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改革與新思維有感

本文已影響 1.34W人 

讀改革與新思維有感

讀改革與新思維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改革與新思維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戈爾巴喬夫的著作不多,但是他的《改革與新思維》卻被很多研究者所推薦,今日有幸讀到,首先是對蘇聯當初改革的迫切性有了深刻的認識。

蘇聯的改革是因爲各個方面發展,尤其是經濟的發展到了"不得不"的情況下而展開的,具體的情況正如書中描述的那樣:"70年代下半期國家開始失去前進的速度,經濟工作越來越亂,積累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問題,而且日益尖銳化,未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社會生活中出現了停滯現象和其他一些與社會主義格格不入的現象,形成了某種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機制。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在科學技術革命開闢了經濟和社會進步的新前景的條件下出現的,這不得不說,是生產關係的錯亂嚴重阻礙了經濟和科技的發展".

當時蘇聯的經濟停滯現象比較明顯:"連續三個五年計劃期間的國民收入增長速度都下降了一半以上,到了80年代初期,已經下降到幾乎是經濟停頓的程度,一個以前大力追趕世界上最發達國家的國家,開始明顯地失去一個又一個陣地。而且,在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發展科學技術、生產和開發現代化技術設備和工藝方面,同這些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追求"總產量"的做法,尤其是在重工業中,已經成爲"最高任務",甚至說是唯一目的。基本建設方面,由於施工期限漫長,大量國家財富被積壓,建造了一些造價高又不能保證達到最高科學技術指標的項目。凡是花費勞動、材料、金錢越多的,就被認爲是優秀工作人員或優秀企業。按說生產者"討好"消費者纔是正常的,"但是在蘇聯,是消費者要由生產者擺佈,買方市場被賣方市場所替代,這是追求"總產量"的結果,是嚴重的供求失調。

很多經營管理人員不關心增加國家財富,而是關心在某個產品中消耗更多的材料、勞動和工時,並且賣的貴點。結果是:總產量有了,商品卻不足。還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小品,反映的就是蘇聯的"重工業過重、輕工業過輕"問題,導致中國人可以拿一雙褲襪換蘇聯的一塊好手錶,後來這一事實成就了牟其中這個人,他用中國的輕工業品換了蘇聯的圖154飛機。也正是因爲其產業發展不平衡,所以纔有蘇聯同志一直吃大列巴而不是我們多樣化的餐桌美食,直到今天也沒有哪個國家的.食品豐富程度能與中國的相媲美吧。

那時的蘇聯,是在優先增加產品數量的思想下發展工業的,在試圖阻止速度下降時也主要是採取越來越多地增加消耗的做法,導致了資源的浪費。勞動量和消費量之間的聯繫遭到破壞,這幾乎成爲障礙機制的關鍵環節,不僅阻礙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導致社會公正原則遭到扭曲。

想想我們正在開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等等政策的出臺,不都是認真吸取了蘇聯當年的教訓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