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上帝擲骰子》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18W人 

當讀完一本名著後,這次閱讀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上帝擲骰子》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帝擲骰子》讀後感

《上帝擲骰子》讀後感1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始閱讀《上帝擲骰子》這本物理書,闡述了量子論的故事。對於量子的接觸,我映象最深的是微信上傳的一個小視頻,一個科學家利用量子技術,做了一張透明的塑料(也許不應該這麼叫),科學家躲在塑料後時立馬就隱身了。讀了這本書,才知道量子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回事。

剛開始讀書時,我大致閱讀了第一章和第二章,上帝呀,沒看懂。真想放棄算了,一本開頭就看不懂的書,真沒有興趣讀下去的。看到羣裏,大家每天積極打卡彙報閱讀進度,我有點反悔了,大家都能堅持好好讀書,我自己怎麼能這麼容易就放棄呢?好吧,拿出學生時代的學習勁頭。

我準備了一本筆記本,一支筆,坐在電腦前面,準備用最原始的方法閱讀,那就是讀幾段,記一記。比如,赫茲,是德國的科學家,他做了銅球試驗,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而電磁波存在是麥克斯韋的理論預言,人們就好赫茲的名字作爲了頻率這個物理量的單位。就這樣,我運用蠶食桑葉的精神,每天閱讀兩章,每天記個簡單的筆記,硬是將這本書啃完了。

整本書看完,內心深處不禁爲科學家們喝彩,被科學家們的精神所感動。量子論的研究,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但是一個個的科學家們,都積極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去驗證,去辯證,他們在追求科學真理路上矢志不渝,他們推動着社會無與倫比的進步。

這本還滲透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篇幅很短,在第四章中,瞭解到湯姆遜父子均獲得了諾貝爾獎,居里夫人與其女兒女婿均獲得了諾貝爾獎。我想:如果我也是個科學家的話,我家孩子是不是也應該是個科學家呢?真有點印證了我們的老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生來會打洞。”

《上帝擲骰子》讀後感2

物理學的發展史上,有兩個時期,絕對稱得上是史上最偉大的時代。17世紀末,牛頓以《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宣佈了近代物理學正式創立。20世紀初,相對論和量子論徹底推翻和重建了整個物理學體系。至今深深困擾和影響着今天的我們。回顧曾經的那段20世紀的歷史,就像品味兩顆青澀的橄欖,咀嚼越久,回味更無窮

通讀這本書,作者以一種科學和人文素養相交織的語調向我們介紹了量子力學從發現,鬥爭,批駁,直至最終被廣爲接受的整個過程。從電腦到激光,從生物到核能,航天衛星理論皆賴以建立。從今天,現代的角度看過去,整個發展史帶給我的是前所未有的衝擊和震撼。 光的本質是什麼?是波動還是微粒?過去的400年中兩個派系數次交鋒。起先,以牛頓爲首的微粒說依靠經典力學的奠基,在物理界獲得了普遍的公認地位。隨後,後起之秀托馬斯楊悄然間發現了干涉現象,波動界的干涉條紋撼動了整個微粒世界。麥克斯韋於1856,1861,1865年連發三篇關於電磁理論的論文——預言光是一種電磁波,並於1887年被赫茲證明,使波動說在第二次波粒戰爭中登頂加冕。歷史總是這樣,一邊落英繽紛,亂花迷眼,一邊又是烏雲乍起,電閃雷鳴。隨着實驗研究的深入。物理界陽光燦爛的天空漂浮着兩朵小烏雲經典力學在光以太和麥克斯韋——波爾茲曼能量均分學說上遇到的問題。第一朵烏雲導致了相對論革命的爆發,而第二朵導致了量子論革命的爆發。緊接着,第三次,第四次的波粒戰爭接踵而至。而偉大的真理,則在烈火和暴雨中實現涅槃。在痛苦的上下求索的30年裏,驗證了光的波粒二相性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正確性。

整個量子物理的發展,是基於無數次試驗和交鋒中蹣跚中前進的。通讀完這本書,我很明顯的認識到。我要努力地培養自己大膽假設和猜想的思想。有時,機遇,靈光稍縱即逝,或許他並不起眼,但正是這一個個小的不起眼,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法拉第預言了磁生電,海森堡在量子物理中引入了晦澀的矩陣……把握靈光,潛心鑽研,即使不一定成功,其中的那些困惑,激動,恐懼和震驚也值得人品味。除此之外,仍要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地觸碰自己想做的事。薛定諤,狄拉克博士大器晚成,依舊努力抓住時光的尾巴,在不確定度和P數上努力延伸,完成了量子物理學的部分奠基工作。三年磨一劍,五年磨一劍,甚至是十年磨一劍,在虛無縹緲的理論中,歷史給予了他們最好的褒獎。

上帝擲骰子嗎?這本書以此爲題,揭示的是量子物理中最鮮明的特點——不確定度。回顧來看,整個量子物理的發展史撲朔迷離,但更可貴的是再這背後拓荒研究的科學家。他們史0世紀最可貴的財富。

《上帝擲骰子》讀後感3

爸爸假期買回來一本書,這本書最初吸引人的地方,絕對是這個有趣的書名——上帝擲骰子嗎。副標題很“嚇人”:量子物理史話——一個上學時惟恐避之不及的東東,現在卻饒有興趣,成爲每個晚上的牀上讀物。以前看過許多科普類的書,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與其他的書所帶來的是完全不同的,它既融入了文藝類書籍所注重的文筆措辭,又有傳奇故事類的引人回味的故事情節,最令人稱讚的莫過於它是將精神、意識這些科學裏的異客暗度陳倉,在故事情節引人入勝的同時,又讓引發讀者無限的思考。

本書講述的是一段激動人心的科學歷史,它帶領我做一次量子之旅,從神話時代出發,沿着量子發展的道路,親身去經歷科學史上的烏雲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輝光,穿越重重迷霧和險灘,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們並肩作戰。除了回顧基本的歷史背景,還將向着未來探險,去逐一摸索量子論面前的不同道路,闖入人跡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們一起開疆擴土。從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對那些在量子物理界光耀千秋的科學家的崇敬和對量子物理界的每一個突破都有着由衷的.激動。這本書在敘述方面最成功的莫過於它不是簡單講述量子物理科學家們的貢獻而是將其符號化,而是從各個角度闡述這些人的性格特徵,讓他們的形象

躍然紙上。如愛打賭的霍金,晚年倔強的愛因斯坦,寬厚的玻爾等等,而同時他抓住科學界的一切可以發揮出趣味性的地方發揮,如“薛定諤的貓”,“量子自殺”等等。總之,作者儘可能用“與時俱進”的言說方式來向大家講述一段大大改變人類發展的歷史,一部科普作品的意義不應該單單在於普及科學知識,更大的作用還是在於激發大家對科學的興趣,培養科學的態度,同時讓公衆認識到這些在幕後推動人類前進的科學英雄。 在這本書中,讓我驚歎的,不僅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繚亂的絢麗風景,更來自於人內心深處的思索和啓示,它深深得引發了我對於信念、真理、追求、科學等的思考,開始教會我用一種更爲理智的觀點去看待自己身邊的一切,去看待自己追求的一切,我強烈得感覺到科學深植在每個人心中那份不可抗拒的魅力。

讀過這本書後,我開始慢慢明白,科學乃至社會的進步,是需要不斷地跳出狹隘的思維,20世紀初以來的無數大師,從舊理論的叛逆者漸漸走向新理論的對立面,他們可以接受那些舊的東西被自己所顛覆,卻無法容忍僅僅十多年後,自己就成爲了被顛覆的對象。也許在他們心中,一直存在着一種堅定的信念—所謂科學,一定存在着終極的真理。於是當被自己奉爲真理的宮殿搖搖欲墜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誓與理論共存亡。量子,這個激進的理論也許有一天也會被時代所拋棄,取而代之的是更匪夷所思,更難以理解

的理論。我們如何在時間的潮流中不至成爲一塊頑石? 我們需要擁有科學的精神,去無條件地相信一切看似不可能的東西,去勇敢地質疑一切看似無懈可擊的理論。我相信這就是科學的精神,所謂“不破不立”。

可悲的是,從小到大,我們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去吸收,去相信一些東西。就好像自己用20年雕塑幾百個千奇百怪的陶瓷雕塑,然後相信他們是這個世界的基礎。然後來到社會上,去親手把曾經堅信不疑的東西拋棄。我用幾年時間砸掉了之前大多數的雕像,卻發現自己已經沒有能力去再去雕刻一座新的出來,因爲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自己獨立去思考,去判斷。我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貧窮,一種精神的極度貧瘠感。 於是我們開始懷疑,開始越來越不相信曾經堅信着的一切。網絡上許許多多的所謂“真相”和“揭露真相”都不過是一面之詞;所謂的新聞也許一直是政治的幫兇;批判着權威的“草根”也許只是譁衆取寵;而我們所相信的一切也許都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麼真實。

放下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已經被震驚地難以思考。我曾以爲只有在科幻小說裏纔會出現的東西,其實離自己並不遙遠。不過,即使在精神世界的暴風雨中間,當我們回頭瞥一眼這個井然有序的世界時,還是依然能感覺到一絲陽光的氣息透進我們的心底的。因此,哪怕我們需要換一種眼光來看待真理、看待世界,我們也依然要保存一份捍衛真理的科學精神,依然要保存一份獨立思考的精神,那是清醒、嚴謹、尊重真理的探索精神,正如書中所說懷着“深深的激動和無比的好奇”。

《上帝擲骰子》讀後感4

1887,德國,赫茲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也表明光是電磁波的一種。

17世紀,在光學領域,牛頓的微粒說與胡克的波動論產生第一次交鋒以牛頓的微粒說獲勝,但不可否認胡克貢獻特別大。

1807年,楊的雙縫干涉實驗和《自然哲學講義》開啓了第二次波粒戰爭,在經過菲涅爾和傅科等人的攻克後,波動論取得了無可撼動的勝利。

1900年,開爾文發表演說認爲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剩下的只是修飾工作,只是上方飄蕩着兩朵小烏雲。

1900年,普朗克創造普朗克黑體公式,適用於所有波段黑體問題,量子應運而生,光電效應無法被解釋。

1905年,愛因斯坦華麗登場,這一年他發現的東西太多,註定成爲漫天星星中最閃亮的一顆,也提出了光量子的說法,波動與微粒第三次戰爭再次開啓。

1923年,康普頓效應誕生,波粒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但依然誰也奈何不了對方。

1911年,第一屆索爾維會議召開,優秀的物理學家們齊聚一堂討論量子,並無法短時間獲得突破。

1911年,玻爾模型橫空出世,在原子時間掀起一股閃亮的煙火,但因無法擺脫傳統電磁理論,最終還是走向衰敗,波粒戰爭持續陷入了僵局。

1925年,海森堡創立矩陣運算,並聯同波恩、狄拉克等人披荊斬棘,量子物理閃耀新的光芒。

1926年,薛定諤提倡量子的波動力學,創立薛定諤方程,與海森堡的矩陣力學對立。

1927年,海森堡發表《不確定性原理》,波爾提出“互補原理”,至此,波粒二相性基本確立。

1927年,索爾維會議召開,愛因斯坦在與波爾的爭辨中輸的一敗塗地,隨後兩次辯駁依然是愛因斯坦失敗,但直至死亡愛因斯坦依然相信世界是決定論的。

1935年,“薛定諤的貓”成爲了對抗量子力學的經典武器,成爲一個科學史上的奇異現象。

後來無數的物理學家,爲這神祕的量子理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用無數的汗水,去提出一個個理論猜測,更是用無數的耐心,去用實驗驗證這一個個理論。

朝問道,夕可死矣,在這書中出現了那麼多的物理學界大牛,每一個人的名字都伴隨着一種成就出現,那短短几句介紹的後面,充滿了漫長歲月的等待與艱辛,而在這個名字的後面,又有多少在這個領域奮力卻不爲人知的名字。

有一種熱愛,叫做不瘋魔不成活,只有極致的熱愛,再去爲這份熱愛花費無數的時間,而且還必須忍受着一次次失敗的打擊,懷着足夠的耐心去進行着下一次的實踐。

看到那“兩朵烏雲”的時候就想到了陳銘與詹青雲的辯論,知識的壟斷到底會帶來什麼我們並不得知,但科學的進步,對於我們來說,總是極好的。

愛因斯坦晚年是最大的頑固派,或許這是一種錯誤,但是我覺得這與其說他無法接受量子的不確定性,更應該說是他對經典物理學的那種萬物因果律的無法放下,那種物理學的榮光,確實太過耀眼了。

以前總覺得牛頓只是一個力學的符號,不知道這是一股到底多大的力量,現在才知道,這個人是真正的巨人,那些看似簡簡單單的理論,改變了世界。

《上帝擲骰子》讀後感5

有幸在年幼時讀到這本書,誠如作者所說就像開啓了一場沿途風景絕妙的旅程。

本書從”波粒之戰“寫起,這場爭端貫穿了前半部書;而來到20世紀,隨着波粒二象性被廣泛接受,後半部書轉而以雙縫干涉實驗爲切入點,介紹各種量子理論對世界本源的解釋和探索。慶幸的是以我的貧瘠功底,藉着作者深入淺出的講解竟也開啓了這個全新領域的探索。

在科學的海洋裏遨遊,乘坐莫比烏斯紙環,體驗高速世界的奇境,尋找那股神奇的青春之泉,觸碰皇冠上的明珠,這一切的一切是如此令人神往。

多想回到那個偉大的年代,量子論橫空出世,物理大廈在狂風暴雨下轟然倒塌,卻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禮和重生。各路高手華山論劍,我彷彿看到普朗克導出能量不連續時的吃驚與猶豫,彷彿看到海森堡推出不確定性原理時的激動與興奮,彷彿聽到愛因斯坦與玻爾之間激烈的論戰,這一切的一切又是如此讓人激情澎湃。

如今重談物理再無當年的洶涌,也未曾想過短短几載一個人的心境能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但願這顆赤子之心長留,僅以此獻給年幼的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