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0篇

本文已影響 2.43W人 

作爲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10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知道"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2、在故事中感受"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二、活動準備

故事的PPT、錄音

三、活動過程

1.看圖引出課題。

(請幼兒看圖)師:小朋友們,你看看圖畫上的是誰呀?(大公雞、小弟弟)今天老師要講一個大公雞和小弟弟之間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雞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會是誰呢,難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嗎,聽一聽故事就知道了。

2.傾聽與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賞(錄音)師: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賞(結合PPT)師根據PPT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提問如下: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裏幹什麼?

②小弟弟碗裏的飯爲什麼撒得到處都是?

③大公雞來了說什麼?然後做了什麼?

④大公雞爲什麼說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雞唱的是什麼兒歌?

⑥小弟弟爲什麼哭了?

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麼?

⑧後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引發討論,體會故事主旨

(1)幼兒討論: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師總結:漏嘴巴是一個壞習慣。小朋友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同時將幼兒的討論結果編成一首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4.活動延伸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大公雞和漏嘴巴》活動反思故事教學是幼兒園在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方法,這與單純的說教相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大公雞和漏嘴巴》是一個形象生動、又極具社會教育價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能力和習慣形成是靠日積月累的,並富有重複性的特點,生活活動是一種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教育。本次活動意在讓幼兒知道"漏嘴巴"是個壞習慣,同時也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大環節:

環節一是導入。我以看圖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兩大主人公:大公雞和小弟弟,並且開門見山說出故事的題目,引發幼兒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這個"漏嘴巴"呢?請幼兒帶着這樣的疑問開始故事的欣賞與理解。這符合幼兒的好奇心理,讓幼兒有聽故事的興趣。

環節二是故事的欣賞與理解。該環節是接下去第三環節的鋪墊,只有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纔可以引發幼兒的討論。因爲是小班幼兒,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賞採取錄音播放的形式只是爲了讓幼兒有一個簡單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賞爲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賞時同時採用了PPT資料,並且隨故事進展設立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內容。活動中幼兒通過看圖以及回答問題較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對於故事的主旨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環節三是討論環節。由於這是一次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上一環節對於故事的欣賞和理解只是該環節的一個鋪墊。幼兒通過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個不好的進餐習慣,那麼在進餐的時候怎麼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爲此特引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加深印象以在日後的進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這是本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文學作品迴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以提問:"漏嘴巴是不是一個好習慣,平常吃飯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不做漏嘴巴呢?"爲切入,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先自己探討出好的辦法,最後我及時地將幼兒的回答小結成兒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調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飯,飯菜全部吃光光。

活動的延伸活動則是在日後進餐過程中組織"不做漏嘴巴"的遊戲,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手的用途,讓幼兒通過觀察初步瞭解手的部位和名稱;

(2)體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白紙、廣告顏料、抹布、手的圖片。

(2)學具:白紙、廣告顏料、抹布。

活動過程:

Ⅰ導入

(1)猜謎語引入《我有一雙小小手》。

提問:"十個好朋友,你有我也有。

五個在左,五個在右。

只會幹活,不會開口。是什麼呢"?

重點指導幼兒知道自己的小手名稱。

Ⅱ第一次操作

(2)認識自己的手,瞭解手的部位和名稱。

提問:"小朋友的手是什麼樣子的?哪兒是手心?哪兒是手背?哪兒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幾隻手?每隻手有幾個手指頭?各叫什麼名字?"

重點指導幼兒邊觀察自己的手邊說出手的部位和名稱。

Ⅲ分享經驗

(3)介紹交流,說說手的用途。

提問:"你的小手能幹些什麼事情?"

重點指導幼兒說說自己手的用途。

Ⅳ再次操作

(4)學習兒歌,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提問:"什麼事情你能自己做?"

重點指導幼兒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活動延伸

印手印畫,用手掌黏上廣告顏料,將手印印在紙上。

5.活動資源

兒歌:《我有一雙小小手》

我有一雙小小手,

穿衣服,扣鈕釦,

做早操,拍皮球,

畫畫也要用雙手。

小小手,小小手,

真是我的好朋友。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進行力所能及的田間或種植園地的勞動,學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

2.讓幼兒體驗豐收的喜悅和勞動的辛苦,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

活動準備:

1.聯繫好豐收的農家園地,根據需要聯繫好車輛。

2.與幼兒一起準備好適宜的勞動工具。

3.提醒幼兒準備好外出的必備物品:合適的服裝、鞋、揹包、水等。

活動過程:

1.出發前與幼兒談話,使幼兒明白活動的目的和注意的事項,提醒幼兒在路上注意安全。如:路上排好隊,跟好老師和同伴,在車上不把頭和手伸到車外等。

2.沿途中引導幼兒觀賞秋天的景色,認識一些農田種的蔬菜和果實,感受田園豐收的美景。

3.引導幼兒分組進行採摘活動。

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勞動工具和農作物的採摘方法,如:挖紅薯、挖花生等。組織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分組進行採收勞動,注意提醒幼兒安全使用勞動工具,並能把收穫的農作物分類放好。

4.引導幼兒物品、工具,交流自己收穫的農作物,體驗豐收後的喜悅和勞動的不易。

活動延伸:

1.回幼兒園後和幼兒一起清洗、品嚐收穫後的勞動果實、體驗勞動後的樂趣。

2.引導幼兒說說秋天都有什麼豐收了。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知能力。

2、鞏固練習徒手用泥團圓與搓長的技能。

3、初步練習分泥的技能。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彩色長布條若干、紅色方塊布一塊、橡皮泥若干、印模兩個、幼兒圍圓坐好。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出示紅色方布,放在圓圈中間,告訴幼兒這代表我們的幼兒園。問問幼兒你住在那裏? 你每天是怎樣來幼兒園的?

給“幼兒園”安上大門(用印模)在次提問:你每天從哪裏進到幼兒園?請幼兒走一走注意不要碰到兩邊。

二、放“地圖”:

在“幼兒園”四周方布條作通道,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從那條路進入幼兒園的,走走看。

拓展通道的各個方向與長度、擺放小區大門(用印模)引導幼兒看看自己上幼兒園時走過的路。說說來幼兒園時一路上看到那些東西?(人、樹、房子)

活動反思: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幼兒期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黃金期。因此,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我們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孩子感興趣的各種活動,使幼兒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比較穩定的、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小班幼兒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隨着獨立生活能力、自主能力的提高,他們急切的想自己去做一些曾經不能做的事情,渴望長大。在進入幼兒園這個新環境後,他們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地吸收着新鮮的事物,他們的內心渴望更多的精彩。所以他們開始着急,自己怎麼還沒長大?什麼時候才能長大?然而,長大是一個慢慢的過程,它需要我們等待,這樣的等待就像時間從手指間溜走,讓我們無法觀察。作爲老師如何給予他們想要的答案呢?“我想長大”這個故事是個很好的媒介,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化,非常有趣形象地讓幼兒初步瞭解“人是慢慢長大”的這一自然規律。

目標:

1、瞭解人是慢慢長大的,不能着急。

2、感受成長的變化,看到自己的進步,萌發自信心。

重點:瞭解人是慢慢地長大的,不能着急。

難點:通過比較看到自己的進步。

準備:

1、衣服三件(從小到大);歡快的音樂一段。

2、故事PPT;幼兒自己吃飯及家長餵奶照片各一張。

過程:

一.情景遊戲,引出話題

1、遊戲“種子長大”

“變變變,我們都變成一顆小種子,種在泥土裏。我們的種子發芽了,慢慢地一點點地在長大。慢慢地、慢慢地、又長大一點了……現在變成小樹了,哇,樹上還開出了小花,真美呀。”

(1)“種子已經長大變成小樹了,你們想不想長大?”

(2)“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自己快點長大?”

小結:“你們真能幹,想了那麼多的辦法,有一羣小動物也想快點長大,聽一聽它們想了什麼好辦法。”

(師:喚醒幼兒已有經驗,傾聽幼兒自由表述,適當地對幼兒的想法進行評價提升。

幼:大膽地表述自己的好辦法。)

二.傾聽故事,理解內容

1、師邊播放PPT邊講述故事,然後提問:

(1)“小老鼠想了什麼辦法讓自己快點長大?它一下子長大了嗎?”

(2)“小猴子想了什麼辦法讓自己快點長大?它一下子長大了嗎?”

(3)“小青蛙用了什麼方法呀?它一下子長大了嗎?”

小結:“小老鼠拼命吃東西,小猴子穿爸爸衣服、戴媽媽的眼鏡,小青蛙每天練跳高。結果都沒有一下子長大。是啊,長大是一件不能着急的事情,它需要我們耐心的等待,因爲,人只能慢慢長大。”

(師:用故事中的語言對幼兒的回答加以補充,並強調小動物的努力結果,讓幼兒理解人需要慢慢地長大。

幼:根據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回答問題。)

三.觀察實物,瞭解成長過程

1、逐一出示三件不同大小的衣服

(1)“這是靜靜小朋友以前穿過的衣服。你們看這件衣服她還能穿嗎(出示最小的衣服)?太小了,原來這是她剛剛出生時穿的。”

(2)“這件衣服靜靜現在能穿嗎?我們給她試試(出示第二件衣服),哦,也不夠大了,這是她剛會走路時穿的。”

(3)“那這件呢?再試試(出示第三件衣服),哦,剛剛好。”

小結:“衣服在慢慢變大,就表示了我們在慢慢長大,原來,我們都跟靜靜小朋友一樣,是慢慢地一點一點地長大,個子變得越來越高,人也變得越來越能幹了。瞧!(出示照片)以前你們要媽媽餵奶,現在都能自己吃飯了。孩子們,除了自己吃飯,你還會做些什麼事呢?”

總結:“以前你們什麼事情都要爸爸媽媽幫忙,現在你們不但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能幫爸爸媽媽做事情了。”

(師:通過各種對比,讓幼兒直觀地瞭解了我們正在慢慢長大。通過對幼兒回答的及時提升迴應,讓幼兒產生自豪感。

幼:自由表述自己能做的事,萌發自信心。)

四.暢想長大,引發討論

1、“長大之後你想做什麼事情?”(幼兒暢談)

小結:“長大之後啊你們能像老師一樣教小朋友學本領,能像醫生那樣給別人治病,能像科學家一樣把衛星送入太空……長大可真棒呀,你們想長大嗎?想長大的孩子和我一起來,讓我們多多運動,讓自己長得更健康……”

2、在音樂聲中帶幼兒一起邊跳邊出活動室。

(師:激發幼兒對長大的憧憬和渴望,鼓勵幼兒能爲自己長大而努力

幼:在暢想未來的過程中進一步萌發自信。)

活動延伸:

請家長和幼兒一起翻看幼兒成長照片,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小時候的衣物,講述幼兒的成長趣事。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甜甜的招呼》

活動前評析

清晨,當我站在幼兒園教室門口向每一位小朋友問好時,我總會發現一部份小朋友總是輕輕地哼出一句聽不清的問好聲。只有少數孩子能大方地對老師回敬一句:"早上好!"或是擺擺手,鞠個躬。通過我與孩子們的一段時間的相處和交流之後,我發現孩子們不是不會說,而是缺乏在不同場合與對象交流和對話的經驗,因此表現出不敢說的行爲,甚至懼怕在許多人面前大膽地表達與交流,出現我們所看到的扭捏與躲閃和跑開等現象.因此我開展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願意大膽的參加活動,對用甜甜的打招呼的方式接近他人感興趣.

2.嘗試用多種方式與同伴打招呼,感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3.能克服心理的膽怯與陌生的客人打招呼.

活動準備

1.電視機電腦<<天線寶寶>>碟片錄音機<<找朋友>>音樂圖片若張。

2.幼兒人手一個彩色眼罩。

3.邀請部分家長和園內老師。

活動過程實錄

一.師生問好.鼓勵小朋友大膽的介紹自己.

1.鼓勵幼兒有禮貌的和客人們集體打招呼.指導語: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後面的這些客人嗎?我們一起來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2.鼓勵幼兒大膽地單獨向客人們介紹自己,並送上小星星以示獎勵.指導語:客人們很喜歡你們,很想和你們做好朋友,可是他們不知到你們叫什麼名字?誰願意來介紹介紹自己.

二.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方式與同伴打招呼.

1.播放動畫片<<天線寶寶>>.引導幼兒說說天線寶寶們是怎樣和朋友打招呼的.

(1)指導語:還有幾位小客人看見你們都會大方地介紹自己,它們也想想來參加我們的活動,讓我們來一起看看是誰?

(2)播放動畫片<<天線寶寶>>.

(3)交流討論.指導語:天線寶寶是怎樣和朋友打招呼的?聽到朋友甜甜的招呼,你心裏怎樣?

2.聽音樂嘗試與同伴打招呼,共同探索多種打招呼的方式.

(1)幼兒初步嘗試與同伴打招呼.指導語:讓我們一起來學着天線寶寶的樣子和朋友打招呼吧!

(2)交流討論,利用圖示梳理記憶.指導語:你們剛纔是怎樣和朋友打招呼的?(幼兒說,教師一邊用圖示表示,幫助幼兒記憶和整理.)

3.幼兒嘗試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打招呼.指導語:讓我們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們一起來玩玩打招呼.

三.遊戲:矇眼行走,體驗尋找夥伴後的驚喜.

1.出示彩色眼罩,幫幼兒戴上眼罩,體驗矇住眼睛後的一些緊張心理.指導語:這是什麼?猜猜它可以做什麼?如果把它蒙在眼睛上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2.聽音樂與同伴共同體驗矇眼合作遊戲的樂趣.指導語:現在我們都戴上了漂亮的眼罩,來和朋友玩遊戲"甜甜的招呼".當你聽着音樂矇眼找到一個新朋友時,自己拉開眼罩,和他來一個甜甜的招呼.然後又蒙上眼罩.繼續找新朋友.

四.結束活動用甜甜的招呼和客人道別.

附:《找朋友》音樂

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抱一抱,親一親,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笑一笑,問聲好,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家庭成員是孩子最喜歡和最親近的人,有關父母、爺爺、奶奶的故事也是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題。本活動設計意在從幼兒熟悉且關心的家庭成員入手,通過相互介紹、唱歌等形式知道家裏的人數,萌發幼兒對親人的熱愛之情。同時寓數學教育於幼兒日常生活中。

 活動目標

1.知道家庭成員數量。

2.萌發對親人的關愛之情:

3.會比較多、少、一樣多。

活動準備

1.收集全家福照片。

2.音樂磁帶《我家有幾口》。

過程建議

1.共同欣賞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

2.數一數自己家有幾口人?

3.幼兒之間相互比較自己家庭成員與別人的家庭成員人口數有什麼不同,比一比,誰家人口多,誰家人口少,誰家和誰家人口一樣多。

4. 用自然聲學唱歌曲《我家有幾口》。

5.嘗試根據自己的家庭成員情況改編歌詞,互相演唱、欣賞。

延伸提示

1. 將“全家福”照片收集起來辦一個“我的家”展覽。

2.在活動區中用實物鞏固比較多、少和一樣多。

3.欣賞歌曲《我家有幾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小熊孤獨和快樂的情緒,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2、樂意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故事ppt、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出示玩具小熊圖片,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呀?我們一起看看他長什麼樣子?小熊長得漂亮嗎?可這隻漂亮的小熊每天孤零零,誰也不跟他玩,這是爲什麼呢?猜猜看!

(2)大家說了這麼多,我們一起聽聽故事裏是怎麼說的吧!

2、觀看幻燈片

(1)欣賞故事第一段:孤零零的小熊。

提問:

①小熊都去找誰玩?先去找誰玩了?小豬和他玩了嗎?

②小熊又去找誰玩?小熊和他玩了嗎?

③大家都不跟他玩,小熊這時的心情會怎樣?

(2)欣賞故事第二段:小熊去找河馬。

小熊傷心極了,他又會去找誰呢?提問:小熊問大河馬,大河馬是怎麼回答的?

(3)欣賞故事第三段:小熊笑了。

小熊最後笑了嗎?接着往下看。

提問:

①小熊真的笑了,小熊一笑,動物朋友們變得怎麼樣了?

②大家喜歡怎樣的小熊?

(4)師小結:小動物們喜歡的不是小熊的圓鼻子,也不是漂亮的衣服,而是好看的微笑。

3、觀看幻燈片,自由講述

(1)今天老師還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朋友呢!大家看她臉上的表情怎麼樣?再來看這一張照片,她臉上的表情怎麼樣?你喜歡哪一張?爲什麼?

(2)原來大家都喜歡開心的朋友,不喜歡板着臉的小朋友,"板着臉"可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啊。

4、觀看照片、體驗微笑帶來的歡樂情緒

小朋友笑的時候真漂亮!微笑不僅能使別人喜歡我們,還有利於身體健康呢!如果經常微笑,心情好了,我們就很少生病,而且越長越漂亮!

5、結束部分。

嘿,音樂響了,我們帶上微笑和好朋友一起跳支舞吧!

反思:

感受孤獨的憂慮。

“孤獨”對小班孩子來說他們根本不理解,要讓孩子在故事中去感受、去表達漂亮的小熊爲何孤獨,所以我在活動的一開始就出示板着臉的孤零零的小熊,讓孩子們討論爲什麼小熊長得這麼漂亮卻誰也不願意跟它玩?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想說、有機會說的環境,於是孩子們就滔滔不絕的說開了,有孩子說:“小熊欺負小動物,所以大家都不跟它玩。”“小熊它不笑所以它沒有朋友跟它玩。”“小熊有好東西不肯給別人吃所以大家不願意跟它玩。”等等。那小熊心裏會這麼樣?如果你的朋友都不願跟你玩你會感到怎麼樣?孩子們說:“不開心。”“很難受。”等,讓孩子們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感受“孤獨”的心情。接着我讓孩子們傾聽故事的開頭至“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誰也不跟它玩。”並問:小熊去找小豬、小猴玩,發生了什麼事?這一提問幫助孩子們進一步理解小熊爲何孤獨,再次感受沒有朋友是多麼孤獨的低落情緒。

享受微笑的甜蜜

在孩子們尋找到小熊爲何孤獨的原因之後我問:“小熊應該怎樣做,小動物們才願意跟它玩?”孩子們大聲說:“對朋友要微笑。”我就巧妙的說:“聽聽小熊是不是跟小朋友說的那樣去做了?小熊笑了之後小動物們又是怎麼樣的?”讓孩子們帶着問題去聽故事,有效的調動了幼兒有意傾聽的良好習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聽後問:“大家喜歡怎麼樣的小熊?孩子們深刻的感受到原來小動物們喜歡的不是小熊的圓鼻子,也不是它的紅領結,而是它好看的笑臉,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在笑一箇中,孩子們與小熊哈哈笑、握手,親一親成了好朋友,我又裝做給他們拍下了照片,讓幼兒永遠留住這甜蜜的微笑。

整個活動讓孩子從兩種不同的心理感受,體驗到不同的情感,爲孩子的成長指明瞭一個正確的導航。一個活動之後總有許多的不足比如:

1、我對幼兒的關注不夠全面,如何讓能力弱的幼兒主動的參與大家的交流之中,是我還要努力的方向。

2、最後我應該真實拍下幼兒與小熊微笑的照片,再將照片粘貼在“好夥伴”主題牆中,作爲一種象徵性的提醒,隨時告訴幼兒只有微笑的孩子就會得到更多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瞭解教室內外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2、培養在教室內外活動的安全意識。

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

2、幼兒用書

3、課件

教學過程:

1、教師通過與幼兒對話,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教室是我們學習、遊戲和進餐的地方,可是如果我們不注意,教室內外還可能隱藏着很多危險哦!大家想一想教室內外會有哪些危險呢?

(2)幼兒思考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2、幼兒看書,引導幼兒瞭解教室內外需要注意的地方。

(1)教師:請小朋友打開書,看看教室內外有哪些地方需要我們注意安全呢?

(2)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後回答。

(3)教師:誰能告訴我,書上都畫了些什麼?它們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4)教師指引幼兒看書,並指導幼兒區分行爲的對與錯。

(5)請幼兒動筆操作,在幼兒用書上將對的行爲畫勾,錯的行爲畫叉。

3、教師帶領幼兒情景表演:教師安全我知道。

(1)教師:現在我們來做情景表演,我來出題,你們來表演。要記住你們表演的一定要是安全的行爲喲!

(2)教師請幼兒分批表演,如小朋友收拾玩具時應該怎麼做?在走廊上自由活動時應該怎麼做?如廁時應該怎麼做?等等。

(3)表演結束後教師進行小結,並表揚表演好的幼兒。

4、教幼兒認識安全標記。

(1)教師:老師做了許多安全標記,這些安全標記都是用來提醒小朋友注意教室內外安全的。誰知道這些標記都表達了什麼意思呢?

(2)幼兒根據圖意猜測並回答。

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後,不能很好的和小朋友相處、學習,還沒有養成按時上幼兒園的習慣,因此設計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體驗在幼兒園與老師、同伴相處的快樂

2、學習按順序觀察多幅畫面。

3、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說說幼兒園的一日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按順序觀察多幅畫面。

難點:能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時間變化。幼兒:熟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體驗與老師、同伴一起生活的快樂。對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有初步的認識與感知。

2、環境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各個環節的錄像資料;布娃娃娜娜,動物玩具與幼兒人數相等。玩具電話機人手一部;幼兒一日生活的相關照片。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一、播放幼兒一日生活活動的錄像。

1、教師出示娃娃娜娜:與小朋友打招呼“大家好,我可喜歡在幼兒園生活了,每天都可以和大家一起學習、做遊戲。老師還給我們錄像了呢!你們看———”

2、多媒體演示:幼兒園裏幼兒的一日生活。

幼兒園裏小朋友一起洗手吃點心。

幼兒園裏小朋友一起高興地做遊戲。

幼兒園裏小朋友一起快樂的玩滑滑梯。

幼兒園裏小朋友一起安靜地吃飯

......

在演示與示範的同時可以讓幼兒看看演示一起來跟學,學習說:“我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

二、情景感知:

1、我們剛纔看了自己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剛纔啊!娃娃娜娜的媽媽媽媽也很想知道娜娜在幼兒園裏是怎樣過的,聽,娜娜的媽媽又打電話來了!"

2、"零零,誰來電話了?"教師邊問邊做界電話狀。

三、遊戲感知:“打電話”。

1、幼兒扮演角色給媽媽打電話,鼓勵幼兒大膽地說。

2、幼兒能完整的說話,教師以星星等粘貼紙作爲獎勵。

3、 教師:有許多動物寶寶也很想知道幼兒園的生 活是怎樣的?現在小朋友去找一位動物朋友和他打電話,告訴他你在幼兒園裏做了什麼事?

四、 翻看幼兒用書,鞏固幼兒對幼兒園一日生活的記憶。

1、集體交流。

2、個別幼兒交流。

活動延伸:

社會領域:《幼兒園像我家》。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的設施,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教學反思】

適應幼兒園環境保護對初入園的孩子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問題,雖然我們不可能一兩天就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環境,但我們可以從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熱愛小朋友、熱愛老師、熱愛幼兒園,逐步養成喜歡上幼兒園的好習慣。

我發現小班的孩子都喜歡打電話,特別是上幼兒園後喜歡給爸媽打電話,所以他們喜歡玩打電話的遊戲。因此,我們小班安排了一個《幼兒園裏真快樂》的活動。設計本次活動旨在教育幼兒在幼兒園裏與老師、同伴快樂相處。根據小班幼兒情感易受感染的特點,從情感教育入手,在活動中安排了場景,採用了遊戲手段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引起幼兒內心的共鳴,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獲得適應環境的方法,增強熱愛幼兒園、熱愛家鄉的意識。最後延伸活動教師帶幼兒觀察幼兒的設施,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熱愛家鄉的情感。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能感受到在幼兒園與老師、同伴相處的快樂,並能初步學會按順序觀察多幅畫面,並簡要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