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電影《楊善洲》的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35W人 

《楊善洲》的觀後感1

電影《楊善洲》的觀後感

8月1日下午,單位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楊善州》,

帶着尊敬的心情看完了這部影片,我明白了許多,使我想到了大山上耐寒、耐乾旱,再差的環境也能適應的雪松。

楊善洲同志原來是雲南省XX市地委書記,他幾十年如一日,無論是在職期間還是退休以後,他始終把黨和羣衆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始終公而忘私、廉潔奉公。退休後,他主動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帶領家人和羣衆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佔地面積約5.6萬畝的大亮山林場。2009年4月,他將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

我明白了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的形象,老一輩革命先烈、許世友、焦裕祿和雷鋒等爲國家、爲人民無私奉獻的可敬的人。在影片開始時,楊善洲老爺爺說了一句話:“有些幹部只是吃羣衆的飯,不給羣衆辦實事,那不是白吃羣衆的飯嗎?”在雲南缺水的時候,他帶領着羣衆和乾旱作鬥爭,在我眼中他很勇敢,和天鬥、和地鬥、和那人見人怕的災難鬥,然而,他們奮鬥的行爲感動了上天,旱災嚴重時,夜裏下了一場及時雨,他告訴大家說:“羣衆們啊,這一次是老天救了咱們!以後咱們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龍王。”經過努力,他們不但戰勝了災難,而且創造了糧食豐收。這需要多麼大的力量啊!在救災的時候,楊善洲把政府辦公樓工程停建了,爲的就是給羣衆留出寶貴的救災資金。在我眼裏,他比雷鋒還偉大。楊善洲老爺爺退休後,在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把一個荒山改天換地改造成了一座樹木成蔭的綠山。一干就是22年,這需要多麼大的精神和耐力啊!在山上,他的女兒來找到他,想讓他找關係安排一個好工作,被他拒絕了,她憑着自己的努力,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就是他的大公無私、指導兒女靠自己奮鬥的人格魅力。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這是我學過的一首讚美雪松的詩句,觀看過楊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蹟,我認爲他就是那挺拔的青松,堅強勇敢,無私奉獻。

《楊善洲》的觀後感2

對於唐山大地震觀後感可以說看讓讓整個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當中,在心裏久久的迴盪摸之不去,對於一部電影能做到這樣,可以說已經到了化境了,整個故事圍繞的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可怕的一次災難性自然災害,一個母親在帶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經歷這次災難,如何在最困難最無奈的時候面臨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擇,在只能選擇放棄一個自己的骨肉的時候那種無奈,那種悲劇,太讓人感動了,有時候想一想,人類的確是很渺小的,對於災難我們只能選擇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親人離去而什麼都做不了,在災難面前我們只能選擇我們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災難減少到最小,只能含淚的抉擇,很無奈。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一開始就來一次所謂的天翻地覆的大地動,飛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親孩子的呼喚,一下就將人性最弱點給激發到了極點,什麼事人性最極點呢?母愛,在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面前我們的最弱點會暴露的一覽無餘,只有在母親的面前我們才覺得是絕對最安全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時候母親也救不了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呢?,一個母親在自己的兩個孩子面前的時候只能痛苦的最後選擇救出一個,而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另外一個孩子被大地震給吞沒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單被激發到了最高點。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覺最成功的主題思想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人活着應該如何抉擇,在遇到無法改變我們的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有信心的戰勝這種困難,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難才能向我們低頭,只有自己偉大了,困難纔會渺小,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災難來領的時候我們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絲陽光,明天的種子就會發芽,世界就會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電影,可是思考的是一個人生,困難都是一時的,而面對困難大態度卻可以是永遠的。

《楊善洲》的觀後感3

楊善洲書記的事蹟我們在去年就開始學習,但是看了電影《楊善洲》還是把我感動的當場落淚。

在大多數人爲生存忙於生計,爲治療忙於奔走,爲就業到處碰壁,爲安居忙於房貸的時候,楊善洲的事蹟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反差。現今一些爲官者,忙於權錢交易,大有不爲現金是愚癡的感慨,並且求官、求財、求名,求色無一不想爲之。不知進退,不知當爲不當爲,更不知社會資源有限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當社會資源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時候,勢必形成大多數人的生存壓力。現金爲王,利滾利,錢滾錢,有錢的人富得流油,各色高級轎車馳騁在大都市的道路上,不斷張顯其飛揚跋扈的顯貴品質。與此同時,忙碌的民衆,貧病交加的老幼,擠着公交車,騎着自行車,也在各色道路上頑強掙扎地活着。這就是一個民族。假如沒有這些平凡的勞動者,也就無飛黃騰達者,然而,騰達的人總是忘了平凡者。沒有平凡的基石,怎麼會有長久的飛黃?

楊善洲是明白人,身有餘力,甘於“綠大地”。護得一方水土,也養了一方人。死有何嘆!比起那些只知聚財,擁財,費財,搜財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進退,知道爲官要有名節要自愛的道理。不居功自傲,不以權謀私,爲後人留得一片青山綠水,看得長遠!而不是像某些幹部,好大喜功,以權謀私,拉幫結派,打擊良善,不斷爲自己做出“絕後”的行爲來。

這樣的時代像楊善洲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作爲擁有深厚的文化傳統的民族來說,他的行爲算不了什麼,只不過是完成了一個人應盡的本份與爲官的責任。

時代需要的就是做爲人的本份與責任,如此纔有一個民族的自豪與未來。而不是見利一哄而起,無利一鬨而散,爲利爭鬥不休……

展望未來,唯有家和萬事興,讓利、互利、共盈,留有餘地,知進退者,才得長久!我可以說,中國需要100萬個楊善洲。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4

常言道:一部好的電影能夠影響一代人。電影《楊善洲》的開播,成功再現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清貧一輩子、奉獻一輩子、堅守一輩子的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

一份責任,一肩重擔,一種執着;一根柺杖,一片青松,一個老人。這就是用平凡鑄就了偉大的共產黨員的楷模——楊善洲同志。

自打進入林業系統以來,每每聽到有人提起這位老人,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敬意不由然地從心底慢慢升騰,一份發自內心的感動在腦海裏無限擴展。什麼叫幾十年如一日,什麼叫默默奉獻不求索取,什麼叫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我們在這位老人身上找到了答案。

作爲一名新時期的共產黨員,一名肩負改善生態、造福子孫的林業人,應該追求怎樣的理想信念?爲黨和人民奉獻點什麼?年逾古稀之時,回頭望望,纔不枉虛度此生。

帶着這樣的問題,我走進了電影院。

楊善洲用自己的行爲對“公僕”兩個字作出了最好的詮釋。同許多領導幹部一樣,楊善洲在任時也要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作報告、講話、下指示。但他留給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主席臺上的身影,不是報紙電視中的排名座次,而是身邊經常帶的那把小鋤頭,高高挽起的褲腿,草帽下黝黑的臉龐,以及生活中的那份平淡。對照極少數慣於頤指氣使、高高在上的官員,他的形象是那樣的高大親切。

從楊善洲身上,我們領會了“餘熱”的深刻含義。作爲地委書記,卸任退休後完全可以好好休養享受生活,但他卻把自己的最後幾十年交給大亮山,交給青山綠水。與個別利用“餘威”爲自己謀利的人相比,他更如無言的青松,讓人敬仰。

楊善洲精神告誡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何種環境中,我們都不能忘了黨的根本宗旨,都應該把堅持黨的宗旨作爲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一位地委書記,退休之後爲何放棄在城市安享晚年的優厚待遇,一頭扎進家鄉的荒山去種樹?艱辛付出20餘年,在荒山重披綠裝之後,他爲何選擇將價值3億的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政府?一個黨齡接近50年的老黨員,如何理解黨員的信仰和使命、人生的追求和價值?電影《楊善洲》生動地作了回答:楊善洲同志懷揣爲民之心,爲人民羣衆辦實事、辦好事;講求奉獻精神,把一生的熱血獻給祖國和人民;牢記黨的宗旨,用行動把黨的光輝形象樹立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他經常這樣說:黨員就應該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生。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脫離羣衆,都不能損害人民的利益,要多爲老百姓辦實事。

楊善洲同志是農民出身的幹部,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從哪裏來,根在何處。保持農民本色,並不是要固守農民的思維和行爲方式,而是用淳樸的感情對待羣衆,對待腳下這片土地,以艱苦奮鬥爲樂,遠離奢華侈糜。不因權重位高而迷失自我,永遠植根於老百姓當中,把黨員領導幹部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的傳統道德操守完美結合在一起,一輩子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讓老百姓生活提高,讓農村改變落後面貌。

“無我”精神在楊善洲身上得到成功體現。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10萬元的獎金可以購買一輛私家轎車;變賣自己二十多年一手苦幹造出的林場也無可厚非,資金可購買別墅,改善自己生活條件,或是給子孫留下過億家產……

這位老黨員偏偏選擇了

——“能爲人民做點事就是我的幸福……”

——將林場無償獻給國家……

楊善洲種下的是樹,生長的卻是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是一種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是一種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是一種快樂着百姓的快樂和幸福着百姓的幸福的高尚情操……

在物慾橫流的二十一世紀,到處充斥着追求房子、車子、票子的人生價值取向,我們不得不感嘆楊善洲一貫的精神世界,低標準、爲他人多付出就是幸福。對照當今社會熱點話題:“富二代”、“黨員幹部反腐倡廉”等,作爲“80後”的我陷入一種深深的思考,或許要到大亮山去呼吸另一種格外清新的空氣,遠離繁華塵世的喧囂,享受到的是一份純淨,要在那裏找到了脫去 “浮躁”的外衣、返璞歸真的真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