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800字

本文已影響 3.79W人 

導語:今年情人節各大影院要主打的電影,就是《愛樂之城》——這也是獲獎無數,可以平了《泰坦尼克號》獲獎記錄的傳奇電影。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愛樂之城》電影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愛樂之城》觀後感800字

  《愛樂之城》觀後感精選【1】

直接說了吧,這個題目取自英國女詩人艾米莉·狄更生的一首詩: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如果記住就是忘卻。我還想過用這樣一些題目:《別了,愛》《我曾愛過你》《當我倆分手時》《當溫柔的聲音消失時》《玫瑰爲何如此蒼白》……這樣一來,托馬斯·懷亞特、普希金、拜倫、雪萊、海涅這些偉大的名字就被扯進了這篇文章裏。可是,它們跟我這篇文章又有什麼關係呢?硬要論起來,多多少少也是有的,至少可以說是在致敬。同樣的事情,放在電影上情況就有所不同了。情節、場景、服飾、臺詞巧妙地融合在一種設計之下,顯出誠意滿滿。畢竟百多年的電影史可供致敬和效仿的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多,尤其是侷限在歌舞片這一類型上的時候。選取其中的某些部分,便是回顧了一段往昔。

《搖擺樂時代》《我們跳舞?》《雨中曲》《錯失甜蜜》《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甜姐兒》《紅氣球》……我把這些名字先列出是爲了將它們拋開,下面絕不再提。我們正在談論的和將要被記住的電影叫《愛樂之城》。我屬於這部電影一結束就毫不猶豫的要給它打五星(滿分)的那類觀衆,尤其結尾那五分鐘的高潮,它把電影的造夢功能演繹到了極致。這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卻是一次完美的觀影體驗。我爲這種體驗打滿分。且不去論那些關於愛情與夢想的主題,那些致敬與懷舊,那些無處不在的迷影趣味,單單是說它的呈現方式,便可以使之成爲在記憶深處留下痕跡的經典影片。

在我翻過的幾本世界電影史類的書籍,談到有聲電影類型的時候,都把歌舞片作爲第一個描述的類型。聲音的出現使電影有可能成爲音樂性的。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2012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藝術家》了。《藝術家》以默片的形式講述了默片的消亡,而《愛樂之城》以歌舞片的形式道出歌舞片仍舊可以存活。想到一個例子,當香港本土電影只能致敬曾經的香港電影的時候,恰恰證明香港電影已經死了。把包裹着層層致敬與懷舊的《愛樂之城》撕開,裏面講的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故事。觀衆被這個故事感動了。觀衆被自己感動了。

《愛樂之城》的故事本身簡直可以說是陳詞濫調,這一點倒也跟《藝術家》類似。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所有的故事都被人講過了,成千上萬遍。關於這兩個俗套故事,可以有這樣一個問題被提出:如果以普通的(常規的)方式講出來,電影會怎樣?不會怎樣,甚至都不會被那麼多觀衆注意到。但是,上述問題本就不該被提出。表與裏,形式與內容,講什麼和怎麼講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作品。這兩個部分都做到極致,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其中一部分做到極致另一部雖不那麼出色但還不至於拖後腿的時候,如《愛樂之城》,同樣可以成爲經典。找到了適合的形式,讓電影可以卓然而立。這部電影本身肯定是音樂性的,我絲毫不懷疑多年後本片被回憶起的首先是聲音,是旋律,是歌曲,比如《City Of Stars》。

導演達米恩·查澤雷以自己對爵士樂的無限熱愛向世界呈現出了《爆裂鼓手》和《愛樂之城》。這兩部對我來說都是“好看,好聽”的電影,同樣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但是,凡事都有個但是,不知是不是因爲年齡的關係,我始終覺得作爲導演的查澤雷對影片的掌控是有些問題的。最直觀的感受在節奏上,接着這一點的是整體性的問題,這兩點都會最終影響到那些精心設計的情節。不管是《爆裂鼓手》還是《愛樂之城》,在每個局部的好看好聽上似乎都光芒閃現,不過整部電影卻發展成了板塊狀,這一點讓我感覺彆扭。尤其是《愛樂之城》直接分爲“冬春夏秋冬”的設計,明白是爲了對照愛情關係的發展,但這樣一來割裂之感便被放大了,中間部分顯得平庸。好在最後那五分鐘讓我忘記了前面的一切,心甘情願的接受了電影。音樂和局部的出彩確實是可以揚長避短的。不知道導演以後會不會挑戰一下音樂性不是那麼強的電影,或者學着慢慢收起那些無處不在的技巧性過強的東西。或許,這還要時間的歷練。當然,這一切的“挑刺”都首先是建立在肯定其能力的基礎上,畢竟他已經爲世界呈現出了那麼多的精彩。

“如果你愛電影,你就一定愛《愛樂之城》。”本片的簇擁們曾這樣宣告到。但大洋彼岸的中國觀衆們似乎並不太愛這部電影。不要提什麼刷爆朋友圈這樣的現象了,一時的跟風很快就消散了,真正花錢去看的沒多少人。《愛樂之城》的票房在中國大陸遇冷已是不爭的事實,攜11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而來的《愛樂之城》,且有這麼多豐富又時尚的.視聽元素,上映9天票房不足兩億。明白所謂的歌舞片在這裏的水土不服。但還是有些不可思議,畢竟那些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兒的電影隨便一哆嗦就能在這裏拿走十幾個億票房。有人說這部影片對於中國大衆來說是陽春白雪,適合音樂學院或者美術學院的去看,我哪個學院都不是,但自認爲還算一個影迷。一面是被不少人吹捧得神乎其技,一面是票房遇冷的尷尬現實,這種局面下才尤其需要一箇中間地帶,多一份心平氣和。真與美的標準一項模糊不清,我遺憾的是,錯過了的觀衆,不知何時才能在電影院裏等到下一個《愛樂之城》或是類似的存在。老去的是年華,電影不會。

與其說是被本片的愛情和夢想感動的,不如說是被可能性感動的。我尤其喜歡可能性,以至於在那五分鐘的幻想情節的一開頭就忍不住了淚水。那是讓一切從頭開始的五分鐘。一種現實,和另一種現實。只是那另一種現實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只存在於電影裏。這便是電影能帶給我們的最美的夢。幻想裏一起生活的人和在臺下帶着別人來看自己表演的那個人;看這個電影想起的那個人和看電影時坐在身邊的那個人孰輕孰重,我不去討論這個危險的命題。可能性的美好和憂傷之處,都在於它從未發生過。如果記住就是忘卻,那麼那些被記住了的和被忘卻了的是否都是同一回事?沉浸在電影的夢幻裏擁抱那些可能性吧,然後安靜地走出電影院。

  《愛樂之城》觀後感精選【2】

《愛樂之城》,最近依然大火,從美國一直火到中國。甚至在未映的情況下,評分早已被刷至九點幾的高分。按理說,針對這樣一部作品,應該是去電影準備欣賞,甚至膜拜的。但結果下來,儘管不否認其實優秀佳作,總感覺差了一口氣。那麼,差的一口氣你在哪裏呢?

縱觀整部電影,影片的畫面、配樂都算得上是一流,即便是些許老掉牙的故事,依然完成度較高,至於男女主角的表演也算得上是中規中矩。作爲一部音樂片,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本該成爲佳作乃至經典的作品,卻始終給人感覺差了一口氣。細細想來,細節,便是其欠缺的這樣一口氣。 欠缺的細節,表現有二:其一是畫面;其二是故事。

毫不誇張的說,影片畫面可以用精美絕倫來形容。這一方面得益於技術,一方面攝影師水平,鏡頭調度和諧。美輪美奐的畫面感覺給人不切實際感覺,畫面的精美加劇了影片的夢幻氣質。凌晨日出時分的雙人舞蹈,夢幻星空舞蹈……這些無不展現其夢幻氣質。延續至生活中,小到物品擺動,大到房屋顏色風格。這樣做,可以使影片整體一致,但也完全割裂生活,將生活摒除,最終更加像是一個童話故事

故事,音樂片故事,一般而言都是理想和愛情結合的產物。理想能夠激發矛盾衝突;愛情則詮釋美好希望。爵士樂愛好者和女演員,理想失意,窮困潦倒以致走到一起,惺惺相惜;各自對理想的執着和堅持,又使得雙方勞燕分飛。老掉牙的故事,《愛樂之城》卻未能帶來新意。不論是講述主角的失意,還是雙方淺嘗輒止的激勵,都如同太過輕描淡寫,以致最後的大結局稍顯牽強附會,雖然我喜歡最後一段“人生匆匆”。

《愛樂之城》,華麗的電影,華麗的有些不切實際。因爲在細節上,差了那麼一口氣。《愛樂之城》挺好,但沒傳說中的那麼好。

  《愛樂之城》觀後感精選【3】

情人節上映的這部LA LA LAND,其實並不適合情人節看,至少我是這麼認爲的。

這部影片囊括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等重要獎項在內的14項提名,聽說是一部近乎完美的作品。看完才發現,它的完美歸於結局的不完美,雖然影片的最後在某個平行空間展現了happy ending:男女主一吻定情、結婚生子、快樂的生活。看似完美,卻有點不真實。

石頭姐艾瑪·斯通飾演的米婭是個一心想成爲著名演員的服務員,平日靠打工維持生計,她利用一切機會參與各種試鏡,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高司令瑞恩·高斯林飾演的塞巴斯丁是個爵士樂手,熱愛過時的爵士樂,夢想開一家爵士樂酒吧,卻因聖誕夜彈奏兒歌而慘遭開除。於是,懷有夢想卻失意的兩人相遇了,他們墜入愛河。生活並不是只有愛情就可以,還要有面包,倆人對夢想的不同態度導致了最後的分道揚鑣。

看上去女主爲了男主愛屋及烏,因爲男主接受了爵士樂,卻無法忍受自己和男主之間逐夢的現實落差,然男主爲了女主拼盡全力幫助她逐夢,守護她的夢想。分手之後,女主如願以償收穫了事業和愛情,男主堅持了自己的初衷。

最後他們的身邊都不是原來的他,王子和公主的愛情只適合存在於童話裏。現實永遠是殘酷的,然曾經擁有那就是美好的。講真,男女主並不適合在一起,他們的價值觀不同。所以最後構想的結局纔會讓人覺得如此之美好,美好到讓人哀傷。

最後感謝時光網讓寶寶在杜比全景聲廳感受這部歌舞片,音效棒棒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