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當兵在青藏線有感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讀當兵在青藏線有感

讀當兵在青藏線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當兵在青藏線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與作者應該說是老朋友了,與作者的認識純屬偶然,也得好好的感謝下“強軍論壇”這個溫馨的交流平臺讓我們相識。雖然是老朋友,但交往也只限於論壇、論壇短信,我們一次面沒見,一個電話沒打。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士官,而他現在應該是駐青藏線某部的副政委吧(這個情況也是從論壇瞭解到的)。記得讀他的第一篇作品是《女兵小熊》,而後他又推出了女兵……一系列女兵。那時我還在論壇裏面笑話他說:“你帶的女兵還真多,下步準備再寫下哪個女兵啦?”也是從那時起,讓我從論壇的衆多網友中關注到他,以後只要是他的帖子我必看。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好像也感受到我這個朋友的關注,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成爲朋友了。我有事經常會發論壇短信給他,他也是隻要能幫助的肯定幫助,這也給我的寫作帶來了極大的推動。我現在寫作,可以說是受了他很大的感染吧。前段時間他又推出了《當兵在青藏線》共計十二個章節,由於自己也要上班,剛推出時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關注。近幾天稍閒點,終於全部看完了,這一次的拜讀,讓我再次的領略了作者的文筆功底,真是深深的.佩服。

在讀完以後,我個人認爲如果要是我寫作這樣的作品,肯定會選擇以連載小說的方式,而他卻是選擇生活紀實,後來細想,覺得還是這樣更貼近於生活吧。在文中有很多地方其實語言用得也很平凡,但是恰到好處。特別是對當地的民風民俗瞭解之深、對有關資料的收集之多令人敬佩,可以說他爲了寫這個《當兵在青藏線》系列還是花了不少精力的。通過這篇作品讓我們進一步的瞭解到青藏線官兵的生活環境之艱苦,而他卻沒有半點說自己感覺艱苦,卻以“習慣”二字概括了。“習慣”這二個字也是我們脫口而出的,但是要我們在那麼艱苦的地方,誰能說習慣那裏的生活,而他一呆就是12年半(也算13年),他的這種紮根青藏線的精神真的是值得我們全軍官兵學習。

在文中還時不時的看到他說幾句藏語(但會用漢語加以解釋),這更加說明了他已通過十多年在軍旅的生活,已完全把自己融入到青藏高原中去了。在我們內地辦公室是根本不允許養花的,因爲我們養花真的是太容易,而在青藏線上卻大力推廣養花。我以前曾也在海島上生活過,其艱苦條件也是刻骨銘心的,但能養花。相比之下,真是小烏見大烏,真的不難想象條件是多麼的艱苦。戰士們爲了養花,自己把21金維他捨不得吃,而拿去養花,可見要是能在青藏線上見到一點點青綠是多麼的不易。想起在海島的日子,軍營裏一直流傳着這麼一句話“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這也是形容海島生活的艱苦程度吧。海島都如此艱苦,青藏線呢?我真的不敢想象。在海島上我們雖然也缺少淡水,但還是馬虎夠用,而青藏線上的水裏面有(僅在五道樑地區)小紅蟲子,他們也知道喝了對人的身體不好,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埋怨,而且還樂觀的把這種水稱之爲“肉湯”。我沒去過高原,也不知道高原反應是怎麼樣的感覺,會出現什麼狀況。但從他介紹的氣候條件以及地理狀況,我知道他說的絕對絲毫不誇張。由於氣壓的因素,睡覺都流鼻血了,這還算輕的。裏面還提到過一個排長,因爲高原反應,得了“高原肺栓塞”而犧牲了。讓人最心疼的是,有一個家屬在山下等待着丈夫下山,好讓一家團聚。可一等再等,由於工作丈夫而走不開身,最後他只好帶着年僅2歲的孩子“小龍”上山。“小龍”由於高原反應而獻出了年僅2歲的小生命,我讀到這裏的時候眼淚都在眼眶裏打轉了,讓我再次的陷入其中。

在12篇文章裏面,我看到的最低海撥是3670米(拉薩),最高的是唐古拉(5231),“唐古拉哨所”大家並不會感到陌生吧。我在沒當兵之前就聽說過的,來部隊以後也是經常聽到其環境的艱苦程度,包括到現在還時不時與戰友開玩笑說“想鍛鍊自己,去‘唐古拉哨所’準沒錯”。在西藏的條件是艱苦的,但也有着一個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拉薩。布達拉宮是整個西藏的象徵,那個地方也是我一直很嚮往的,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去,作者生動的語言描述着布達拉宮,讓人感覺好似曾經去過那個地方,只可惜沒看到他傳幾張布達拉宮的相片上來讓我們飽飽眼福。想想那海撥3670米,如果以後有機會去那裏,不知道會不會有高原反應,再想想作者筆下的官兵們,長期生活在那裏,此時,我只想立正站好,向他們致以軍禮,向他們致敬。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