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劉禹錫《秋詞》教案設計模版(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3.8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劉禹錫《秋詞》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劉禹錫《秋詞》教案設計模版(精選5篇)

劉禹錫《秋詞》教案設計模版 1

教學目的

1.感受古代詩詞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誦讀和鑑賞古詩詞的能力。

2、體會詩人抒發的情懷,領悟詩詞中雋永的意蘊。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詩詞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培養學生對蘊涵在詩詞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領悟。

教學方法

1.反覆誦讀吟詠,要求當堂背誦這首詩。

2.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賞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結合運用比較法(換詞、移位等)理解課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解題

《秋詞》原有二首,此爲第一首。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悲秋的傳統,大多數詩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嘆寂寥和淒涼,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筆調,抒寫了一種對秋天的全新的體驗。

研習課文

1.指名試讀課文,教師指點:前一句可讀得低沉,後三句應一句比一句高昂。學生再讀。

2.學生對照註釋初步理解詩意,提出質疑。

3.學生質疑,掃清詞語障礙。

春朝(zhāo):春日,春天,與“秋日”相對應。

引:引發。

4.晶析鑑賞。

問:詩人表現“秋日勝春朝”,不寫秋天如何秋高氣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寫萬里晴空孤單的一鶴排雲沖霄的.景象,這與“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使學生領悟:萬里晴空展現出一幅開闊景象,更顯出“一鶴”矯健凌厲、奮發向上的氣勢。顯然,這隻鶴是孤單的,但正是這隻鶴的頑強奮鬥,衝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使人精神爲之抖擻。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詩情到碧霄”。

體會“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意蘊,古人云: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就會奮鬥不息,便不會感到寂寥。“一鶴排雲上”所體現的奮鬥之志與詩人的情志已融爲一體,畫意與詩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讓人覺得其詩情好像與鶴一起直衝雲霄。此可謂詩情畫意的完美結合。

5.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佈置作業

讀劉禹錫《秋詞》之二,想想與課文所選《秋詞》有何異同,寫一篇閱讀筆記。

山明水淨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sǒu)人狂:使人發狂。嗾:數,使。

劉禹錫《秋詞》教案設計模版 2

一、(先讀一讀這首詩)朗誦這首詩。

(畫住“這首寫秋的詩爽朗明快,表現出了詩人積極樂觀的心境”)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在大多古人的詩中也是一個悲的角色,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薰染得迷迷離離。但劉禹錫的《秋詞》卻一反傳統,開創新意,寫出了一個生機勃勃,鬥志昂揚的秋天來。)

二、瞭解這首詩的背景。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郎州時寫的,當時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那時他三十四歲。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爲詩友,並稱“劉百”。從詩中可以看到,劉禹錫並沒有悲觀失望,而是一反常態,讚美秋天,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信心。這與他多次被貶,多次抗爭的性格是一致的。而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幹什麼都想與衆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三、理解這首詩。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說的'是“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 我卻認爲秋天要勝過春天。”“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說的是“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 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1)理解“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問:《秋詞》中哪一句詩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抒發自己遠大志向?)

(學生)答: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問:詩人在詩中借沖天而上的“鶴”,抒發了什麼感情?)

(學生)答:寫一隻白鶴排雲而上,抒發了詩人毫不氣餒,昂揚進取的精神。

(這句詩是這首詩的名句,是最有哲理性的。它通過對晴空“鶴排”雲天的描寫,展現出一幅獨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圖,詩人也許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視“鶴”爲不屈的化身。藉以表現詩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高潔情操,再次體現出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整個詩無不表現出詩人豪邁的大度。)

(2)理解“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色勝春朝。”採用了什麼手法?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

(學生)答:對比手法。表達了詩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心境。

(詩的前一句反映了文人悲秋的傷感情調,後一句反映詩人積極向上的心境。這句詩是詩人的議論,他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讚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是詩人的感受。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

四、背誦這首詩。

(先全體讀一下這首詩。朗讀時,要體會詩的韻味和節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壯志。前一句可讀得低沉,後三句應一句比一句高昂。)

讀完後,(給兩分鐘背然後請一些同學來背,背得好加三分)

劉禹錫《秋詞》教案設計模版 3

教學目標:

1.感受古代詩歌的魅力,培養學生誦讀和鑑賞古詩詞的能力。

2.體會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點:

1.藉助賞析詩歌中的重點詞語,培養學生誦讀和鑑賞古詩詞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學生對於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學方法:

啓發法、比較品讀法。

一、談秋:作者導入,展示古詩,小結情感

導入:

同學們好!唐代是很多文人墨客引吭高歌的一個時代。有一位詩人,他並不是頂尖的詩人。但他卻在遭受貶謫二十三年的時候,仍然能夠吟誦出“沉舟側畔千帆過”的詩句。當他被當地的縣官排擠,只分給他一個臨江的住處時,仍然能夠吟出“坐看大江觀白帆”的詩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劉禹錫的《秋詞》。

談秋:請朗讀自己蒐集的相關古詩。

《天淨沙·秋思》、《夜雨寄北》、《觀滄海》、《潼關》

二、賞秋:顏色設題,整體感知,感情基調

如果用一種顏色來形容這首詩,你覺得應該是什麼顏色?請結合詩中的具體詞語談談理由。

生答摘錄:

紫色,因爲作者因爲支持變法而遭到貶謫,但他沒有像其他寫秋的作者那樣悲傷,卻有豪情壯志,我覺得紫色最能表達他心中的感情。

藍色,詩歌寫出了白鶴在晴空,就是在藍天上勇敢地飛翔,我覺得秋天非常晴朗。

紅色,首先,紅色給人一種熱情、勇敢的感覺。劉禹錫當時是被捲入了八司

馬事件,依然沒有消沉,他不隨波逐流,不服輸,仍然繼續堅持下去。

三、品秋:選擇意象,結合語境,深入賞析

如果把這種顏色作爲背景畫一幅畫,結合課文,你最想畫好什麼?

生答摘錄:

藍天,因爲我認爲這個藍天在這個詩裏指的是主人公遭到貶謫,體現劉禹錫的樂觀。

白鶴,因爲我覺得白鶴暗喻的是作者自己。白雲應該指的就是劉禹錫是變法所遭受的困難。所以說是排雲,就是在劉禹錫是打算打破這些困難。

白鶴,因爲他被貶謫後,並沒有因此而墮落,很積極樂觀,一直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排”字,在文中是推開的意思,爲我們展示了一種非凡的氣勢。這句詩的作者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副壯美的畫面。

解讀鶴這一意象的文化在作品中的運用:《詩經》、宋徽宗畫的仙鶴圖、《代鶴》。

四、解秋:知人論世,對比賞析,感受情懷

二王八司馬事件的時候,柳宗元呢?他被降職爲永州司馬。

我們比較他們兩個人的作品。從《江雪》中我們讀懂了,柳宗元並沒有從被貶謫的事情中在走出來,劉禹錫的胸懷就更加難得,我們感受到了他在厄運面前決不低頭,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

五、伴秋:滿懷豪情,走進情境,遷移運用

小飛是個語文基礎不錯的學生,對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試非常重視。但是,他在考試時前面閱讀題思考時間過長,導致作文僅僅得了26分,閱讀雖然考了52分,總分卻仍然沒有上優秀。小飛覺得語文太難了,從此一蹶不振,

請你聯繫本課所學,說幾句話來勸慰他。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劉禹錫。他在20多歲說“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在他面對23年的貶謫生活時,他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在他遇到挫折的時候,他這樣鼓勵自己,“人生不失意,焉能報幾知?”在60多歲的時候寫到:“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他一生都想着恢復盛唐。請記住這位寫了722詩作的詩人!

六、評課環節

(一)自評

在本課中,我盡力落實以下幾方面:

1.一課一得:不苛求課堂的完整,所有環節都圍繞着目標層層推進

本課目標就是能夠讓孩子們能夠體會詩人所抒發的情感。在學習本首詩的過程中,能學會一些鑑賞古詩詞的方法。

例如:第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課前蒐集其他寫秋的詩歌目的是讓他們明白:寫秋景更多的是作者的一種情懷,當他個人的境遇和秋天有碰撞的時候,他會產生詩情。不同的作家描寫有關秋的詩歌,賦予的情感也不一樣,也爲後面體味作者情感做好了鋪墊,屬於比較閱讀。

2.把古詩置於文化大背景中學習,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

本課中處處彰顯着文化氣息:從鶴的相關文化,小雅中的鶴的相關詩句,白居易、柳宗元的相關古詩,劉禹錫的相關背景資料,學生彷彿不是在學詩,更是置身在古典詩詞浩瀚的海洋中。同題古詩的對比更加襯托作者的豪放情懷。培養了學生通過抓意象追本溯源賞析詩歌的能力。

3.教師主導作用適時,適度

學生很容易就能關注到對碧霄、對晴空等詞語。學生能講的,教師不講或者少講。而學生容易忽略的,根本沒在意的,對於分析人物形象卻很重要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如:對於:晴空一鶴排雲上中“一”的關注,學生沒有人寫,教師:鶴明明是羣飛的鳥,爲什麼劉禹錫偏偏寫一致鶴?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恍然大悟,這小小的一,恰恰體現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與衆不同、樂觀、無畏、對理想生活的執着追求。

劉禹錫《秋詞》教案設計模版 4

一、 作者介紹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自稱中山人。貞元七年中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曾和柳宗元等參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失敗後,被貶官。後又入朝爲官,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因此,世稱劉賓客。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爲詩友,並稱“劉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詞》,別開生面,對後世影響很大。有《劉夢得文集》40卷。

二、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郎州司馬時所作。永貞元年(公元805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後,並沒有消沉下去。《秋詞》就是被貶郎州時寫的,從詩中可以看到,劉禹錫並沒有悲觀失望,而是一反常態,讚美秋天,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信心。這與他多次被貶,多次抗爭的性格是一致的。

三、註釋

1. 寂寥:寂靜;空曠。

2. 春潮:初春。這裏可譯作春天.

3. 排雲上:衝雲直上。排:推開;衝出。

4. 便:就;於是。

5. 碧霄:藍天。

四、譯文

自古以來,人們一寫到秋天,總是感嘆它的悲涼寂寞,我卻認爲秋天要勝過春天。秋高氣爽,白鶴凌空直衝雲霄,彷彿我的詩興也帶到藍天上去了。

劉禹錫《秋詞》教案設計模版 5

教學目標:

1. 掌握有關文學常識。

2. 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學習作者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

4. 背誦默寫全詩。

教學重點及難點:

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學時間:

一課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自古以來,文壇諸多人物每每見秋,或聊發讚美之情,“霜葉紅於二月花”就是其真實的寫照;或悲嘆蕭涼悲傷之感,“斷腸人在天涯”印證了他們的心跡,等等。今天我們再次領略一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賦秋之作《秋詞》(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 作者作品介紹:(請同學們把從網上搜集到的有關知識述說出來然後總結)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自稱中山人。貞元七年中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曾和柳宗元等參加革新治的王叔文集團。失敗後,被貶官。後又入朝爲官,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因此,世稱劉賓客。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爲詩友,並稱“劉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詞》,別開生面,對後世影響很大。有《劉夢得文集》40卷。

三、課文分析: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請同學們朗讀,體會詩的韻味和節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壯志。

問題1、:詩的前兩句採用了什麼手法?

對比手法。作者首先寫了古代文人每當受挫,身陷逆境時,總是悲嘆秋天的寂寞淒涼。戰國時楚人宋玉曾寫道“悲哉,秋之爲氣也”,可以說開創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對秋天的感受:秋天勝過春朝。

問題2:爲什麼“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白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問題3:作者認爲“秋日勝春朝”,本單元中學過的課文還有哪首詩中的內容表現了相同的觀點?

《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問題4:本單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證“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淨沙·秋思》。作者在寫景的基礎上,發出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嘆.

問題5:怎樣理解“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晴空”寫出了秋日的.天高雲淡。“一鶴”事單的,但也是特的,正是這隻鶴頑強奮鬥,衝向雲霄,才衝破了秋天的肅殺的氛圍。使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擻。它是頑強不屈的志士的寫照,奮鬥不息的精神的象徵。“詩情”指豪情,也是壯志,有了這種豪情壯志,秋日的寂寥自然會一掃而空的。

問題6:比較《山行》與《秋詞》

同:二者都描寫秋景,都借秋景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

異:《山行》全篇表現的都是生氣盎然的畫面和景緻,形象鮮明,色彩絢麗;而本詩側重抒寫感受,以說理爲主。

四、背誦活動:

1、 集體背誦本詩

2、 接龍”背誦本詩

五、作業:

1、外背誦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秋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 每人查找一篇描寫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賞。

2、二年級《秋秋找媽媽》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