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桃花源記》讀後感3篇

本文已影響 1.33W人 

桃花源是與現實世界不同的另一個世界,是一個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桃花源記》讀後感3篇,歡迎大家閱讀!

《桃花源記》讀後感3篇

  《桃花源記》讀後感1

懷着小小的激動心情,我閱讀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麼美麗、祥和的世外桃源,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時候我也不時的在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那該是多麼美好啊。可是那就是僅僅只是幻想,當我緩過神來,就會有一種道不明的失落感,人類的破壞,人類的不和諧,造成現實社會已經冷冰冰的了。在那個黑暗,糜爛的社會中,‘桃花源’的確是人們嚮往的地方,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彷彿我已經深入其中。小溪兩岸羣山連綿,順着小溪走,一個神祕的地方出現了,桃花盛開,到處生機勃勃。那粉紅色的桃花一朵緊挨一朵,擠滿了整個枝丫,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擁着,它們像一羣頑童,爭先恐後地讓人們來觀賞自己的豔麗丰姿。小草帶着泥土的芳香鑽了出來,一叢叢,一簇簇,又嫩又綠花兒也伸了伸懶腰,打了個哈欠,探出了小腦袋;小朋友們都脫掉了笨重的冬衣,換上了既輕便又鮮豔的春裝;小鳥們從家裏飛了出來,唱着動聽的歌。

跟着陶淵明的蹤跡,我們來到了充滿和平寧靜的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好一幅和平寧靜的景象。土地平坦寬闊,肥沃的土地上種滿了莊稼,年輕的小夥子下田耕種,不畏炎熱,都在努力的爲自己的生活播種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除了那可愛的桃花,還有一羣羣小動物,小魚和小蝦嬉戲着,來來回回,都好像在尋找自己的好朋友,有時候還朝着我們眨眨眼。啊,桃花源裏的池塘真綠,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漣漣秋水,給人幾絲涼意;瞧!

‘黃髮垂髫,怡然自樂’把桃花源人們的幸福生活表現的淋漓盡致。‘設酒殺雞作食’對於一個外來人,老百姓們熱情招待他,熱熱鬧鬧,並沒有覺得他是個外人,會給人們帶來傷害,他們那麼淳樸,善良,可是這個武陵人卻不記恩德,恩將仇報,妄想打擾他們的安寧生活,以爲可以得到一大筆財富。他們自私自利,見利忘義,只活在錢財之中。我們用心想想,在現實社會中,這種人有嗎?多嗎?確實,多。多的數不勝數。社會上正是有了那麼多這種人,社會才變的那麼亂。如果現實社會中的人們,都能爲他人着想,爲他人考慮,不要只想着自己,那麼‘桃花源’將不再是夢想,而是現實。

想到這裏美好的感覺戛然而止,黑暗已經籠罩了整個天空,籠罩了人們的心靈。我們不應該讓黑暗繼續蔓延下去,作爲現實社會中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擔當起保護家園的責任,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只有歡笑,沒有壓迫,沒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戶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惡,骯髒的思想通通從靈魂裏清楚。

作爲現代的中學生,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爲自己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桃花源記》讀後感2

有一位千古文人叫做陶淵明。有一位武陵人,捕魚爲業。有一個地方叫做桃花源,有一個心願叫做留下來。

你是否還有時間,可以再一次不厭其煩地容我講述一遍《桃花源記》的故事?漁人來到這亦真亦假的世界,來到這如夢如幻的地方,“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中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在這裏,他過上了一種在那戰亂紛飛的境地,永遠無法奢望的理想生活。桃花隨風凌舞,一片片的花瓣輕點舞步,沾溼了他的肩頭,也沾溼了他的心房,只不過,他卻沒有發現。

只待離開,纔開始醒悟。源中老人苦苦相勸,“不足爲外人道也”他卻始終忍不住和其他人說,人們只當他發夢。在賦稅繁多,顛沛流離的日子裏,人們早已失去了夢想,那樣美好的一個詞彙,只有被無情的點點啄碎。

南陽的一位高尚士人也隨他苦苦找尋,最終卻抱憾而終,死前的疑問,對他們兩人而言,何其痛苦,何其悲傷?

既來之,則安之,不要再走了。與其離開後無盡的悔恨,果斷的選擇留下來,在如此純美的地方,可以擁有一畝田地,一處宅院,捕魚爲生。

有些際遇,其實一生真的只有一次。

  《桃花源記》讀後感3

你是否知道“世外桃源”這個故事?它就是出自這篇課文。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使是在最痛苦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託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我最喜歡的就是二三段,因爲它描述出了一個優美的世外桃源,桃源裏的人都很勤勞、好客。裏面的人都很孝順父母,疼愛孩子,使孩子和老人都很快樂,這是我們現在的人也很難做到的一點,很多中年父母都不懂得尊重老人,不撫養自己的父母,上父母自己撫養,有些大人還將成績或體弱多病的孩子交給老人帶,卻不支付一點錢給老人。更有些大人還把小孩送去做童工。桃花源裏的人遇到遠方的客人,他們“沒酒殺雞作食”“鹹來問訊”“皆出酒食”他們都會用最好的食物去接待客人,這也是我們現在人做不到的一點,經常來了客人就是一般般的對待。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在當時具有的鮮明的社會現實意義,並且千百年來一直吸引着人們。

通過《桃花源記》,作者描繪了一個沒有戰亂,滑剝削,共同勞動,風俗淳樸,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寄託了他自己的憧憬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民的要求和願望,同時對當時的黑暗實實也是一種批判和否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