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上帝擲骰子》的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62W人 

《上帝擲骰子》是一本罕見的、精彩的、由非科學家談論科學的作品。它表明:科學不是科學家的禁臠,科學對於公衆來說,經過努力也是可以親近的。接下來小編整理了《上帝擲骰子》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上帝擲骰子》的讀後感

  《上帝擲骰子》的讀後感1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始閱讀《上帝擲骰子》這本物理書,闡述了量子論的故事。對於量子的接觸,我映象最深的是微信上傳的一個小視頻,一個科學家利用量子技術,做了一張透明的塑料(也許不應該這麼叫),科學家躲在塑料後時立馬就隱身了。讀了這本書,才知道量子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回事。

剛開始讀書時,我大致閱讀了第一章和第二章,上帝呀,沒看懂。真想放棄算了,一本開頭就看不懂的書,真沒有興趣讀下去的。看到羣裏,大家每天積極打卡彙報閱讀進度,我有點反悔了,大家都能堅持好好讀書,我自己怎麼能這麼容易就放棄呢?好吧,拿出學生時代的學習勁頭。

我準備了一本筆記本,一支筆,坐在電腦前面,準備用最原始的方法閱讀,那就是讀幾段,記一記。比如,赫茲,是德國的科學家,他做了銅球試驗,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而電磁波存在是麥克斯韋的理論預言,人們就好赫茲的名字作爲了頻率這個物理量的單位。就這樣,我運用蠶食桑葉的精神,每天閱讀兩章,每天記個簡單的筆記,硬是將這本書啃完了。

整本書看完,內心深處不禁爲科學家們喝彩,被科學家們的精神所感動。量子論的研究,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但是一個個的科學家們,都積極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去驗證,去辯證,他們在追求科學真理路上矢志不渝,他們推動着社會無與倫比的進步。

這本還滲透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篇幅很短,在第四章中,瞭解到湯姆遜父子均獲得了諾貝爾獎,居里夫人與其女兒女婿均獲得了諾貝爾獎。我想:如果我也是個科學家的話,我家孩子是不是也應該是個科學家呢?真有點印證了我們的老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生來會打洞。”

  《上帝擲骰子》的讀後感2

從三月初到四月中旬,這本書斷斷續續地看了一個半月,在最近終於看完並有時間能夠回憶總結一下了。選擇看這本書也是自己從小對物理特別是天體物理的愛好,其實並不真正瞭解量子物理。看完這本書只能感嘆一句:太牛逼了。這個世界上最接近上帝的人就是——物理學家。

剛開始看的時候都是一些物理學的基本常識以及發現各種物理現象間有趣的實驗和物理學家的故事,而且書本也是按照物理學的發展史寫的,所以開始時比較易懂。作者以光子是波還是粒子,這樣一個終極大問題貫穿全書,可以說量子論的發展就是基於物理學家在光子到底是波還是粒子這個問題上發展起來的。而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有時候波派發現了新的理論並且通過實驗證明了自己的猜想佔了上風,那個年代的人就更偏向於相信光就是波,而同理粒子派也會採用自己的方式給予反擊。所以讀者從頭到尾都會帶着一個疑問,到底最後是波還是粒子勝利了呢?

高中物理告訴我們,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記得當時我還問過我一個同學:“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不是就是光子在做正弦運動,一會上一會下。。。”依然記得那個同學鄙視我的眼神。後來我就都知道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在不同的實驗環境下出現的,光子波的性質是在雙縫干涉和單縫衍射實驗中發現的,因爲光波在這些經典實驗中,完全符合光的性質。另一方面,光電效應實驗卻又說明了光完全具有粒子的性質。二十世紀的物理學家真是難以接受這樣的想法,因爲我們印象中的物理就應該和數學一樣,精確無比,只要有物理理論,能夠算出幾萬光年以外恆星的運動軌跡。但是,後面的故事纔是真正讓人大跌眼鏡。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高中沒有好好學習物理,反正學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之後就再沒有往深處學習過物理。“哥本哈根解釋”絕對是顛覆我想法的。哥本哈根派說,我們所學習的經典物理的觀測方式都是有一個使用範圍的,在微粒的領域裏,如果還採用普通的觀測方法,這種不確定性就會擴大,所以觀測到的結果就不精確,就不是粒子原本應該有的屬性。還有更厲害的不確定性原理,這個原理說,一個粒子的所有物理量,比如動量和位置,我們不可能同時觀察到這兩個物理量,但是一旦觀測時確定了其中的一個,另一個的不確定程度就會變的無限大,從而影響到真正的數據。所以說,上帝有時候會扔個骰子讓大家猜猜概率。

不管怎麼說,書是看完了,似乎平常簡單的生活中並沒有這麼多複雜的物理現象,也不會讓你去做薛定諤的貓的實驗。即使上帝在擲骰子,也不會影響到經典物理奠定的現實世界。學會了量子物理我的股票也不會大漲。但是人不就是應該這樣的嗎?充滿好奇心,希望能夠認識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任何規律。或許再前進一小步就能夠真正明白到這個宇宙的終極規律,那又爲何不去做呢?朝聞道夕死足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