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新思考

本文已影響 1.58W人 

 一、課程功能的轉變

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新思考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習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兒童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1、突出兒童個性發展

(1)對學生個性的尊

①語文教育正在轉向以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爲本的方向,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②強調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培養。③加強語文教育中道德價值和理想主義教育,強化人文修養的形成。④注重綜合化、個性化學習,包括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綜合化和個性化,以克服應試教育的缺陷。⑤加強學生個體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⑥重視課程的立體化和層次感,強調課程的實踐性和創新性。⑦強調語文教育的個性化和多樣化,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⑧注重語文學習的現代特徵,正視網絡的影響。

(2)學生個性的養成

①確立語文教育以學生爲中心的發展性教育觀。②語文教育應重視人的主體性激發。③加強語文教育內容的整合。④轉變教學設計方式。⑤強化學生成長規律的研究。

2、關注語文素養的形成

(1)語文素養的內涵

《標準》中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突顯出來,它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20世紀60年代強調打好基礎,提出“雙基”;七八十年代強調能力,提出“培養能力,發展智力”;90年代以後,素質教育的思想漸漸深入人心,教育要提高全體國民素質,語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內涵十分豐富,其特點是綜合性和實踐性。語文素養以語文能力爲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

(2)影響語文素養形成的要素

①不斷提升人生境界。②不斷完善思維品質。⑧不斷內化心靈感悟。④不斷拓展生活世界。⑤不斷更新教育資源。

二、課程內容的拓展

《標準》中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課程應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造活力的,應儘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

1、全新的課程資源觀

《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報告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各種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爲語文課程的資源。

教師要樹立全新的課程觀。首先,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其次,語文教師要能夠主動開發、廣泛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再次,逐漸形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本課程資源。

2、課程走向綜合化

《標準》中提到的課程基本理念,特別強調了語文課程的綜合化。也就是說,語文教育不再單純侷限於以往的“字、詞、句、章”的學習,必須建立大語文觀。在大語文觀的指導下,實行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根本變革,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

3、課程走向生活和現代社會

課程走向學生的生活世界是一種必然。過去的語文教材存在嚴重不足,無法適應21世紀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這些教材的缺點表現在: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嚴密性和系統性,忽視兒童的學習與心理規律;完全以成人的觀點選擇內容,忽視知識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繫;知識內容相對陳舊,沒有反映科學技術進步的新成果;重視知識的.學習和記憶,忽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忽視發展學生的情感和個性。《標準》的制訂和頒佈爲語文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一種新的可能,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從以往不同的角度重新探究語文教育和現代社會以及兒童生活世界的諸多關聯。

三、學習方式的變革

1、在教師的引領下,主動性學

主動性是現代學習方式中最首要的特徵,一切教育活動都離不開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做到:

(1)從時空上爲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條件,可增加學生個別學習、同桌學習、小組學習、全班討論、學生當小老師和情景表演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提供表現的舞臺。

(2)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即教會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學習方法的結構。

(3)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積極的探究精神,即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獨立研究問題的能力。

2、發揮協同效應,合作性學

合作性學習主要模式有:

(1)共同學習模式。

(2)團體探究模式。

(3)結構方法模式。

(4)互爲指導模式。

3、以問題爲中心,探究性學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啓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現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在發現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在研究中學習,以逐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貼近社會和生活,體驗性學

體驗是指由身體活動和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情和意識。體驗性學習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發展的過程。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徵,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它表現爲:第一,強調身體參與。第二,重視直接經驗。

5、發揮自身特長,個性化學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和內在感受,有着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正如多元智能理論所指出的,每個人的智能類型不一樣,他們的思考方式、學習需要、學習優勢、學習風格也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具體學習方式是不同的。個性化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重要特徵。

 四、教學評價的革新

1、重視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關注人的終身發展,體現對人的終極關懷。

2、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科學探究的精神。

3、強調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

4、強調定性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5、強調參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