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本文已影響 1.77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小腳,在活動中探索自己小腳的特徵。

2、知道怎樣保護自己的小腳。

3、知道小腳會隨着年齡長大而長大。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大、小兩幅小腳的圖。

2、由出生時到成人長大的腳的一組圖。

3、沙子、豆子

4、海綿墊

活動流程:

一、帶幼兒隨音樂律動入場

老師帶幼兒一起做關於小腳的律動:小腳小腳踏踏,我的小腳踏起來、,小腳小腳跑跑,我的小腳跑起來、,小腳小腳踢踢,我的小腳踢起來……(帶幼兒入場圍成半圓席地而坐)。

師:剛纔我們是身體的哪個部位帶我們到了這裏?

幼:小腳

師:你的小腳在哪裏?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

第一步老師帶幼兒一起脫鞋子(兒歌):脫下這個鞋寶寶,脫下那個鞋寶寶,鞋寶寶腦袋靠一起,放在邊上多整齊;第二部老師帶幼兒一起脫襪子:縮起小脖子(將襪子口退出腳跟),拉長小鼻子(拉襪子尖將襪子脫出)捲起小身子(將襪子捲起),住進小鞋子(放進鞋子裏)。

二、認識腳丫

1、師:小腳小腳伸出來,轉一轉,擺一擺,我們一起做遊戲。咔,我們給小腳照張像(等xx老師一會兒會把我們的照片洗出來)。

2、師:寶貝們看看,你有幾隻小腳?(兩隻)

師:一隻叫左腳,一隻叫右腳。讓你的左腳摸摸右腳問聲:你好你好。讓你的右腳向左腳點點頭:你好你好,兩隻小腳碰一碰作對好朋友。

3、師:小腳上有什麼?(腳趾頭、腳趾蓋)快快數數一隻腳上有幾個腳趾頭、腳趾蓋?一樣大嗎?

小結:小腳小腳真可愛,一隻腳上有1、2、3、4、5五個腳趾頭,每個腳趾頭上有一個腳趾蓋。

4、師:腳上除了腳趾頭還有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腳跟。師:腳跟圓圓的,點點地,畫個圈;腳尖:可以跳舞;腳背:弓一弓,像小橋;腳底:撓一撓腳底有什麼感覺(癢癢的)……

小結:兩隻小腳丫,十個腳趾頭1、2、3、4、5、6、7、8、9、10左擺擺,右搖搖。勾起腳趾點點頭,彎彎腰。豎起腳跟踮踮地,問聲好!

5、比較腳的大小

師:“寶貝們xx老師這會把我們剛纔給小腳照的相片洗出來了,我們一起看看吧。”

“這裏有幾個人的腳?(兩個人的)一對老師的,一對小朋友的,寶寶的腳這麼小,老師的腳這麼大。爲什麼?”

小結:老師的腳出生時是着呢小後來人長大了,腳也長大了。等小朋友長大了,小腳也會長大。

三、小腳的作用

師:小腳真有趣,你的小腳有什麼本領呢?(會跑會跳會走路能用腳尖走能用腳後跟走)

師:寶貝們,我們一起來用腳尖走走,像芭蕾舞演員一樣走走,再試着用腳後跟走走。

四、保護小腳

師:寶貝們都這麼棒,老師帶你們到小腳丫樂園走一走,踩一踩是什麼感覺?

師帶幼兒踩在海綿墊上,引導幼兒說出:感覺軟軟的,很舒服;踩在沙子上的感覺(澀澀的、涼涼的);踩在豆子上的感覺(腳底下硌得慌,不舒服)。

小結:平時我們要穿上襪子,穿好鞋子,保護好我們的小腳,以免被小石子、碎玻璃之類的東西扎傷。

師:你的小腳躲在襪子裏一天,聞聞有什麼味?(臭臭的)。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小腳乾乾淨淨、舒舒服服的?

小結:我們要天天洗腳、天天洗襪子,勤剪指甲。

五、結束部分:我們的小腳這麼可愛,本領又這麼大,現在我們一起穿上襪子和鞋子,讓小腳帶我們到外面玩吧。(穿襪子兒歌:捲起小身子,套進小小腳,拉長小身子,看誰穿的齊)。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運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孩子們認識了小腳,在生活中孩子們雖然對自己的腳非常熟悉,但對於腳的各部分孩子們瞭解的很少,課堂中運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更進一步的認識了自己的腳,幼兒學習興趣濃厚,與老師配合默契。在保護小腳的環節中,幼兒能大膽講述自己的見解,並能充分聯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做法,教學效果較好。不足之處是部分幼兒活動中與老師配合不好,課堂組織環節欠佳,還有部分能力較弱的幼兒穿鞋子襪子不會,不知鞋子的左右,容易穿反,需要在以後的活動中進一步跟上練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大樹無私的奉獻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種快樂。

3.體會親人朋友們的關愛之情。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黑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件畫面:一棵樹

師:你覺得這是一棵什麼樣的樹?

出示課件畫面:小男孩

師:這是誰?一棵茂盛的大樹和可愛的小男孩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分段感受故事

1.男孩在兒童期和大樹的故事

觀看課件畫面,欣賞故事後提問:

師:你覺得大樹和小男孩關係怎麼樣?爲什麼?

小結:是啊,大樹和小男孩相親相愛,他們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多麼幸福快樂呀!

2.男孩在少年期和大樹的故事

觀看圖片講述故事後提問:

師:大樹爲什麼感到很孤獨?

師:男孩摘走了大樹所有的蘋果,大樹爲什麼還很快樂?

小結:因爲大樹幫助男孩達成了心願,所以它很快樂。

3.分組排圖講述男孩在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與大樹的故事。

(1)幼兒分組排圖、自由講述

(2)將幼兒分組探討結果集中展示、講述。

4.完整欣賞故事,體會愛心樹的付出。

(1)欣賞課件、師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

師:這是一棵什麼樣的大樹?

小結:這是一棵充滿愛心的大樹,當男孩從大樹身上摘走蘋果,大樹很快樂;砍走樹枝,大樹很快樂;砍斷樹幹,變成光禿禿的樹墩,大樹還是很快樂!原來付出愛也是一種快樂呀!

(三)情感遷移,體驗親人朋友們大樹般的關愛之情。

師: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愛心樹",你覺得誰是你生活中的"愛心樹",爲什麼?

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老師…都是我們的愛心樹,你們願意做一棵真正的"愛心樹"嗎?那你會怎麼做?

(四)結束活動:《讓愛住我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我們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學期對漢字已經有了興趣,經常把在家寫的字拿來給老師看,以次爲驕傲。進入大班後,一天一個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漢字是怎麼來的?”我接住這個球后,就把這個拋給全班孩子。

這一下有個別孩子回家詢問,於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麼到底什麼是象形字?我把知識及時給了孩子,還拿出“ ”、“ ”,這兩個象形字讓孩子觀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興趣不斷蔓延,併產生了這個主題活動。

目的:

1、在看看講講中,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從中感受人的聰明。

2、激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準備:

漢字(現代、象形字)

若干過程:

一 、導入語,激發幼兒說的興趣

師:最近,我們小朋友對字寶寶特別感興趣,收集了許多字寶寶,張老師把你們的字寶寶集合在一起,讓大家看得更清楚。

二 、說說我們的字寶寶

師:1 .誰願意來向我們說說你認識的字寶寶? (在幼兒說的過程中,老師隨機引導,鼓勵幼兒發表不同的見解。)

2. 師:你們有什麼看不懂的字寶寶嗎?

三 、設疑

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字寶寶有個祕密?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積極參與討論)

四 、延伸活動

根據幼兒的熱點繼續對文字進行探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做小貓輕輕地走和跑。

2、用行動來表示願意聽老人的話。

3、培養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老貓和小貓的頭飾。

2、活動場地上有直徑6米左右的大圈作爲小貓的家,四周有供小貓們躲藏的玩具、器具。

【活動過程】

一、師: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老師和你們做個遊戲好嗎?

二、引導情感:老師扮演老貓可先和小貓交流情感,“老貓奶奶愛小貓、小貓聽見嗎?”

1、引起幼兒的注意,“小貓、小貓怎麼說?”引導幼兒應答,注意可以有不同的應答,目的是融洽老貓與小貓之間的感情。

2、交代規則可着重引導幼兒用行動來表示聽老人話,老貓奶奶睡着了、小貓輕輕出去玩。老貓奶奶醒來了,老貓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哪去了?”老貓奶奶不見了小貓,心裏可着急了,它“瞄-瞄”,地叫,小貓最聽老貓奶奶的話了,聽到老貓叫聲,它們“瞄瞄瞄”趕快輕輕跑回老貓奶奶身邊蹲下、讓老貓奶奶放心。

3、師生共同遊戲,注意不斷鼓勵“小貓”真聽“奶奶”話,這麼快就回到“奶奶”身邊,“真是乖小貓”,使遊戲過程始終充溢着老貓對小貓的慈愛及小貓的親切感中。

遊戲過程要注意走和跑的步伐要小,速度要適中。

三、遊戲玩法及規則:

老師扮老貓,蹲在場地中央。幼兒扮小貓,圍着老貓蹲下。遊戲開始,老貓裝睡。小貓輕輕地走或跑到場地周圍藏起來。老貓聽到小貓走開後,睜開眼睛說:“老貓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不見了。”同時站起來四面張望,尋找小描,嘴裏“喵喵”叫。小貓聽見老貓叫聲時,邊“瞄瞄瞄”地叫,一邊趕快地跑回老貓身邊蹲下。

規則:小貓要在老貓“喵—喵”叫後才能走出來。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的思維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小班幼兒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爬等基本動作技能。但是他們的動作仍然不夠協調和平穩。根據小班孩子年齡特點,設置的遊戲必須要有非常強的情景性,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這就需要老師創設一定的活動氛圍。《老貓睡覺醒不了》這個戶外遊戲活動,主要是通過故事情景,貫穿整個遊戲。讓每個幼兒都能始終保持以愉快的情緒積極主動的參與,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一、形象有趣的角色扮演,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遊戲,融入到遊戲之中。

我們首先要從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程度出發,抓住他們對小動物的濃厚興趣的特點,老師當“貓媽媽”,幼兒當“小貓”,遊戲前可用一個完整的故事吸引住孩子,把遊戲兒歌發揮成故事,通過故事讓孩子知道找不到“小貓”,“貓媽媽”會很着急;離開了“貓媽媽”,“小貓”會很危險。聽到“貓媽媽”的叫聲,該怎麼辦呢?大家來學一學吧。誘發了孩子的興趣,接下來老師也無須介紹遊戲規則了。

二、充滿童趣的情景設置,適時調整孩子的運動量,達到科學鍛鍊身體的效果。

在遊戲過程中如還未達到預設的運動量時,就可以改變遊戲情節,告訴小貓們:“不好啦,打雷啦!”“快點跟貓媽媽跑回家!” 提高了跑的速度,在快速跑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從而達到了遊戲的運動量,取得了科學的鍛鍊身體的預期效果。

三、小班孩子的遊戲具有靈活性和機動性。

作爲老師應該有敏銳的觀察力,靈活機動的應變能力來應付突發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對跑回來的孩子說:“不好啦,我丟了一隻小貓,你們少了一個弟弟,讓我們一起把它喊出來吧!”於是大貓和小貓一起喊“貓弟弟,快出來吧!”在這樣的情緒感染下,他一定會跑到媽媽身邊來的。

在反思過程中,我意識到:在遊戲中我們都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還是不斷挖掘遊戲其內在的有意義的教育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長和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正值五一勞動節,今年我們幼兒園給每個班分了一塊草莓地,我們剛種上的時候,我們老師自己動手澆了我們班裏的一片地,沒過幾天,天氣轉暖,天氣乾的我們的草莓地都有了裂痕,孩子們問老師:老師,這土怎麼都有縫啊?我帶領孩子們找了找發現大片地都有了裂縫,我說孩子們天氣很熱,你們渴不渴啊?渴!異口同聲的回答,我說大地也很渴,特別是我們的草莓就更口渴了,於是他們張開了嘴,等着有愛心的人給他們喝水呢,孩子們於是想了想,說那老師讓我們給他們喝點水吧!

活動時間:4月16日

活動地點:幼兒園草莓地

  活動目的:

1、知道五一勞動節是勞動者的節日。體驗合作勞動的成功感和愉悅感。

2、讓孩子們體驗勞動的快樂,認識到勞動者的辛苦,知道新鮮的水果是由勞動者的辛勤勞動和汗水換來的,珍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

活動準備:兩個直徑75釐米的塑料大盆,小水桶若干(人手一個),直徑20釐米的塑料盆四個。

活動安排:請宋文成、張志剛、朱良哲、慶龍恆四個小朋友爲大家運水,蔡夢瑤給小朋友拿水壺,其他小朋友負責澆自己的草莓。

活動過程:首先,老師講解活動

我們班的孩子中午起牀收拾好自己的牀鋪,我組織孩子們到我們班的草莓地,請每個小朋友拿好自己的小水壺,自由選擇自己要澆的一列草莓,站在每一列草莓的開始位置,聽我講解,請每個小朋友先澆最後位置的(離小朋友最遠的)那個草莓,倒着澆,慢慢的先澆後面的,從後面依次順序往前澆,每顆草莓澆三壺水,直到草莓喝飽了爲止(就是你再澆水時草莓不喝了,你能看到水爲止)。

進行活動,請孩子們自己動手先到大盆裏去灌水,然後到你負責的草莓地去餵你的草莓喝水。

孩子們的熱情很高,都興致勃勃的活動的起勁,小朋友一開始用一個水壺澆,後來用兩個水壺澆,最後有的小朋友用三個水壺澆,他們先把三個水壺灌滿了,然後提到草莓那個地方,把水壺放下,用完一個再一個,直到把三壺水全部澆完。

最後,孩子們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臉,心裏樂開了花,在快樂的情緒下有秩序的收拾好自己的水壺,收拾我們的工具。

先看好自己的草莓,這一列是我的。

先把袖子抹上去,別把衣服弄溼了。

我們先來舀水,灌好水就可以澆草莓了。

看,我們忙吧!我們可是很認真的呀!

草莓太渴了,我們給它多澆些水。

活動反思:孩子們在勞動的過程中玩的盡興,同時也體會到了勞動的辛苦,也萌生了對植物的愛,合作之力促進了孩子的深厚感情,雖然有一部分孩子的衣服溼了,鞋子溼了。但孩子很高興,也很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培養幼兒的分工合作能力。

2、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插接棒、粘貼板

活動過程:

遊戲拼插“美麗的家園”

1、出示老師拼插的範例圖,請幼兒觀察。

2、老師提出要求:看那組幼兒用最快的時間裏拼插的圖形與老師的圖形一樣。(教師規定時間)

3、幼兒動手操作。

4、請幼兒與老師的圖對照驗證。

幼兒討論:

發現的問題:與老師的圖有什麼不一樣;

找出問題的原因:爲什麼小朋友的圖與老師的不一樣?

解決問題:怎樣不出現這些問題?小朋友們應怎樣做?

結束環節:幼兒重新拼插圖形“美麗的家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圖形經驗,區分方形和圓形。

2、知道在同一物體某些面上能找到方和圓兩種形狀。

3、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圓形的物體(如圓鏡子、碗、臉盆、筆筒、轉盤等)和方形的物體(如毛巾、拎包、書、小方凳等)若干。

2、同時具有圓形和方形的物體若干,如電話、鍾(外框方形和鐘面圓形的)、餅乾箱、紙巾盒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

1、介紹故事名稱——方臉和圓臉,猜猜故事裏可能會講些什麼?

2、介紹主人公——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並認識他們的外貌特徵(方和圓)。

二、理解故事

1、講述故事開始至“吵着要分家”。

——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怎麼了?

——介紹方臉公公的東西和圓臉婆婆的東西,發現分類的依據。

2、初次嘗試根據形狀分類。

——出示需要分類的物品,說說有些什麼。

——擺弄物品進行分類。

——觀察分類的情況,判斷:方臉公公拿到的是不是都是方的?圓臉婆婆拿到的是不是都是圓的?

3、繼續講述故事,引出再思考的問題。

——哪些是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爭着都說屬於自己的東西?

——爲什麼方臉公公和圓臉婆婆不再吵架了?

三、遷移經驗

回憶生活中的物品、玩具等,看看有沒有同一件東西上既有方形又有圓形兩種形狀特徵。

活動延伸:

1、請孩子繼續觀察收集生活中既有方又有圓的物品,將圖片和相關資料帶到幼兒園,佈置在一起,相互交流。

2、改編故事《方臉和圓臉》,試着編畫《紅臉和白臉》、《三角爺爺和梯形奶奶》等故事書。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與以往不同,是以故事情節的發展爲主線逐漸展開,對於習慣計算課的我來說,有了一定難度。如何讓豐富精彩的故事情節變得不是那麼重要,將孩子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故事中蘊含的數學中——重點突出感知圓與方形的交集的這一元素。所以把握好本次活動的主旨,讓故事爲數學所用,體現出故事本身蘊涵的數學思想十分重要。

1、前期經驗的準備充足:

我在開展活動前請家長配合本次活動帶領自己的孩子一起找找家中的圓和方形的物品。所以在活動中,當問及幼兒這方面的問題時,孩子們的回答還是很積極,答案也是很豐富的。

2、提問的語句需要精心組織:

既然本次活動不是簡單的故事講述,那教師的提問重點就應該放在圖形感知上。教師在第一環節介紹主人公時,應重點讓孩子觀察公公婆婆的不同臉型(方和圓),忽視掉其他無關元素。

環節中有一處的提問我放棄了迴應幼兒的提問,幼兒說分家就是離婚時,我沒想到幼兒會說出離婚這個詞,於是我就用了“哦”簡單帶過。其實可以正面回答幼兒,告訴他“嗯,這是你的理解,離婚也是分家的一種”來予以迴應。並解釋分家的真正含義——將家裏的東西一分二,一些給公公,另一些給婆婆。“你們猜猜,公公和婆婆都會拿走什麼形狀的東西啊?”這樣成功地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數學方面,不再糾結於分家的這個問題。

3、故事內容不夠貼近生活,可否自己適當地改編:

例如在講到故事中又有方又有圓的小桌子,幼兒普遍不能理解。“哪裏有圓的東西啊,老師?”這和幼兒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他們對於圓形的釘子認知較少。釘子作爲傢俱的內墊物,幼兒不易觀察,這也就造成他們很難理解這個環節。因此我是否可以在保證目標的前提下對故事中的物品進行適當地調整,將小桌子換成便於幼兒能夠看見的微波爐,燃氣竈等。這些物品體積大,自己的圓形和方形也更爲明顯,易於孩子們識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長方體,並學習正確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2、在觀察及動手製作的過程中,感受正方體和長方體的不同。

3、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收集長方體的盒子。

2、物質準備: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剪刀、膠棒、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1、小老鼠要送禮物。

-教師出示一個禮物:"我這兒有一個禮物要送給好朋友,但沒有合適的盒子,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自己做盒子。

2、觀察認識長方體。

-教師出示長方體盒子,幼兒觀察,說一說它是由正方體組成的嗎?它是由什麼形狀組成的?

-教師:猜猜長方體由幾個面?你有什麼好辦法能知道長方體有幾個面?教師可啓發幼兒想出在長方體上面寫數字的方法,得出長方體有六個面。

-出示正方體,引導幼兒將正方體和長方體進行比較,得出:正方體和長方體都有六個面,正方體的六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六個面有長方形,有正方形,是大小不一樣的。

3、製作長方體。

-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長方體展開圖。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長方形?並未每一個面標上數字。

-啓發幼兒遷移製作正方體的經驗,在虛線的地方向裏折,在打x的地方貼漿糊,做一個長方體的禮品盒。

-幼兒操作活動,教師提醒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將廢紙扔入指定的簍子中,抹玩漿糊要在抹布上擦手。

4、找找長方體的物品。

教師:想一想,找一找,教室裏有哪些東西像長方體,哪些東西像正方體?幼兒尋找室內類似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物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和求知慾望。

2.增進幼兒肢體各部位的協調能力。

3.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後發生變化。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把顏色混合在一起

2.紅、黃、藍三種顏料水若干瓶、一次性塑料杯、紙巾。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講故事

泡泡媽媽有很多的泡泡寶寶,有一天他們在玩耍,藍泡泡和黃泡泡一抱忽然變成了綠色,

藍泡泡和紅泡泡一抱忽然變成了紫色。紅泡泡和黃泡泡一抱忽然變成了橙色。

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這是怎麼回事?

二、展開

1.觀察:泡泡寶寶變變變

投放材料請小朋友動手驗證

(兩種顏色的水寶寶混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

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會變成綠色。

2.請小朋友分組,進行配色活動

3.請小朋友說一說,藍黃寶寶混合後會有什麼變化?變成什麼顏色了?

4.教師小結: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真的會變成綠色(出示色卡)。綠色真漂亮,

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什麼是綠色的?

三、感知配色方案

1.趣味練習:把顏色混合在一起

把一種顏色和另一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幼兒觀察並塗色

2.投放紅色顏料瓶,請幼兒進行配色遊戲,感知多種配色。

(1)請小朋友分組,進行配色活動。(做好常規要求)

(2)請幼兒交換場地,進行另一種配色活動。

3.請小朋友說一說,藍紅(黃紅)寶寶混合後會有什麼變化?變成什麼顏色了?

4.教師小結:藍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紫色,黃色和紅色抱在一起會變成橙色。

(出示色卡)。紫色真漂亮,還有什麼物品是這個顏色的?

你還知道什麼漂亮的顏色呢?

四、趣味練習:顏色的混合

試試兩種顏色碰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

請幼兒將自己的配色結果塗在趣味練習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