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育人三部曲的讀後感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74W人 

《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讀他的書,幾乎句句都是經典。以下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育人三部曲的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育人三部曲的讀後感範文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範文1

育人三部曲》由蘇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構成:一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學兒童階段的樂學生活;二是《公民的誕生》——它涉及的是中學少年階段的和—諧發展;三是《給兒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學青年階段的成才修養。

而在這個三部曲中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我從中充分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對教育真誠而持之以恆的愛。他對孩子對教育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的一顆純真透明的赤子之心。他對孩子沒有半點私心,他對教育沒有半點功利之心。從沒有想過要通過孩子來發財,從沒有想過要通過教育來謀取教育之外的東西。教育就是他的宗教,孩子就是他的上帝。他對孩子的愛,不是一種教育藝術,更不是一種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從心底散發出來的人性芬芳。曾有一位波蘭學者參觀了巴浦雷什中學後說:“我在這所學校發現一個祕密,那就是這個學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長的!無論蘇霍姆林斯基出現在校園的什麼地方,總會有一羣孩子圍上前去,而這個時候,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臉上就會呈現出一種孩子般純真的笑容。”是的,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個純真的人,面對純真的孩子,從事着純真的事業,從沒有想過要借教育而名揚天下,流芳千古,但他的名字和事業卻因此而不朽。縱觀本部分,兩點感受頗深:

1、他把“和—諧教育”概念納入了“全面發展”理論之中。他的“和—諧教育”意味着:一是處理好認識世界(即理論學習)與改造世界(即實踐活動)這兩者的關係,使之處於相互促進的和—諧之中;二是處理好各個表現領域的和—諧關係,使每個學生在其天賦所在的一切領域中,充分表現自己並且出類超羣;三是使學生因某事取得成功而帶來的自尊、自信、自豪感,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並取得同樣的成功。總之,要找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金礦脈”、“閃光點”,使他產生一股情感動力,併發生情感轉移,讓每個學生“擡起頭來走路”,確認自己是“大寫的我”,以此找到並打開全面發展的突破口,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2、他把“精神生活”範疇補充進了“全面發展”理論之中。他的“精神生活”意味着: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多方面積極向上的需求和興趣,能夠在其積極活動中得以形成、滿足和發展,使他特有的天賦纔能有機會充分顯露和發揮。他認爲,學生充實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內心世界是其全面發展的一個極重要的標誌。他指出,在學校裏,不能只有聽課、作業、考試而沒有精神生活,也不能只有純體力勞動而缺乏智力因素和精神生活。

“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爲了一切孩子”,這個在今天的中國幾乎成了每一個學校最響亮的口號,可在蘇霍姆林斯基那裏,不是口號,而是貫穿一生的每一天的具體實踐。追求真理,忠於心靈,堅守良知,這是蘇霍姆林斯基作爲知識分子最寶貴的品質。

  建設幸福中國讀後感範文2

開學初,學校下發了本學期的必讀書本《育人三部曲》。“比磚頭還厚,封面樣式平凡,估計又是一本枯燥的純理論書籍。”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

某個週末的早晨,閒來無事,我抱着打發時間的心態開始翻閱,一頁,兩頁……第30頁,60頁……作者的文筆猶如魔法中的魔杖一般將我深深吸引。終於明白,爲什麼幾十年過去了,《育人三部曲》依然魅力四射。它的魅力源於它不是枯燥的教育書,它爲我們描述了一個我們很多教師都在追求的“理想”教育境界——那裏有“幻想角”、“童話室”……一切都是那麼新奇有趣、不可思議;那裏有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熱愛學習的學生;那裏有不管出現在校園的什麼地方,總會被一羣孩子主動圍上前的校長和老師……

對比我們現在的校園和課堂,學生學習的地方是那麼的狹隘;學習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是在完成一項任務;學生們期盼着下課鈴聲的響起;許多老師追隨着“立規矩,收骨頭”的陳舊教育理念,對學生嚴加管教,使學生們害怕,課餘時間看到老師甚至會逃跑,等等。

在《育人三部曲》中,蘇霍姆林斯基突破了這些傳統的刻板教育模式。他堅信人的正確認識歸根到底來源於實踐,因此他設計各種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的實踐活動,讓孩子自己在實踐中經歷磨練,增長才幹,得到體驗,而不是隻靠片面的灌輸。

他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可貴的積極因素,通過發揚這些積極因素來克服消極因素。他也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積極因素,並且善於培養這種積極因素。

他熱情鼓勵孩子樹立自信,把這種自信看做克服困難、挫折,抵禦不良誘惑的強大動力。

他對孩子充滿愛,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他也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培育孩子的愛心。

他不僅要求自己成爲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爲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纔會把一切告訴他。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讓我受益匪淺。教育需要智慧,教師需要思考。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我將結合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不斷反思、總結和提升自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