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6篇

本文已影響 3.21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彙總6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與反思:電話

教學意圖:

隨着電話號碼的普及,電話號碼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電話》。旨在滿足孩子對電話的興趣和用途。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與反思:電話

1、通過活動,使幼兒初步瞭解電話的'外形構造和功能以及電話與人們日常生活對的密切關係。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電話,明白這些電話的重要性,平時不能隨便亂打。

活動準備:

1、電話2部,手機1部。

2、110、120、119電話號碼卡片各1張;警車、救護車、火警車圖片各1張。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叮鈴鈴,叮鈴鈴,這兒說話哪兒聽,兩人不見面,說話聽得清”小朋友動腦筋猜一猜,這是什麼?(電話)2、出示電話、手機引導幼兒觀察電話的外形構造,學會正確使用電話。

師:電話是什麼樣子的呢?(有數字、聽筒、話筒、電線)手機沒有電線。

小結:電話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但都有數字、聽筒、話筒、電線等組成,這樣才能相互通話。

3、電話在生活中的用途。

師:你們家有電話嗎?(有)你打過電話嗎?(有)師:你給誰打電話?是爲什麼事打電話?(問候、祝賀、詢問、聯繫、請求幫助)4、遇到危急時你會打什麼電話求救。

(1)當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壞人,你會打什麼電話求救(110出示)(2)當你發現失火了,要打什麼求救電話?(119)(3)當家裏有人病了,暈倒時,要打什麼電話求救?(120)5、玩配對的遊戲:應該打什麼電話(發給幼兒人手一份卡片)。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看圖片裏發生了什麼事,然後應該打什麼電話求救,幫他們正確連線。

6、模擬急救現場打電話求救,初步學會說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1)首先會正確撥打求救電話110、120、119(2)會簡單明確地回答現場的問題,會完整的表達事情7、知道不能隨便亂打急救電話。

8、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話,今天我們學會了打求救電話110、120、119,也知道這三種求救電話是在危急的時候才能打,沒有危急時是不能隨便亂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記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計劃捉螞蟻的行動,明確活動的觀察任務。

2.對捉到的螞蟻能夠仔細觀察,並能將螞蟻的身體構造與功能進行表述和描繪。

3.在捉螞蟻的活動中萌生對螞蟻進行觀察研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昆蟲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塊紗布和皮筋、小鏟子。

2.雪糕棒、放大鏡、筆和畫板畫紙、背面貼有雙面膠的白紙。

3.選擇一處有螞蟻出沒的安全的戶外活動場地。

4.幼兒用書:《螞蟻》。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見過小螞蟻嗎?你們以前在哪裏見過螞蟻?今天我要去捉幾隻螞蟻來研究研究,誰願意和我一起去?

2.師幼一起策劃捉螞蟻的計劃

(1)師:螞蟻平時喜歡在哪裏?我們到什麼地方有可能捉到它們?

(2)根據幼兒的回答,用簡筆畫在貼有雙面膠的白紙上分別畫出螞蟻出沒地點的圖標。

(3)根據幼兒猜測的幾個地點將幼兒分爲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個組長,將所猜螞蟻出沒地點的圖標貼在組長的衣服上。

(4)師:去捉螞蟻有許多工作要做,先要當好“偵察員”,即能找到螞蟻活動的地方;然後要做“觀察員”,即能仔細觀察螞蟻是什麼樣子的;最後還要當好“記錄員”,即把你在哪裏發現了螞蟻,和你看到的螞蟻的樣子畫下來。

(5)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器材“去捉螞蟻,你覺得我們需要哪些東西的幫助呢?

教師根據幼兒的要求出示相應的材料:看看這裏的哪些東西在捉螞蟻的時候會用得着?昆蟲盒用來做什麼?放大鏡可以用來做什麼?紙和筆可以用來做什麼?去捉螞蟻時還要注意什麼?

3.師幼一起去尋找、觀察螞蟻

(1)教師帶幼兒外出尋找螞蟻,並請發現螞蟻的小組及時向大家通報,請捉到螞蟻的小組就地觀察螞蟻。

(2)用放大鏡仔細看看小螞蟻有幾隻腳?長在身體的什麼部位?小螞蟻是怎麼爬的?它的身體還有哪些部位會動?學一學它是怎麼動的?

4.組織幼兒交流捉螞蟻的經歷並扮演小螞蟻走路的姿態

(1)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螞蟻?你是在哪裏捉到的?

(2)你對螞蟻有哪些新發現?還希望知道小螞蟻的哪些問題?

(3)讓我們來學一學小螞蟻,三個小朋友扮演一隻螞蟻,商量一下誰做頭、誰做胸、誰做腹,然後嘗試走一走。

2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花》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恆。

2、懂得做實驗後獲得的結果纔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裏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爲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裏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裏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爲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裏面有什麼?你覺得杯子裏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裏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並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並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藉助空的第三隻杯子可以瞭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後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後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瞭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後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後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4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自己嘗試動手製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來一樣)。

2、啓發、探索。

(1)爲什麼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範並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後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麼不同.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製作望遠鏡,教師巡迴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捲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後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瞭解望遠鏡的作用並享受自己動手製作的樂趣。

(教師提示望遠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瞭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豆製品,知道其名稱和價值。

2、通過傾聽故事和觀察活動,知道豆製品的種類很多。

3、喜歡吃豆製品,樂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吃過的豆製品。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將香乾切成若干塊,牙籤、黃豆若干。

2、香乾,百葉,豆腐等豆製品。

3、實物:醬油、豆油、豆漿、肥皂、油漆、輪胎。

活動過程:

一、遊戲活動:《公雞頭、母雞頭》引出黃豆。

教師出示黃豆,提問:小朋友看,這是什麼?今天我們用黃豆來玩《公雞頭母雞頭》的遊戲,好嗎?

教師與全體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表演動作,然後請幼兒猜一猜“黃豆黃豆在哪頭?”多請幾位幼兒猜,最後看誰猜得對。

二、幼兒自主探索,找出幾種常見的豆製品。

師:猜黃豆遊戲真好玩,你們知道黃豆寶寶能做成哪些東西呢?

幼兒互相交流後,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在小朋友的後面和兩邊桌上的簍子裏,老師準備了很多東西,等會兒請小朋友找出一樣你知道的黃豆寶寶做成的東西,拿出來坐到自己位置上。(注意提醒幼兒一人只能拿一樣豆製品。)

請小朋友說說自己拿的是什麼?如:拿豆芽菜的有哪些小朋友?上來排成一排,大家一起認識一下豆芽菜;拿豆漿的有哪幾個,說說黃豆寶寶怎樣變成豆漿的?還有豆腐等等。啓發幼兒說出這些豆製品的名稱,並且知道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豆製品。(對於拿得不對的幼兒教師給予糾正,請他們將東西放到另一個簍子裏)

三、通過欣賞故事,進一步瞭解各種各樣的豆製品。

※師:豆腐、百葉、豆芽菜這些豆製品都是我們平時吃的比較多的東西,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也是黃豆寶寶做成的,除了吃的,還有用的,小朋友想不想認識它們呀?(想)

※師:今天呀,黃豆爺爺過生日了,它的寶寶們都來慶祝它生日快樂,黃豆爺爺有哪些子孫呢?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好聽的故事,《黃豆爺爺過生日》。

請小朋友仔細地聽一聽,故事裏:

1、哪些寶寶來給黃豆爺爺祝賀生日?

2、哪些東西是由黃豆寶寶做成的?

※教師邊講故事邊出示故事中的豆製品實物:醬油、豆油、豆漿、肥皂、油漆、輪胎。

教師小結:黃豆爺爺今天特別開心,它的這麼多子孫都是黃豆寶寶做成的:醬油、豆油、豆漿、肥皂、油漆、連汽車輪胎也離不開黃豆寶寶,黃豆的用處可真大!

四、實物分類,進一步鞏固對豆製品的認識。

通過這個故事小朋友又認識了一些豆製品朋友,現在你們身後的簍子裏還有很多東西,一會兒請小朋友看一看,是豆製品的就拿出來放在長方形的簍子裏,不是豆製品的'就放在圓形的簍子裏。

五、請幼兒品嚐豆製品。

小朋友們找得又快又好!真棒!豆製品的種類真是太多了!豆製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好處。這些好吃的豆製品營養可豐富了,它裏面有蛋白質和維生素,是小朋友健康成長所必須要的營養,經常吃這些豆製品還能增強抵抗力,少生病,讓身體棒棒的!

黃豆爺爺今天特開心,他要請小朋友都來嘗一嘗豆製品寶寶,等會兒一人一個小碗,小朋友一邊嘗一邊說說你吃的豆製品叫什麼?味道怎麼樣?

(教師給每位幼兒分發一份豆製品)

附故事:

黃豆爺爺過生日

黃豆爺爺快要過生日了,黃豆寶寶可高興了。因爲爺爺過生日這天,黃豆家的子孫孩子們都要回來給爺爺慶祝生日。

這天一大早,黃豆寶寶就站在門口等客人。等着等着,哈哈!真的來了三位客人。一位客人是紫黑色的,他是誰呢?是醬油;一位客人是黃色的,他是誰呀?豆油;還有一位客人是白色的,他是――豆漿。三位客人一起對黃豆爺爺鞠了個躬:祝黃豆爺爺生日快樂!黃豆寶寶想醬油、豆油、豆漿都是咱們黃豆做的,將來我做什麼好呢?

正想着,又有客人來了,是一塊肥皂和一罐油漆。“這是怎麼回事?”黃豆寶寶奇怪地問:“肥皂、油漆你們倆走錯門了吧!”肥皂、油漆笑呵呵的說:“小黃豆,你不認識我們啦!我們都是爺爺的子孫呀!你看,豆油加點別的東西就可以做出肥皂、油漆了。”

黃豆寶寶聽了心裏想:咱們黃豆可真厲害!

過了一會兒,黃豆寶寶聽見“咕嚕咕嚕”的聲音,擡頭一看,原來汽車輪胎滾來了,一邊滾還一邊唱歌“咕嚕嚕,咕嚕嚕,一滾滾了十里路。”黃豆寶寶一看開心極了,問:“輪胎大哥,你這是到哪裏去啊?”輪胎說:就上你家啊!今天咱爺爺過生日!“什麼什麼?我爺爺也是你爺爺?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我不信,你肯定不是黃豆做成的,你搞錯了!”輪胎哥哥笑着說:“我呀,是黃豆加上酒精做成的,不信你問問爺爺就知道了。”爺爺摸着鬍子一直在笑:“我的子孫真多呀!都是爺爺的乖孩子!真好!真好!”

黃豆寶寶開心的跳了起來:“哇!我們黃豆用處真大啊!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幼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的熱情很高,主要體現在:

1、活動中操作材料準備充分,滿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通過觀看豆漿機將黃豆變成豆漿的製作過程,讓幼兒體驗到了食物變化的樂趣。如果能再豐富一些豆腐、百葉等豆製品的製作過程方面的資料就更容易讓幼兒理解了。

3、通過《黃豆爺爺過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課,使孩子們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認識了更多的豆製品朋友,瞭解了許多新鮮的知識。

4、用“品嚐”各種各樣的豆製品來吸引幼兒,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從活動的效果看出幼兒能說出所嘗豆製品的名稱和味道。

小百科:大豆一般都指其種子而言。根據大豆的種子種皮顏色和粒形分爲五類: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飼料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於觀察,發現身邊常見樹木在夏季和冬季裏的不同變化。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3、關注自然界中樹木的落葉與不落葉(常綠)的現象,併產生好奇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在夏秋季節裏經常帶領幼兒觀察身邊常見樹木的生長情況,並留有照片或錄像資料。

2、教學掛圖《多彩的樹葉》。

【活動過程】

一、利用錄像或圖片幫助幼兒回憶身邊常見的樹木在四季中的生長情況。

引起幼兒觀看興趣。

師:今天我們帶來了一段好看的錄像,看看是什麼時候拍的?這裏面有誰呢?他們在哪裏?又在幹什麼?

引導幼兒邊看邊說說錄像中的內容。

師:你們都認識這裏面的樹嗎?這些樹上的葉子時候什麼樣子的?我們可以用什麼詞來描述這麼多的樹葉?

二、引發幼兒再次尋找、觀察樹葉的興趣。

師:猜猜看在冬天裏我們身邊的.樹木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樹上的葉子還像我們夏天看見的那麼多嗎?你還能看見哪些樹的葉子?讓我們再去仔細找找、看看。

三、帶領幼兒實地觀察各種樹木在冬天裏的變化。

師:好朋友一起去院子裏找一找,冬天裏,你看到的樹木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自由結伴尋找並觀察樹木的變化,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師:你們發現什麼了?樹上還有葉子嗎?你能看見哪些樹上還有樹葉,葉子是什麼樣的?哪些樹上已經沒有葉子了,變得怎樣?

四、帶領幼兒返園,藉助錄像進行集體交流。

師:剛纔我們出去做什麼了?你和朋友發現了什麼?

幫助幼兒回憶與討論。

五、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活動中的發現。

師:夏天,許多樹的葉子都長得非常茂盛。冬天到了,樹木的生長髮生變化了,有的樹葉落光了,變得光禿禿的;有的樹上還有許多樹葉,這些樹木可真有趣。

師:各種樹木的葉子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欣賞教學掛圖《多彩的樹葉》,進一步感受樹葉的種類和變化。

活動反思

本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在講解樹木過冬的方法時,由於知識點比較多,加上問題過於瑣碎,個別幼兒注意力便於分散,參與性不高,這是值得我深思的。希望自己以後在設計提問時,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同時要注意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差異,使每個孩子在不同的發展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各種各樣的鳥》

介紹各種鳥的本領的圖書或錄象。

活動目標

學念兒歌《什麼鳥》。

瞭解不同的鳥。

活動過程

一、瞭解不同的鳥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瞭解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鳥,重點介紹蜂鳥,鴕鳥,鸚鵡等。

1、師:看,圖片上畫了很多什麼啊?(鳥),這些鳥長的一樣嗎?

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鳥嗎?這隻鳥的名字叫“蜂鳥”它的身體很小,就只有蜜蜂這麼大,所以叫蜂鳥。

2、師:再來看看這隻鳥,這隻鳥的身體看上去怎麼樣啊?(很大),它的`名字叫鴕鳥,那你們知道鴕鳥會不會飛啊?爲什麼?(因爲他身體太大了,所以飛不起來。

3、師:再來看看這隻什麼鳥?它的名字叫鸚鵡,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嗎?都有些什麼顏色?鸚鵡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就是會跟人一樣說話,你教它什麼話,它就會跟你一起說。。。。

二、討論

師:誰來告訴我什麼鳥最小?什麼鳥最大?什麼鳥會唱歌?

三、學念兒歌

1、教師念兒歌《什麼鳥》。

師:老師把剛纔的話連起來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2、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什麼鳥》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念念看。

四、小結

師:你還知道鳥都什麼本領?

師: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鳥,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知道物體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學重點:理解物體溶解有快慢之分。

課前準備:白糖,冰糖,溫水,小勺,口杯。

教學過程:

一、回憶製作飲料的過程,引入活動主題。

T:……爲什麼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飲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卻很慢才喝到呢?

C:"因爲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塊一塊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兒猜想,並做記錄。

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師這裏有白糖和冰糖,它們都一樣是硬的,也一樣多,你們猜誰溶得快呢?

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兒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結果。

T: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溶得快。

C:(先放白糖,溶解後再放冰糖)老師,我不知道誰溶得快,誰溶得慢。

C:先放冰糖溶了一會兒後,再放白糖);老師,是冰糖溶得快。

C:白糖和冰糖同時放)老師,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進去一會兒就不見了。

T爲什麼有的說是白糖,有的說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較兩個的快慢,要怎樣比呢?

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對。要象我們比身高一樣兩個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這樣想""我也是"……

幼兒一致確定後採用此方法再次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結果。教師記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