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關於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通用20篇)

本文已影響 1.77W人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通用20篇)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1

昨天看完這部電影,吃飯,上網,甚至在夢裏,City of star和The fools who dream兩首歌就在腦中無間斷交替播放,可謂魔性。在電影裏第一次聽時,並沒覺得無比驚豔,像《海洋奇緣》裏We Know the Way那樣熱淚盈眶,恨不得立即衝回家去下載。但當電影散場,靜靜走在回家路上時,這些旋律卻逐漸浮上心頭,繞樑三日。因爲這兩首歌和這部電影的精神和情感是那樣的密不可分,而這份情感不是氣血衝頭,而是帶着後勁,回味無窮的那種。

影片開頭就來了個超現實的高速公路上的載歌載舞,直接就告訴觀衆,這不是近年常見的好萊塢大片,而更像是幾十年前的老派歌舞片。

《愛樂之城》的確處處有致敬老好萊塢的細節,比如片名和“春夏秋冬”四幕用的字體和畫面質感,比如兩人在晚霞下的山坡上初次鬥嘴,那一套歌舞(Lovely Night Dance),尤其是舞蹈,比如瑞恩高斯林扶着路燈旋轉,那不就是《雨中曲》麼?

不僅是歌舞,兩人夜闖格里菲斯天文臺那一段,從用影子來表現兩人鬼鬼祟祟地開門,到這一段的背景音樂的復古調性,再到用逐漸縮小的圓形遮擋鏡頭結束,栩栩如生的五六十年代啊。

但如果你真的因此專門去找來五六十年代的老電影看,卻未必能如此投入。因爲《愛樂之城》只是用了老電影的特徵作爲點綴,它的真正情感內核無疑是非常現代的,或者是經久不衰的。堅持追求自己心中的夢想,並且把重點放在了夢想尚未實現時的酸楚之上。The fools who dream,也就是女主角在最後一次面試上唱的那首歌,情深意切地道出了“追逐夢想的傻子們”心中的痛,闖下的禍,遭受的打擊,Smiling through it,she sad,she do it。

同時,這部電影也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對洛杉磯這座城市的愛。白天的燦爛陽光,傍晚的深紅晚霞,面朝大海的小碼頭,格里菲斯天文臺前的山坡,高高挺拔的棕櫚樹,年久失修的龜裂的馬路,路邊陳舊簡陋卻有些腔調的房子,隨處可偶遇的明星,無休無止的Party……

《愛樂之城》結尾部分的這段奇幻而美好的影像,喚醒了我記憶深處,電影那最初的美好,最大的魅力。那就是放飛想象,來完全自由地編織影像,讓夢境在熒幕上綻放。LA LA Land,除了“LA”可指洛杉磯(Los Angeles)外,整個詞也意爲想象中的、脫離現實的世界。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2

我從來不覺得對一部電影的褒揚會被評論爲過譽,因爲電影終究是一種藝術形式,會引起人的共鳴,所以能與我有感情交融的電影我一定會毫不吝嗇地獻上讚揚,更別說在視覺上是如此靚麗的一部電影了。

電影開頭穿插着介紹了兩個逐夢的年輕人是如何失意,再到茫茫人海中的無數次相遇,有人會說這太巧合了,是啊,因爲這徹頭徹尾就是一場夢!電影裏的橋段也有預示,比如在星空中舞蹈的時候,好萊塢的歌舞片似乎都喜歡把人從現實中抽離出來,一邊歎服它的美好,一邊嘆惋它的虛無。但兩個人的感情絕不是虛無的,雖然不能採用普通愛情片的敘事手法,開頭交代的兩個人的背景已經足夠推動故事的發展了。接着就是道出各自的夢想,後面的劇情其實不用多想,我想講的是裏面的歌舞。

客觀來說,舞蹈的編排是趕不上黃金時代的,但導演懂得揚長避短,通過各種調度使節奏很到位,演員卡動作也很有張力,鞋子踏在地上的踢踏聲悅耳清脆。爲了更有代入感,剪輯很多淡出、疊影,溶化的手法,包括片頭和結尾,都是極富年代感的字體和畫質。服飾設計有沿用也有革新,裙子肩膀的裁剪和甩起來的裙襬都像極了黃金時代的風格,但是顯得更加輕盈,裙子上也沒有繁雜的裝飾,融合了現代設計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

場景真是美絕了,對於一個很注重電影美術設計的人來說,每一處的場景構思都可以用無懈可擊來形容,美到可以讓每個對憧憬美好的人做夢,你能想象一個滿天繁星倒映在深色的水面上,兩個人踏着星光翩翩起舞的畫面嗎?雖然也是借鑑,但好萊塢現在的工業水平還是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還有就是導演通過鏡頭的晃動推拉切入到場景的鏡頭也要加分,讓觀賞的人沒有停歇的機會。其實導演的剪輯能力在《爆裂鼓手》中就可見一斑了。

在渲染情感的方面,歌舞當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首歌的歌詞都很應景啊,再加上導演對節奏的掌控能力,情感爆發處震撼人心。相比高司令,石頭的表演跨度更大,特寫鏡頭很多,其實石頭的表演能承受這麼多獎項也是電影本身加成了。

最後的結局並不美好,一個冰冷的事實橫亙在兩人面前,現實是一道跨不過的坎,有一個懷揣着獨立音樂人夢想的同學告訴我說,看完後想了很久,太有帶入感了。我覺得,每個向現實低頭的做夢者都會感同身受,女主所處的環境就是一個讓人幻想的地方,看完電影真的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3

《愛樂之城》講述的是一對患難情侶在爲自己的夢想奮鬥過程中偏離初心,但最終都完成了夢想蛻變,卻彼此走散的故事。起初,我只看了影片的前五分鐘,覺得不是很合我的胃口,後來得知它竟斬獲了8項國際大獎,好奇心驅使我看完了整部影片,看完後的第一感覺是:好勵志!

男主角酷愛爵士樂,但是,爵士樂在那個城鎮卻沒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哪兒的人門並不喜歡爵士樂,但男主卻堅持追求自己所愛,儘管他生活困難,儘管他被一個又一個的酒吧老闆拒絕,儘管他被現實無情的打擊,但他從未失去希望,從未放棄夢想。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與女主交往一段時間後,男主簽約了一支樂隊,在那裏,她彈奏的不再是他一直鍾愛的爵士樂。再加入這隻樂隊後,男主越來越忙,雖然知名度提高了不少,錢也賺的不少,但是男主漸漸丟掉了他的夢想,迷失在這座愛樂之城中了。我不禁大驚,生活那麼多的磨難都沒有打垮他,那究竟是什麼讓他向現實妥協呢?是對女主的愛?是爲了兩個人的生計?我不知道,但我明白,一個滿懷夢想的人卻放棄了夢想的權力,他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我只能在心底慢慢祈禱,希望他能重新拾起夢想。

女主角米婭是個編劇兼演員,雖然他有很高的表演與寫作的天賦,但由於背景一般,始終沒有機會成功參演。但米婭有着比男主更執着的追求,她從始而終都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她不斷的投稿、投簡歷,雖然沒有迴應,但她並沒有灰心。終於,在男主的鼓勵與幫助下,她成爲了有名的演員。

最終兩個人的事業都很有起色,但兩人的感情之路也走到了盡頭。

在影片的結尾,米雅領着她的丈夫無意間進了男主開的俱樂部(這一直是男主的夢想),在兩人目光對視間,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電影對往事做了假設,假設米婭與男主一路走來從未分開,甚至還有了孩子。但其實,錯過的東西再怎麼追也只能是枉然。錯過是人生最大的憾事,有句話說的好“只有失去了才知道曾經擁有”,我們所能做的,只有從中學習。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追夢路上必然會荊棘不斷,我們在斬斷荊棘的路上,一定不要忘了自己嚮往的遠方,因爲你一旦忘記了自己嚮往的東西,你便失去了破荊斬棘的勇氣與動力,否則,你的心靈就會迷失,也許你將永遠被困在一座城中。

當然,本片最大的亮點是男女主角對夢想的堅守與付出,我以爲,每個人至少要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持。夢想是現實最大的動力,有了夢想,我們就有了走下去的勇氣。而你,你會爲你的夢想付出一切嗎?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4

這部電影評分好高,聽說特別適合藝術者們看,不管是演員還是做音樂的、跳舞的,前期其實付出的確很多,特別是成名之前的黑暗期,很多堅持不下去半路轉行的比比皆是,而男女主角的感情線也是很寫實,最後他們都實現了各自的夢想,但並沒有在一起。電影看了還是有感觸的,但並沒有很多影評寫的那麼好,或許也是應了那句話吧:僅獻給追夢的人。

我自己本身也是舞蹈行業,也經歷過無數個想轉行、或者路上跑偏的時期。身邊感觸最深的是一對情侶朋友,男生是吉他手、女生是主唱,看起來金童玉女,實際上因爲兩個人性格不羈,年輕也不懂得如何謙讓、包容,五年分分合合,最終分道揚鑣。

說到愛情挺羨慕西方人的愛情觀,在一起和分手,從來都是隻關乎愛與不愛。當然這樣說有點以偏概全,但是國內而言,如果男人功成名就,大部分女人會選擇退隱成爲其背後的精神支撐。然而女主還是堅持按自己的節奏去排練、演出,如果這事兒真發生在自己身上,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動搖?畢竟成全也是愛情啊,但我個人更喜歡這種雙方人格獨立的愛情關係。

當有一天事業和愛情擺在你面前讓你二選一的時候,你選哪個?

其實導演在最後小塞的小酒吧裏也給出過答案,另一種結果,一首鋼琴曲的時間就是另一種人生。然而這也僅僅是南柯一夢,曲終女主跟她的丈夫離開了。

電影裏面致敬了很多經典電影,不管是背景或是人物打扮色彩很濃郁,還有采用蒙太奇和倒敘插播,有時會讓人覺得不知道哪個纔是現實哪個纔是夢境,整體給我的感覺就是南柯一夢般的藝術快閃。

記得片中男主說過一句大概這樣的話:LA是一座充滿機遇的城市,同時它也很殘忍,不努力就意味着淘汰。相比起來,我覺得紐約更加紙醉金迷,它現實、但只要你能抓緊機會,你一樣也可以功成名就。這種感覺跟國內的北漂、海漂、廣漂一樣,我們都是普通人,但都想要留在大城市。即使老家你能輕鬆供起首付、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做一份輕鬆工作足夠開支就行,然而你還是拼命想要留在大城市,即使每個月交完房租還完卡數所剩無幾,但這裏有步履不停的電影和音樂會,有迅速抓住行業最新資訊,每天能夠離夢想接近一點點。

謹以此片,和那些心懷夢想不放棄的可愛人兒,共勉。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5

飯後徘徊在棕樹街的晏架街遊樂場邊上,足球場上空無一人,旁邊的籃球場卻熱鬧非凡,傳來籃球摩擦綠色地面的吱吱聲響。

思緒萬千。

想起來香港也第六年了,時日如飛。六年前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儼然已經不是同一個人。對這城市的感情,也是愈發糾結和複雜——我,屬於香港嗎?

我對香港的感情,自然和電影脫不了關係。老師篤定地說,我拍的東西比香港人還要香港。我卻充滿著懷疑,究竟我愛的是電影中的香港,還是我生活著的這個城市?何況,我還愛現在電影中的香港嗎?

雨傘之後,對香港的感覺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經常性的,會深深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外人。不敢也不想公開評述一些事件,因爲很容易就政治不正確,也討厭無謂的謾罵爭執,非黑即白的標籤。感覺很容易就被人說我其實是個外來者,那標籤竟然像一份原罪。

我一直有原罪。那原罪好像是一份自卑,一份擡不起頭的孱弱。我從小嚮往著都市,從縣城中跑出來,流浪了十幾年,那份原罪沒有消逝,反倒變得強烈——我究竟屬於哪裏?

想起自己對於故鄉,也總有牽扯不斷的思緒。在朋友中,我大概是最經常回家的人,對爸媽的牽掛,也好像比其他朋友來得強烈。好多人在外打拼,過年也無暇回去,但每年過年,雷打不動我卻一定要回到家中,任何工作也阻擾不了。

那時的我如此強烈的要離開故鄉,而離開後,我卻一直放不下故鄉。想起賈樟柯說:離開故鄉,纔開始擁有了它——那句話打中了我的心。

我深知我多麼熱切地希望有一個家,有一片土地,有一個人,能讓我依戀與牽掛。電影是追求自由的一種方式,而自由之外,心中的另一面,我卻無比希冀著家這個踏實、安全的地方。

未來的那個家會在香港嗎?也許心裏常常冒出的是否定的答案。電影在哪裏都可以拍,但家卻只有一個。銅鑼灣書店的李波被逮捕後,香港不安的氣氛越來越濃烈,自己卻只有一份無力感。

這一年在香港,無論大環境、創作還是感情,似乎都遭遇了太多難題,但我還沒有放棄。

我相信的是,我還能繼續往前走,我也還有愛與等待的能力。

我總有一天能找到家的方向。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6

前些日子我觀看了《愛樂之城》,深有感觸,認爲這部電影能夠成爲奧斯卡的候選電影之一,必有其獨特迷人之處。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愛情故事,沒有太多的轟轟烈烈。渴望成爲女演員和劇作家的女主角米婭和躊躇滿志想要開爵士俱樂部的男主角小塞以外地在一家餐館相遇。兩人擁有者各自夢想,卻面對同樣窘迫的顯示:米婭爲維持生計在咖啡館打工,小塞爲戶口不得不去神域其他酒吧中。相似的境遇,並都有着爲夢想奮鬥的年頭,使得兩個年輕人墜入愛河。然而,種種事情使得兩人的感情悄悄變質:米婭獨角戲的失敗,小塞常年在外巡演等等。最後,成功成爲女演員的米婭在小塞的爵士俱樂部中重遇了小塞,他在彈奏她愛聽的曲子,她凝望許久,轉身離開。

這部電影的邏輯十分清晰明瞭,從兩人相見相識,到相愛,最後兩人有着不同的解決,一切都乾淨利落。而故事中並無俗套的小三、外遇等情節,訴說一個平淡的故事,更顯清新脫俗。再看回結局,可以說我喜歡這個結局,但又不喜歡這個結局。並不似一般的愛情片那樣以兩人幸福圓滿在一起的結局,兩位主角並沒有在一起,但以完成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事情爲結局,如此看來,兩人的最終分開似乎也是命中註定的。生活不是童話,沒有那麼多的圓滿,可彼此都本想各自的戲劇,不也是好的嗎?

當米婭最後站在俱樂部門口,雙眼噙滿淚水,與舞臺中央的小塞相視而笑時,我忽然就想到,米婭最初在參觀偶遇小塞的情景。世界這麼多餐館和咖啡廳,偏偏你就闖入了我在的那間,能遇上你是我的夫妻。在此我不得不感嘆緣分的神奇,能讓兩個人相遇,並共同前進,是的,兩個總比一個號。因你我也燦爛過,說到底還是緣分給予了所有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而高峯過後總會有下坡,遇到你是我的福氣,錯過你也是我的福氣。

在一個酒吧裏,透過那帶着煙囪的擁擠餐館,便發現那就是愛。男女主角的故事令人動容,其間的美好回憶都在觀衆們腦海裏印下深深地烙印,甚至是那些小吵小鬧的時光。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接受這樣的結局,但我認爲這樣也是挺好不過的,就印證了那一句話:“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7

《愛樂之城》的譯名,“愛”和“樂”分別指的是電影裏愛情、歌舞兩大類型元素,而說到“城”,則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城市——洛杉磯,更準確地講,是那個可以被稱爲“造夢之城”的好萊塢。因爲電影有着“造夢”的功能,於是作爲美國乃至全球影視產業中心地的好萊塢,也就成了“電影夢”的一個代名詞。據介紹,“La La Land在英文裏的意思是幻想之地,和現實脫節的不切實際的狀態。因爲好萊塢的存在,洛杉磯長期以來就經常和la la land一詞聯繫在一起。”

有影評闡釋了影片中刻畫的“電影夢”:一場是女主角成爲演員的“電影夢”,還有一場是結尾以“影中影”的短片形式,兩人共同幻想完滿浪漫愛情片的“舊夢”,並指出這“關係到電影存在的意義”。如果說於後者而言,電影的銀幕是觀衆“幻覺”的載體,充滿人們“慾望”的投射,爲現實生活提供滿足。那麼在敘事進程中居主導位置的前一個“演員夢”,則是關係到好萊塢存在的意義了。

這兩場夢,對應了“個人理想”和“愛情”,代表着夢想。但幻夢和夢想是有區別的,影片的擺動步調就來回徘徊在兩者之間。前半段女主角想當明星,盡是以浮光掠影、五彩斑斕的夢幻來襯托。到了後半段着手實現夢想,纔給人仰望星空、心中嚮往的真切感受。前面男女主角的遭遇,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好萊塢的現狀。女主角參與一次又一次短暫且兒戲的試鏡,門外還有一排排等候的漂亮女孩,使她彷彿影視工業流水線上一個隨時可被更換的零部件。男主角在餐廳、派對上伴奏俗套的流行樂曲,僅僅獻上茶餘飯後、休閒玩耍的娛樂,在他看來已然是丟失了藝術的價值。

後來,男主角爲了生計問題加入樂隊,展示了商業運作的迎合大衆、裝模作樣。女主角開始注重創作排演話劇,獨立製作實際上是辛苦支撐、難以爲繼的。這些情況顯現出的真實處境,都表達了對好萊塢的一點諷刺與反思。這種態度,跟近兩年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鳥人》,表現對商業大片扮演超級英雄而知名的厭惡,以及百老匯劇場排練裏狀況百出的窘態,是如出一轍的。所以最後,當女主角有一部正式的作品去充分發揮個性、特質,藉此一舉成名;男主角開張酒吧是個似live house的演出場地,得到人們的駐足聆聽,一切看上去卻像脫離/超越現實,如夢似幻的想象了。可這本來就是好萊塢應該做的事情。

他們經歷的挫折,猶如彈奏爵士樂裏隱含的衝突、妥協,對周圍產生影響,也被外部所改變。不過種.種的困頓,最終都被歸總爲促進提高,結束迷失,重回正軌的進行過程,其實只算得上是好萊塢修飾自身的說辭。或許好萊塢仍能造就夢想,但人文理想可能顧不上,只擺出追求個人成功的“美國夢”。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8

看這部電影之前,一位女性朋友忠告我帶上紙巾,免得哭鼻子時沒紙。結果,這包紙巾根本就沒開封。我期待這部高分電影帶來一個驚喜,結果拆開音樂劇的包裝,只看到一出徹頭徹尾的陳詞濫調。

我能理解爲什麼朋友喜歡這部電影。電影的男女主角都是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想着用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在洛杉磯贏得世界的關注。相似的心境讓兩人墜入愛河。當事業開始起飛時,男女主角又不得不各奔東西。中國觀衆早已熟悉類似的主題,比如“北漂”。不少觀衆可能正經歷類似的遭遇:胸懷夢想而生活拮据,充滿熱情卻不被人理解。看到男主角被親人質疑時,我們都想衝着屏幕喊:

“走開,別管我們年輕人的事!”

生活出現巨大的裂縫,這本是吹起激昂號角的時候,男女主角的應對卻一點也不主動。男主角莫名其妙地加入到一個成功的樂隊,放棄自己對爵士樂的堅持,獲得經濟上的成功。他最終靠着樂隊的收入開了自己夢想的爵士樂吧,但在我眼中,這一成功充滿了諷刺的味道。如果說男主角的成功還能起到點反省作用的話,女主角的奮鬥簡直瑪麗蘇到家。她之前的面試毫不成功,社交中也清高自傲,創作的話劇惡評如潮。當然,劇本不敢隨意槍斃女主角,所以還是生硬地安排一個星探“發現”女主角的才能,給了女主角一個面試的機會。面試的題目是講一個故事。女主角思忖良久,開始講:

“我的阿姨跳進了塞納河……”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女主角接下來絮叨了一堆關於夢想的大道理,似乎所謂的夢想就是做跳入塞納河這樣常人不做的事情。但沒關係,電影裏的女主角還是因此獲得機會,併成爲大明星。

整個電影就像女主角講的故事一樣,看起來飽含深情,細想起來卻沒什麼道理。男女主角的愛情也是如此。兩個“北漂”的愛情故事,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題材。電影中男主角對女主角說,“你最初愛上我,或許是因爲我那時的落魄,能讓你對自己的感受好一些”。我當時以爲電影會以此爲契機,探索更深刻的麪包與愛情的道理,沒想到電影接着在世俗故事裏無法自拔,再不願深入討論。電影的最後,女主角成爲大明星,和丈夫一起來到男主角的爵士酒吧。男女主角幻想着另一種生活的可能。這原本是昇華電影主題的一個好機會。可惜的是,幻想的生活中,兩人的愛情繼續依然要建立在物質成功之上。似乎除了成功,生活再沒有其他可能。如果我是劇作家,我大概會把幻想的橋段換做兩人在貧賤生活中相濡以沫。畢竟,那才能襯托出所謂成功的本質。

但導演一定不想這樣。他想要的,大概只是載歌載舞的勵志MV。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9

看完愛樂之城的首映,時隔一天後,頭腦裏不斷回味,還是很享受那在影院中的愉悅感,不僅有感官上的刺激,也有由衷的讚歎,同時也想借着片子,談談一些關於電影的個人理解。

在影迷這個圈子,很多電影都被戲稱爲“豆瓣神片”,打上文青最愛之類的標籤,言外之意,這些片子只是受到了某個固定羣體的認可,“豆瓣神片”簡單來說,一般都是偏重情節的作品,它們或者劇情有神走向,結局出人意料,或者所謂有極深刻內涵,再或者就是情感,臺詞等元素有些極強的共鳴。這些,似乎都是通過影片的一個結果,來評判的。我想說的是,其實享受電影,更應該的是享受過程,而愛樂之城,就是這個過程最完美的體驗。

這麼說並非貶低愛樂的劇本,但假設把導演換成另外之人,很可能影片就僅僅成爲了所謂的“豆瓣神片”,享受電影的樂趣。不僅僅體現在劇情帶來的情緒中,演員的一個微妙動作,一幀巧妙的構圖,一次有趣的運鏡,都會帶來驚喜,當影片中處處都有這種驚喜時,佳作就誕生了。

而且是在一部歌舞電影中,電影同音樂劇不同,它有自己的一套豐富的電影語言,這也成了很多音樂劇,話劇改編成電影最尷尬的地方,鏡頭怎麼參與,怎麼更立體的佈景,剪輯的取捨等等都是蠻有難度的工程,如最近一版的悲慘世界,就顯得有些模棱兩可,lalaland好在作爲原創,可以自由的設計這些,同時考驗了導演的想象力和場面調度能力,而達米安做到的近乎完美

雖然沒有一鏡到底的長鏡頭來拍一段完整的歌舞,但是攝影機的運動幾乎沒有停止過,尤其是音樂響起的時候,攝影機毫不吝嗇的推進,拉回,搖動,可能在一次運動後,背景已經變得天馬行空,配合着演員們曼妙的舞姿,你可以感受到音樂中感情的充沛,替他們由衷的快樂與傷心。歌舞,舞蹈,都是情緒,心情的宣泄,本片對這一點把握的恰到好處,把情感抒發的淋漓盡致,同時作爲電影,沒有氾濫到無聊的曲目數量,適可而止,歌曲旋律也很耐聽。

達米安真的是太會拍高潮了,同時也不得不讚嘆他的場面調度能力,幾場歌舞戲,無論是男女主單獨還是羣戲,都把音樂節奏和攝影機運動,人的運動軌跡,剪輯的節奏。心裏活動和背景結合的滿分!完全就是一種享受,視聽效果非常出色,再加上本片從頭到尾的復古感,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個歌舞片盛行的年代,和那些經典的作品,自然又多了幾分情懷加持。

所以說,過程完美大抵如此,當有人做到了,再拋去一切只說劇情顯然是不公平的。

其實還是要說下劇情,其實這個劇情也很用心,有幾處前後呼應很贊,但就像開頭說的,很可能換個導演拍就俗套的很了,但話雖如此,個人還是非常喜歡那個結尾的,可以說,這是最壞的結尾,也是最聰明的結尾,作爲好看到爆的本片,也是最完美的結局。

如果電影是場夢,我願夢到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10

2月14日情人節,被稱作“獎項收割機”的愛情歌舞片《愛樂之城》在國內上映。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將於月底頒獎的奧斯卡中收穫14項提名的它,是17年內首次在奧斯卡頒獎之前於國內上映的提名電影,給了中國影迷先睹爲快的機會。儘管今年情人節是工作日,但不妨礙衆多觀衆走進影院。上映首日,《愛樂之城》票房表現不俗,截至14日20時票房已過8300萬元,隨時將刷新歌舞片在中國1.3億元的票房紀錄。而它更成爲近期口碑最高的一部電影,在網上幾乎沒有遇到差評,甚至有影評人稱其爲《泰坦尼克號》後又一愛情經典。歌舞片一向帶着濃濃的懷舊氣息,本片充滿各種向經典致敬的畫面,這部將懷舊和愛情共冶一爐的電影,其導演達米恩·查澤雷還是個年輕的“85後”,出品不多但皆屬精品。

《愛樂之城》的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是個年輕的“85後”。年少時曾苦練打鼓的他自稱因爲不是做音樂的料,所以轉行當了導演。

音樂成爲他電影的一大助力。上一部爵士樂題材的作品《爆裂鼓手》取材於他和朋友的故事,用極慢的步調探索了癡迷和對卓越的追求,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在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而在《爆裂鼓手》前他已經在探索全程歌唱的音樂電影。2009年查澤雷根據米高梅的音樂電影拍攝而成的畢業作品《公園長凳上的蓋伊和艾德琳》是一部黑白浪漫歌舞片,談到這一作品,查澤雷說,這是他對歌舞片的“小試牛刀”,對他來說也是一次機會,可以藉此回顧電影的歷史,從而展望未來。

看得出來,查澤雷是有懷舊情結的人,尤其對半個世紀以前的音樂片風格情有獨鍾,而《愛樂之城》也被影評人稱作是一部向經典電影致敬的頌歌。接受記者專訪時,查澤雷說他努力把新時代的潮流和舊時代的精髓融合在這部歌舞片中,“希望它既能展現真實生活,又能展現50年代寬屏電影和特藝彩色電影的偉大力量。”

明明歌舞片幾乎已過時,講述的也是關於愛情和夢想的老套故事,爲何《愛樂之城》能如何受歡迎?是因爲它手法懷舊但心態年輕。負責原創音樂的賈斯汀·赫爾維茨表示,他爲影片的音樂加入了現代的情感語言,“同時也希望在音樂的世界裏捕捉洛杉磯的現代生活和情感”。而在故事層面,正如《爆裂鼓手》讓人耳目一新的“反勵志雞湯”劇情設置,這部電影也跳出了“有情人終成眷屬”式結局的窠臼,別出心裁地安排男女主角只能在想象中團圓的場景。這也被業內人士認爲它構成經典的理由之一。如赫爾維茨所說:“這是一部浪漫的電影,但它也有一絲憂傷,它既有愛情帶來的喜悅,也有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的悲傷,一切都交織在一起。”對此,查澤雷表示不會用苦澀來形容這一結尾:“我覺得是傷感,兩人遇見彼此就是好事,但當兩個人有共同的回憶時,那是非常純淨的,沒有什麼能夠玷污那段回憶。”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11

當塞巴斯蒂安爲已經嫁爲人婦的米婭彈完最後一個音符,電影院裏已是哭聲一片;這一對支持彼此追求“詩和遠方”的佳偶分道揚鑣,讓多少觀衆心痛不已。奪得金球獎七項大獎,又獲得奧斯卡獎14項大獎提名的《愛樂之城》果真有如此魅力嗎?

若讓我來評價這部電影,我只能說,影片前半部乏善可陳,甚至令人懨懨欲睡,後半部情節有稍許驚喜,間或穿插進的歌舞如同影片劇情推進的調味劑,等你看劇情看到堅持不住時,歌舞就碰了出來,讓觀衆從平淡無奇中暫時解脫。歌舞片是好萊塢的“傳統保留項目”,若要和《音樂之聲》《雨中曲》這些劇情飽滿,歌舞流傳於世幾十載的歌舞片黃金時代的作品比,《愛樂之城》只能算是個“小字輩”。

至於爲何該片奪得那麼多獎項和獎項提名,哎,大洋彼岸的審美標準不一直是上躥下跳的麼?一時把大獎給《拆彈部隊》這樣的“主旋律”影片,一時又突然青睞法國拍的復古默片。歌舞片是美國電影的傳統,並且是已經沒落的傳統,這些個獎項和獎項提名間大概混雜着向“傳統致敬”的意味。

但《愛樂之城》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緣何受到這麼多中國年輕人的青睞,讓他們在影院內影院外感動到哭斷腸?塞巴斯蒂安和米婭的愛情,折斷在米婭的成功之路上,歷經挫折,米婭成了影星,嫁給大款,過起了奢華生活;他們兩個,相遇在塞巴斯蒂安開的爵士酒吧裏,塞巴斯蒂安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音樂夢想,可此時他的愛人已嫁作他人婦。他顫抖着爲愛人再奏一曲,此時影片給出了一個令觀衆肝腸寸斷的情節假設:這對佳偶結合,共度一生。

錯過,令人肝腸寸斷。但細細想來,米婭這樣的姑娘能成爲心懷各種夢想的男人的佳偶吧?米婭爲着塞巴斯蒂安不爲人認可的鋼琴演奏迷上了他;她棄了上流社會的富裕男友,和一貧如洗的塞巴斯蒂安相依相伴。當這對戀人租住在狹小簡陋的公寓中過着貧窮生活時,米婭從未抱怨過愛人,她沒覺着愛人經濟條件差是“對不起她”;相反,當塞巴斯蒂安爲着5000美金月薪和流行樂隊四處巡演時,米婭卻想放棄他了,因爲他“放棄了夢想”。

想想我們周遭的現實,多少女人爲經濟的困頓抱怨男人,會爲着5000美金的月薪幫男人戒斷夢想,會把愛人的價值等同於5000美元的月薪?米婭不是,她要“詩和遠方”,她自己追求到了“詩和遠方”,她也要陪着愛人追求“詩和遠方”。很多人說,《愛樂之城》告訴我們,愛是互相成就。很多人哭,因爲米婭之愛求而不得。我們常常以愛之名逼愛人與現實苟且,我們常常被所謂的愛囚禁在雞零狗碎的生活表層。米婭之愛,是愛應有的樣子,但世間誘惑太多,此愛難求。

米婭之愛也凸顯了《愛樂之城》的高級之處:它在一個看上去很俗套的愛情故事中,加入了這一筆超凡脫俗,叫我們俗世男女反思愛的真諦。塞巴斯蒂安與米婭這對佳偶是否在一起已不重要,因爲他們都目送對方到達了他們追求的遠方,他們是愛人,也是戰友。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12

當相戀的兩個人在分開多年後再次的重遇在他們共同夢想之地時,他們的內心多少會有些幻想,幻想年少時的夢,年少時的情懷,當初的甜蜜及種。種的溫柔,幻想在初次見面的時候就不要出現誤會,而是選擇了去相信去珍惜,當然這所有的一切都抵不過現實的殘酷,最後還是有緣無分的過着各自的人生。

《愛樂之城》在結尾片,編劇選擇了輪迴的重選,如果可以重來,如果一切都是往美好的方向去發展,所有的一切都是朝着期待的方向去走,那會是不一樣的人生嗎?編劇用一個夢幻的尾聲來告訴我們夢想和現實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權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可是在成就夢想的路上,就看你的堅持是有多少了。劇情很贊,以至在最後的結束時,讓我有了一種莫明的失落感,從未有看過一場文藝片後會有如此的心情,但是我明白了。在走進影院之前,有很多的朋友說這部片子得獎讓他們很奇怪,因爲他們覺得一點也不好看,我只能夠說,你關注了,你看完了,所以你纔會覺得奇怪,而我覺得一點也不奇怪,這些獎項他們應該要得。

人生真的可以不一樣,男女主角分開後的人生真的可以不一樣,女主角有一個不錯的職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家庭,男主角在多年之後終於開了自己的爵士酒吧,在自己的酒吧裏面彈奏自己喜歡的爵士音樂,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喜歡傳統爵士音樂的爵迷們,沒有我,你的人生可以不一樣,沒有你,世界其實還是一樣。

此片最讓我震撼的是視覺效果,清新亮麗的時尚配色,在人物的每個時段的着裝以及周邊的環境,特別是開場高速路上的表演,不是嚴肅的表演,而是歡快的,用一種幽默的方式來做開場白,導演你真的很贊,而且全片是幽默貫穿了全片,直到最後的結束也是那般幽默的`完美啊。造就了一場完全不一樣的歌舞夢想劇。

不一樣的選擇,造就了不一樣的舞臺,輸了又怎樣,就算只有一個觀衆,做自己堅持的事情,堅持下去一定可以看到屬於自己的那束七彩光。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13

《愛樂之城》是我近期看過最好看的一部電影,男主有點像拉爾夫。菲因斯,這種顏我基本沒有抵抗力。:)之前朋友說時長有兩小時還怕太長,結果字幕出現時竟捨不得離開,不是說好兩小時嗎?怎麼這樣快就過去了?

劇中的舞蹈場景緻敬了一大票上世紀黃金時代的歌舞片,什麼《雨中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等等。開場舞就讓人驚歎,那樣看似紛繁複雜卻又有序的場面,要如何調度才能拍出這樣一場色彩豔麗又能立馬撩起你熱情的視聽盛宴。第一段雙人舞很容易聯想到阿斯泰勒和琴逑羅潔斯這對金童玉女的經典劇目,後面居然還有奧黛麗。赫本在《甜姐兒》中相同的造型背景鏡頭。與老片子《卡薩布蘭卡》和《無因的反叛》場景接得很棒(英格麗褒曼和詹姆斯。迪恩分別是媽媽和我很喜歡的演員)。看到那些熟悉,甚至是類似的鏡頭、段落,舞蹈(比如一開始米婭告訴賽巴斯汀轉角那個地方曾是《卡薩布蘭卡》的拍攝地,而後來,她們也如《卡》劇一般,若干年後,“城市裏有那麼多酒館,你卻偏偏走進了我這一家。”,比如在電影院裏面看劇中反覆提到的老片子《無因的反叛》,下一個鏡頭,同樣的地點,男女主角約會去了。)這些場景,像是見到了老朋友,一別經年後竟又重縫,會心一笑。

整個電影開始很老套,“我猜中了這個故事的開始,但我卻沒能料到這個故事的結局。”男主角爲了理想積累資金,努力在樂隊演出,女主角也有了試鏡的機會,之前的爭吵應該在一起回去試鏡時冰釋前嫌,以爲又是一個努力實現夢想然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大團圓童話。但,結果,卻是各奔東西。

結尾那一段相當振撼,導演的才華讓人擊節,鏡頭運用得眼花繚亂又流暢自然,夢想都實現了,五年艱辛只一筆帶過;但夢想也破碎了,守在身邊的不再是那個他(她),LALA LAND果然是夢想之城,當米婭最後回眸時,不禁潸然。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14

看過了歌舞片電影《愛樂之城》後,我深深的被劇中的女主角米婭和男主角塞巴斯汀的舞蹈所感染,他們舞跳得是瀟灑自如,美輪美奐,堪稱完美。

尤其是電影開頭部分的一段開場舞,運用了一段長鏡頭,把氣勢磅礴的集體舞表現得恰到好處,烘托出整部電影的氣氛,達到了一個小高潮。而後又運用冬、春、夏、秋、冬的四季順序,把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線和事業線串聯起來,有高潮,有低谷,有順境,有逆境,情節是跌宕起伏,讓觀衆隨着劇情的展開,心情也是時好時壞,讓人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好像是自己親身經歷了一樣。

看過電影后,感覺導演拍這部戲很走心,把男主人公設置成爲了一位理想主義型的落魄的鋼琴演奏家,而把女主人公設計成了白天在咖啡館打工,利用空閒時間去應聘臨時演員的一位不出名的小演員。他們都可以算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他們都是想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不懈奮鬥成爲本行業的佼佼者。

你要是隻認爲這是一部青春勵志片,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其實裏頭還穿插着另一條主線,那就是兩個人的愛情故事,他們通過偶然的機會互相認識,又彼此互生好感,但是後來由於他們都不肯放棄各自追求的事業,在愛情和理想的衝突下,他們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後導致二人爲了事業各奔東西,不歡而散,讓人看後感覺很無奈,也很可惜。

我覺得這是導演留給我們觀衆的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是愛情重要,還是事業重要,還是二者可以兼得呢。

電影結尾導演處理得也很含蓄,很聰明,不是人們想象的大團圓的俗氣結局,而是留給觀衆們想象的空間,讓人們在回憶和留戀中展開各自的想象,讓每個人都可以自己編織一個自己認爲合理的結局,留給觀衆們思考的餘地。這樣的處理太讓人出乎意料了,想法太大膽了。

希望以後我們還能看到這麼精彩的歌舞片,讓我們可以再次得到視聽的雙重享受。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15

之後的2月,比如今天,依舊那樣的冷。而我今天在值班,打掃乾淨值班室之後,就打開自己的電腦,聽着緩慢安靜的音樂,開始寫點東西。

昨天去看了《愛樂之城》,怎麼說呢,好萊塢類似這種風格的電影感覺應該都需要看2-3遍才能徹底的看懂,幸好之前我已經大略看了電影的介紹,讀了豆瓣的影評,所以,很快就把自己帶入了電影裏面,女主和男主的愛,冗長卻又不乾脆,如此的相愛,卻又各自爲了夢想或者說爲了成全彼此的夢想和成功,放棄了彼此的愛,電影最後男主和女主深情的對視,男主微笑點頭,女主含淚莞爾一笑,就這樣錯過就是一輩子,感覺這部電影完美的詮釋了:愛一個人,並不一定非要和他(她)在一起,讓愛的人幸福,纔是自己最大的幸福這句話。男女主角兩個人那麼的合拍,這就是傳說中的靈魂伴侶吧,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你就懂我,我也暸你。我自己一直認爲,懂我的人才是最珍貴的,不需要大費周章的解釋,不需要浪費時間的爭吵,只要一個眼神,一個擡頭,一個微笑,一個皺眉,你就懂我,當然這些從來都不會是單方面的,真正的愛是相互的。有些女孩子一味的要求自己的愛人懂自己,卻從不去深入的瞭解他的世界,他的感情,只會從撒嬌演變成任性,亂髮脾氣,卻責怪愛人,你爲什麼不懂我。這樣的我只能呵呵了。所以說爲什麼這個世界這麼大,想找一個身心靈都契合的伴侶是多麼的難得。

如果你身邊的愛人是那個對的人,懂你的人,你也很懂他(他),那麼用心的去經營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愛情吧,不要讓日常的繁瑣傷害了這難得的緣分。如果你身邊的愛人不是那個最懂你的對的人,趁早放棄吧,說實話,你問你自己,有一天你遇見了那個對的人,你能忍心放棄陪伴了你這麼久的愛人嗎?不能,那你又會捨得放棄那個真正適合你,懂你的對的人嗎?不會,到那個時候,你只會更加痛苦。不如早點放棄,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等到遇見那個對的人的時候,自信勇敢的放手去愛吧。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16

《愛樂之城》,最近依然大火,從美國一直火到中國。甚至在未映的情況下,評分早已被刷至九點幾的高分。按理說,針對這樣一部作品,應該是去電影準備欣賞,甚至膜拜的。但結果下來,儘管不否認其實優秀佳作,總感覺差了一口氣。那麼,差的一口氣你在哪裏呢?

縱觀整部電影,影片的畫面、配樂都算得上是一流,即便是些許老掉牙的故事,依然完成度較高,至於男女主角的表演也算得上是中規中矩。作爲一部音樂片,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本該成爲佳作乃至經典的作品,卻始終給人感覺差了一口氣。細細想來,細節,便是其欠缺的這樣一口氣。欠缺的細節,表現有二:其一是畫面;其二是故事。

毫不誇張的說,影片畫面可以用精美絕倫來形容。這一方面得益於技術,一方面攝影師水平,鏡頭調度和諧。美輪美奐的畫面感覺給人不切實際感覺,畫面的精美加劇了影片的夢幻氣質。凌晨日出時分的雙人舞蹈,夢幻星空舞蹈……這些無不展現其夢幻氣質。延續至生活中,小到物品擺動,大到房屋顏色風格。這樣做,可以使影片整體一致,但也完全割裂生活,將生活摒除,最終更加像是一個童話故事

故事,音樂片故事,一般而言都是理想和愛情結合的產物。理想能夠激發矛盾衝突;愛情則詮釋美好希望。爵士樂愛好者和女演員,理想失意,窮困潦倒以致走到一起,惺惺相惜;各自對理想的執着和堅持,又使得雙方勞燕分飛。老掉牙的故事,《愛樂之城》卻未能帶來新意。不論是講述主角的失意,還是雙方淺嘗輒止的激勵,都如同太過輕描淡寫,以致最後的大結局稍顯牽強附會,雖然我喜歡最後一段“人生匆匆”。

《愛樂之城》,華麗的電影,華麗的有些不切實際。因爲在細節上,差了那麼一口氣。《愛樂之城》挺好,但沒傳說中的那麼好。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17

沒辦法,還是拖延症的原因,2月14日看完的愛樂之城,今天談談感受。

要知道在萬惡的美帝國家,這是一部現象級好評的影片,即便國內也是豆瓣的各種好評(不過我堅持原則看之前我忍住沒看評論)但最終坐立不安看完了兩個多小時,隨即我陷入了巨大的深深的自我懷疑中。

我沒看懂,我不太喜歡,這不是我的菜。

說說爲什麼不喜歡,我更願意將愛樂之城看做另一個版本的如果愛,至少都是懷揣夢想的男女,都是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的設定。愛樂之城令我困惑的原因在於,我理解不了那些梗。比如開場的大堵車,人們都停下來歡快的一首接一首,要知道作爲經歷過大山子和五環堵車的人來說,這樣的場景過於的離奇和齣戲,我明明是來看電影的,你給我看春晚?馬路上的春晚它也是春晚。

故事推進上不斷的看女主換各種美美的衣服,然後如何堅持夢想做舞臺劇,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女主結婚了新郎不是男主,他們優雅得體的再次在夢想之地相遇,指尖觸碰,時光倒流貢獻了全篇最魔幻的一段。

我反思一下,導演沒有錯,肯定的,是我的預期出錯了,如果愛是什麼,是加了味精的甜蜜蜜,作爲浸泡在生活的苦難中成長的天朝羣衆,這是共鳴,愛樂之城,我原以爲會看到一個故事,但導演顯然卻想告訴我一部《美國電影發展史》或者《我與好萊塢不得不說的故事》,於是我拿到了兩份觀影指南,官方的和我自帶的。而前所未有的狀況就是,劇情一旦推進,官方指南就會告訴你這裏來源於哪裏哪裏,有什麼淵源,在像誰致敬,哪怕是表現男女主,也在不斷示範者什麼是教科書級別的布光和走位。

要知道,我可是懷着遇到一個好故事的心來的,從這一點上,影片的敘事給我造成了巨大的理解障礙和干擾。我記得關於什麼是一個好餐廳應有的標準,就是如果你已經注意到了勺子,那一道菜就被破壞了。

另外不得不說:音樂好聽。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18

當歌舞劇看的話,是非常有Singing in The Rain的感覺。

當然,在這樣的前提下,大冬天的晚上,女主只穿小禮服街上走還不覺得冷(雖然好萊塢的冬天不冷,但明明白天還穿着羽絨服);兩人到一個天文館約會到一半忽然飄起來跳舞(可能是爲了表現心情愉悅);電影院裏,女主跑到臺前找人,這麼擋視線,居然沒有觀衆罵她(可能觀衆素質實在超乎想象的好)等等這種邏輯問題,就不要太糾結。

兩個追夢人大多隻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名成利就之後便會分道揚鑣,所以電影的結局在我意料之內。

在他學會妥協,與討厭的人合作,做不喜歡的音樂,整日爲事業忙碌,有一天她問他是不是放棄夢想?

兩人還爲此起了爭執,直到Mia的獨角戲慘敗,演技被路人嘲笑,她不由得對自我產生懷疑,他倆的愛情也隨之崩潰。

後來,當他重拾理想併成功開了一間Club,彼時她也大紅大紫,同樣是一個舞臺的距離,同樣的一首曲子,臺上臺下卻已物是人非。

敘事方式很特別,但我對電影的感覺一般。

我想我真的沒法跟只爲藝術而生的藝術家在一起,我一直認爲只有你變得強大,有話語權有錢才無需顧慮別人的喜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就像張曼玉,她不需在乎大衆喜不喜歡她的歌聲、她的音樂,不論你欣賞與否,她想唱就唱,因爲她不需要靠你吃飯。

當你窮困潦倒,自己都養不活自己時,還怎麼實踐夢想?

只有極少數的人在實現夢想的同時還能賺到錢,一般的人如你我給自己設下期限後,不行就認命,換另一個方式也能到終點。

當然不受生活脅迫、不向現實低頭,即使三餐不繼,也堅定不移奔向目的地的人,我是極爲敬佩的,因爲我做不到,我只會在夢想和現實之間找平衡點,爭取兩邊都能兼顧。

最後是一連串的重新假設過程和結局,然而世上根本沒有如果,那一首曲,是開始也是結束,從此是路人。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19

查看辭典,La-la Land主要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洛杉磯的代稱,一個是指不切實際的愉悅的精神狀態。這部電影妙的地方就在於,一語雙關。

故事發生在洛杉磯,城市裏最不缺的就是滿懷夢想的青年男女。而Mia和Seb,一開始只不過是芸芸衆生裏不起眼的兩個人:一個在咖啡廳打工卻被工作束縛住手腳,一個做些無聊的樂隊表演生存下去。他們的夢想實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對方的支持和鼓勵。沒有Mia,Seb就會成爲那種“長大了,對現實妥協”的樂隊成員;沒有Seb,Mia就不會辭去工作,不會寫自己的劇本,也不會最終拿到去巴黎拍攝電影的機會。

整體來說,夢想這一條故事線是俗套的(即使Mia最後試鏡的那一首歌非常動人):經歷重重磨難,最後兩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且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成功。但我認爲,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主題,是愛情,而非夢想。因此夢想的部分,俗套一些也不要緊。而且夢想的實現中,最重要的推動力,也是兩個人的愛情。

“City of stars, just one thing everybody wants… It’s love”.

電影中幾場描述愛情的戲都令人印象深刻:一開始兩個人在路邊高唱“a waste of lovely night”,一邊情愫暗生;兩人夜闖天文館,飄向星空共舞;最美好的,莫過於五年後,Seb在音樂聲中的幻想:截然不同的故事開場,不曾缺席的重要時刻,皮影戲裏的期待和興奮,定格動畫裏前往巴黎,油畫世界裏漫步塞納河邊,燈光和星空上起舞,充滿回憶和溫馨的家庭記憶,最終和現實重疊的時空......

在我看來,這就是La La Land的所指。La La Land在夢想外的另一層意思,就是我們終於沒有實現的愛情故事。

這些幻想現實嗎?未必見得。

這些幻想美好嗎?毋庸置疑。

但是不論如何,最後Seb和Mia對望,淺淺一笑,確認了上一章節的結語:

“I am always gonna love you.”

愛樂之城電影觀後感 篇20

首先,這是我看過的電影中最好看,最喜歡的電影之一。不管從總體的結構設計,熒屏效果,音樂配樂,還是人物細微表情,情感的展現,都讓我深深的折服。其中,最的就是裏面的音樂設計,很應景,也很合適。

其次,從內容上來說,電影主要包括兩個題材:夢想+愛情。小時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應該都有自己的夢想。慢慢長大後,很多人卻找不到自己的夢想,不知道自己爲了什麼在努力。其結果可想而知,最後能真正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的人太少。就像電影中展示的那樣,我們在追尋自己的夢想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有時讓我們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崩潰,想放棄。很多人因此退步不前,久而久之,最初的夢想就這樣失去。還有很多人,可能受外部環境等一些其他的因素影響,一直被動地做着選擇,與自己原本規劃的人生大相徑庭,就這樣一直下去,爲了生活而生活,爲了工作而工作,很無奈地做着自己不喜歡的事,不是自己夢想做的事。最後不得不放棄。這裏,我慶幸我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現在也正在爲之努力,並且我現在還處在一個合適的階段。這裏面的艱辛,需要付出別人更多的努力,但只要自己堅持,按着正確的方式方法去做,再大的困難也要去闖一把,不給自己留下後悔的機會。就像電影中男主角一樣,雖然經歷了種。種困難,最後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下,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也是一個現實的故事。總之,夢想還是要有的,也許堅持了就實現了呢?

最後,比較遺憾的是:男女主角沒有在一起。但值得高興的是,男主角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女主也成功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回眸的一笑,也許所有的事情,遺憾,都在這微笑中釋然了。同時,也給觀衆留下想象的空間,意味深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