合起來。主要安排了以下3個教學板塊。

板塊1、品讀孔君平的話:

出示: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①師生對話,理解“字面之意”:此是君家果—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

②品讀對話,體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楊梅同姓,乃一家人。

板塊2.感受楊氏之子對答之巧妙。

出示句子: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感悟對答之巧。利用對對子的方法,老師說孔君平的話,學生用楊氏子的話來對。如,果——禽。君家——夫子家。君家果——夫子家禽。楊梅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通過這一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楊氏子對答妙在以對方的姓做文章,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②品讀“未聞”之妙。通過朗讀比較:孔雀是父子家禽。未聞孔雀是父子家禽。讀出“未聞”隱含的禮貌與委婉,感悟言外之意。

學文至此,我問“孩子們,此時你感覺楊氏子是個怎樣的孩子?”學生感悟出“聰慧”,然後齊讀課文第一句理解句中的“惠”。

A.隨即我又問:那麼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楊氏子的聰慧呢?學生自然會想到“應聲答曰”,那麼他到底是怎麼回答的呢?(學生可能會說: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思維敏捷……。)

B.隨後師生合作演繹這兩句對話:(我說孔君平話,生答楊氏之子的話。)

板塊3.迴歸整體,品味文本。(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最後熟讀成誦)?

環節四:課外延伸,鞏固全文,拓寬視野。

1、遷移該文:這樣一個聰慧過人的楊氏子,同學們想去會會他嗎?如姓柳,姓梅的去拜訪該怎麼說。(我與學生以姓柳的爲例來演繹)

模擬訓練:師:楊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我手指着楊梅說道:“此時君家果。學生應對:未聞柳樹是夫子家樹。

2、其實,我們平常說話也要講究藝術,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講,會達到不同的效果。比如:“禁止踐踏草坪”—多麼生硬,“芳草依依,大家憐惜!”——多麼充滿關懷。請同學們也給大家寫些警示語吧!

3、蒐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後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課堂中習得了一篇古文不是學習的終結。我們在課堂上要做的是努力去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楊氏之子的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楊氏之子》。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

2、教材簡析:第三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本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楊氏之子》對答巧妙;《晏子使楚》應答機智;劇本《半截蠟燭》和相聲《打電話》更以語言見長。這樣編排,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3、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繫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小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爲本課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爲難點來突破。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而利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

要重點抓讀和背誦。讀,要通過範讀,讓學生注意停頓,體味語感,而後領讀、自讀,直至正確、讀流利。釋句,要藉助註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以及閱讀心得。背誦,不僅要正確,還要注意停頓和語氣。

三、說教法

讀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讀,這與本課教學重點不謀而合,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該方法導語激趣――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精讀入情――講究情境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遊戲激趣法、創設情境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讀式教學法”的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除此之外,爲了突破教學難點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課文內容。

五、說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讀了不少書,增長了不少知識。現在我想來考考大家,考什麼?考古詩。能接受我的挑戰嗎?你可得把題目給聽清楚了。在你知道的古詩中有哪些詩篇寫到了小孩子,你能背給大家聽嗎?

【小學生愛表現自己,教師利用學生熟知的古詩入手,從而能大大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從而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接觸文本,讀通課文,理解句子意思

1、簡介白話文與文言文的.區別。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讓學生初次嘗試讀文言文,找出讀文言文的問題】

3、再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自悟交流法。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這對於學生來說這是不容易的,在學生朗讀不盡人意時,老師應進行適時的範讀,老師的精彩範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慾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能更好地領悟文言文的特點,爲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

4、讀懂,根據註釋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環節以讀爲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習慣,這將爲以後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5、吟誦,創設情境,熟讀成誦。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創設情境法,創設了人物對話情境,分角色朗讀,主要意圖在於體驗語言的精巧,老師也課加入到角色扮演中,做到師生互動,改變傳統的評讀僵局,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促進了朗讀、誦讀指導的效率,積累了語言。

(三)深究文本,深化主題,感悟語言巧妙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麼?

2、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喜歡楊氏之子說的話?爲什麼?

板書:楊氏子孔君平

孔雀楊梅

孔家楊家

甚聰惠

(讓學生暢所欲言,抓住關鍵句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加深對人物及語言的理解。“楊梅”是一種水果,其中的“楊”與姓楊的“楊”沒有關係。孔君平故意將它們聯繫起來,開玩笑地說:“這是你家的水果。”這樣說話,因爲沒有道理而顯得風趣幽默,也非常親切。楊氏的兒子,用“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來應答,妙趣橫生。幽默風趣的一說一答,使見面的場面非常輕鬆愉快。楊氏之子只有九歲,卻能迅速領會孔君平表達的內容和技巧,顯示出他的聰明機智和應對能力。)

(四)朗讀全文

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讀中養成學習文言文的習慣。

(五)延伸拓展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總結法和課外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通過講故事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體現了“大語文”觀。

(六)說板書

這樣設計,內容精當簡約,佈局合理,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故事中小孩子的聰慧、機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文章重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