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九篇

本文已影響 2.17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九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本次活動能夠知道每片葉子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脈絡,是每個個體的獨特標誌。

2、幼兒通過觀察能夠發現兩片葉子的不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結論,使幼兒對科學觀察產生興趣,養成愛觀察、愛動腦的習慣。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經學習過關於樹葉的知識,有一定的經驗準備。

2.物質準備:關於樹葉的圖片(特徵明顯、相似)、樹葉模型

活動過程:

1.導入:(組織上課)小朋友們喜不喜歡猜謎語啊,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一起來猜一猜好不好。大家認真聽哦,老師要出謎語了(出示圖片)

2.開始:大家以前是不是都認識很多樹葉呢,下面我們來一起認一認好不好。(出示比較有特徵的樹葉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學過的知識)

老師想問問你們,有仔細觀察過葉子嗎?(有:就請幾位小朋友簡單回答一下)

今天老師帶領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每個人都要認真仔細的觀察,看看他們有什麼特點,是不是相同的。(兩兩一組出示相似的葉子)

現在和你身邊的小朋友6個人一組可以交流你觀察到的結果(1~2分鐘),

請幼兒進行回答。

3.小結:(組織紀律,進行小結)世界上有許多種葉子,每棵樹也有很多片葉子,但是每片葉子都有自己的脈絡。這些信息就是我們自己的特點,代表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是獨特的。

活動延伸:

樹葉可以製作出美麗的作品,在以後的美術課和手工課一起進行製作。

活動反思:

《神奇的葉子》這一課的活動,我設計了三個版塊。第一版塊是瞭解、介紹葉子。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有關葉子的知識,養成收集、整理資料的學習習慣,並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第二版塊製作葉畫。目的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第三版塊是編故事。目的是鼓勵學生勇於展示自我,發揮潛能。

三個版塊的設計,我注意做到:

一、關注學生的生活和體驗,讓課堂貼近生活

“迴歸生活、關注兒童現實生活”的課程理念決定生活化是小學思品課程的首要特徵。本節課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從學生生活實際“找身邊的變化”入手,尋找教育教學的最合適的切口和教育點,讓學生產生親切感,使課堂更貼近生活,更貼近學生。

二、關注學生的參與和實踐

注意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從準備到展示到交流,給學生以充分的活動空間,給學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間和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成爲學習的主人。小組交流比指名讓學生髮言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改變學習方式,在製作葉畫這一環節允許學生自主選擇獨立完成還是與人合作,尊重學生的選擇。欣賞學生的創作與表現,讓學生體會創造的樂趣、成功的喜悅。真沒想到,他們能做得這麼好!下課後我感觸頗深,我們真的不能小看二年級的學生,只要我們適當加以引導,比如在做之前先請他們說說葉畫的做法,注意些什麼,然後大膽放手讓他們去實踐,我們的學生就一定能帶給我們驚喜!

三、關注課程內容的綜合性、開放性和課堂活動方式的實效性

課程內容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課堂。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處理教材,在這一主題中整合多學科的知識。這節課我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條件,以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體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在活動中盡情地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悅,體驗學習的樂趣。

本課也感到有些不足之處:

1、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對學生要求提的不夠明確。個別學生收集的葉子顏色、形狀、品種較單一。有關資料查找不全面。

2、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瞭解不夠,給編故事留的準備時間太短,影響了故事的質量。

3、評價語言不夠豐富。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會注意努力學習,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中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六月一日是小朋友的節日。

2.能勇敢、大膽地集體面前表演節目。

3.體驗節日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5.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準備一些幼兒操作活動的材料:皺紋紙、卡紙、毛線、糨糊、抹布。

2.操作材料,教學掛圖。

  活動重點:

知道六月一日是小朋友的節日。

  活動難點:

能勇敢、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演節目。

  審美元素:

“六一”的鮮花最美,“六一”的孩子最快樂。“六一”是每個孩子最嚮往的節日。這是小班的幼兒第一次在幼兒園過兒童節,教師和幼兒共同創設出溫馨快樂的環境,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感受到節日帶來的快樂美好的心情。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知道“六一”是小朋友的節日,激發幼兒過節的願望。

師:幼兒園這幾天好漂亮,爲什麼要打扮得這樣漂亮呢?“六一”兒童節是哪一天,是誰的節日呢?你以前過“六一”兒童節嗎?是怎樣過的?

2.引導幼兒討論:你想如何過“六一”兒童節。

引導幼兒看操作材料、教學掛圖。

師:小朋友,你們看,各行各業的叔叔、阿姨都在爲我們的節日而忙碌,你想怎樣過“六一”兒童節?爲了慶祝“六一”兒童節,你想用些什麼材料裝飾我們的活動室?

3.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分組,進行慶“六一”的手工操作活動。

(1)教師介紹爲幼兒準備的材料。

(2)幼兒分組進行手工操作活動,教師酌情給予幫助。

4.教師和幼兒共同佈置節日的環境,欣賞自己的作品。

5.幼兒唱歌、跳舞、做遊戲來慶祝自己的節日。

(1)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表演、做遊戲。

(2)教師向幼兒發紅花、贈送禮物,並祝幼兒節日快樂!

小百科: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爲國際兒童節。它是爲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撫養權,爲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爲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節日。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爲兒童的節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5~6歲的孩子,是語言發展的快速時期,有空就聊天,成爲孩子們一日活動中最開心的事情。最近,班裏歡歡、琪琪等孩子聊天的話題被“炒”得沸沸揚揚,“火爆”得不得了。話題中,孩子們一直圍繞着汽車的內容與小夥伴開展討論,比較不同車的不同優勢,介紹自己喜歡的車的優點,而且,他們還帶動了周圍一大片的孩子參與討論,有的孩子還從家中帶來了許多汽車圖片、汽車圖書及汽車玩具,小組之間進行着相互比較、討論着,在孩子們的心中,似乎都有了一款自己的愛車,這樣的話題,“熱”了很久…… 《指南》中提出,“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因此,我開展了《各種各樣的車》的主題活動,藉此契機,滿足幼兒對有關汽車知識的渴望,綜合活動《我喜歡的車》,僅是主題活動中的一個內容。 活動名稱: 我喜歡的汽車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看視頻資料,瞭解汽車的基本結構特點。

2、樂意大膽想象,並用語言表達自己喜歡的汽車。

3、利用各種紙盒的'特點,通過不同形式的組合,運用剪、貼、粘等不同的方法制作各種不同的“汽車”。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有關不同汽車的視頻資料

學具準備: A組:半成品的作品 B組:各種不同的紙盒 C組:已任意組合好的紙盒

共有:剪刀、膠棒、小膠帶、雙面膠、各種色紙、小瓶蓋、吸管等等。

環境佈置:

1、主題牆面“各種各樣的汽車”( 各種車的圖片及玩具模型)

2、佈置場景“熱熱鬧鬧的大街”,街中有紅綠燈的標誌。

活動過程:

一、遊戲:看一看、說一說

請幼兒觀察視頻資料,瞭解汽車的基本結構,介紹並概括出汽車的基本特點。

小結:不同的車由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構成(或橢圓體),車下有輪子、車身上有車窗、車燈等等。

二、遊戲:想一想、說一說 樂意大膽想象,並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汽車。

小結:幼兒喜歡的車的主要特徵,如:會飛的車是什麼樣子?它有什麼可以飛呢?會在水中行駛的車是什麼樣子?它爲什麼不怕水呢?等等。

三、遊戲:想一想、做一做

提出“馬路上的車很少”,我們可以製作一些汽車開進馬路,並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嘗試。

1、與幼兒討論:這裏都有什麼材料?它們可以做什麼?它們可以怎樣連接?膠帶可以怎樣使用?膠水呢?(爲幼兒動手製作積累經驗)

2、 向幼兒分組提出不同的目標:

A組,扮點組:

引導語:托盤裏有什麼?它會是一輛什麼車,爲什麼?你能不能用這些材料把它裝飾更漂亮一些?

提示幼兒運用輔助的小材料進行裝飾。

B組,自由組:

引導語:托盤裏有什麼?你喜歡的車是什麼樣子?它有什麼本領?請小朋友自己選不同的材料,製做一輛自己喜歡的車。 提示幼兒在製作時要考慮自己汽車的特殊功能,如:會飛、無人駕駛等等特徵,可以在什麼地方體現。

C組,改造組:

引導語:看看托盤裏有什麼?它們又像什麼,能不能把這些材料改一改、變一變,製作成自己喜歡的汽車,它會是一輛什麼樣車,又有什麼特別的本領呢? 提示幼兒在製作時,要考慮材料的特徵,體會巧用、巧改材料的樂趣。

四、遊戲:玩一玩、樂一樂

教師扮演交通警察,帶幼兒在已佈置好的場地“熱熱鬧鬧的大街”中進行“紅綠燈”的遊戲,知道“開”車時要遵守的交通規則,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延伸:

可將幼兒自己製作的“汽車”投放到區域中,滿足幼兒的興趣需求。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以幼兒的興趣爲出發點,滿足幼兒的需求。

《指南》中指提出, “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生成活動的內容,讓幼兒在活動中成爲主體,教師進則是活動的引導者,綜合活動《我喜歡的汽車》中,每位幼兒的興趣都十分濃厚,活動中,將幼兒聊天的內容進行昇華,如:“你心目中理想的汽車是什麼樣子?”,“它都具有什麼本領?”,“你準備怎樣設計它?”,逐層提問,讓幼兒在腦海中建構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汽車,爲幼兒最後的動手實踐,打下基礎。

二、注重各個領域的整合,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的全面協調發展。

《指南》中提出,“要注重學習和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活動中,我注重語言領域、藝術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整合,藝術領域中 “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將幼兒自己的感受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如:“我喜歡會飛的汽車!”,“我的汽車上有漿,它可以兩用!” “我的汽車是無人駕駛的,永遠不會撞車!”,在討論中積累幼兒的想法,選擇需要的製作材料,設計製作自己心中喜歡的汽車,“開”着自己的愛車進入 “小社會”體驗按規則行駛的樂趣,爲幼兒將來步入“大社會”奠定基礎。

三、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因人而異。

《指南》中提出,“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的水平向更高的水平發展”,我設計了分組進行手工製作活動,讓孩子們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水平選擇和活動的材料,“扮點組---對已有的材料進行加工、裝飾”,“ 自由組---對材料進行隨意組合,剪接、裝飾”,“改造組---根據提供的組合材料,進行想象、添加、裝飾”。

活動中,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材料設計製作喜歡的“汽車”,讓每一個孩子都找到自己的成功點,自信、大膽的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喜歡的“汽車”,活動中,幼兒樂樂“開”着自己的“迷你跑車”說:“我的車是電腦無人駕駛,會自動避讓前方的車!”;幼兒妞妞“開”着自己設計的“飛船汽車”在天空中飛;幼兒琪琪“開”着自己的“摺疊汽車”自由自在地“跑”,據說這種車可以摺疊成一個小箱子……

總之,孩子們在活動中參與度都非常高,自行開發和設計的“汽車”都很有特點,活動比較成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天宮一號成功上天,孩子們從電視上也知道這個信息,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孩子們的學習課本上也有“神五成功發射”的內容,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火箭,瞭解發射基本環節;

2、 初步瞭解我國衛星發射水平,激發幼兒愛國情感;

3、 能繪畫或者摺紙火箭。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火箭,瞭解發射基本環節,激發幼兒愛國情感。

難點:能繪畫或者摺紙火箭。

活動準備

我國多次衛星發射視頻,航天員楊利偉的照片、圖畫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師生談話,觀看“天宮一號”發射視頻,激發興趣,引入活動。

二、基本環節:

1、教師介紹“天宮一號”發射基本情況。

2、觀看“神五”、“神六”發射視頻,教師進行簡介,讓幼兒感受祖國的強大,激發幼兒愛國熱情。

3、認識著名航天員楊利偉。

三、結束環節:

幼兒閱讀課本。

四、活動延伸:

幼兒進行繪畫或者摺紙火箭,到戶外玩火箭。

教學反思

1、課前對幼兒感興趣的點沒有把握準。在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在與看視頻,對教師的介紹沒有興趣。

2、在活動中,師幼互動不足,教師講的過多,幼兒沒有充分表達的機會。

3、幼兒活動時間不太充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

2、有興趣地演唱歌曲,學習仿編歌詞。

活動準備:大鼓

活動過程:

一、從頭說到腳。

(1)我們的身體上有些什麼?我們一起來從頭說到腳好嗎?

(2)幼兒邊拍手,邊有節奏、有順序(由上到下)地說說自己身體的部位:我的頭、我的肩、我的胸…….

(3)幼兒兩兩對坐,邊說邊拍對方身體的相應部位。

二、從頭動到腳。

(1)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是可以動的?(頭、腰、手、腳)我們一邊敲鼓,一邊動動身體。

(2)教師有節奏地敲鼓,幼兒動一動身體。

(3)個別幼兒敲敲,並說"××動一動",教師和幼兒一起"從頭唱到腳"。

三、從頭唱到腳。

(1)我們一起學唱歌曲《我的身體》。

(2)教師範唱,幼兒輕聲哼唱。

(3)幼兒學唱數遍。一邊唱歌,一邊動動身體相應的部位。

(4)除這首歌裏唱到的以外,我們的身體上還有小手、小臉、小耳朵、小眼睛。我們把這些也編到歌裏唱一唱。

(5)幼兒仿編歌詞,並配合動作即興演唱。

遊戲:書寫拼音下午:

遊戲:

1、英語活動。

2、玩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簡食物鏈中的動植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

2、知道自然界中幾種常見的食物鏈。

3、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的慾望。

4、萌發幼兒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6、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課件、動植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根據課件講述故事,激發幼兒興趣。

1、故事裏一開始有誰?後來來了誰?發生了什麼事?

2、故事裏面誰最厲害?爲什麼?

(二)結合課件,瞭解動植物間的食物鏈關係。

1、出示故事裏的動植物圖片。猜一猜:它們有什麼關係?誰被誰吃掉?

2、請幼兒排一排它們之間的關係。

小結:像這樣一個吃一個,好像一條鏈子的關係,我們叫它食物鏈。

(三)瞭解動植物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

1、動物們你吃我我吃它,多殘忍。它們中你最討厭誰?爲什麼?

2、假如沒有了其中的一個動物或植物,會發生什麼事呢?猜一猜。

3、在大自然中,你覺得誰最厲害?(人類)爲什麼?人類的什麼行爲會造成動植物的減少呢?(如過量捕殺動物;過度砍伐樹木等)

4、討論:爲了保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我們應該怎麼做?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教育幼兒愛護環境,愛護動物)

5、發散思維,講述其它的食物鏈。如海里的食物鏈。

(四)遊戲:誰餓了

1、幼兒自由選取角色,根據音樂做動作。

2、音樂停止,請扮演相關植物鏈角色的幼兒根據食物鏈的關係迅速手拉手蹲下。

教學反思:

首先,用故事引入生物之間的敵對關係。其中的食物關係顯而易見,激發了學生開始學習的興趣。而食物關係用箭頭標識,看起來雖然比較容易,但學生往往會畫錯箭頭的方向。對此,準備了幾個紅色箭頭,並着重指出板書按“誰被誰吃”的方向畫出來。

其次,着重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具體說活動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正確理解食物鏈的構成。通過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成語的收集,學生知道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多種多樣,普遍存在。通過觀察和閱讀第 45 頁的文字,組織討論,學生知道食物鏈上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及作用;知道食物鏈的源頭在植物,終點是兇猛的動物。第二層,建立食物網的概念。畫食物鏈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但在一定的生活區域裏給形象的生物畫,很容易畫亂。爲了減少盲目性,引導學生從綠色植物開始一直找到兇猛的動物結束。

小百科:食物是指能夠滿足機體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並能延續正常壽命的物質。對人體而言,能夠滿足人的正常生活活動需求並利於壽命延長的物質稱之爲食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四季娃娃”設計思路:

著名的大教育家陳鶴琴指出:我們要利用大自然、大社會作爲我們的活教材。在美麗的春天的主題活動中,我帶領孩子們來到綠色家園中尋找春天,發現孩子們喜歡把野花、野草插在頭上、戴在胸前,變成一個美麗的春姑娘,展示自己的美。在春夏秋冬的大主題活動中,我發現我班幼兒對“一年四季”的基本特徵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初步區分一年四季的變化。但因爲一年四季是輪換出現的,孩子們往往對已經過去的季節特徵會漸漸遺忘;於是,我根據孩子們對四季特徵的已有經驗和愛裝扮愛表現的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也是我對“綠色實踐活動中教學模式的研究”這一課題研究的又一次實踐,在預設()本次活動目標時,我將課程目標與“綠色實踐活動中教學模式的研究”這一課題目標相結合,在活動過程中,我儘量爲孩子創設環境,提供材料,引導孩子充分的創造並表達表現,讓孩子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更好地獲得發展

本次活動的目標爲:

1、通過回憶交流四季的相關經驗,進一步感知四季的不同和美。

2、通過裝扮四季娃娃,體驗裝扮的樂趣,培養幼兒合作、創造和表現表達能力。

活動一開始,我讓孩子充分交流和爸爸媽媽一起回憶收集的四季祕密,讓孩子進一步認識瞭解了四季特徵的基礎上,體會四季不同的美,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是裝扮四季娃娃的過程,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以四季媽媽來到我們班級,召開舞會爲切入口,讓媽媽穿着具有有四季特徵的美麗服裝展示在孩子面前,讓孩子感受四季媽媽給我們帶來的快樂的同時季節的不同特徵,這時我就及時啓發幼兒留意媽媽服裝上材料,啓發幼兒創造性的運用各種材料裝扮自己,讓孩子在實踐中瞭解,在實際操作中更加明確四季的特徵和美。爲了滿足不同層次孩子的需要,在投放材料時,我沒有按季節特徵將材料歸類提供,而是有意地爲不同層次的幼兒自主選擇、創造性地使用材料提供空間,以再現四季的不同特徵和美,體驗裝扮的樂趣。我就啓發幼兒和材料的運用,當孩子們對用感官從中啓發幼兒對材料的運用,激發幼兒裝扮的慾望。然後,我讓孩子們自主商量、確定合作伙伴和想要裝扮的季節娃娃,併爲孩子們提供多種原始、半成品材料,進行裝扮。

要求我們:

要關注幼兒的主體意識和初步的社會意識的孕育,爲幼兒學會生活、學會探究、學會表現表達提供靈活多樣的課程及其活動空間,爲幼兒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當孩子們裝扮好一個全新的季節娃娃時,孩子們表達表現的慾望肯定是非常強烈的,我就及時爲他們提供表現表達的機會,並讓孩子們自主選擇表達表現的方式,再一次充分感受四季的美,進一步體驗裝扮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始終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爲出發點,以促進孩子創造、合作、表達表現爲目標,每個環節都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關注孩子的基本經驗。教師在激發孩子情感的基礎上,幫助孩子把一些零散的經驗進行歸納和總結和提升,充分體現了以孩子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孩子們在說說、猜猜、看看、做做的輕鬆氛圍中,獲得了最大程度的發展。

活動名稱:四季娃娃

活動目標:

1、通過回憶交流季節的相關經驗,豐富幼兒夏季季節特徵,進一步感知四季的不同和美。

2、通過裝扮四季娃娃,體驗裝扮的樂趣,培養幼兒合作、創造和表現表達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四季奶奶服飾。

2、皺紋紙、卡紙、綵帶、泡沫、蘆葉、柳條、回形針 、剪刀、膠水、蠟筆等。

3、錄音機、四季音樂、舞曲磁帶

活動過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加深對少數民族的瞭解,知道有關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等知識,有尊敬少數民族的情感。

2、鼓勵幼兒大膽地說。

  活動重點:

能運用語言大膽地說出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

  活動流程:

師生交流——幼兒競賽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交流

師:聽說你們知道很多關於少數民族的事情,你們願意去考考他們嗎?

幼兒和老師交流

要求:大膽地考問老師。

二、幼兒競賽

師:剛纔你們考了老師很多問題,現在老師也要考考你們。

(一)搶答題

如:雲南地區有多少少數民族?

哪個少數民族喜歡吃手抓飯?

世界上時間最長的狂歡節叫什麼民族?

要求:誰先搶到板誰回答。

(二)必答題

要求:每人抽取一張紙,每組輪流回答。

三、結束評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的橋及不同的建築風格。

2、通過看、比、說、做,讓幼兒感受家鄉橋的變化,體會變化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舒適,從而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及語言表述能力。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多媒體電腦、課件。

2、家鄉主要橋樑的寫真展板。

  活動過程

(一)欣賞交流

1、欣賞清江姊妹橋的照片,引導幼兒大膽表述暢談自己所看到的景像。

2、欣賞課件瞭解清江姊妹橋的歷史,通過猜一猜,比一比,引導幼兒發現新舊姊妹橋的變化和周圍環境的變化。

(二)感情發現

1、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暢談自己知道的清江河上的其它橋。

2、參觀橋樑展覽,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瞭解橋的構造和不同的建築風格,並體會變化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舒適和方便,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三)分享成功和快樂

1、幼兒自由討論,老師參與討論,啓發幼兒思考如何讓外地的客人認識和了解我們家鄉美麗的橋。

2、小結各種方法,由幼兒自由選擇其中一種實施,讓幼兒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家鄉的橋。

3、成品展示,分享成功和快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開展得意成功,主要依賴與家長的合作,家庭資源的充分利用,真正體現了家長是我們教育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活動之前,家長帶領孩子參觀了家鄉的橋,給家鄉的橋攝像,同時還和孩子一起蒐集橋的圖片,製作橋的模型,無形中孩子對橋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綱要》中也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以後,我們將繼續合理開發利用各種家庭資源,同時也注重家庭教育的指導,以促進家園的互動,使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