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一年級教案

《江南》教學反思(精選9篇)

本文已影響 1.98W人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江南》教學反思(精選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江南》教學反思(精選9篇)

  《江南》教學反思1

 一、轉變教學地位,要以學定教。

在備課時,我認爲教材是“文本”,沒有想到它是一種動態的課程,教師對給定的內容可以有自身的理解和改變,使之轉化爲自己的課程。我這節課識字教學的重點沒抓住,因爲“魚”、“西”、“北”三字學生在幼兒園已學過,字音、字形對學生來說,是容易掌握的,學前期寫字較少,我應把書寫作爲這節課的重點,讓學生掌握如何在田字格中書寫這三個字,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這節課給我一個啓示,在理念上,教師應樹立“教材只是教學的工具”的新觀念,教師應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要以學定教,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實際,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改革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

  二、轉變師生角色,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促進學生學習個性和諧、健康地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尊重每一位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還要善於引導和幫助學生。在這一課,我也力圖體現民主性、平等性,但由於陳舊觀念影響緣故,在評價學生時,激勵機制運用較少,個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能激發。今後教學中,我要以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爲出發點,給學生課堂學習帶來積極影響,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敢說敢做。

  三、轉變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本次課改的重點。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在《江南》一課中,我雖然有意識讓學生自主識字,自己讀書,但是由於指導不到位,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缺乏對一年級學生的信任,學生合作學習沒有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今後的教學中,要逐漸將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合作學習,在學習中使他們自學能力得以提高,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儘量避免煩瑣的講解,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今後,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思索,不斷改進,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與課改一同成長。

  《江南》教學反思2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詩句的前兩行介紹了江南水鄉是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則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寥寥幾句爲我們勾畫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圖。這裏詩美、圖美、境美。

“美”在這裏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教學中,我將“美讀”訓練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如果說初讀感知使學生對整首詩的意境留下了淺層的記憶。那麼推敲品讀卻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江南,領略了一幅生動活潑的美景圖。當學生對“何田田”不知所云時,我適時的出示了“蓮葉圖”: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了蓮葉。”“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蓮葉。”“我看到了滿池的蓮葉。”把它的顏色也說出來。“蓮葉是綠綠的。”“蓮葉是碧綠碧綠的。”“蓮葉是又綠又亮的。”“是呀,小朋友說了這麼多,可詩中只用了兩個字,你能找出來嗎?”學生一下就找到了是“田田”。正因爲看到這麼多又綠又亮的蓮葉,詩人不由得發出感嘆“蓮葉何田田!”你能看着圖來讀這一行嗎?緊接着我又出示文中的插圖:你們看,美麗的姑娘在滿池的蓮葉間——採蓮,這是多——美的畫呀!此時詩的前兩行已變成了一幅美麗的畫留在了孩子們的腦海中,讀好詩句也已不成問題了。後面的五行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讀,一邊聽一邊想:這幾行在寫什麼呢?當學生睜開眼睛時,個個搶着回答——是小魚。我又鼓勵學生:你們也來讀讀這幾行,再看看圖,想想你是怎麼理解的?也許是因爲詩句的朗朗上口,也許是插圖色彩鮮豔太吸引孩子的眼球了,總之每一個孩子都在認真地讀着,想着。有個孩子說“這幾行是寫小魚在游來游去。”我趕緊肯定他:說得真好,那爲什麼詩中用的是“戲”而不是“遊”呢?“因爲小魚游來游去就好像在做遊戲,很開心的。所以用戲。”“因爲小魚在水裏是自由自在地遊着,所以用戲。”說得多好!我相信此時學生眼中的江南已成了一幅靈動的、活潑的,有生命力的畫了。讀好詩句也成了他們自己真切感情地流露,此時的美不光在江南,更深深地留在了學生的心中。

我們的語文課堂,如果僅僅讓學生感受到美,體驗到美也許還不夠。我們還應該盡力訓練學生去表達美,創造美,以達到積累和發展語言的目的。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用眼看,用耳聽,用心想,用口讀,多感官的參與學習,才能使美的語言內化爲美的想象。

  《江南》教學反思3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這首詩簡單易讀,琅琅上口。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看圖: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麼?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像一個個大圓盤!”“綠油油的蓮葉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我教給他們詞語“挨挨擠擠”,並讓同桌用身體動作演示一下,加深對蓮葉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後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接着創設情境:我們和這些採蓮姑娘們一起坐上小船去採蓮,你們來到池塘裏,看到了什麼呀?漂亮的荷葉、荷花下面,還躲着小魚兒呢,它們在幹什麼?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說話,感受小魚兒的機靈可愛。學生切合實際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羣活潑可愛的小魚兒,在水中快樂地捉迷藏呢。最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江南的什麼,進一步表達對江南的喜愛之情。

  《江南》教學反思4

第一冊《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古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圖。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薰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圖等到方法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根據課文特點,我設計了教學,課後又有了一些想法。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然後憑藉多媒體課件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江南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二、讀誦詩句,感悟美。請小朋友們讀讀詩歌。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讓學生讀課文理解什麼叫“何田田”?看圖,教師引導: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麼?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教師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同學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覆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覆讀,因爲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低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很強,在指導背誦上,可以採用表演背的方法,對於這個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讀中想畫,欣賞美。請小朋友們看畫面,猜一猜“蓮葉何田田”是寫蓮葉怎麼樣的?

以圖解詩,以讀代講,用想象把詩句還原成畫面,把學生帶入夢中的江南,自然地讀出了讚歎之請。還沒讀到“魚戲蓮葉間”時,學生顯得有點坐不住了,一年級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難把一節四十分鐘的課堅持到底,於是,我靈機一動,話鋒一轉,說:小朋友們,願意跟着老師划着小船到“蓮葉田田”的湖裏去採摘蓮子嗎?這麼一說,小朋友們的精神頓時又來了,我因勢利導——“那就讓我們划起槳兒,去欣賞蓮葉田田吧!”話畢,輕輕地劃了起來,小朋友們也都學着他的樣子,進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動作太大了,影響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槳,於是我說:“我們可要輕輕地劃小船哦,別碰疼了蓮葉,碰傷了荷花哦!”小朋友們都是善良的,聽我這麼一說,趕緊放慢了速度,劃得很輕很輕,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樣,入情入境,就在小朋友們開心划着小船的時候,我突然叫起來:哎呀,快看一小魚,我接着吟誦:魚戲蓮葉間——故意拖長了聲調,小朋友們沒跟着接,於是我又接着說: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小朋友們明白了,有的說:魚戲蓮葉南。有的說:魚戲蓮葉北。就這樣,由發現小魚的驚喜而發出的叫聲不絕於耳,當時那場面的熱鬧和划船的歡快溢於言表。這五句幾乎相同的詩句,本來學生是很難讀出層次感的,讀這五句詩時,大部分學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魚,與上句斷開理解,抓的是“魚戲”。卻不知道此處是“互文見義”的手法,經這麼一劃槳,一發現,一驚喜,一叫喊,小朋友們茅塞頓開,立即領悟到了這五句詩是採蓮人的驚喊,再指導朗讀自然也就輕鬆得多了。課前,老師對學生的預設要作充分的準備,課上對於老師的生成我們也不可低估,在備課時,考慮到課上學生的“坐不住”,這划槳不僅僅是帶學生輕鬆地瀆懂了課文,而且還讓學生課中休息了一下,同時要求學生輕輕地划槳,別碰傷了蓮、葉也是對學生進行品德的教育,真可謂是一舉多得。這首詩簡單易讀,琅琅上口,故不須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應着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爲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設計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的環節,學生很活躍,達到預先的目的。上完這一課,我有兩點體會,在教學中今後要注意這兩點: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新課一開始,教師可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你喜歡這幅圖嗎?爲什麼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可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說:“江南是個好地方,這裏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來到湖面上採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大家想去嗎?”小朋友們都喜歡去,有的孩子會問:“怎麼去?”教師順勢引導:“古人把採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我們學好這首詩,不就是去採蓮了嗎?”這一環節通過圖片展示的實在情境和教師繪聲繪色描述的語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們帶入了課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再現美。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時候,可藉助課文的插圖。這一環節的教學可這樣設計:

1、自由讀讀詩句,說說課文寫了什麼?2、仔細看看圖畫,說說圖上畫了什麼?3、邊讀課文邊看圖,說說古詩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圖上找到?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看圖。交流討論問題時引導學生聯繫前兩行詩句,觀察小姑娘是怎樣採蓮的。周圍的荷葉、荷花長得怎麼樣。再聯繫詩的後五行,進一步觀察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遊動的。在觀察的基礎上,把看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容連起來說一說,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這樣訓練,學生的腦中會再現出美麗的採蓮畫面,也就體會出了詩句中蘊含的美。

  《江南》教學反思5

教學中,能抓住古詩特點,在學生讀準讀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註釋、插圖、想象,解詩意悟詩境,感受江南春色之美,體會作者對江南美景的讚美與熱愛。巧設情境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藉助資料自主解疑,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品味詩歌中那淡淡的憂傷。在解意悟情的'同時,設計了個人讀、小組展示讀、男女生比賽讀、情境引讀等多樣化的朗讀,朗朗書聲中激起學生與詩人的情感共鳴,並讓學生明白了:會讀書的人用兩隻眼睛讀,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隻眼睛則能看到文字背後的祕密。整節課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思考,大膽交流,自信展示,精彩不斷。

身爲師者一定要爲學生打好人生底色,古詩教學亦是如此。因此我打破課堂界限,適度拓展,引入杜牧的《泊秦淮》、晚唐詩人李商隱的《樂遊原》,以詩帶詩,拓寬學生的知識積澱,爲學生長遠發展服務。

不足及改進措施:

1、整節課雖然書聲琅琅,但是朗讀的形式多停留在小組讀、男女生讀、集體讀等層面,學生個人展示的機會較少,且朗讀的層次性不強,不能體現螺旋式推進的課堂節奏。

2、在藉助想象理解詩意和引入背景感悟詩情的環節,由於課堂節奏把握不準,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不充分,,因而孩子口中的江南春景不夠生動豐滿,課前設計的“看着煙雨迷濛中的座座寺廟,詩人杜牧彷彿在說……”的說話訓練未能進行,因此整節課總有點稍欠火候的感覺。今後在教學環節的取捨和課堂節奏的把控上還應多下功夫。

3、課堂中雖然有意識的關注全體,但在真正的實施中總有些不善於展示的孩子被忽視。於我們而言,他只是一個學生;於家長而言,他就是一家人的希望。因此我們不經意間的忽視,對一個家庭來說影響的可能是未來。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在“注視”的同時,多些“掃視”,多關注教室邊邊角角的學生,多關注那些默默無聞孩子,讓每位學生都被重視,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江南》教學反思6

詩歌教學,朗讀與意境的體悟是重點。所以設計這堂課的重點之一就是朗讀,讓學生充分朗讀,引導學生讀出七言絕句的節奏與韻味,培養學生讀古詩的語感。重點之二是帶領學生了解詩意,解讀畫面,進而體悟詩情詩境,通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

這首詩的難點在於“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句詩上。因爲具有政治抱負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內憂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時期,所以對這首詩的爭論各種聲音都有,寫景還是諷喻?從詩歌字面來看,前兩句詩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江南大地,後兩句又把人的視線引向煙雨中屋宇重重、悠遠古老的佛寺,展現的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所以我把本詩定位於寫景詩,但後兩句詩延伸的歷史背景也是應該讓學生有所瞭解的。

基於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我將本詩的教學目標設定爲:

1、有感情、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體會詩歌意境及詩人對江南美麗春景的讚美與神往之情。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唐詩宋詞,熱愛中國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

這堂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預設的重難點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達到了。課確實是一堂真實實在的課而非表演課,我一直認爲,一堂課應教給學生什麼,學生上課後從知識、能力、情感上會收穫什麼,這都是備課時教者應重點考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能以學生爲主體,注重朗讀,注重引導學生想象這一詩歌的教學特點,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因爲是高年級的教學,我特別注意了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注重了詩歌相關知識的梳理,而自制的課件也能清晰地體現我的教學重點與教學思路:這是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課中讓學生把看到的景物連綴成畫面說一說時,時間給得不充分,開始學生說得很簡單,僅僅將幾個景物詞連起來,雖然後來有個學生說得較具體了,可回想起來感覺還是應該多讓學生說一說,這樣既可以較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詩意詩境。還有,我上這堂課沒有做任何預設與鋪墊,也沒讓學生做任何預習或查資料(因爲備課時我發現學生已學了杜牧兩首詩了),這種做法其實很不可取。因爲即使是很熟悉的知識也可能遺忘,這就導致了課堂的某些環節(學生回答學過的描寫春天景物的詩句和對詩人杜牧的瞭解這個地方。)學生一時跟不上,出現場面不活躍或冷場;另外,在學生閉眼想象意境,我在配樂朗讀時,由於看到少部分學生睜着大大的眼睛導致我不高興而有點緊張,我漏掉了一句詩景的朗讀,雖然聽課老師沒聽出來,但我還是感到遺憾,這應該是理解意境時不可遺漏的一處。還有,課堂結尾的作業,將詩歌所呈現的畫面寫下來,我想,是不是給學生時間課堂上練習寫下來再朗讀展示,會有更好的呈現效果呢?

我上過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寓言、文言文、作文課、中考複習課等許多公開課,對我而言,這次公開課是我詩歌教學的一次新嘗試,即使有許多不足,我也對自己的嘗試感到由衷的高興。

  《江南》教學反思7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歡詠春,因爲春天來了,新的希望開始了,本冊教材中第一單元選取的幾篇課文皆與春天有關。但這種“愛”春方式非常多。有散文、詩歌、古詩。其中本冊課本中選擇了兩首以“春”爲題材的古詩,展現出的卻是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格。

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有了一些反思。

在教學《江南春》時,我是先佈置學生預習了古詩,再根據課堂交流的情況適時地點撥,提升,積累,內化。教學《江南春》這首詩時,課前學生已經通過預習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或同學之間討論過,課堂交流時,大部分孩子能準確說出“鶯啼”、“綠映紅”、“酒旗風”“郭”等詞語的意思,但是讓學生找一找詩中描繪了那些景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學生就顯得理解不深了,這時我作了適當的引導,點撥,學生就能明瞭,在此基礎上朗讀詩歌、背誦詩歌就容易了。但是詩歌的難點“南朝八百四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不能講透。

第一步:看圖理解詩的表面意思;第二步,挖掘歷史,充分蒐集相關歷史資料,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像故事一樣娓娓道來。第三步,置換角色,站在詩人的角度想一想並體會。

  《江南》教學反思8

《江南》是一首古詩,描寫了江南水鄉人民採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整首詩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很適合兒童閱讀。古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採蓮的風光。

教學《江南》一課時,我創設了一種生活的情境。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斷:師:江南真是個好地方,到處長滿了荷花、蓮葉。你們瞧!蓮葉們一片一片地從水中探出小腦袋,爭着向上長,它們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熱鬧呀!瞧!那邊還有幾個划着小船,趕來採蓮的小姑娘呢,她們撥開蓮葉,尋找那一個個成熟的蓮蓬。“哇!”突然,船上的一個姑娘叫了起來。小朋友猜猜,採蓮姑娘看見什麼了?

生:(大聲齊呼)好多小魚!

師:小魚在哪兒呢?噢,在這裏(拿起小魚頭飾給小朋友戴上),在這裏(分別給好幾個小朋友戴上)。

師:呀,這麼多的小魚,這下,荷塘裏可熱鬧了!小魚來到這美麗的荷塘,它們最想做什麼呢?

生:小魚們會說:“我們來做遊戲吧!”

師:想做遊戲的魚兒請站出來吧。

學生爭着走出來。

師:看,小魚們在蓮葉下歡快地做遊戲呢,它們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

(孩子們合着我的節拍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

師:小魚們邊做遊戲邊會說什麼悄悄話呢?

生:小魚說:“我玩得真開心!”

生:小魚說:“這裏真好,明天我還要來這玩捉迷藏的遊戲!”

師:小魚兒,你們玩得開心嗎?

“開心”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喊着。

師:可天色不早了,採蓮姑娘要回家了,小魚兒也該回到媽媽那裏去了。

孩子們紛紛識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語文教學應爲學生學習語文創造和提供具體、可供想象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課文內容形成相似的和諧的震動,讓學生主動感知體驗,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個人悟,自由暢談、表達情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的體驗,給他們無拘無束地創造、探索的天地。通過讀讀、想象、演演的學習方式理解、再現、創造詩歌的意境,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民主的教學。

  《江南》教學反思9

開學第一週,真的是超忙碌的一週,很多事情蜂擁而至,除了有點目不暇接,還有點不知所措,比如說新學期被扣了一頂班主任的帽子,比如說要兼職教語文,對於我來說,都是初次試水。所幸,第一週居然就迎來了被聽課,學習的機會近在咫尺,怎能不抓住。

我本課講得是白居易的名篇《憶江南》,相對於前兩首古詩李白的五言律詩《獨坐敬亭山》和劉禹錫的七言絕句《望洞庭》,《憶江南》是一首詞。對於第一次接觸詞和詞牌名的四年級孩子,我並未一開始就給他們引入詞牌名這個專業的概念,而是先從介紹作者介紹題目開始導入。介紹作者時我也跟孩子們賣了個關子,說劉禹錫有位好朋友姓白,並且跟我們大家都是老鄉,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孩子們頓時樂了,很快就記住了作者。那麼對於很多沒有去過江南,甚至沒有離開過家鄉的孩子來說,江南是個很遙遠的地方。怎麼樣讓孩子們儘快的瞭解,並且覺得它並不陌生,我參閱了幾本教參之後,決定就拿我自己的一段旅行經歷說起。地理位置上的江南在地圖上給孩子們介紹完之後,我給孩子們用課間展示了一張我自己的生活照,剛好就是在蘇州旅遊時拍的,跟白居易寫《憶江南》的背景是一樣的。雖然經歷數百年曆時的風風雨雨,但是江南這種水鄉古鎮的氣息,我想應該是隨着歷史的煙雲能夠保留一二的。至少從那些斑駁的牆壁之間,蔥鬱的樹木之間,以及小橋流水之間,可以窺見白居易時江南的幾點風姿。孩子們一看是自己班主任的私家生活照,頓時來了精神,這一點不得不說,其實多數人都是很八卦的,尤其對這幫好奇的孩子來說。這樣每一句詩配上我當時所拍的蘇州拙政園和街市的特有景色,講解起來,就特別有味道了。讓孩子們知道其實江南離我們並不遠,祖國的大好河山,如詩如畫般的風景正等着我們配備完科學知識後來依依飽嘗呢。

不過,本節課雖然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還是有一些問題存在,需要及時改進逐漸學習的。記得開學初,王校長就倡導讓把課堂變成學堂,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孩子能夠主導課堂,自主學習,這一點我做的有失欠缺,並沒有把引導和輔助工作做充分。我雖然把該學的知識都講給了孩子們,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想必自己學到的收穫的才應該會記憶更爲深刻吧。所以對於課堂上如何設置問題來引導孩子自己找到答案,產生質疑,是我今後重點學習的目標。另外一點就是“以讀代講”。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憶江南》這首詞中,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般的江南美景,可是我卻沒能讓孩子們在自己一遍遍的朗誦中去切身感受江南的美景。這也是比較失誤的一點。對於這兩大問題,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多學習多借鑑,爭取儘快提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