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編9篇

本文已影響 3.02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編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活動有兩個:“尋找澱粉蹤跡”與“澱粉消失了”。其活動的大致設計,一是觀察比較澱粉和滑石粉,讓學生自己設計區分的方法(外觀、手捻、觸摸、用碘酒),二是比較不同配比的澱粉和滑石粉混合物滴上碘酒的反應,(澱粉數量逐步減少)讓生猜測減少到一定程度時會怎樣?從實驗中讓生髮現:這些方法不僅可檢驗物質裏是否有澱粉,還能據藍色的深淺判斷澱粉含量的多少,而後是一個“米粉老鼠”的遊戲,起到激趣作用。再次是用碘酒鑑別食物裏是否含有澱粉、(先猜後做爲好)“澱粉消失了”是本單元最後一個內容,具體的實驗是分裝“三瓶澱粉糊,一瓶滴碘酒,另一瓶加唾液,搖勻後滴入碘酒再觀察,討論爲什麼有不同的現象?教材中有思考幫助引導,教師要加以應用。“澱粉消失了”的問題,要注意的是:A、時間可能不夠。遊戲“米粉老鼠”可不做,其構建的意義與聯繫與別的活動不大,可省。B、注意唾液的收集有講究。

《澱粉的蹤跡》一課是以澱粉作爲觀察對象,並通過對澱粉的探究讓孩子們知道,我們周圍的事物中,蘊含着許多科學道理。

(1)、“尋找澱粉的蹤跡”的第一個實驗是觀察和比較不同配比的澱粉和滑石粉滴上碘酒後的反應。在實驗中孩子們會發現:不僅可以用碘澱反應檢驗滑石粉裏有沒有澱粉,還能根據藍色的深淺來判斷澱粉含量的多少。

“尋找澱粉的蹤跡”的第個實驗是用碘酒來鑑別一些食物中是否會有澱粉。讓孩子們先進行預測,再進行實驗驗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澱粉消失了”這一活動,讓學生在澱粉糊加入唾液,搖晃之後再滴入碘酒,杯中的液體不再變藍了,讓學生嘗試探究變化發生的原因。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澱粉和滑石粉的區別。

(2)知道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並根據藍色的深淺來判斷澱粉含量的多少,利用碘澱反應可以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科學探究目標:

(1)會藉助放大鏡進行觀察,通過比較進一步認識澱粉和滑石粉的區別。

(2)在用碘酒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時,學習運用預測;在觀察澱粉糊加入碘酒後發生變化時,嘗試探究變化發生的原因。

▲情感態度目標: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尊重科學事實,培養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同時在討論中逐漸養成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又能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

教學重點:組織學生開展找澱粉的探究活動的過程是本課的一個重點;

教學難點:澱粉碰到唾液後消失了

活動材料單:

每個小組:(澱粉、滑石粉標上1、2)、碘酒、滴管、玻璃杯、白紙5張、牙籤2支。書法軸聯(題目、評價語)

學生自備:蔬菜、水果、米飯、饅頭、肉食品等。題目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 小魔術導入,引出本課研究的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魔術,好嗎?魔術:出示一張書法作品(這是一張白紙)。請一學生爲全班同學朗讀。大家認爲這張紙上沒有字,是嗎?老師可以讓它變出字來,你們相信嗎?此時我讓學生用碘酒在紙上進行塗抹,讓紙上的文字得以顯示。紙上寫的是什麼字呢?誰能說一說字是什麼顏色的?

2.那麼,你能提出幾個有關這個小魔術的問題嗎?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嗎?(課件:板書:澱粉+碘酒→藍色)

3、小結:原來我們用碘酒可以找到找到澱粉的蹤跡的。太高興了,我也爲同學們能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今天看到的現象,更高興。

二、探究活動

(一)觀察和比較澱粉和滑石粉。

情景:老師買了一袋澱粉和一袋滑石粉。想請同學們幫忙區分區分,願意幫忙嗎?1、在觀察以前,小組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已經學過的方法?

2、討論後小組交流方法。(每袋貼標籤1、2)鼻、手、眼、碘酒。

3、同學們一定是滿載而歸吧。以小組爲單位向全班交流,介紹自己小組的方法及發現。

2、觀察和比較不同配比的澱粉和滑石粉混合物滴上碘酒後的反應。如果將澱粉與滑石粉混合在一起,並逐步減少澱粉的數量,滴入碘酒,顏色會發生什麼變化?(怎麼做這個實驗?要主

意什麼?滑石粉的量及碘酒的量。)(板:滑石粉 + 碘 → 不變色)

(二)用碘酒鑑別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情景:我們知道碘澱反應會變藍色,還知道澱粉的含量不同遇碘變色的深淺程度也不同。老師有一個想法,猜測老師想什麼樣?(學生猜測)我們把這一知識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怎麼樣?

(1)讓學生出示自己帶來的食物,猜測這些食物是否含有澱粉,把認爲含澱粉的食物放在一堆,不含澱粉的食物放在另一堆。(你是憑什麼來猜的?)(表二)

(2)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用滴碘酒的方法驗證。學生實驗操作。(表二)

(3)學生表述。

探究活動二、做澱粉消失了的實驗

情景:接下來讓我們做一個更有趣的魔術。 放1、2、3、4個透明的杯子,加一些澱粉糊,攪拌。快速地在2號中加唾液,不讓學生髮現。

(1)1號杯加碘酒,猜測,仔細看,有什麼變化?變藍告訴我們什麼?這個魔術好嗎?可是我們在這兒找到了澱粉。

(2)2號杯加碘酒,猜測,搖晃幾下,發現什麼?不變藍告訴我們什麼?這澱粉到哪兒去了呢?

情景:老師想帶徒弟。你們猜測原因。充分展開,學生嘗試探究變化發生的原因。A搖晃。學生試第三個杯來排除。B 變成其它東西了。變成什麼?老師用什麼辦法?學生試。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兩個瓶子裏爲什麼會有不同的現象?”

…釋疑:含有澱粉的食物,被人吃進嘴裏後,經過牙齒的細細咀嚼,澱粉還在嗎?

三、拓展環節:

這節課我們去尋找澱粉的蹤跡,找到了,又讓他給跑了,同學們有興趣嗎?研究後的收穫都很大,說說你學到了什麼樣?但時間有限,對於澱粉,你們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呢?同學們可以用今天學到的研究方法,自己課外去研究新的問題。因爲澱粉與食物、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十分密切,老師建議大家自辦一份食物與人的小報,充分展示你們的才華。

評價:學生用碘酒液噴。

四、作業。“米粉老虎”遊戲;寫一份童話。

●板書:

澱粉的蹤跡

澱粉 + 碘 → 變色

滑石粉 + 碘 → 不變色

澱粉糊 + 碘 → 變色

澱粉糊 + 唾液 + 碘 → 不變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兒歌。

2、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幼兒嘗試仿編兒歌。

3、通過遊戲活動,初步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自制繪本《小雨點》,糖紙、塑料袋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引起幼兒興趣。

1、今天劉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本好看的書,想不想看一下?

2、這個誰呀?(小雨點)

二、分段欣賞兒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1、小雨點,下呀下。(翻看第一畫面)

①瞧,小雨點敲打在哪裏?

②小雨點敲打在雨傘上,發出了很好聽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③發出了什麼聲音?(“啪!啪!啪!”)

④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2、小雨點又去拍誰了呀?(翻看第二畫面)

①小雨點拍拍樹葉,發出了很好聽的聲音,仔細地聽聽。

②發出了什麼聲音?(“嚓!嚓!嚓!”)

③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3、小雨點滾到哪裏去了?(翻看第三畫面)

①小雨點滾到屋頂上去了,發出了很好聽的聲音,仔細地聽聽。

②發出了什麼聲音?(“嗒!嗒!嗒!”)

③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4、小雨點落到哪裏去了?(翻看第四畫面)

①小雨點落到水裏了,發出了很好聽的聲音,仔細地聽聽。

②發出了什麼聲音?(“譁!譁!譁!”)

③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5、喲,這小雨點每到一個地方都發出了好聽的聲音,你們覺的它像什麼呀?

三、學習兒歌

1、教師完整念兒歌。

2、引導幼兒一起學念兒歌。

3、幼兒學習兒歌。

四、遊戲:小雨點

1、小雨點每到一處都發出了好聽的聲音,你們想不想來玩一下的?

2、教師講述遊戲規則:兒歌唸到聲音部分,請幼兒用所需材料發出聲音。

3、幼兒遊戲。

五、仿編兒歌。

1、小雨點下呀下,你猜它還會落到哪兒去呢?

2、幼兒嘗試仿編兒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安靜地傾聽散文。

2、初步理解散文的內容,產生喜歡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藍天背景圖一幅、月亮阿姨一個、星星若干個

2、月亮阿姨頭飾一個、星星頭飾若干個

3、配樂散文錄音帶、歡快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流程:

一、星星來做客,導入課題。

(唱歌曲《滿天都是小星星》使幼兒安靜下來)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我們早就認識的朋友,這個朋友它藏在我們剛剛唱過的歌裏,你猜它會是誰?(請幼兒說說)對,是可愛的小星星!(出示紙偶星星一個,請大班小朋友幫忙)星星:我是一顆小星星,大家好,我從天上來,小朋友你們知道天上是怎樣的嗎?那你們知道天上有什麼嗎?(請幼兒說說天上有什麼?)

師:小星星,天上是不是有好多好多好玩的東西啊?星星:對呀,天上可好玩了,有好多好多的東西。那你們知道我什麼時候出來嗎?(晚上)我每天晚上出來玩,我還在藍天幼兒園上學,跟你們一樣,讀小班,我有好多好多的朋友,你們想聽聽我們幼兒園發生的有趣的事?

二、聽錄音。

師:你聽到了什麼?(請幼兒說說)

(出示背景圖,紙偶劇表演,教師念一遍散文,幼兒再欣賞。)師:那我們再來仔細地聽聽好嗎?

1、傾聽散文(前半段)教師提問:

(1)小星星的`幼兒園是怎樣的?(好藍好藍的幼兒園)

(2)藍天幼兒園上有小朋友嗎?它們是誰?(小星星)

(3)那這些“小朋友”在幹嘛呢?(這個走過來,那個走過來,好象在遊戲,好象在跳舞)它們開心嗎?(它們玩得可開心了!)

(4)那藍天幼兒園有老師嗎?是誰呢?(請幼兒自由說)

師:那讓我們接着聽藍天上的幼兒園吧!

2、傾聽散文(後半段)教師提問:

(1)現在誰出現了?(月亮阿姨)

(2)她來幹嘛的呢?(給小星星講故事)小星星們怎樣呢?(玩累了,聽故事)它們喜歡聽嗎?(喜歡,它們靜靜的聽得入了迷)

(3)那藍天幼兒園有老師嗎?是誰呢?(是月亮阿姨)那月亮阿姨象不象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呢?我們再好好地來聽一下好嗎?

三、角色表演。

師:你們喜歡藍天幼兒園嗎?那你們也想做一回小星星嗎?那我們跟小星星一起來做一回藍天上的幼兒園的小朋友好嗎?老師做月亮阿姨。(請幼兒做小星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標:

1.認識五指,知道五指的名稱。(重難點)

2.通過手偶配對遊戲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準備:

1.手指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寶寶(教師一份示範用,幼兒人手一份用於配對遊戲)。

2.房子背景圖

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我要帶你們去一個地方做客,看,這是誰的家?我們敲敲門問問看,咚咚咚,門開了,哦———原來是小手一家。

(出示戴好指偶的手)

(二)認識五指,初步瞭解五指名稱

1.師:看,小手一家住着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寶寶)

2.介紹具有明顯特徵的手指(大拇指、中指、小指)

教師拿掉大拇指上的爺爺指偶提問:爺爺住在哪個手指上?

師:看看這個手指長得怎麼樣?(矮矮、胖胖)

爺爺住在矮矮胖胖的大拇指上,我們叫它大拇指爺爺,你的大拇指爺爺在哪裏?打個招呼吧!

師:那寶寶又住在哪呢?這個手指長得怎麼樣?(細細小小的)

寶寶住在細細的小指上,我們叫它小指寶寶,你的小指寶寶呢?打個招呼吧!

師:爸爸住在這個手指怎麼樣?(高高的)

爸爸住在高高的中指上,我們叫它中指爸爸,你的中指爸爸呢?打個招呼吧!

師:媽媽住在無名指上,我們叫它無名指媽媽,奶奶住在食指上,我們叫它食指奶奶。

(三)通過配對遊戲,鞏固對五指名稱的認識

師:小朋友的小手一家在哪?讓你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寶寶住到自己的小手上吧!

(引導幼兒邊戴指偶邊說:***住在***手指上)

師:小手一家親親熱熱住在一起(手指收攏)

師:早上,太陽公公出來了,讓我們把小手一家叫醒吧!

大拇指爺爺醒了······

師:大家都醒了,該鍛鍊身體了:大拇指爺爺彎彎腰,食指奶奶彎彎腰,中指爸爸點點頭,無名指媽媽扭一扭,小指寶寶跳一跳。

(四)結束部分

師:做了運動,好累呀,讓小手一家休息下吧。

大拇指睡了,食指睡了,中指睡了,無名指睡了,小指睡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名稱:快樂端午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糉子、雞蛋、艾蒿、荷包、五彩線、端午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爲什麼要掛艾蒿呢?(因爲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糉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糉葉中,投到河裏餵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裏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糉子

(1)觀察糉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糉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糉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糉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糉葉。

師:糉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糉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糉葉。

(3)幼兒品嚐。

師:你們吃過糉子嗎?你吃過哪些糉子?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糉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糉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糉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共同品嚐端午食品。活動名稱:快樂端午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嚐嚐,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糉子、雞蛋、艾蒿、荷包、五彩線、端午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爲什麼要掛艾蒿呢?(因爲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糉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糉葉中,投到河裏餵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裏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糉子

(1)觀察糉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糉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糉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糉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糉葉。

師:糉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糉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糉葉。

(3)幼兒品嚐。

師:你們吃過糉子嗎?你吃過哪些糉子?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糉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糉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糉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共同品嚐端午食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由於本班的幼兒都來自農村,他們的動手能力較差。爲了激發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和操作能力,也爲了培養幼兒對自然界中事物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熱愛自然、親近自然,保護動物,設計了本節手工課。

  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雙三角的折法。

2、發展幼兒手眼協調能力,能較均勻地將左右兩個角向同一方向摺疊。

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教師示範、幼兒動手操作及遊戲完成教學任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幼兒的審美觀和發展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2、培養幼兒對自然界中事物的好奇心,

3、培養幼兒熱愛自然、親近自然,保護動物,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雙三角的折法。

教學難點:雙三角的折法和青蛙前後腿的折法。

活動準備

青蛙玩具、青蛙圖片,大範例一個,正方形紙若干,佈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塊,青蛙跳音樂片段。

活動過程

1、啓發引導幼兒總結青蛙外形特點。

2、出示大範例,引導幼兒觀察範例中前後腿的折法。

3、教師分步示範摺疊方法,重點講解雙三角的折法。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掌握重點,體驗成功感。

4、遊戲《青蛙賽跑》

5、引導幼兒將“青蛙”放在“池塘裏”

小青蛙玩累了,它該到池塘裏喝水,休息了。咱們把它們放到池塘裏,讓它們休息。小朋友也要向青蛙一樣,該喝水,休息了。

6、喝水環節中,教師口頭幫助幼兒複習青蛙的折法,再引導幼兒進行講評。

7、活動自然結束。

8、課後活動:小朋友回家教父母折青蛙進行遊戲,一方面複習,增進家庭親情。

教學反思

1、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每個幼兒都能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2、在教學活動中,幼兒之間相互合作,這樣培養了幼兒的團結協作精神。

3、在教學準備、幼兒動手操作方面等,我都考慮的非常周到,而就在最重要的講解示範的不夠清楚,多數小朋友都沒達到我所要的教學效果,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注意對方法的傳授,還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創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給幼兒們恰如其分的指導,融入孩子當中並以幼兒的心態、興趣和目光去參與教育和開展活動。

4、本節課對動物的保護沒有進行說明,我會在下一節課上加以補充。

5、通過這節課使我瞭解到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是超乎我們大人所想象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他們也會對手工課充滿興趣與好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2 體驗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情感。

準備:故事磁帶、教學掛圖、幼兒用書《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教學重點

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教學難點

故事表演

過程:

1、傾聽錄音 瞭解故事內容 幼兒第一遍傾聽後,告訴同伴故事的名稱 師生共同聽故事錄音:故事裏都有誰?

2、學說對話,進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內容:

出示背景圖和故事中的動物形象講述故事:

----------小青蛙看見小鴨子、小烏龜是怎麼說的?

小動物是怎樣上幼兒園的?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故事內容,教師巡迴聆聽:

-------爲什麼要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3、情景表演,體驗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感: 觀看大班幼兒的表演。 大班幼兒帶弟弟妹妹一起表演,進一步體驗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情感。

4、經驗遷移、表達感受:

----------你會將自己開開心心上幼兒園的故事表演給大家看嗎? 幼兒表演,教師觀察、鼓勵幼兒。

5 小結講述幼兒表演情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毛毛蟲的故事

經過環節的調整後,又一次進行了試教,整個活動下來,前面部分安靜的聽故事學說短句還是比較順利的。只是到了遊戲環節,孩子們又開始了興奮,使得場面混亂,只得匆匆收場,沒有達到預設的目標。反思後認爲問題出在遊戲前,教師交代不清楚。所以當我說請毛毛蟲們一起爬出去玩時,有幾個孩子爬的快的孩子看見佈置好的蘋果樹、香蕉、小樹的時候,就已經衝在那裏東碰碰、西摸摸,我說的故事情節他們也無法聽清楚,完全不能跟着故事的情節進行表演了;於是我只好更大聲的說,等到我說肚子餓了去找食物的時候,還沒等我提要求就都開始摘了,而且蘋果、香蕉、樹葉隨便摘,造成一片混亂,孩子們始終處於興奮的狀態,使得遊戲表演、故事回顧與鞏固短句的目標,沒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修改的思路是:

1、在遊戲時必須把要求提前提清楚,教師的引導語相當重要;

2、在教具的佈置上要考慮更全面,一個班的孩子較多,佈置時注意範圍要大,要有一定的距離,一次要能容納下這麼多的小朋友,這樣應該會避免混亂現象的發生,使遊戲表演很好的進行。

3、在表演時可以配上舒緩的背景音樂,以緩和孩子們的情緒。

4、各個環節還可以更緊湊一些。

對於遊戲混亂的情況,也有同事提出,孩子看見佈置在那裏的蘋果、香蕉等肯定會興奮的,可以把這些先遮擋起來,可能會好些。但又考慮到事先先遮擋的方法已經不再提倡,而且把遮擋物拿開又需要花費時間,所以這次還是以開放的形式出現。修改後將再次試教,面對陌生的孩子們,說心裏話,對於遊戲的環節我心裏真的沒有底了,有點心理障礙了。但願這次能順利進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感受人與花草樹木的親密情感

初步認識區別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表述物體,體會物體大小的相對性

重點難點

重點:區別物體的大小,感受人與花草樹木的親密情感

難點:理解物體大小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卡片上的各個動物

物質準備:大小動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禮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皮球若干、籮筐一隻

活動過程

教師帶着幼兒來到活動場地,圍坐在草地上。

一、認識“大樹”和“小草”,區別大小。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樹和草,請他們比較樹和草的大小,並和幼兒一起念兒歌:“大樹大,大樹叫小草娃娃,小草小,小草叫大樹媽媽。”

2、請幼兒去抱抱大樹媽媽,撫摸小草娃娃。

二、給大樹和小草找鄰居

1、師:“今天還來了許多動物客人,它們想和大樹媽媽、小草娃娃做鄰居,大動物說想和大樹媽媽做鄰居,小動物說想和小草娃娃做鄰居,我們給這些動物排排好,行嗎”

2、請幼兒按“大動物”和“小動物”分別取動物卡片放在大樹腳下和草叢邊,邊放邊說:“大xx是大樹的鄰居,或小xx是小草的鄰居。”老師個別指導。

三、給大樹、小草和動物們送禮物。

1、師:“我們給大樹媽媽和小草娃娃找到了鄰居,我們再把帶來的禮物送給它們,好嗎”

2、請幼兒按大小給卡片分類,大的掛在大樹媽媽和它的大動物鄰居身上,小卡片送給小草娃娃和它的小動物鄰居。

四、玩“揀皮球”遊戲。

1、師:“大樹媽媽和小草娃娃真開心,它們想和我們一起玩揀皮球的遊戲,你們願意嗎”

2、遊戲:老師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滾出去,幼兒四散撿皮球,撿到皮球后說:“我撿到了一個大(小)皮球。”(遊戲2―3次)。

延伸活動

在區角活動中,益智區增加比大小活動,美工區增加塗色活動――塗大樹和小草。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次數學活動充分利用園內的優美環境,將孩子們領到室外,席地而坐,讓幼兒直接與小草、大樹接觸,直接與大自然對話,切身體會小草的嫩,大樹的美。活動自始至終以“大樹媽媽”和“小草娃娃”爲主線,將大樹和小草擬人化,以達到人、動物、植物以及大自然的和諧一體。根據小班幼兒愛遊戲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過程始終圍繞着“大樹媽媽”和“小草娃娃”的遊戲內容而展開。活動中,教師以不同的學具,吸引着幼兒不斷地與周圍環境發生作用,並讓幼兒在想想、找找、送送、講講、玩玩的過程中,正確地區別大小,感受物體大小的相對性。從而提高幼兒思維的準確性,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二、效果分析

教學活動場地由室內搬到了草木盎然的室外,孩子們不但可以摸一摸嫩綠柔軟的小草、鬱鬱蔥蔥的大樹,還可以與它們一起玩遊戲,甭提有多高興了。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把小草、大樹當成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們在輕鬆的數學遊戲中,自然地貼近了小草大樹、貼近了大自然。整個活動始終貫穿一個“玩”字,遊戲化的活動情境緩解了小班幼兒注意力易分散、堅持性差的矛盾,充足的學具滿足了孩子好奇、好玩的特性,每一個環節孩子們都完成得很好,雖然孩子們在操作中的語言表述不是很完整,但操作的正確率很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