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策劃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

本文已影響 3.24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生長繩和生長卡的製作方法,感受自己在漸漸長大。

2、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測量,在製作活動中主動語同伴合作。

3、爲自己和同伴的成長感到高興。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着面對。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蒐集每位幼兒出生時及入園時的身高、體重記錄表。

2、上課前教師爲孩子準備生長繩和生長卡。

3、活動前請家長告訴孩子他們出生時的身高語體重。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看身高、體重的記錄表,感受自己在長大。

(1)教師幫助幼兒回憶自己出生時的樣子。

(2)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交流,幼兒感受自己剛出生時的弱小。知道自己現在的身高體重都有什麼樣的變化?

2、教師啓發幼兒學習製作生長繩和成長卡,記錄下自己的變化。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激發幼兒製作生長繩和成長卡的興趣。

(2)提問: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告訴別人自己的變化呢?

(3)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如何製作生長繩。

(4)教師啓發幼兒討論如何製作成長卡。

4、教師組織幼兒製作生長繩和成長卡。

5、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製作好的`生長繩和成長卡。

教師啓發幼兒學習交流心中的感受,爲自己和同伴感到高興。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裏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裏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係,學習列出算式。

2、複習5的組成,並知道4 1、3 2及前後位置互換都等於5。

3、進一步認識理解“ ”、 “=”號的含義。

4、在活動中,體驗遊戲的愉悅,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6、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副,動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1—5數字,加、減、等號各一個。

3、學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複習5的組成

幼兒人手一份卡片,教師引導一起共同複習5的組成。

(二)學習5的加法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出示背景圖,以小動物一起玩遊戲的情節進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遊戲,後來跑來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幾隻小動物?(5只)

2、師生一起共同遊戲

師:“今天老師

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會跟着老師一起來玩遊戲。媽媽昨天買回4個蘋果,爸爸又帶回1個蘋果,那麼家裏一共就有5個蘋果了。”幼兒一邊聽老師講述,一邊擺卡片。

3、啓發幼兒用一道算式來表示這個遊戲中所講的事情,並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1)4 1=5 4表示什麼?(4表示媽媽買回的`4個蘋果)

1表示什麼?(1表示爸爸帶回的1個蘋果)

表示什麼?(媽媽和爸爸的蘋果合起來)

(2)啓發幼兒再用一道算是表示這個遊戲。

1+4=5(集體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較兩道算式,說一說它們的異同點

4+1=5和1+4=5,位置換過來了,但是得數是一樣的。

(三)幼兒操作,並做記錄。

幼兒根據老師說的情節,用卡片擺出算式,並用作業本把算式寫下來。

活動評價:

請幼兒相互把算式讀一讀,體驗遊戲成功的喜悅。再數一數,黑板上一共記錄了幾道算。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層層遞進,每個環節發散幼兒思維,從而知道了如何運算5的加法,並能靈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動中,幼兒跟老師不夠配合,課堂不夠活躍,可能是後面的設計有點抽象,難度大點,沒有針對這裏的幼兒的認知水平來設這課。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讓小朋友動手擺物體,然後把式子寫寫出來,這樣他們就學會了、動手、眼、腦,也達到了就這結課的目的。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3

活動目標:

1、願意參與操作活動,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規律,認識分合號。

3、通過遊戲、操作,學習4的分解。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圖片——帽子、分合號、1—4數字。

2、鈕釦、紙盤、PPT。

活動過程:

一、集體遊戲:撒鈕釦,學習4的分合。

1、教師:請每位小朋友數出4顆鈕釦,小手放在盤子的上方。鬆開手後把鈕釦撒下去,仔細看看盤子裏有幾顆鈕釦,盤子外有幾顆鈕釦。

2、幼兒進行遊戲,大膽的講出自己的操作結果。請老師幫助記錄數字。(結果相同不重複記錄)

3、學習記錄4的分解,認識分合號。

記錄444

221331

4、教師出示分合號,幼兒觀察。

二、出示教學圖片—帽子,學習分類,進一步學習4的分解。

教師:羊媽媽給羊寶寶們織了好多頂漂亮的帽子,請你幫助羊寶寶把相同顏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導幼兒觀察4的分解規律。

教師總結:左邊的數字從小到大,右邊的數字從大到小。

四、遊戲———拍手打節奏。

4可以分成幾和幾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幾和幾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幾和幾

4可以分成3和1

活動延伸

在區域提供相應材料,供幼兒操作。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4

活動目標:

1、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嘗試看圖口述並懂得運算。

2、培養幼兒的合作與競爭意識,體驗數學的魅力。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10以內加減算式卡片若干張,加法圖片若干張,口述圖片5張。

2、搶答器(鼓、腰鼓、鑼)三個,統計牌一個,唐老鴨、米、小熊圖片各一張。

3、水果卡片若干,禮花一個,勝利、失敗、歡快的音樂各一首。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師: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快樂數學大本營,我是快樂數學欄目主持人——小問號。我們欄目的口號是:快樂數學,快樂無限!我們現在大聲的把口號喊出來:快樂數學,快樂無限!ye!首先我要向你們介紹今天的三個方隊,貼有米的是米隊,歡迎你們!貼有唐老鴨的是唐老鴨隊,歡迎你們!貼有小熊的是小熊隊,歡迎你們!米、唐老鴨、小熊都很喜歡吃水果,今天我爲你們準備了許多的水果,你們想要得到水果嗎?那我們馬上進入快樂數學第一關。

二、快樂數學第一關

1、師:第一關:必答題。三個方隊的每一位選手都要回答一道題目,每答對一題,獎勵一個水果。答錯不獎勵也不懲罰。但要自己獨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選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貼到自己隊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隊的水果個數最多。現在請各隊的一號選手答題。

2、師:答題開始。請聽題33=?(教師請三位選手輪流回答)幼兒:33=6師:(出示正確答案)回答正確,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獎勵。

3、師:現在請各隊的二號選手答題。(依次進行)

小結:第一關六輪必答題結束,我們來關注各隊的水果得數,某某隊得到幾個水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板書)小朋友看哪個隊的水果個數最多?米隊現在暫時領先,但唐老鴨和小熊也不要氣餒,在後面的環節裏,你們還有機會。現在我們進入今天的第二個環節——快樂數學,第二關。Ye!

三、快樂數學第二關

1、師:第二關“我說你來算”。今天我帶來了一張圖片,我給它編了一段話,請你算一算,我的圖上有幾隻小動物?(花園裏有兩隻蝴蝶,又飛來兩隻蝴蝶,一共有幾隻蝴蝶?)小朋友請你算一算。

2、我這裏還有一張圖片,誰能象我一樣給它編一段話,讓我來算一算。

(1)、幼兒自由討論,請幼兒口述。

(2)、教師完整講述,並板書:2 3=5

3、我這裏有三張圖片,每個方隊一張,請你們把圖片編成一段話,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裏。

4、挑戰開始:米隊可以選擇唐老鴨隊和小熊隊當中的一隊接受挑戰。師:你們選誰?唐老鴨隊接受挑戰,請聽題。(唐老鴨隊可以是任意隊員答題。答題是否正確由挑戰隊判斷,答對拍三下,答錯

拍一下。)恭喜唐老鴨隊得到一個水果。現在請唐老鴨隊出題。

5、小結:在第二關中,三隊編的都很好,我給三個方隊都加上一個水果。我們再來關注各隊的水果個數。(表揚第一名,鼓勵其他隊)

四、快樂數學,第三關

1、第三關,搶答題。我出示圖片,你們用數字算出來。比如:這張圖片你回怎麼算:(23=5)對!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算。

2、我請每隊的數字6當隊長,請隊長那出凳子後面的樂器當搶答器,當我那出圖片說:搶答開始。注意:隊長必須在我說開始之後才能敲響搶答器。好!準備!搶答開始。

3、小結:搶答環節米隊幾個水果?唐老鴨隊幾個水果?小熊隊幾個水果?

五、統計

1、三關過後,我們來看各隊的水果得數。(幼兒唱數,教師統計)某某隊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隊和某某隊水果也很多。米、唐老鴨還有小熊非常高興,給我們送來了禮花,我們一起慶祝一下(教師打出禮花)跳起來吧!

2、結束:現在我們到教室裏繼續慶祝。(帶幼兒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數學閱讀,讓學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逐步學會運用數學去分析和解決實際中的問題,把學數學真正變成一個做數學的過程,這些都是我們奮鬥的目標。

一。讓學生有充分的思維空間與探索。創新的機會

數學教師要更新觀念,鼓勵學生多閱讀數學,如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課外書籍等,同時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創造性地組織課堂教學,併爲他們提供主動探索。創新的機會,可以發問,以使學生充分迸發創新思維的火花,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多角度的思維習慣。

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數學。體驗數學

通過課外閱讀,使學生懂得數學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是我們藉以瞭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去感受數學,讓他們體驗到我們生活離不開數學,萌發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學數學”的心理。因此,我們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存在與樂趣。如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時,問學生:“你們喜歡喝牛奶嗎?可牛奶盒上寫着脂肪:3。3%;蛋白質:2。9%……,這些3。3%。2。9%等表示什麼意思?”又如:讓他們說一說家裏的電話號碼是哪幾個數字組成的;讓他們記錄一星期的氣溫……。學生完成題目時興致特別高,爭先恐後地交流。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到了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了數學的樂趣。從而通過交流家裏的電話號碼,知道了由於數的排列順序不同,構成的電話號碼也不同,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對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們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師應藉助孩子的這種天性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去想一想,儀一儀。把從課外閱讀中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讓每一位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另外,在同學之間,用兒童的語言進行交流最爲真實。在學習過程中,他們的情緒很容易被感染與鼓勵。遇到反對意見時,他們又會回到實際中去擺。去想。從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討論,學會了學習。因此,讓學生動手,讓學生在實踐與探索中學會學習,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如在學習“加法的簡便計算”時,利用“媽媽購物98元,付款100元,找回2元”的生活實例,誘導學生探索。掌握:“138—98=138—100+2”的簡便算理;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時,組織學生到超市調查商品的價格;學習“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後,讓學生用“正”字法。統計評選每週“升旗手”;學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後,讓學生親自設計桌套的大小等。

通過數學閱讀和實際動手操作,把學生的外部操作與內部數學思維緊密結合起來,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加深了新學知識的認識及它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通過數學的閱讀,是學生獲得了很多的數學知識,大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5

設計意圖:

基礎階段的數學教育要求幼兒能解決問題,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在利用和運用數學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數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對於有一定數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學習羣數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羣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數數問題。本次活動根據孩子對糖果很喜愛這一特點,並充分利用現有的糖果資源,以讓幼兒當"小工人"幫忙數、裝糖果的方式,積極踐行《指南》精神,在輕鬆的氛圍中引導幼兒快樂、自主地學習羣數,並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探索羣數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歡的羣數方法,以便應用到生活中。

活動目標:

1、用糖果探索和發現按羣數數的方法。

2、嘗試用不同的數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樂於參加數數活動,體驗不同方法數數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已有按數取物的經驗。

物質準備:PPT課件糖果圖片、糖果實物、盤子若干;操作材料、筆人手一份。

配套課件:大班數學課件《按羣數數》PPT課件

下載地址: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有吃過糖果嗎?糖果廠的老闆找不到工人來幫忙裝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請小朋友當小工人把糖果裝進盒子裏。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師PPT出示糖果圖片(10個)引導幼兒觀察點數。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數一數圖上一共有幾個糖果?你是怎麼數的?

2、引導幼兒猜想兩種不同的數數方法哪種較快。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一個一個數比較快,還是兩個兩個數比較快呢?爲什麼?我們動手試一試就知道了。

3、提出實物操作要求

師:糖果廠的老闆幫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糖果和一個小盤子,等等請用你想嘗試的數數方法把糖果裝進盤子裏。

(1)在數糖果時,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擾到旁邊的小朋友。

(2)要積極開動腦筋,用多種辦法來裝糖果。

4、幼兒集體操作驗證,教師分別觀察指導。

(1)幼兒操作,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數數的.方法並進行個別指導。

師:你是怎麼數的?那這樣數快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集中分享數數方法,教師記錄並歸納小結。

師:老師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要把你們分裝糖果的方法記錄下來。現在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數數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結:因爲一個一個數要數10次,兩個兩個數只要數5次,所以用兩個兩個數比一個一個數的方法來得快一些。

大班數學課教案及反思《按羣數數》含PPT課件

3、幼兒嘗試記錄,教師全面觀察指導。

師:你們看,每個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經準備操作材料和筆。等會裝糖果的時候,請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聲量,並在記錄紙上記錄儘量多的辦法。

4、集體分享記錄的方法和結果。

師:請已經完成的小朋友帶着你的操作材料回到位置上與同伴說說你是怎麼數的。

(四)活動延伸,遷移運用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的方法來數數。以後在我們的生活中,(教案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小朋友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一種方法來繼續數數量更多的數。比如100、200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數會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這個問題帶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來想一想!

教學反思:

能將物體以2、5、10單位進行按羣數數。讓幼兒當糖果廠的小工人,在數糖果的過程中,幼兒也初步瞭解了按羣數數的含義,本次活動我以設計糖果廠的場景切入主題,幼兒都能積極回答,說出自己的想法,以遊戲形式幼兒很感興趣,提供的讓幼兒操作的糖果幼兒都很感興趣,在操作探索的時候積極性都比較高,但是在讓幼兒操作環節前提的要求不夠詳細,常規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沒有說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齊放框框裏,個別幼兒就開始玩,雖然是大班但是我發現常規的要求還是要求,有時就因爲小小的環節,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常規又慢慢的鬆散掉,本節課還存在着一點不足是:我沒有把握整個環節的重點,讓幼兒的知識經驗得不到進一步的提升,這也是數學活動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接下去我會觀摩平行班的數學活動,思考我設計的合理嗎,考慮周全了嗎?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數的分合和10以內數的加減了,針對孩子們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情況,我將數學內容的學習融入故事、圖片、遊戲等活動中,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完成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熟練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算式,加深認識加減法間的關係。

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幼兒能正確、迅速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

3。逐步培養幼兒數學思考能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6。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7。發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自主學會10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

2、小鴨子、小魚、蘋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遊戲:教師帶領幼兒做手指遊戲,引入話題

師:剛纔我們變了很多小動物出來,今天小動物們都來森林裏玩了,看,哪些小動物來了…

2、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背景圖內容

二、教師出示背景圖

1、引導幼兒看圖回答問題

池塘裏先游來了5只小鴨子,又來了2只小鴨子,現在,池塘裏一共有幾隻小鴨子?

3。啓發幼兒說出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

4。請幼兒口頭說出算式。

5。老師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兒齊聲讀算式。

6。提問:如果池塘裏先游來2只小鴨子,後游來5只小鴨子,應該怎樣說出算式?

7。請幼兒說出相關的算式

三、教師創設情境並提問

1、師:池塘裏的7只小鴨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現在池塘裏有幾隻小鴨子了?

2。指定幼兒回答並說出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

3。請幼兒口頭說出算式。

4。老師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兒齊聲讀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請幼兒看圖說出相關算式

師:天空中有6只小鳥,又飛來了兩隻,一共有幾隻了?

請幼兒討論並回答。

師:大樹上有10個蘋果,被小鳥捉走了兩個,還剩幾個?

以相同方式請部分幼兒說出算式

五、活動結束:

遊戲——郵遞員

請幼兒以“送信”的方式大聲說出信封上的數學算式,讓幼兒在快樂的遊戲中鞏固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反思

應用題教學一直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難點,幼兒主要是看圖應用題。可我們要注重幼兒對數學信息的發現,與數學信息的組織,如果我們能把這些看圖練習題加上數學語言,組織形成一道解決問題,一來增加興趣,二來爲進一步應用題學習打下基礎,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想應該把應用題的教學溶入每節課當中,減化了解決問題的難度,使幼兒接受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單一隻教應用題的效果好得多。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7

活動設計背景

爲了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區別和理解10以內的單雙數,我從四個方面着手,第一、利用身上的器官來幫助他們瞭解單和雙的概念,即知道一個物體爲單,如人身上的嘴是單個的。兩個物體是雙,如一雙手,一雙眼睛。第二、運用實物具體操作,來讓幼兒知道一組物體假如兩個兩個數,數到最後正好數完的是雙數,數到最後還剩一個的是單數。第三、讓幼兒通過尋找感知、利用學具獨立操作、遊戲活動認識區別10以內的單雙數。第四、讓幼兒瞭解單雙數之間的關係,延伸到超10數的單雙,拓寬知識面,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1、利用直觀教具引導幼兒理解單雙數概念,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認識10以內單雙數。

2、瞭解單雙數之間的關係。

3、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4、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10以內單雙數

教學難點;理解單數和雙數的含義

活動準備

1、在教室裏放置一些成單成雙的物體。

2、手套5雙,1—10數字卡和實物圖片若干,超10的數字卡若干。

3、單雙漢字卡各5張,單、雙漢字頭飾各一個。

4、宇宙飛船模型一個。

5、幼兒自備學具盒一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課。利用幼兒非常熟悉的身體器官來引出單數和雙數的概念。我們每人都有好聽的名字,你們想知道這些數字的名字嗎?

(1)出示1—10數字卡讓幼兒認讀

(2)引出單雙數概念:

a、出示數字1,誰能說出表示是1的物體?(一個娃娃,一個鼻子,一張嘴……)像這樣成單的數,給取個好聽的名字叫“單數”。

b、出示一雙手,說這是兩隻手,讓幼兒用數字表示出。依次再出示一雙眼睛,一雙腳等,讓幼兒說出表示的數,教師引導像這樣成雙的數叫雙數。

單數媽媽和雙數媽媽都有許多寶寶,我們看看都有誰?

2。運用直觀教具操作活動來引導幼兒認識區別單雙數的.技能。

(1)依次出示1—10隻手套,具體操作,讓幼兒認識10以內單雙數。

a、拿一隻手套引導孩子說出那麼數字1就是單數媽媽的寶寶。

b、拿出一雙手套,引導孩子說出那麼數字2就是雙數媽媽的寶寶。依次類推出2、4。6、8、10是雙數,1、3、5、7、9、是單數。

(2)讓幼兒拿出學具盒裏的學具1—10個擺一擺、分一分,區別單雙數。

(3)通過尋找活動加深單雙數的概念。

a、尋找身上是單雙數的東西

b、在教室裏尋找單雙數的物品。

3、通過討論理解如何確定某數是單數還是雙數。(小組探討學習)

(1)出示1—10的數字卡讓幼兒將數字分爲單數和雙數。並把單雙字卡貼在各自下面。

(2)出示圖片,讓幼兒判定圖上的物體是雙數還是單數。

討論用什麼方法可以很快辨別單雙數(把一組物體,兩個兩個的數,數到最後剛好數玩就是雙數,如果還剩一個,這個數就是單數。)

4、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單雙數之間的關係。

單雙數是怎樣排列的?在什麼情況下單雙數可以互變?如‘2’怎樣才能變成單數,‘5’是怎麼變成雙數?(單雙數是反覆交替排列,給一個數加1或減1,雙數可變單,單數可變雙)

5、遊戲:數字寶寶找媽媽。(鞏固單雙數練習)

一天,數字寶寶出來玩,找不着媽媽了,誰願意幫助他們?(請兩位老師分別戴單、雙字樣頭飾扮媽媽)

給每位幼兒發一張1—10的數字卡片或實物圖片,先判斷拿的是單數還是雙數,然後找到各自媽媽,並站在媽媽身後。

6、拓展延伸:智力寶寶大闖關。提供超10的物體或數字,讓幼兒區別單雙。

老頑童爺爺說我們的寶寶真聰明,準備邀請你們去快樂星球做客。不過,要能回答出他的問題。準備好了嗎?

小結:這節課,我們不但認識了10以內單雙數,還能區別比10大的數的單雙。一個整數,看它末尾的那位數字是0、2、4、6、8的就是雙數,末尾是1、3、5、7、9的就是單數。小朋友們表現得都很棒!現在,讓我們一起乘坐飛船去快樂星球玩一玩兒。(拿着飛船帶幼兒到戶外遊戲結束課堂活動)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人民幣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嘗試有計劃地使用人民幣,感知並瞭解人民幣在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課件、記錄表、人民幣、文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小朋友,再過幾個月你們就要上小學了,小學生要用到很多的學習用品,今天,我們就去逛逛文具店,買一些學習用品,好嗎?

二、認識人民幣

(一)、認識部分人民幣的面值

1、買學習用品要用什麼?(錢、鈔票)我們國家使用的錢(鈔票)有一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麼嗎?(人民幣)

2、課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幣):看,這些就是什麼呀?(人民幣)你認識哪張人民幣?它的面值是多少?

3、課件(出示數字7):那今天我們要用幾元人民幣去買學習用品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7元)

(二)、取錢

1、在你們的桌子上,有一個儲蓄罐,裏面有很多的人民幣,現在請你們從儲蓄罐裏取出7元人民幣。(幼兒操作)

2、你取了幾元人民幣?是怎麼取的?誰也用了這種方法?

幼兒講述取7元人民幣的方法:一種是一張5元的紙幣,兩張1元的硬幣(簡單認識一下紙幣和硬幣);一種方法是7張1元的硬幣。

小結:原來,7元人民幣有兩種取法:一種是一張5元的紙幣,兩張1元的'硬幣,還有一種方法是7張1元的硬幣。

3、請小朋友把7元人民幣放到錢包裏。(幼兒把7元錢放到錢包裏)

四、製作計劃表

1、小朋友們已經把錢準備好了,那麼你們準備到文具店裏買些什麼學習用品呢?(請2——3名幼兒簡單講述)

2、出示課件:我們先來看看文具店裏有些什麼學習用品?這些學習用品的價格又是多少?

3、原來文具店裏有這麼多的學習用品,它們的價格也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小朋友有幾元人民幣呀?(7元)該買些什麼呢?我們先來計劃一下吧!

4、出示計劃表:這兒有一張表格,我們可以把想買的東西先來記錄一下。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6、集體交流:小朋友們都做好了計劃表,現在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計劃表。(我想買一本子,2元;一支筆,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們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現在就請你們和邊上的朋友看一看,說一說。

五、購物

1、現在我們都做好了購物計劃,接下來就請你們每人帶7元人民幣按計劃買學習用品吧!(幼兒按計劃購物)

2、你們都按照計劃挑選好自己需要的東西嗎?現在我們一起去收銀臺付錢吧!(幼兒付錢)

3、你們買到了這麼多的學習用品,開心嗎?

小朋友們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幣,買到這麼多不同的學習用品。

六、人民幣的用途

1、那你們知道人民幣除了可以購買學習用品外,還有什麼用呢?(幼兒自由回答)

2、看多媒體:我們一起看看人民幣還有什麼用?(簡單地說一說,看一看)

3、小結:原來,在我們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幣,今天,我們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幣購買了學習用品,以後我們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用人民幣做其他的事情,好嗎?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始,導入部分以“小朋友要上小學要購買學習用品”這一真實情況導入,爲孩子們創設了相似的生活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

認識人民幣這個環節先讓孩子們已經認識了一定的人民幣面值的基礎上,請他們找出認識的人民幣的面值。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孩子們非常主動,達到了進一步鞏固和了解人民幣面值的效果,幼兒基本上都認識一元、五元、十元、五十、一百元等。通過孩子們自己的實踐、同伴之間的交流及教師的總結等幾部分實現的。不僅注重了幼兒認知上的需求,更重視了幼兒情感上的滿足,孩子們學得非常輕鬆和快樂。

計劃表是整個活動的重點。幼兒的年齡還比較小,直接購物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於是先讓幼兒根據需要制定計劃表再根據計劃表購物。在製作計劃表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複習7以內的加減,甚至是嘗試連加,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幼兒有計劃做事的良好習慣。

遊戲是幼兒最感官,最敏感活動。活動單一的訓聽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增加了購物的這個環節,不僅引起幼兒積極的學習氛圍和幫助幼兒理解。遊戲是幼兒最感官,最敏感,使用遊戲活動同時作用於孩子們的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同時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需要我改進。學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他們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因而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也是共性,他們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數學活動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對於我而言他們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我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教學比較生硬。但是後面注意力不夠集中了,在教學中應該在後面的環節中適當多加點小遊戲,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讀的興趣。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分成。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並會感受數學應用的樂趣,激發幼兒喜歡上數學。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6。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7。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6的分成》;

2。幼兒畫冊、水彩筆、操作小魚等。

活動過程:

一、碰球遊戲《2、3、4、5的組成》

在教師的帶領下做《2、3、4、5的組成》碰球遊戲。

二、出示多媒體課件

1。幼兒觀察圖片,發現了什麼?(灰太狼,六條魚)

2。幼兒進行操作將小魚進行不同的分法。

3。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分類的情況。

三、學習6的分成

1。教師:你們有5種分法,那我們來看看羊村裏的小羊們是怎樣分的,好嗎?

2。幼兒自主講述邊看邊說,如6條魚可分成1條和5條等。(懶羊羊、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那我們來看村長給他們評分了,,他又一個表格,我們來看他們是對的嗎?他們真厲害灰太狼可難不倒我們小羊們!我們一起來說說6分成:6有5種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5和1。

還可以反過來說,一起來說說:1和5合起來是6,2和4合起來是6,3和3合起來是6,4和2合起來是6,5和1合起來是6。

2。介紹遊戲玩法

接下來老師帶來了想請你們幫助小動物,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是第幾層,在左邊的空格里天上相應的數點,填好的這個數點就是這個小動物的樓層,再用線將右邊的樓層連起來,誰願意來幫助熊貓的,你來!你們會了嗎?做之前老師有兩個要求:做作業自己動腦筋;做作業不說話。小朋友輕輕的拿材料操作。

3。幼兒操作材料《合起來是6》,老師巡視指導。

4。集體評價。

活動反思:

在6的分解和組成這一教學內容中,我注意創設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給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允許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孩子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1、創設情景,在活潑氣氛中引發興趣。這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孩子的個性特點,大膽地創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這一遊戲情景出發引入課題,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使孩子一開始就處於積極狀態中,激發孩子的思維,激起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2、動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樂。因爲孩子們已有一定的分解組合知識經驗,於是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探索,去記錄、去交流嘗試的結果。在這個探索、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較深,同時增強了自信心,激發了成功、愉悅感。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環節,不斷地激發孩子學習的樂趣和慾望,不斷地使孩子得到鼓勵,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孩子積極的情感。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10

大班數學教案:誰是猜拳高手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1、活動來源——真實生活情境

大班幼兒好勝心強,喜歡競賽性遊戲,但常會爲了贏輸而起爭執,原因之一是統計方法不合理,記不清輸贏。本次活動通過“誰是猜拳高手”的遊戲,讓幼兒在實際的遊戲過程中探索統計方法,既滿足他們的遊戲需求,又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

2、活動定位——概括提升原有經驗

梳理、歸納、概括是集體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本活動以經驗呈現——概括提升——鞏固運用爲主線,通過實踐操作和交流分享引導幼兒主動建構經驗,感受統計的重要和有趣。

3、教材價值——培養統計意識,發展數學思維

統計是探究性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包括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得出結論的過程。本活動不僅發展幼兒的計數、比較數量等數學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辯析的過程中學習統計記錄的方法,有助於培養統計意識,形成科學的思維能力。

二、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萌發對統計的興趣,感知統計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通過數量比較判斷輸贏。知道收集數據的方法是多樣的,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數據,在經驗分享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分析、綜合能力。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三、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競賽性遊戲的經驗

材料準備:實物投影儀、黑板、記錄紙、筆等

四、活動過程

主要環節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取隊名,營造氣氛

“我們要在男孩和女孩之間舉行一次猜拳比賽,先爲自己隊取個名字。”

2、猜輸贏,激發興趣

3、想辦法,引出比賽

“兩隊都有希望獲勝,到底誰能贏只有比一比才知道,你認爲應該怎樣比呢?”(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設想比賽方法:如男女對抗,贏的人數多的隊獲勝;組內選拔,選派獲勝次數多的人蔘加總決賽等)從幼兒喜歡的遊戲入手,激發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二、經驗呈現,概括提升

1、第一輪遊戲,運用自己的方法統計(遊戲方法:男女對抗)

= 1 * gb3 ①二人遊戲

= 2 * gb3 ②集體交流

交流遊戲結果並引出統計方法

“你和誰比?贏了幾次,你是怎麼記住的?”

= 3 * gb3 ③小結

肯定幼兒的方法,知道在數據少的情況下,可以用簡單方法統計。

2、第二輪遊戲,嘗試運用記錄的方法統計

= 1 * gb3 ①爲失利的隊鼓勁,引出第二輪遊戲(遊戲方法:隊內輪流比賽,每隊選出一位猜拳高手,進行總決賽)

= 2 * gb3 ②幼兒運用原有經驗統計記錄

教師觀察指導重點:是否明確操作要求,記錄的方法,提醒幼兒及時交換玩伴。

= 3 * gb3 ③交流記錄數據的方法

幼兒把記錄紙貼在黑板上,介紹記錄的方法

“你和幾個人玩了?你贏了幾次?”

“你是用什麼記號表示的?”

= 4 * gb3 ④教師歸納概括,引入新經驗

用簡潔的符號記錄次數,有一定的條理性創設不同的遊戲情境,體驗不同的統計方法。

從原有經驗中歸納提升出新經驗,有助於幼兒的主動建構。

視幼兒的經驗隨機調整

三、鞏固運用,感受體驗

1、第三輪遊戲,運用新經驗統計

教師觀察指導重點:方法的'運用,個別指導

2、交流分析統計記錄

採用幼兒介紹與同伴觀察兩種方法交流分析記錄方法。

“從記錄上你能看出些什麼?”

教學反思: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以遊戲作引導,以掌握概念爲目標,以幼兒操作爲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動手和觀察過程中認識時鐘的結構,運行規律和整點,同時又滲透了時間觀念教育,將原本枯燥的教學活動變爲趣味盎然的活動。幼兒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鐘錶面的直觀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提高了孩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競爭意識。同時更好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看時鐘及關注時間的興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兒在學習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這個環節時剛開始時有點不理時針和分針的關係,還有的幼兒是理解之後卻不能用語言來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這節課,我會更加註重一些小細節,讓整個課程活動更加活躍,效果更好。

22、大班數學珠心算教案及教案《直減》含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算式練習進一步鞏固理解直減口訣。

2、熟練運用直減口訣進行唱撥算式。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熟練運用口訣進行唱撥算式。

教學難點:進行心算。

教學準備:

1、教師及學生用算盤、鉛筆,獎勵貼。

2、相關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功訓練

1、全盤練:全盤撥入並撥去一位數練習。全盤撥入並撥去1 " 9。

2、聽數布數兩位數。

3、看數、看珠兩位數、三位數。

(二)教學引入

(1)複習

①談話:在上課前老師想和小朋友們一起來複習一下我們前面學習過的內容,現在我邀請幾位小朋友到前面來配合我,誰願意上來呢!

②教師請4位小朋友(1位男孩、3位女孩)到前面來。

③提問:老師一共請了幾位小朋友到前面來?我要用一個數字來表示,用幾來表示呢?小男孩一共有幾個?你是怎麼知道的?用的什麼方法?能列出一個算式嗎?

④列出算式:4—3=1請幼兒唱撥算式。

(2)小結:剛纔我們對前面學習過的算式進行了複習,小朋友們都表現得很棒!請鼓勵自己。

(三)學習新課

1、指導幼兒根據問題列出算式。

①停車場上停着各種各樣漂亮的,請小朋友們數一數一共有幾輛小/(教師點擊大屏幕出現圖片)

②提問:紅顏色的有幾輛?請你說一說,你使用什麼方法知道的?

③列出算式:7—5=2

2、示範、練習撥珠。

①談話:剛纔,小朋友們能夠用自己的方法找到答案,說明你們很聰明,表揚表揚自己!

現在請小朋友們自己在算盤上嘗試着撥一撥,看看在算盤上能不能得到相同的答案。

②教師示範撥珠。唱撥口訣:7減5,先撥入7,減5,減看內珠,夠減直減。撥去5,等於2,撥去2。

③請個別幼兒到前面來撥,下面的小朋友跟着一起練習唱撥。

3、課中律動《做操》

(四)課堂練習

1、教師點擊大屏幕依次出示鞏固練習算式:6—5 8—5 9—5 。

①依次出示算式,請全體幼兒先在自己的算盤上練習唱撥。

②開火車,請幼兒兩人一組到前面來撥,若干組。

2、教師點擊大屏幕出示珠像圖算式,練習心算。

(五)教學總結

教師點擊大屏幕出現本節課所有學習算式,請幼兒觀察算式,找出算式的相同點。

教師總結:

1、所有的算式,它們的減數都是5,只有被減數不同,所以差也不同。

2、這些算式都屬於直減類型的算式,所以它們都要運用到直減口訣:減看內珠,夠減直減。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於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11

設計意圖:

本節課教學設計是在幼兒學習了10以內的數字後安排的一個新教學內容,對於幼兒來說這部分內容比較難理解,是抽象的數字概念。因此本節教學設計以遊戲爲主,通過遊戲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賽”中增勇氣,“樂”中長才幹。意在通過趣味性的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遊戲,使幼兒在玩中學,不知不覺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通過本科教學幫助幼兒在“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教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讓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規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初步探索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2。在遊戲的情景中讓幼兒能感知相鄰數。

3。進行朋友間團結友愛的教育。

4。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6。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7。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圓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數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數字卡片(人手一張)。

2。幼兒已學會10以內的數字。

活動過程:

一、通過語言引出主題:

小朋友們,你們有朋友嗎?你們的朋友是誰呢?

二、認識相鄰數,初步探索並體驗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1、教師在磁性黑板上貼出對應並置的兩排圓片,數量分別是2和3。師:第一排圓片有幾個?第二排圓片有幾個?第一排圓片比第二排圓片怎樣?第二排圓片比第一排圓片呢?我們可以說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師在3個圓片下面再貼出第三排4個圓片。

師:第三排有幾個圓片?第三排圓片比第二排圓片怎樣?第二排圓片比第三排圓片怎樣?我們可以說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師以中間一個數爲參照,先與前面一個數比,再與後面一個數比。

師:3比2怎樣?3比4怎樣?

4、師小結: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們就把這排在一起的3個數叫相鄰數。

5、教師把2個圓片取下,在4個圓片的下面貼上5個圓片,引導幼兒比較4比3怎樣?4比5怎樣?所以4的相鄰數是3和5。

6、教師把3個圓片取下,在5個圓片下面貼上6個圓片,引導幼兒比較5和4怎樣?5比6怎樣?所以5的相鄰數是4和6。

7、教師直接說數字6、7、8、9,請幼兒說出它們的相鄰數是誰和誰?啓發幼兒用剛纔學習的方法找它們的相鄰數,幼兒回答後,師可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理解10以內的各相鄰數間多1和少1的關係。)

三、玩遊戲“找朋友”,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1、“找朋友”的遊戲。

將幼兒分爲四組,每組幼兒胸前掛有1——10的數卡。教師請數字3的幼兒找朋友時,音樂開始,幼兒找本組的朋友時,音樂開始,幼兒找到本組的朋友,音樂停止,2、3、4的幼兒手拉手站一排。(先請10位幼兒演示,然後遊戲繼續。)

2、卡片遊戲。

師事先發給幼兒1——10的數字卡片,教師說出一個數字,讓幼兒找出該數的兩個“朋友”,並將卡片舉起。

(通過遊戲的形式鞏固理解10以內各相鄰數間多1和少1的關係。)

四、結束部分。

1、遊戲後評價。

2、師小結,教育幼兒要像數字寶寶一樣,互相幫助,團結友愛。

(設計意圖: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友愛同伴的意識。)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環緊扣一環,,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先是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再銜接到數字朋友中去。整個活動老師通過講述、幼兒玩找朋友的遊戲、再用卡片操作、評價總結操作結果幾個環節幫助幼兒知道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說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理解10以內各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達到了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老師請幼兒找朋友時,孩子們的小手紛紛舉起;老師問題剛提出,孩子們就爭着回答;老師請小朋友們做“找朋友”的遊戲時,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但在最後一個環節中,還有幼兒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動後請家長回去利用撲克牌與幼兒鞏固10以內的相鄰數,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再玩幾次類似的遊戲。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12

設計意圖:

圖形在孩子們現實生活中到處可見,世界上各種物體都是由各種形狀和它們的變體而構成。小班的時候,孩子們就認識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當我們把各種圖形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就能自發的用稚氣的小手拼出很多物體,爲了滿足孩子們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慾,特設計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圖形的基本特徵,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已經學過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認識。

2、在瞭解這幾種圖形基本特徵的基礎上,能創造性地進行圖形的組合拼搭。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展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套圖片、膠棒、白紙、白板課件

活動過程:

(一)複習對圖形的認識

出示各種圖形,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小朋友回答後,貼到黑板上,教師有意識的把出示的圖形組合成一副畫面,讓幼兒觀察。現在老師變成了一個魔術師,把圖形組合在一起,發生了什麼奇妙的事情呢?

(二)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⒈點擊烏龜。引導幼兒觀察。提問:這是什麼?它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⒉點擊。方法同上

(三)運用圖形拼搭物體

1、提供圖形和圖片,讓幼兒嘗試拼搭

2、擴散幼兒的思維與想象力,激發幼兒拼搭的興趣

師:圖形不僅可以拼搭成一個個物體,而且還可以變成不同的數字。你們覺得好不好玩?

3、幼兒嘗試運用多種圖片組合拼搭物體

(四)動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兒自由拼物體,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老師拼的不一樣。

師:你們想不想像老師一樣也做一名魔術師,用圖形組合成各種各樣的物品呢?

(五)活動評價與延伸

1、請個別有代表性的幼兒拿作品到前面,讓他說出他拼的'圖片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並把製作理由講給大家聽。

2、教師積極評價。

3、老師鼓勵幼兒用手中的圖形自由組合畫面,幼兒用自己的理解把這幅畫編成故事講述。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爲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13

活動目標:

1。在逛超市活動中複習10以內的加減運算。

2。並初步感知錢幣的換算關係。

3。能將自己的活動過程清楚正確地填寫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處。

4。會做文明顧客,愛惜商品,輕拿輕放。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6。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7。發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活動準備:

1。場景佈置:①銀行,分有四個窗口,分別巾上1元、2元、5元、10元標誌。

②超市:商品上分別貼上以1—9不同價格的標籤。

2。錢幣: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鉛筆、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取款

1。師:今天我們一起去逛超市,那買東西時需要什麼?(錢)那去哪兒拿錢呢?(銀行)

2。(引導幼兒觀察銀行取款處)師:銀行開設了四個窗口,你發現窗口上有什麼?表示什麼意思?(表示這個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認識紀錄單,並學習填寫。

師:你去銀行拿錢先要填單子,你要拿多少錢,就填在單子上,在這張單子上,我們填在哪兒?(在工標記處)

師:否則這麼多人取錢會把錢取光的,那後邊的人就沒有錢取了,所以銀行有規定,每人最多隻能拿10元錢。你想拿多少錢呢?

4。請幼兒示範填單子。

(1)請一幼兒把想取的錢數填在單子上,例:取9元錢。

(2)師:怎樣才能取到9元錢呢?該怎樣拿?請一幼兒示範,師生共同檢查。例:分別取了5元、2元、2元。

(3)學習記錄取的錢幣面額。

師:他是怎麼取的呢?誰來幫他記下來?(請一幼兒示範記在啓示單上)。

5。引導幼兒相互檢查。

師:取好錢後可請朋友幫你看看取得錢和你想取的錢是否一樣。

6。幼兒取錢,教師注意幫助幼兒檢查。

(二)逛超市

師:拿了錢我們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購物要求。

師:這麼多東西,每樣東西多少錢呢?我們可以看什麼?(標籤)

今天我們每人只能買一樣東西。出門時,請在自動交款處按商品價格交款、找錢。

2。幼兒自由選購商品,並交款付錢。

3。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

(三)記帳

1。師:今天我們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買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你們記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錢?買了多少錢的`東西?還剩下多少錢嗎?(請個別幼兒說說)可時間一長,就容易忘記,那怎麼辦呢?(記下來)

2。引導幼兒學習在記錄單上記錄。

師:那我們記在哪兒呢?(記錄單上)。買多少錢的東西可記在哪一格?(“超市”格下)還剩多少錢記在哪兒?(“錢”下)邊上的“?”表示你是怎麼算的?把方法寫下來,誰會記?(請一幼兒示範記錄,全班檢查)

3。幼兒當自己今日購物的賬記下來,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看記錄單相互介紹自己購物情況,請個別幼兒在集中介紹。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會用加減運算本領取錢、購物,還會用記錄單記錄記下自己購物的情況,真能幹,那你覺得用記錄單記錄這種方法好嗎?爲什麼(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後我們還可以設計更多的更好的表格來幫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紹給爸爸媽媽或小朋友。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孩子有了足夠的自由空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購買,積極性特別高,同伴間也有了足夠的交流,孩子將這次活動的經驗同以往相比,歸納總結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購物,對以後的的良好購物習慣鋪好路。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14

設計背景

本內容爲學前班第一學期教學內容,是在幼兒掌握5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幼兒年齡特徵,爲了讓幼兒能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設計了本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使幼兒理解加法的意義,並能正確計算得數是5的加法。

2、在幼兒生動活潑的情景和遊戲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3、培養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6、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7、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得數是5的加法。

教學難點:根據數的組成學習加法。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孫悟空圖片、實物(1朵白色的花,4朵粉紅色的花,一棵貼有數字4的樹,一棵貼有數字5的樹);背景圖(蘋果樹上2個黃色的蘋果,3個紅色的蘋果,河裏3條大魚,2條小魚);寫有得數是5的加法算式的樹葉、火車頭頭飾;貼有車廂號碼的火車車廂掛飾、每個幼兒一張寫有加法算式的火車票;1—5數字卡,“+”卡、“=”卡。

學具準備:

每個幼兒5個桃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準備

1、幼兒邊唱邊跳歌曲《小青蛙找家》入座

2、複習:(小遊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5的`組成,現在我們做個“湊數”小遊戲好嗎?

幼兒:好。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4”。(打四的手勢)

合:1和4合起來就是5。

……

二、創設情景,探求新知

1、活動一:孫悟空送仙桃,小朋友操作活動。

師:《西遊記》小朋友都喜歡看,對嗎?那你們最喜歡誰呀?

幼兒:孫悟空、豬八戒……

師:瞧,誰來了?(出示孫悟空圖片)

幼兒:孫悟空

師:孫悟空來到學前2班,你們高不高興呀?你們看他手裏拿的什麼呀?(桃子),孫悟空從花果山上帶來了許多仙桃,他要送給我們每一位小朋友,請小朋友看一看,你們的桌上都擺了5個仙桃,孫悟空要考一考小朋友,請小朋友擺一擺,5個桃子有幾種分法?看哪個小朋友分法最多?

(幼兒操作,師巡視)

師: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告訴孫悟空,他是怎樣分的?

幼兒:5個桃子可以分成1個桃子和4個桃子……

師:(小結)5可以分成1和4,1和4和起來就是5 ……

2、活動二:孫悟空變戲法

師:孫悟空說小朋友真聰明!他要和我們小朋友來比一比,看一看誰的本領大?我們知道孫悟空會七十二變,你們看,孫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說變,變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四朵粉紅色的花)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手裏有幾朵白色的花?幾多粉紅色的花?一共有幾朵花?你是用什麼方法算的?請說出算式。

(幼兒回答,教師將算式貼到黑板上)

師:我們知道加法有一個交換律,請小朋友回憶一下,交換加號前後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教師用手勢交換1朵花和4朵花的位置)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

孫悟空說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變出一棵蘋果樹(揭開背景圖蘋果樹部分:2個黃蘋果,3個紅蘋果),教法同上。

孫悟空說我變了兩次戲法都沒難倒小朋友,我還可以變,孫悟空又一次拔出了一根毫毛,變出了魚(揭開背景圖河部分:3條大魚,2條小魚)讓幼兒觀察,自己編題、列算式,然後叫兩名幼兒說結果:一個提問題,一個說算式,老師和其餘幼兒進行評價。

3、活動三:幫樹葉寶寶找樹媽媽

師:花果山上的樹葉怎麼飄到這裏來了,原來樹葉寶寶和樹媽媽走散了,葉寶寶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辦法,幫幫葉寶寶,好嗎?我們看看葉寶寶身上有什麼?原來有電話號碼,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數就能幫葉寶寶找到媽媽了。

(幼兒操作,將樹葉掛在相應號數的樹上)然後請兩名幼兒檢查結果是否正確。

三、遊戲:開火車

師:是誰打電話來了?哦,悟空來電話,邀請我們到水簾洞去玩,你們高不高興?我們坐火車去好嗎?老師發給每個幼兒一張火車票,幼兒算出自己的車廂號碼,然後上與得數相同的車廂,有秩序地排在戴頭飾小朋友的後面。(算錯的不能上車),在開火車的音樂聲中做開火車的動作出教室。

教學反思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剛開始,他們的注意力很集中,課堂紀律也很好,與老師配合的很默契,可時間長了,有的幼兒注意力就可能分散,還有的幼兒由於遊戲的刺激可能過於興奮以至於課堂秩序有點亂,這時,老師就要進行適時的引導,並用合適的語言吸引幼兒,調節好以幼兒爲主、教師爲輔的雙邊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秩序良好,活而不亂,使幼兒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並掌握知識,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15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已經學過1—9的加法,爲了激發幼兒更進一步的學習,根據教師指導用書活動要求,設計該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樂意學習10的加法問題。

2、能在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列出橫式: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3、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6、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7、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教學重點、難點

能在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列出橫式: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活動準備

1、1—10的數字卡片、“+”、“—”、“=”的卡片若干。

2、筆、紙若干。

3、蝴蝶、花朵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解答口述應用題

教師:“今天,老師要考考小朋友,看誰最聰明。”

教師::“阿依古麗原來有1本書,媽媽又給她買了9本書,阿依古麗現在有多少本書?你是怎麼算的?用什麼方法算的?爲什麼?”

2、教師:“誰能列出算式?”請個別幼兒到前面來列式。

同法出2+8、3+7、5+5、6+4、7+3、8+2、9+1的應用題,並引導幼兒解答,列式

二、基本部分

1、自編應用題並列式:

(1)提出自編應用提的要求。

教師:“請小朋友擺一擺桌子上的卡片,然後編10的加法應用題,再列出橫式。”

(2)幼兒擺卡片,自編應用題並列式,教師觀察指導。

三、結束環節

討論交流:

教師:“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來說一說自己編的應用題,考考老師和小朋友”。

四、延伸環節:

把卡片貼在牆上,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選用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我從兩方面談一下:因爲本班都是維吾爾族小朋友,對於漢語的表達還是有困難的,前幾節課學過1—9的加法,部分幼兒有了一些基礎。因爲是純漢語授課,對於我的.授課一部分幼兒聽起來還是有困難的,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數幼兒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講完以後,民考漢教師再進行解釋,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兒進一步理解了,至於那些聽不懂的幼兒,對民考漢教師的講解的維語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漢語就根本表達不出來。所以一節課上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

我的備課是按照教師指導用書的思路設計的,課也是按照幾個環節的設計開展的,能聽得懂漢語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興,聽不懂漢語的孩子認識一臉的茫然,總之,每次上課之前我準備一些教具來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結果在語言的障礙中“枯萎”了。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16

活動目標

1、嘗試按人與人之間不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分類。

2、能嘗試用簡單的符號進行記錄。

3、積極探索,體驗合作的快樂。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重點難點

人與人:可以看出操作材料就是孩子本身,從孩子們身上找出來的各種不同。

多角度:分類的核心經驗三提出,同樣的一組物體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它有助於幼兒對集合與分類之間的關係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有關集合的概念對於孩子們來說變得更多樣化。

多層次:也就是層級分類的體現。

符號:要孩子們嘗試記錄,也就是需要他們首先建立起符號與線索之間的關係、符號與具體事物的聯繫,相當於符號作爲一種思維中介,來促進孩子們把現線索與臥底之間建立起聯繫,這就是存在於一定的生活經驗也好,理解思考也好,這樣的基礎之上才更好開展這個活動。

探索、合作:我們通常都知道目標的設定第三條爲情感類的,但也是在活動中可見並能夠通過活動實實在在達到發展的,比如這個遊戲就需要小組之間很好的商量、協調才能進行,也是必須通過線索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從而達到層級分類的目的。

活動準備

小標籤、地上貼兩個不同顏色的圓圈、兩個小黑板、記號筆、記分牌

活動過程

一、引入:

(找不同)

“今天請你們到這裏來,是要玩一個很好玩的遊戲,這個遊戲的名字叫做‘誰是臥底’,請你們來當小偵探,找出臥底,好嗎?

要想當好一名小偵探,必須得有一雙會觀察眼睛,好,現在請所有的小偵探來接受考驗!請用你的亮眼睛來仔細看看‘你跟其他小朋友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告訴我。’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貼出相應的標誌。(比如:衣服、褲子、鞋子等等。)引導幼兒站出集合,比如“長袖的請起立、短袖的請起立。”

二、示範層級分類:

“哇,你們發現了這麼多跟別人不同的地方!順利通過考驗,你們都成爲一名小偵探,現在就開始你們的偵探工作吧!”

“偵探們,你們知道臥底是誰嗎?不知道吧?那我來給偵探們提供一點線索,爲了讓你們不會一下猜出來,所以我一次只提供一個線索。”教師貼出第一個標記作爲線索。”“偵探們來猜猜這條線索代表什麼意思?”(站一站:符合這個條件的在哪裏?不符合的又在哪裏?)

“瞧,地上有什麼?你們可以用地上的兩個圈把符合條件和不符合條件的'人區分開來嗎?”(我們一起發出指令‘請***的站在綠圈,***站在紅圈。’)

小結:爲什麼我們找出來的臥底就是他?(因爲他**是什麼,又是什麼,還是什麼。符合所有的線索,所以就是他。)我們用一個線索就能結果分成兩份,一次又一次的排除不符合條件的人,最後才能找出臥底。

檢查粘貼好的標誌,看是否正確。

三、幼兒分組遊戲:

確定組內一個人作爲目標,然後簡單畫下尋找他的三個線索。請對方根據線索發出指令,尋找答案。

“會玩了嗎?那現在咱們就分兩組進行誰是臥底的遊戲,按照座位分成兩個組,試試看,哪一邊的小偵探更厲害一些。聽清楚遊戲規則:1、分組商量選一個人作爲臥底,然後把粘貼藏在他身上;2、根據選出來的臥底,畫出三條線索在小紙片上,儘量畫的準確一點;3、畫好將線索交換給另外一組小偵探,請他們發出指令,你們來佔圈。

如果提供的線索準確、指令發出也很準確,又快又好的找出臥底即成功;反之則失敗。

四、師幼總結

“今天咱們玩的這個遊戲好玩嗎?來想想看,剛纔小偵探們都是通過什麼辦法來找出臥底的?”(根據線索一層一層的來分類,就可以去掉不符合條件的人,最後所有條件都符合的就是臥底啦。)

“當然,我們平時還有很多時候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從很多東西里找出你想要的,下來孩子們可以再試試看,好嗎?”

活動總結

一改教案:調整遊戲基調。將原來孩子們不感興趣的“猜猜他是誰”遊戲調整爲任務性遊戲“誰是臥底”,孩子們在執行任務中,與生活遊戲接軌,由於代入感比較強,參與遊戲積極性很高,這樣的遊戲會讓孩子覺得覺得數學有趣。

二改教案:調整操作材料。將原來“找不同”環節中的圖片操作材料調整爲直接將幼兒作爲材料,與生活鏈接,從孩子身上尋找不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有用。

三改教案:調整遊戲內容。調整你畫我猜和大風吹遊戲,直截了當提出尋找臥底任務,出示“線索”,根據線索去發現問題,—訓練思維導向,通過分析、判斷,解決問題。

因此,我想通過這個活動,讓我更明白,一個相對較成熟的活動,看似環節並不複雜,但需要老師去思考的內容卻很多,需要我們去不斷的學習,每一個環節都是要禁得起推敲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17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6、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7、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水鬼卡片若干、手套、筷子、襪子等,卡片1——10圓點幼兒每人一張,三角形、圓形卡片幼兒每人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在森林裏住着兩個小精靈,一個叫單單,一個叫雙雙。單單小精靈所有的東西都是單數的,雙雙小精靈所有的東西都是雙數的,可是有一天,調皮的'小貓把它們的東西全弄亂了,這可急壞了單單和雙雙,它們想請小朋友幫幫忙,把它們的東西分出來,好不好?(出示單一的,成雙的日常用品)讓幼兒來分一份,哪些是單數,可以單獨用;哪些是雙數,要兩個一起用。

2、小結: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單數的,像剪刀、筆等,可以單獨使用,有些物品是雙數的,如筷子、手套、襪子等,要兩個在一起才能使用,這叫成雙成對。

二、尋找單、雙數物體。

請小朋友找一找,在你們身體上有那些是單數的好朋友,那些是雙數的好朋友。

三、鞏固區分單、雙數。

遊戲:尋找單單和雙雙給我們寄來了邀請卡,請我們到森林裏玩。(出示圖形)可是邀請卡上必須請小朋友填上正確的密碼才能進入森林,小朋友看三角形圖是單單的邀請卡,你要填上10以內的單數,而在雙雙的圓形圖邀請卡上要填上10以內的雙數。

四、練習:

請小朋友在已畫有1——10圓點的紙上用筆圈一圈,然後把單數和雙數按要求填寫好。

教學反思

單數、雙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單、雙數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並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尋找身體上的單雙數”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18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幣值。

2、學習看錢幣上的數字,知道錢幣可以用來購買相應同等幣值的商品。

3、有錢幣購買商品的願望,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4、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並有不同的麪價,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幣不同的換算方法。

5、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6、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7、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與在超市做營業員的家長做好事先的購物安排。

2、請家長爲孩子準備不同幣值的人民幣10元。

3、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教師讓幼兒拿出自己帶來的人民幣,告訴大家:我帶來的是幾元錢?

◎老師分別出示各種貨幣的面值,讓幼兒認一認。

◎觀察錢幣,讀一讀上面的數字。

2、小組活動。

◎組織幼兒討論:錢幣有什麼用?用錢可以做什麼?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幣值的人民幣?

3、實踐活動。

◎說說自己帶了多少錢?

◎提出超市購物要求:明天,我們要出去遠足活動,爲遠足活動準備一些小食品,每個小朋友只有10元錢,每個小朋友事先考慮好,要買什麼東西,觀看商品的價值,然後在10元的範圍內購物。

◎幼兒相互討論,作出打算。

◎來到超市,自主購物。教師指導幼兒觀看商品的價值,購滿需要的商品。

◎到櫃檯結帳。自己覈對商品和價錢。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講述自己買了什麼東西?用了多少錢?

活動反思:

在組織認識人民幣這一課前,我們還在猶豫着是讓老師自己準備,還是請幼兒自己帶?起初我們想自己帶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怕有些家長認爲幼兒園裏要家長配合的地方太多,一會兒帶這,一會兒帶那,連錢也要帶?又怕萬一丟了,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但一想,明天剛好是遠足活動,也許準備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機會來一個購物實踐活動?不是“結合家庭教育資源,優化教育活動”,很好的一個機會嗎?通過孩子自己帶錢,並去體驗購物帶來的快樂,一舉兩得,再麻煩,我們也決定拋開顧慮,試一試。

於是,我們在家園知心屋中,告知家長需要配合的事項及緣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時帶了各種幣值的錢幣。在認識錢幣的時候,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介紹自己帶的人民幣,我發現他們大多已經能準確無誤的.說出幣值。我意識到,其實讓孩子“帶”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發現,探索,學習的過程。這樣上起課來,輕鬆多了。在購物過程中,他們也會盤算着自己有多少錢,明天遠足需要些什麼東西?有多少錢能買多少東西?

更令我們欣慰的是,在放學時,家長們見孩子拎着自己買的東西,興奮地告訴他們自己購物時的經歷,那快樂的模樣,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中確實成長了,對老師的做法也表示贊同,沒有絲毫的責備麻煩的意識,他們紛紛表示,會更加支持我們的工作。

對家長,對孩子,對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們的收穫會更大!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19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嘗試進行上下、左右空間相對位置的綜合運用練習。

2、在親身嘗試的基礎上,學習通過視覺感知、理解平面圖形中人物的上下、左右位置關係。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自畫像、自制表格。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數字卡片,認讀數字1—10,初步理解數的排列是有順序的。

二、談話引入,激發幼兒的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

小朋友,你們都長大了,是哥哥姐姐了。黃老師今天看到你們個個穿着漂亮的衣服,我可喜歡你們了,你們看黃老師今天帶了什麼過來?(照相機)你們知道照相機用來幹什麼用的?(照相)今天,黃老師看看誰最乖,我請他上來照相好不好?(好)其實我今天給你們照相,是想記錄一下你們的成長過程,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成長記錄》。

三、在親身嘗試的基礎上,學習通過視覺感知、理解平面圖形中人物的上下、左右位置關係。

1、請兩名男孩子和兩名女孩子上來。(範嘉怡、陸欣怡、朱家樂、吳湛斌)2、引導幼兒認識上下、左右空間相對位置。

(1)、師:你們看,我們的講臺上站了幾個小朋友?(引導幼兒數一數,並說出是4個小朋友)你們看,我們其中的兩個小朋友站那裏?還有兩個呢?(引導幼兒說出兩個站地上,兩個站凳子上)(2)、學習左右、上下箭頭符號。(引導幼兒說出箭頭向左代表小朋友在左邊,箭頭向右代表小朋友在右邊,箭頭向上代表小朋友在上面,箭頭向下代表小朋友在下面)3、用箭頭記錄小朋友的位置,並在正確的箭頭上塗上顏色。

(1)、出示左右箭頭,問:這裏有兩個箭頭它表示什麼意思?(向左向右)你們看一看我們班的朱家樂小朋友,他站的位置要用那個表示,請我們的小朋友記錄一下,(引導幼兒說出朱家樂站的是左邊,在向左邊箭頭塗顏色。)(2)、出示上下箭頭,這兩個箭頭跟上面的兩個箭頭一樣嗎?它表示什麼意思?(引導幼兒說出上面的兩個箭頭是表示向左向右,下面的箭頭表示向上向下)那我們班的陸欣怡小朋友,她站的位置要用那個箭頭表示?請一名小朋友在黑板上記錄下來。(先讓幼兒說出陸欣怡在上面用向上的箭頭表示,在向上的`箭頭塗顏色)(3)、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吳湛斌、範嘉怡各站在什麼位置,並在正確的箭頭上塗上顏色。

四、示範遊戲,進一步嘗試進行上下、左右空間相對位置的綜合運用練習。

請小朋友看看圖片上的四個小朋友他們在照片上的位置,在正確的箭頭上塗上顏色。

五、課外延伸:帶小朋友在操場上照相。

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系列活動,突出體現了教育的漸進性、發展性與整體性。每個活動之後幼兒都有不同的新體驗,對自我的認知也更爲清晰、全面與深入。在活動中幼兒進行了充分的探討,從他人那裏獲得了不同的評價及建議,開闊了他們的思路,幼兒學會了發現別人的長處和學習別人的長處,學會了與他人合作,更理解了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爲此付出辛勤勞動的家長、老師、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們。活動中適時地給予幼兒引導和鼓勵,使他們能在支持性環境中自主地探討和發揮。作爲一個引導者,能從不同的角度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擴展他們的思維,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自己。活動設計新穎,具有創新特點。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20

活動設計背景

隨着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越來越喜歡動手操作,進行簡單的對比、分類、估量、判斷等活動,對周圍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輕重、大小感興趣,喜歡嘗試比較,針對這個特點,因此,我設計了數學活動:比輕重,讓幼兒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並通過目測、手握等方法判斷物體的輕重,發展感知與判斷能力。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掂一掂、試一試、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能正確判斷並用通順、完整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體驗採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6。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7。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能正確判斷並用通順、完整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活動準備

1。小熊、小兔、小鴨子毛絨玩具各一件;蹺蹺板;電腦課件。

2。每人一個學具筐,裝有大小不同的木製積木兩塊,大小相同的玻璃球兩個,棉花球一個,小磁鐵一塊,兩個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適量的水。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利用蹺蹺板和毛絨玩具創設動物樂園的情境,並進行演示。啓發幼兒用目測判斷的方法比較小動物的重量,說出幾個小動物中誰最重、誰最輕、誰不重也不輕。通過目測的方法判斷輕重,生動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導人了活動,又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2。多種材料的探索。

引導幼兒充分運用學具進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

(1)任意選擇兩件物品,感知並發現有的物品輕,有的物品重。放在手裏掂一掂,說一說有什麼感覺。(有的`東西重,有的東西輕。)

(2)比較大小不同的木製積木,瞭解大的積木重、小的積木輕。

(3)比較同樣大小的玻璃球的輕重。

(4)發現同樣大小的棉花球與玻璃球,棉花球輕,玻球重。

(5)比較大棉花球與小磁鐵,幼兒比較後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輕,小磁鐵重。

3。生活中的運用。

爲幼兒提供兩個完全一樣的水杯,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1)先比較、判斷兩個水杯的重量。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體驗通過多種思維方式改變物體輕重。

教師引導幼兒比較生活中兩個一樣的水杯的輕重,將活動引入生活,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比較時,通過幼兒探索如何將兩個一樣重的杯子變成不一樣重、不一樣重的杯子變成一樣重,調動了幼兒思維的創造性,而對於思維品質的培養是大班數學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標。

通過前面的活動,幼兒對輕重有了感性的認識,爲了進一步提升幼兒經驗,挑戰幼兒思維,通過對天平中不同的西瓜與梨,同等重量點燃着的蠟燭,皮球與融化冰塊的比較,爲幼兒探索比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得幼兒在爭辯中,思維進一步激活並得到拓展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體現了尊重幼兒的發展、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思想。活動一開始,教師以遊戲的方式引入活動,選用壓蹺蹺板這一生活場景,使幼兒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對比較輕重產生了興趣。接着,教師引導幼兒比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過對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較,進行多角度順向與逆向的提問,激發了幼兒積極思考,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整節活動設計緊湊,環環緊扣,幼兒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過程中,比較了物體的輕重,體驗了採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21

活動目標:

1、激發孩子對數字的興趣。

2、提高孩子對數字方位的淺顯表述能力。

3、享受成功的喜悅,提高孩子們的自信心。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數字兔子圖片、數字表格、1—10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說說生活中存在哪些數字

(公交車)(電影廳門上的門牌號)......

二、找圖畫數字

1、找出圖畫中藏着的數字,兩個小朋友一組,增強合作意識,找出數字後寫在下面的格子裏。

2、出示幻燈片,共同尋找幻燈片中兔子身上存在的數字。在尋找的過程中通過對方位的描述確定數字的位置。

三、尋找表格裏的數字

1、用準確的方位詞通過隱藏的半個數字找出表格中存在整個數字

(第幾行第幾列)(從左往右數)(從上往下數)

2、通過數字排列規律找出剩餘的數字。

(序數排列規律)(相同顏色表格的數字)(奇數排列規律)

3、數字遊戲

出示1—10數字卡片,隱藏任意兩張數字,通過表格判斷隱藏的是哪個數字,總結尋找數字的方法。

4、每6個小朋友一組,共同完成猜數字遊戲。

四、出示幻燈片4,玩更復雜的猜數字遊戲。退場

教學反思

大班數學活動《數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開展了,這一次活動,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動中的不足進行了改進。

我將整節活動更爲細化了一些,讓活動更加的遊戲化,將“捉迷藏”貫穿到底,數字不停的藏,孩子們不停的'找,過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開始的就得要“藏起來”,這是我上次活動所欠缺的,這一次,我將數字放在氣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聲音音效技術,讓一個個的數字氣球爆炸,然後消失,以達到數字藏起來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祕感,孩子的參與性就更強了。數字們共計隱藏了三次~

第一次數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數字構成的兔子,孩子們在找的過程,讓孩子們在找的過程中學會講述以自我爲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體部分,瞭解簡單的方位。

第二次數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擋技術,我出示隱藏一半數字的數字格,讓幼兒從中找出數字,孩子們根據沒有隱藏的數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測是哪個數字,活動氣氛一下子被提升起來,孩子們爭先舉手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將10個數字全部召找出,並且幼兒同時學會了方位詞“行”“列”,通過說“行”“列”就能馬上找到數字。

第三次我們利用孩子們猜出的數字表格,進行猜數字遊戲,這個遊戲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也鞏固了新的知識。

在最後的環節我給孩子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孩子們也表示勇於接受挑戰,整節課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活動。

17、大班上學期數學教案及反思《認識日曆》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日曆,學會看日曆。

2、瞭解日曆在生活中的運用及作用。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多種不同的日曆

活動過程:

一、出示日曆,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好多東西,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日曆)

1、和幼兒一起說說日曆的樣子

2、引導幼兒觀察日曆

師:日曆裏面有什麼?(數字、文字等)

二、深入認知

老師這裏有一本日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有什麼祕密?

1、認識年份。

師:這是哪一年的日曆?(20xx年)

2、認識月份。

(1)一年的第一個月是幾月?最後一個月是幾月?12月過完後就表示一年結束了,新的一年開始了。

(2)那一個月有多少天呢?這些小數字會告訴你。

一年有12個月,有的一個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學習查找日期

1)今天是幾月幾日?誰能從日曆中找出來?(幼兒示範)

2)老師的生日是11月7日,誰能找出來。

3)國慶節是幾月幾日?誰能找出來?

4)老師說節日,幼兒在日曆上找出來,並進行評價。

三、活動延伸

小朋友之間互相提問、指認日期。

教學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數學活動的內容應從幼兒身邊取材,以幼兒身邊的日曆說起讓幼兒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有利於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認識日曆,在操作中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數。對日曆感興趣,初步感知時間概念,懂得珍惜時間。發展推理能力。

這對於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爲了能讓幼兒的還子們學的開心有趣於是我以今天是什麼年的問題引出主題。果然還子們的積極性一下了高起來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問題讓孩子們的幫助解決。你帶的日曆是那一年的?20xx年、20xx年、兔年、龍年的孩子們爭先恐後回答着。你是怎麼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曆最上面有數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日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個月這一點大多數小朋友知道,可是對於每個月有不同的天數、認識幾月幾日他們還從來沒有學習過。

於是我在黑板上掛了一個大年曆,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一樣的。孩子們的發現果然不出意外,他們問:老師,爲什麼有的30天,有的31天,還有這個2月怎麼是29天(28天)。在他們發現這個問題後,我用"拳頭"形象地來區分大月小月,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在尋找日曆祕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現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說:"老師,我發現了日曆上的數字顏色。""爲什麼不一樣呢?",我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說:"紅色是休息天,我們可以不上課。"有的孩子說:"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日,你看!"還用自己發現的事實給你證明

在接下來的"找節日"環節中,當我說出節日後,小朋友首先要反應是幾月幾日,接着在年曆中找出來。在找的過程中,孩子們找得都對的,而且迅速還很快!可是我發現這樣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鍛鍊了,於是我說:請幾個孩子到老師的日曆上來找。這下,孩子們更積極了。

整個活動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學得開心,首先老師必須帶動學習氣氛,讓每個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只有大家都參與了,老師教得開心,小朋友學得也開心。

大班數學成長記錄教案22

活動目標:

1、體驗時間的行程。

2、初步認識時鐘,正確地辨認整點。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第10號:我的一天。

2、掛鐘一個,長針、短針做成手狀。

3、幼兒自制的時鐘人手一個。

4、《小鬧鐘的音樂》

5、大鼓一個。

6、“我的一天”小卡片一套。

活動過程:

1、“小鬧鐘”你好。

——聽聽音樂看看鐘,說說鐘面上有什麼。

——教師念繞口令:長針長,短針短;長針走得快,短針走得慢;長針走一圈,短針走一步。

——教師邊念繞口令邊撥鍾。如:如長針短針握握手,12點鐘;長針短針排一排,6點鐘;長針握12,短針握1,1點了。

——幼兒在自己的鐘上撥出與教師相同的鐘點,並讀出時間。

2、說說“我的一天”。

——與幼兒一起討論一天要做哪些事。(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的圖片)

——幼兒將卡片按時間的前後順序排好隊。

——看教師的鐘面,幼兒在自己的鐘上撥出相應的時間,並舉起相應的卡片。

3、遊戲:“小鬧鐘”

——聽一遍音樂,教師敲鼓數下,幼兒撥出鐘點。

——教師撥出鐘點,幼兒用肢體表現相應的生活情景。如:教師撥12點,幼兒做睡覺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堂課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活動準備充分,層次清楚。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了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學會了看整點。

本堂課的開始部分我以聽音樂唱《小鬧鐘》歌曲,引出主題,我提問:“剛纔唱的是誰呀?”小朋友都能說出是小鬧鐘。隨後我通過念繞口令讓幼兒瞭解時針和分針轉動的規律。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很濃厚。

本堂課的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通過讓幼兒說說《我的'一天》,說說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猜猜看那些事情是在幾點鐘做的,爲下面的活動:幼兒在鐘面上撥出鐘點做鋪墊。但是我在引導他們說出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時,講得過於細緻、所以佔掉的時間比預設的多了幾分鐘,因此,把最後一個環節:幼兒練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9頁)改爲了延伸活動。

從整堂課來看,幼兒的學習興趣很濃,尤其是在遊戲《小鬧鐘》時,他們能根據我撥出的時間用肢體做出相應的生活情景。

孩子們在這堂課的出色表現,比我預想的要勝出一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