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2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案例

本文已影響 1.31W人 

 [教材簡析]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2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案例

本文采用“文包詩”的形式,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爲題,使一股濃濃的親情溢於紙面。

文章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通過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簡要介紹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緣由。第二部分則是王維真情流露而寫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用詞自然卻又極爲凝練,真切地道出了詩人的思鄉情濃。因此,“每逢佳節倍思親”成爲許多身處他鄉的“遊子”表達思鄉之情的千古佳句。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體會詩人身居異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共同來讀一篇新的課文,課文寫了一個美好的故事,裏面還包含着一首詩,誰能猜出是哪篇課文?

生:(興奮地猜測,搶着說)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對了。(板書課題),看來大家對這篇課文比較熟悉了,老師還沒教,自己就先看了,真好!把課題讀一下,好嗎?(生用心齊讀課題)

師:像這種樣式的課文,你們以前還讀過哪些?

(學生紛紛說出《英英學古詩》等)

評析:讓學生猜學習內容,符合小學生的獵奇、好表現的心理,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同時,鼓勵學生超前閱讀,引導溫故知新地圍繞課文組合成板塊,促進了教學。

師:你認爲學習這篇課文該完成哪些任務?

生:正確地認讀生字詞。

生:把課文讀好。

生:領悟課文裏的意思。

生:能熟練地背誦古詩。

生:還要理解詩句的意思。

(相機板書:讀、悟、解、背)

師:太好了。同學們,這既是要完成的任務,也是我們讀懂課文的方法。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把生字讀準,看看大家能讀明白哪些問題。

評析:讓學生自定目標,自找學習方法,既尊重了學生的意識,又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交流)

生:我知道大詩人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現在已經17歲了。

生:我知道課文講的是王維身居異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事。

師:你一下子找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生:我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因爲詩的題目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第二自然段告訴我們“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

師:你能把前後內容聯繫起來看,真不錯!

生:我知道重陽節人們有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習俗。

師:“登高遠眺”是爲什麼呢?

生:表達對身居異地的親人的思念。

師:你不僅瞭解了課文的內容,還了解了一些民俗,讀書的好處真多啊!

評析:老師適時點撥,不露痕跡地教給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愛讀、會讀。

生:聽了剛纔幾位同學的發言,我聯想到一句古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看到天上的明月,更加思念自己的故鄉和親人。詩人王維在重陽節這一天看到“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登高遊玩”,引起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雖然是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景,但他們的感受是一樣的。

師:你的聯想很有道理,你能把讀過的詩與課文聯繫起來比較,感受是相同的。你真會學習。

師:你能從文中找出一些話來說明王維思念家鄉的親人嗎?

生:“王維看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是直接寫。“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西望長安,思念着我呢。”這是間接寫。寫兄弟們登高遠望長安,思念着我,其實是寫詩人自己思念着他們。

師:你的理解能力真出色!

師:作者看到了此時此刻,兄弟們登高聚會,西望長安嗎?

生:沒有,這是作者想象到的。

師:哪句詩寫了這個意思呢?

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少一人”是誰呢?

生:作者王維.

師:同學們的悟性真好,通過自己讀書,自己領悟,讀懂了文中的人、文中的情。還有要說的嗎?

生:我知道王維15歲就離開了家鄉,一個人孤獨地在異地度過了兩年,在這重陽節的日子裏,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所以詩中用了一個“獨”字。

師:你對“獨”字理解的很深刻。

生:聽了XX同學說的,我知道第一、二句詩的意思:詩人孤獨一人作客他鄉?每次到了重陽節,家家團聚的時候,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師:你能結合課文中的句子和自己的理解來解釋詩句的意思。

生:我也是運用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理解相結合的方法讀懂三、四兩句詩的,此時此刻,兄弟們已經頭插茱萸登高遠眺了,可我卻天各一方,不能和他們在一起團聚。

生:我知道“山東”不是現在的'山東省,是指華山以東的蒲州,是王維的家鄉。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課前查資料的。

師:(豎起大拇指)你能主動查資料真棒!我們預習課文不能只是讀讀生字,把課文讀熟練就行,有時還要查查資料,特別是古詩,古今用法不一樣,如果不查資料會鬧出笑話的。

生:我知道“兄弟”不是弟弟的意思,是哥哥和弟弟的合稱。這裏就是指家鄉的親人。我也是查資料的。

評析: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備的,要靠長期實踐逐步形成的。對於學生主動查閱資料,在平時教學中要多加鼓勵,讓學生養成主動查閱資料的習慣。

生:我讀懂了詩題的意思:重陽節這一天,王維回憶與家鄉親人一起過重陽節的情景。

師:(出示詩)能把這首詩讀好嗎?

(生大聲說“能”,接着有感情地齊讀了一遍,隨後讓學生背了一遍,全班同學背得既熟練又有感情。)

評析:通過與學生的交談,一步步地把答案引導出來,讓學生自己感悟、糾正,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綜合性,綜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綜合學生的能力。

師:思鄉的詩有很多,同學們讀過哪些?

生:我讀過李白的《靜夜思》。(背詩)

生:我讀過張繼的《楓橋夜泊》。(背詩)

生:我讀過李益的《春夜聞笛》。(背詩)寫的是流浪異鄉的人思念家鄉的感情。

生:我讀過王維的《相思》。(背詩)是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師:從古到今,思鄉的詩有很多,他們思鄉的時間、地點、人物、方式可以不同,但他們思鄉之情是相同的。課後,同學們可以再去找些思鄉的詩、歌,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近代的、當代的,大家一起交流。

評析:僅僅侷限於一課書的學習,絕不是成功的學習。課堂中有意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形成了思鄉詩的知識組塊,促進學生更廣泛地學習,有利於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體系,課雖盡,而“學無涯”。

師:本課的學習任務你們不要老師腳,自己讀書完成了。你認爲還該做點什麼書面作業嗎?

生:抄寫本課的生字。

師:有必要,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一點也不能馬虎,相信你們有能力自學好生字詞。

生:把這首詩的意思寫下來,書後思考題中有要求。

師:你有學習方法,知道抓住書後思考題來把握課文,也懂得及時整理重要的學習內容。詩意不要被詩句簡單“框住”,要發揮想象。

評析:讓學生自己決定作業的內容及形式,作業的設計關注了學生的感受,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不忘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總評:教師教學角色的重新構建,是師生關係的重要前提。案例中的師生對話表明,教師已走下了講臺,成了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激勵者和伴奏者。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課堂上我們應充分相信孩子的理解力,設計提問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必設計讓人眼花繚亂的花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走入文本,在文本中盡情地朗讀、感悟、交流、合作,充分感悟情境,體驗情感,還本真的課堂,真正實現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對話。對話既是平等的,也是互動的。教師應學會傾聽、質疑、保留和批判。在平等對話中,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身心潛能,在交流中點燃創新的火苗,產生新的思想。在老師恰到好處的賞識評價中體驗成功,爲每一位學生架起自主學習的橋樑,鋪設終身學習的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