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學前班說課稿大綱

本文已影響 1.04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前班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前班說課稿

  學前班說課稿1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學前班上冊數學《認識6》,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準備、教學流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認識 6是學前班教材上冊第20頁的一個內容。數字的認識是幼兒學習數學的第一階段,幼兒在前面的教學活動中認識了5以內的數,本次活動是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展、整理幼兒在生活中獲得有關書寫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初步運用數學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爲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孩子經歷認識6的過程,初步建立6的數感。

(2)在具體情景中產生數數的慾望,學會6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對6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引導孩子感受數6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重點:學會點數6以內的數,認識6和正確書寫6.

4 .教學難點:瞭解6的意義及6與5的關係,體驗數學在身邊。

二、說學情分析:

作爲剛進校不久的學前孩子,雖大多數或多或少的接受了數的初步認識,但對數的概念未必都很清楚,對數的順序、大小比較、數的組成還很陌生。再加上學前孩子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因此,根據我班孩子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說、操作達到讓孩子自主參與,主動探究新知的目的,讓孩子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策略:

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有遊戲的方法、引導發現發、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爲了講清重難點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從孩子熟悉的生活中找數量,多媒體直觀演示,讓孩子在具體的實物中認識6,建立數感。根據孩子心理髮展和認識規律,本課的教學,從直觀到數學抽象,從生活到數學,再從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注意爲孩子提供積極思考空間,讓孩子在觀察、操作、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實物口哨一個,點子卡,小黑板。

2. 學生準備彩筆

五、說教學流程:

教學程序設計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程序,首先以遊戲導入,引出問題,讓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激發幼兒參與的願望。其次讓幼兒探索嘗試、發揮想象,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猜測討論的方法尋找問題的規律性。最後引導幼兒將找出的規律性和獲得的知識經驗去解決新的問題。活動因此自然而然進入、開展、結束。

(一)、複習舊知:

1.課前唱數 課前我是通過0——5的數順數倒數一遍,然後任意說數讓學生快速伸出相應手指,這樣做的目的是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習興趣。

2.談話激趣: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把前面學過的數字寶寶帶來了,你們還記得嗎(出示數字卡片)?讓學生根據數字的出示練習認數、讀數。

瞧,這些數字寶寶多粗心呀!連隊伍都沒有排好,誰能幫它們從小到大排排隊呢?引導學生複習認讀數及5以內數的排列。

3.出示卡片口答

這樣通過複習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爲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學習新知

1.認識6的含義。

在學習新課時,我首先告訴學生,認真聽課,積極動手動腦回答問題的同學獎勵小紅旗,激起學生學習和表現的慾望。

(1)然後請同學們觀察主題圖,想一想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幹什麼?回答後及時進行思想教育:這幅圖上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在認真地打掃衛生,我們小朋友也應該向他們一樣講衛生、愛勞動,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請小朋友數一數,這幅圖上有幾個人?幾張桌子?

教師歸納:6個人,6張桌子,6把椅子,它們的數量都是6,我們就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板書課題:認識6

引導學生觀察6的形狀, 6像哨子,電腦出現哨子的實物,幫助學生記憶字形,教6的讀音 ,注意正音。

(2)及時鞏固。 (黑板畫)6朵花上飛有6只蝴蝶,請同學們數一數。

(3)請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數量可以用6來表示?

教師小結:不論是6本書,6個人,還是6只鉛筆……只要它們的數量是6,就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4)遊戲《搶椅子》

將5把小椅子擺成圓圈,請6個小朋友出來玩遊戲。老師快速拍手,小朋友圍着椅子走,當老師停止拍手時,小朋友立即找一把椅子坐下,沒坐上椅子着爲輸。重複玩幾次後請小朋友想一想,爲什麼總有一個小朋友沒有椅子坐?

啓發學生數一數有幾把椅子?幾個小朋友?從而知道有6個小朋友只有5把椅子,6比5多1,5比6少1.

問學生:要使6個小朋友都有椅子坐,應該怎麼辦呢?添上一把椅子,再玩遊戲,每一個人都坐上一把椅子,使學生通過活動知道5添上1就是6,6裏面有6個1.

以上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聯繫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用數表示事物和數在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感悟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2.認識6以內數的順序。

前面數字寶寶都排好隊了,新認識的數字寶寶6該排在那裏呢?

電腦展示:6排在5的後面

3.學習6的寫法

(1)老師邊示範寫邊說:"6"是一筆寫成,上線靠右點,左下右半圓。

(2)出示小黑板,樹上有幾個桃子,請你再添畫一個後再數數有幾個桃子,將數字填在方格里。

4.作業:讓學生在書上虛線上描寫2至3個6,然後自己獨立書寫6.

(三)鞏固練習的設想是:

在學習中邊學邊練,每個知識點都設計了針對性練習,既突出了重點,也及時突破了難點。爲調動學生積極性,還通過排排隊、猜一猜、玩遊戲來鞏固新知識。

總之,在這節課中,我力圖通過直觀演示,觀察啓發學生初步認識6.教學中,想方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另外,我還在課堂中及時運用表揚和獎勵這種激勵競爭機制,極大地調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學前班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沉下去浮上來》是大班科學領域的一次探索活動。大班幼兒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逐漸增強,對身邊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並且樂意親自動手去探索。本次活動利用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去挖掘一些事物表象下的原因。沉與浮的現象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科學現象,本次課程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等,多種方式,如操作、想象、討論等進沉與浮的行探索活動,並通過比較得出結果。

二、 說活動目標

(一)、根據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總目標,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態度、能力、技能三個方面預設以下幾個目標。

1、觀察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對這一現象感興趣。

這是從幼兒的態度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目標。大班幼兒好奇心比較重,所以要培養幼兒對周圍科學現象感興趣,要讓幼兒親身去觀察,從而感受到科學的奇妙。

2、動手操作去體驗各種物體在水裏的沉浮現象並用正確的方式記錄和規範的語言表達探索沉與浮的科學奧祕的過程和結果。

這是從幼兒能力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是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重點鍛鍊幼兒的思維能力,語言邏輯能力和表現能力。

3、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同伴的幫助,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這是從幼兒技能培養角度考慮預設的。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逐漸增強,因此,這一目標主要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動手操作去體驗各種物體在水裏的沉浮現象並用正確的方式記錄和規範的語言表達探索沉與浮的科學奧祕的過程和結果。

大班幼兒雖然詞彙量逐漸豐富,語言表達的能力也逐漸增強,但相對來說語言表達缺少邏輯性,而對科學現象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表達對語言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把本目標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點。

難點: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同伴的幫助,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沉與浮的科學現象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並且會經常用到,所以,在幼兒初步瞭解沉與浮的原因之後,把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作爲本節課的難點。

三、 說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的要求,我多本次活動做如下準備:

1、 課件製作及電腦、投影、音響的準備。課件準備就是影像資料:海上漂浮的船和一些其他的物體。

2、 透明的水槽或水盆每組一個,木塊,木片,鑰匙,啤酒瓶蓋,飲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每組一套。記錄卡每組一張,分類筐每組三個(筐子側面分別貼着沉、浮和懸浮的標誌)。

3、 大字卡“沉”與“浮”

四、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設計開放性的活動過程,所以採用如下教法:

1、 多媒體展示法:利用電腦和投影向幼兒展示海上漂浮的船和其他各種浮在海上的物體,引起幼兒強烈的興趣。

2、 提問法:提問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幼兒將看到的,想到的,體驗到的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 說學法:

整個活動過程提倡幼兒主動體驗,探索,讓幼兒主動學習。所以,本次活動採用以下幾種學法。

1、 操作法:準備充足的材料,讓幼兒去體驗各種物體的沉、浮,總結沉與浮的基本規律。

2、 觀察法:讓幼兒觀察物體的特徵以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記錄法:教師提前做好記錄表,讓幼兒養成總結記錄總結的好習慣。 討論法:引導幼兒經過討論、合作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尋求正確的結果。

六、 說教學過程:

1、 導入部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電腦、投影)像幼兒展示海上的漂浮現象,引導幼兒觀察這一科學現象。

本環節的重點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2、 拋出問題:教師提問:所有的物體都能漂在還上嗎?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沉與浮的概念。

本環節的重點是爲後面的體驗活動做鋪墊,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操作和體驗。

3、 幼兒操作:幼兒分組,爲每組幼兒發放提前準備的操作性材料,包括透明的水槽或水盒一個,木塊、木片、鑰匙、啤酒瓶蓋、飲料瓶(塑料的、玻璃的)、棉花、橡皮泥等物品,分類筐每組三個,記錄表沒人一張。

教師將操作的步驟演示一遍,(以啤酒瓶蓋爲例)然後讓幼兒逐一進行操作。

①、 預測:大家先討論預測啤酒瓶蓋在水裏的沉浮狀態,

②、 填寫預測記錄:將預測的結果填寫在記錄表裏。

③、 動手操作:將啤酒瓶蓋放到水裏,看結果是沉還是浮,

④、 記錄操作結果:並和預測的結果進行對比。

⑤、 分類:操作後將物品分類放到貼有標記的分類筐裏。

⑥、 總結:幼兒操作完成後,教師向幼兒出示“沉”與“浮”的字卡,並貼到白板上,引導幼兒總結哪些物體在水裏是沉下去的,哪些物體在水裏是浮上來的。讓幼兒代表把分類筐放到相應的字卡下面。

4、 拓展部分:嘗試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選擇適合幼兒操作的材料,(材料不要過多,以免擾亂幼兒思維。)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有一定的挑戰性。讓幼兒通過努力得到成功。

①、 給每組幼兒發一個礦泉水瓶和一把鑰匙,讓幼兒想辦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讓浮上來的物體沉下去。提示幼兒可以嘗試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

②、 幼兒分享、交流自己使用的方法,並嘗試解決沉、浮狀態改變的原因。

七、 說課程設計特點:

爲幼兒創造豐富的材料、創設開放性的課程環境以及利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的方法是本次活動的亮點,在課程的設計過程中,我遵循《綱要》中“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的要求,將科學與語言等領域的.內容有機結合,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幼兒探索問題的興趣及方法。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學前班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視,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爲,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故事極具創意,從問題-衝突-解決都充滿童趣的處理方式,故事描述小兔子由於個體差異而受到別人的嘲笑,於是它想盡種種辦法讓耳朵豎起來,其實是帶出小夥伴們與小兔子之間的關係。小夥伴們不僅沒有安慰小兔子,反而三番兩次地嘲笑小兔子,於是製造出了更多的問題。最後小兔子通過醫生的點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於是接受了這個事實,並用很樂觀的態度來對待,結果反而受到了別的小夥伴的歡迎。這個故事和生活比較貼近,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這個故事同樣也適合我們廣大的家長和老師,讀後發人深省。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用樂觀的態度去認識的對待它。

2、通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能夠結合相關動詞短句講述故事情節。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三)說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正確認識和對待它。教學難點是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結合圖片運用相關動詞講述故事情節。

二、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耷拉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教學圖片一套,故事課件一套。角色頭飾若干。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猜測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爲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呢?

採用直觀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夥伴們取笑你有一隻耷拉着的耳朵,你會怎樣?你會用什麼方法讓耷拉着的耳朵豎起來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猜測討論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言語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運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猜測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猜測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2、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遷移經驗,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4、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隻耳朵的小兔子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並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看看這隻小兔子的耳朵和我們平常看見的有什麼不同?(請幼兒討論並說說,學習詞語:耷拉。)這隻小兔子有點特別,他的一隻耳朵總是耷拉着,怎麼也豎不起來,他想去找朋友玩,可是發生了許多事情。你們想聽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嗎?

(二)、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法和提問等方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

1、講述故事第一段,提問:

a、布布去找夥伴們玩,夥伴們是怎麼對他的?他們怎麼說的?(你的樣子真滑稽,快把你的耳朵豎起來,你應該和我們一樣纔對。)

b、布布的耳朵和夥伴們的不一樣,所以大家都笑話他。如果你是布布,你會怎麼想呢?還會怎麼做?讓幼兒猜猜說說讓耳朵豎起來的方法。

2、講述故事第二段,先講小兔子用的第一個方法,提問:

a、布布想了什麼辦法讓耳朵變直?

b、你們猜猜看,布布還想了哪些辦法呢?讓幼兒說說故事中的原句(倒掛在樹枝上、把燒湯的鍋戴在頭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裏插胡蘿蔔、把樹枝和耳朵綁在一起、用魚竿把耳朵釣住、用氫氣球綁着耳朵。)它想的這些辦法有沒有用?

c、可是小夥伴們還是取笑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爲什麼?

3、講述故事第三段,提問:因爲小夥伴們的取笑,布布到醫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但是醫生是怎麼告訴他的?布布又是怎麼想的?

4、講述故事結束部分,提問:後來布布想明白了,他又去找小夥伴時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布布是笑得最開心的?最後小夥伴們喜歡布布嗎?

(三)、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兔子布布被夥伴們取笑的心情,使幼兒懂得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和他人的獨特性。 此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通過看課件的形式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有利於幼兒更形象的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涵。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小兔子有着一隻耷拉着的耳朵夥伴們應不應該取笑他?總結: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我們小朋友也有特別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胖,有的小朋友個子很矮,但只有加強鍛鍊,多吃飯,不挑食,身體就會很健康,各自也會慢慢長高;我們看到一些有特別的小朋友也不應該笑話他們。

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能使一個語言活動獲得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不當指出,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學前班說課稿4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動物怎樣過冬》。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科學探索活動《動物怎樣過冬》,動物是孩子們樂於觀察的對象,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喜愛小動物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在孩子們眼中,小動物就是我們人類親密的小夥伴。生活中孩子們常常會提出一些和小動物有關的問題,《指南》中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的選擇應是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還要有助於拓展孩子的經驗和興趣。"基於此我選擇了這節有關小動物的科學探索活動。既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滿足幼兒的探究慾望。現在大自然即將步入寒冷的冬季。選擇"動物怎樣過冬"這樣的題材,與此時此刻的環境會有很好的結合性。通過這次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生活習性,並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究小動物生活的興趣,而且可以幫助拓展孩子的視野,突破一些未知的問題。

二、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的準備應爲活動目標的達成而服務。爲使整個活動得到深化,並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小動物的圖片及過冬標誌。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方式方法去探究問題是我們活動的目的所在,爲達到這一目的我爲孩子們營造了一個非常輕鬆的探索環境。讓每位孩子通過觀察、思考、討論、遊戲的方式探究動物過冬的生活方式。促使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夠積極地想、大膽地說、快樂地玩。

三、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班上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指南》爲依據,確立了在"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孩子們的年齡在增長,探究慾望也在逐步加強,因此目標定位既要適合幼兒現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個。

1: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生活習性與季節關係,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在。

2: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索小動物生活的興趣,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在。

3:加深幼兒更加愛護小動物的積極情感。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材料的準備爲活動目標的達成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和一定的物質基礎,但我們都知道要想活動目標順利實現、重難點得以突破,那就要取決於活動過程的開展。本次活動流程有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活動一開始,爲了巧妙地引出"過冬方式"這一主題我首先運用了輕鬆的談話方式,讓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說出人類的多種過冬方式。引導孩子很快就進入了一個主動思考,積極應答的學習氛圍中。也爲進入下一個環節 "幫助幼兒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生活方式"做好了準備。

第二環節。老師爲小朋友播放了課件,在課件中把問題拋給了孩子,給孩子帶來形象而生動的視覺、聽覺衝擊的同時,也引導孩子進入了一個主動思考的學習氛圍中。在孩子們大膽表述完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後。老師並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們,而是又一次播放課件,引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尋求答案所在。正如《指南》中所說,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活動中,孩子們主動探究問題的慾望被激發,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體現。教師只是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孩子們掌握了一定經驗後,我又給了孩子一次新的任務。請孩子們結合前面的探究結果。說出其它動物的過冬方式(如:刺蝟、天鵝的過冬方式)。這就加大了活動的難度,鞏固前面所學知識的同時,也再次拓展了孩子們對新知識的探究慾望。接下來老師和孩子們共同探討小動物冬眠的原因。感受小動物生命的珍貴。激發幼兒更加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第三環節。以遊戲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遊戲中孩子們模仿了各種小動物冬眠的方式並選擇了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圖片,找到相應的過冬標記,送他們到過冬的地方。活動的趣味性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昇華。更爲有利地幫助了孩子親身體驗探究的結果。在遊戲中老師會適時引導幼兒將自己的表現匯聚在語言表述中,讓每位幼兒都和同伴去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整個活動,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爲指導,力求爲幼兒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活動,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和探索的過程,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本次活動始終以由簡到難,層層遞進的方式方法引導並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慾望。活動中我會以精練的語言、豐富的教育情感、親切的行爲體態來感染每位孩子,爲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快樂打下基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