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教案(精選9篇)

本文已影響 2.3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教案(精選9篇)

語文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教案 篇1

教材解讀

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

課文先描寫了院子外面綠意濃濃的山林景觀,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園的喜人畫卷,喻示老人綠化山林、改造山溝所取得的成績;接着作者從兩方面補充介紹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狀況:通過山溝的大環境(即自然條件)的惡劣險峻,來襯托改造山林的艱難困苦;通過老農生活條件的簡陋艱辛,突出老農植樹造林的難度之大、態度之堅決;通過村幹部的補充介紹、老農的陪同參觀,展現了老人植樹造林、綠化家園、造福後代的成績;最後以作者自身的心靈感觸提升全文,點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課文語言簡練、生動,藉助比喻、擬人等表現方式,將山溝裏綠樹成蔭、枝繁葉茂、錯落有致的形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展示的還有老農爲創造這片綠洲所付出的千辛萬苦,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老農的勇敢和所創造的巨大生態價值。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後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盪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準備:

瞭解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以及植樹造林的狀況。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猜字激趣。

出示“老”字。這個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誰來說說看。

《說文解字》中也是這樣解釋的:“七十曰老,言鬚髮變白”,告訴了我們“老”的本義。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蹟。

揭題讀題。

2、自學課文。

認真地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語。

(2)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

預設交流點:

(1)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板書:離世)

(2)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板書:過世)

(3)他已經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板書:81歲)

(4)老人拄着柺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盪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後就再也出不來了。(板書:再也出不來了)

二、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境之惡

1、正是這樣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蹟,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什麼奇蹟。

預設交流點: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課件展示林海,這段話中有兩個“全”,讓你感受到了什麼?指導讀這段話。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點撥: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點撥: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2、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

(1)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處見,能稱之爲是“了不起的奇蹟”嗎?

(2)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①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濟,西伯利亞大風、乾旱、霜冰、沙塵暴。

②結合註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3)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蹟”啊!

三、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默讀課文思考並討論,一位平凡的山野老農,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嶺中,是什麼在支撐着他選擇青山作爲生命的歸宿呢?

2、集體交流。

出示“作爲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老農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另一種東西”是什麼呢?

小結:是老人執著地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這種東西不會隨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年邁、離開而消失。它將永遠根植在我們心中,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這青山會老嗎?

(1)以“青山是不會老的”寫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練筆內容。

(3)總結課文:有了老人精神薰陶下的人們對青山的呵護,我們的青山怎麼會老呢?它將越來越茂盛,越來越廣闊的遍佈祖國大地,萬古長青。

四、積累拓展

1、賞讀課文,摘抄自己欣賞的詞語、句子、段落。

2、閱讀相關文章。

語文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關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觀點。

3.閱讀課文,學習作者從不同方面進行環境描寫,體會老人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後代的情懷。

【教學重點】

1.作者從不同方面進行環境描寫,體會老人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後代的情懷。

2.感受老人的精神,產生對老人的崇敬感,有傳承老人的精神的願望。

【教學難點】

1.理解“青山不老”的內在含義。

2.關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觀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課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談話:上節課中,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在晉西北這塊土地上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蹟,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認識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英雄吧!

二、介紹作者

樑衡,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

主要作品:《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等。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難讀的字,注意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肆虐盤踞淤泥勁挺盪漾綠洲風雨同舟

三番五次不緊不慢如臂如股

(2)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出示閱讀提示:

(1)默讀課文,思考: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2)聯繫課文,想一想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小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瞭解課文大意。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課文講述了一位山野老農,將畢生的精力用於植樹造林工作,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創造了一篇綠洲,以此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子孫後代。)

五、品讀釋疑

1.自由讀課文,根據提示思考問題,圈點勾畫,批註感受。

2.學生交流: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老人到底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奇蹟呢?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一句話來說明。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這句話中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漫山遍野綠意盎然,林間松濤陣陣、葉間微泛綠波的優美畫面,表達了作者滿目綠樹的驚喜之情,同時,暗示着老人投身山林、爲改造山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奇蹟。(看到這樣的一組數據,你心裏有什麼想法嗎?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後是老人15年、5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卻是滿山遍野的綠。這就是——生:“奇蹟”,一個了不起的奇蹟!)

(3)請同學們一起再來讀一讀,把這一奇蹟展示出來。

3.明白創造奇蹟的艱難,感悟老人的精神

過渡:那麼,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奇蹟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的呢?

(1)請大家默讀課文的2—3自然段,細細找一找,找到後標上序號,並寫一寫批註。師巡迴瞭解情況。

(2)反饋,共同評議。

(這個了不起的奇蹟是老人在自然環境極爲惡劣的情況下創造的。)”

(3)大環境——險惡

出示句子: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

教師總結:在這樣險惡的大環境下,這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卻創造出了這樣的一個奇蹟,真是不簡單啊!我們不由得讚歎——生讀(15年啊,綠化了8條溝,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4.過渡:老人用他的堅毅抵住了環境的惡劣,而他生活的小環境又有着怎樣辛酸的故事呢?從哪裏可以看出艱苦。

(1)學生交流,師歸納:

“a獨自一人的孤單;b生活的簡單清苦;c同伴離去的堅持;d老伴去世當天仍在植樹;e有福不享;f選擇青山爲歸宿;g年紀雖大,依然堅持”等7個方面。

小結: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青山,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5.交流: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1)小組討論交流:

(這是總結全文的中心句,點明中心,昇華主旨。老農人留下的不僅是這片青山,還有更寶貴的東西——保護環境的意識,造福後代、造福人類的精神。老人植樹造林、保護家園的精神永遠流傳,青山必將長青。)

六、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麼?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記敘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的故事,讚揚了老人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後代的情懷。

七、課堂小結

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另一種東西,這一切將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

語文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難點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沙塵暴時風沙肆虐,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治理就會導致更大的災難。《青山不老》這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將荒山變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讀課文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

3.思考下列問題:

(1)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麼景色?

(2)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麼樣子?改造之後又是什麼樣子?

(3)老人爲什麼綠化這片山地,如果不綠化行不行?

(4)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後果會怎樣?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彙報,檢查學習情況

三、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老人既然這麼辛苦爲什麼不去城裏的女兒家享福?

2.爲什麼老人說“保住了這黃土,我們纔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3.“青山是不會老的。” 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

四、寫一寫

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五、作業

1.會寫本課的4個生字

2.寫一寫你對青山的感受。

語文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識“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蹟,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課前準備

相關圖片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圖畫,激情導入

1、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師:瞧,同學們,參天的楊柳,如臂如股,勁挺山腰;綠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綠風盪漾。多麼如詩如畫的景色呀。在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林海背後,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畢生的心血和執著的追求。他爲青山披綠衣,青山爲他獻鍾情。同學們,想認識他嗎?

2、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圈出自己認爲最關鍵的詞語。

教師出示重點詞,學生進行練習。

自由選擇下列詞語中的五個,把它們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扛上肆虐盤踞綠洲歸宿奇蹟宏偉價值命運

以文入情,感受奇蹟

1、抓“奇蹟”。

師:青山爲證,綠樹爲憑。老人綠化造林,執著地堅守着大山。從他的事蹟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蹟)

N出示: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蹟呀?引導學生想象,然後齊讀。

2、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蹟?找出來進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學生讀課文,概括。

預設:

(1)出示: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

聯繫課文,結合註釋,學習第2自然段,瞭解惡劣的自然環境。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學習第3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概括老人創造的奇蹟,再說說自己對老人的看法。

作者對老人是什麼看法呢?從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把這句話多讀幾遍,聯繫課文內容邊讀邊想,並背誦下來。

再讀全文,積累句段

讀課文,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

語文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組的第四篇課文。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這篇文章語言生動優美,現實和過去相互對照,敘述與描寫互相輝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子孫後代的可貴精神。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均來自偏僻的山區農村,整體看語文基礎比較差,參差不齊,學習主動性不強,大部分膽子較小,不敢勇於回答問題。

1、學習興趣與基礎。只有少部分人喜歡語文學習,大部分學生不太喜歡語文學習。整體上學生基礎不夠紮實,兩極分化較大。

2、課堂發言情況。課堂上絕大部分學生回答問題不夠主動、積極,還有少部分從不發言。

3、朗讀感悟的基礎。大部分學生對課文感悟不深少數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水平還可以,但有很多學生的朗讀能力差到令人不敢相信。,朗讀水平一般而且積極性不高。

4、主動學習情況。絕大部分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不足,預習課文的任務不完成;課堂自主學習效率不是很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生字詞,理解詞語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青山不老的意思,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認讀、理解詞語的意思達到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圍繞學習目標通過閱讀引發思考,敢於質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激發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青山不老的真正含義。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爲

設計意圖

一、對比圖片,導入新課

1、播放土地沙漠化的課件,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出示青山圖,提問:這幅畫面又讓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3、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觀看圖片、暢談感受。

2、觀看圖片,暢談感受。

3、朗讀課題,激發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通過圖片的對比,感受奇蹟,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讀閱讀提示,找出本課要解決的問題,帶着問題自學課文:

(1)這位老人創造了咋樣的奇蹟?

(2)這一奇蹟是在

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3)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檢查自學情況,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1、在閱讀提示的啓發下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根據思考問題,勾畫答案,批註感受。

2、交流字詞,概括課文內容。

讓學生自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教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指導閱讀,感受奇蹟。

1、老人創造了咋樣的奇蹟?重點引導:

(1)窗外是參天的楊樹。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提問:這段描寫有什麼作用?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15年啊,綠化了。一臺電視機。

引導學生感知老人所做的事有多麼了不起。

(3)楊樹、柳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引導學生切實感受老人所種的樹在防風沙及水土流失方面所起的作用。

2、組織討論:老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這些奇蹟的?

3、組織討論: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引導學生從老人身上所體現出的精神上去思考作者這樣說的含義。

語文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會寫課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2、通過對比、朗讀等方式感受老人創造的奇蹟,體會老人對土地和家園的熱愛,及堅持不懈的毅力。

3、通過學寫環保格言,強化學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

【教學難點

體會老人對土地和家園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院屋圖片,創設情境:

問:“你覺得這是一座怎樣的小院子?”

(學生回答後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教師深情解說,創設情境:“這是多美的小院啊!”自由讀讀這段話。老師和你們一起合作讀好嗎?(配樂,引讀)窗外是……院子在山溝裏,山上……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風一吹……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這麼美的小院子是誰的呢?他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小院,走進黃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書課題:青山不老,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兩遍(第一遍大聲讀,第二遍默讀):

要求: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用文中的一句話說說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2、字詞檢查:

土炕、肆虐、盤踞、風雨同舟、歸宿、恭敬、如臂如股、勁挺、淤泥、防風林帶、林網、霜凍。

⑴讀:指名讀,齊讀。

⑵默寫: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寫)。

3、解意:有不理解的自己提出來,學生互相解答。

三、理解奇蹟

老人創造怎樣的奇蹟,課文中的哪一句話揭示了?

1、從數字理解奇蹟:

學生回答,教師出示句子:

這是一個怎樣的奇蹟?爲什麼?“一畝”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畝是多少平方米?大約有多大?我們的教室大約50平方米,一個家庭大約100平方米,下沙總面積約3400萬平方米。那麼大約是多少個教室那麼大?多少個家?幾個下沙米?(5萬個,2萬5千個,十四分之一個)

這就是“奇蹟”的意思。一個了不起的奇蹟!

自由讀這一句──指名讀(強調數字)──齊讀。

2、從大環境理解奇蹟:

那麼這位老人是在怎樣的大環境下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蹟呢?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劃一劃。

學生回答後,出示第二自然段。

“晉”是哪一個省的簡稱?課文中說晉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氣候現象?(大風、乾旱、霜凍、沙塵暴)課文中哪些話是形容這個地方的大風的?“肆虐”是什麼意思?我們一會兒理解會更深。重點理解縣誌裏記載的那句話,先理解句子的意思(逆吹、擎之、二三丈、墜),然後想象西伯利亞大風來的時候,還有可能發生哪些事?這就叫“肆虐”啊!什麼叫“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的盤踞之地”?

出示晉西北大風、乾旱、霜凍、沙塵現象的材料(最好是錄像,沒有的話就用圖片和文字,教師解說。)看了這些文字和圖片,你有什麼想法?

板書:

在這樣惡劣的大環境下,這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的老頭堅持15年植樹造林,綠化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怪不得作者這樣讚歎: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悟再齊讀這一句:“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3、從小環境理解奇蹟:

要創造這樣的奇蹟,年輕力壯的人都不一定能堅持,而這位老人已經多少高齡了?(81歲)耄耋之年的老人。課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他已經很大了?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劃一劃。

學生回答。

聯繫你的生活實際,說說在你的生活環境中80多歲的老人應該是怎樣生活的?那麼這位晉西北的老人又在幹什麼呢?(引讀中心句:“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讓我們帶着對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讀這一句: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4、從結果在此體驗奇蹟:

一位年過80的老人,在環境如此惡劣的晉西北土地上堅持植樹造林15年,並且還將繼續下去。難怪我們在黃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樣的景緻。

(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配樂讀。)

四、解讀奇蹟

那麼爲什麼老人能創造這樣的一個奇蹟呢?是什麼力量支撐着他創造了這個奇蹟呢?快速默讀全文,可以找找句子來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三句話:

1、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2、老人說:“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這黃土,我們纔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3、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外一種東西,他是真的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學生說說是什麼支撐着老人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蹟,簡單理解句子的意思。

(對土地的熱愛、對家園的熱愛、堅持不懈的毅力。)

重點理解最後一句話:“另一種東西”是指什麼東西?什麼叫“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他真的能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嗎?那麼是什麼能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課文的最後一句話說“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你怎麼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不會老的除了青山還有什麼?

五、暢談感想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一座晉西北的小院子,跟着記者樑衡訪問了一位山野老農。此時此刻,你想到了什麼呢?(學生暢談感受)

六、作業(機動)

1、按課文內容填空:

這位晉西北的老人,已經種了____年樹,綠化了____,造了____,3700畝林網,這是____。老人覺得____,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____,他是真的與____。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____。

2、“青山不老!”說得真好!這位老人是晉西北的農民,他淳樸得就像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地,淳樸頑強、不善言表。縱觀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話:“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其實老人心中有千言萬語。面對漸漸乾涸的河流,面對皸裂的土地,面對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趨勢,他有許多的話要說。他想對鄉親們說什麼?他想對年輕人說什麼?他想對我們說什麼?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說出他心中的話。

你可以簡單地說說,就像我們前幾天背的格言那樣。請一生背環保格言,教師出示這句話。

⑴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⑵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⑶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3、學生寫話,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寫在一張小紙上,在實物投影上展示。)

七、總結

同學們,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地球對於我們也只有一個,熱愛生命就要熱愛地球,熱愛家園。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像那位晉西北的老人那樣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讓青山不老,綠水長流!

語文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蹟,說出“青山不老”的含義。

3、領悟老人植樹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與決心。

教學流程:

一、播放課件,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圖片,請同學們仔細看。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或出示相關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過度:是啊,惡劣的自然環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困難,那金黃的沙土成了人們心中隱隱的痛,但是,卻有一位81歲的老人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這一切。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個平凡老者的不同尋常的故事。

3、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老人。請大家打開課文,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先來檢查一下詞語: 土坑 淤泥 肆虐 治理、歸宿、盪漾、領悟、風雨同舟(指名----齊讀)

3、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口頭回答)適時補充(一位老人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在深山造林的故事)

三、創造奇蹟

1、過度:是啊,一個老人竟能夠用自己的雙手把一片荒蕪之地變成一片茂盛的森林,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板書:奇蹟

2、師:現在就讓我們先來感受這個奇蹟帶給我們的震撼。請看:(出示圖)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一段話,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到處是綠色等;

師:哪些字眼給了你這樣的感覺?(全)

師: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讀

師:如詩如畫的景色啊,這真是一個奇蹟,我們一起來讀。

3、那麼,老人還創造了哪些奇蹟呢?請同學們自由讀

4、5兩個自然段,畫下相關的句子

4、交流(隨機出示2個句子) 出示:

⑴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 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課件出示:

——生談感受 (評:老人的舉動讓你受到了震撼)

——自由讀 師:請大家也自由去讀讀這句話,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課件點擊數字

師:同學們,就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些數字上,我們來換算一下:“一畝”有多少大?(667平方米)我們平常上課的教室又有多大?(50平方米)

師:這3 700畝林網就相當於我們5萬個教室差不多大。

師:這就是“奇蹟”,一個了不起的奇蹟!誰能夠讀出這種奇蹟?先自由練練 ——自由讀這一句——指名讀(強調數字)——齊讀過渡:老人還創造了什麼奇蹟?

預設2:

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師:是的,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我們一起來讀出這種奇蹟——生讀

引讀:

師:是啊,參天的楊柳,綠色的波浪,如臂如股,勁挺山腰,這一切都是這位老人創造的奇蹟——生讀: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 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三)奇蹟背後

1、師: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啊,那麼這位老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造的奇蹟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

2、3自然段,用波浪線畫下來。

2、自由找

3、交流(預設)這是當時的大環境(板書)

(一)大環境

師:請同學們也去讀讀這一段話,讀着讀者,哪些詞語馬上跳入了你的眼簾?

預設:乾旱、霜凍、沙塵暴

肆虐、盤踞之地、風吹沙起

師:透過這些詞語你們感受到什麼?

生:補充板書:惡劣

師:老師這兒有一則資料,大家看:(出示資料) 你覺得這地方的環境怎麼樣?

師:是啊,這裏可稱作窮山惡水、荒無人煙、死亡之地。帶着這種感受來讀這些詞語——生讀

師:如此惡劣的環境,難怪,縣誌載:(課件出示: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

師:你們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師:在如此險惡的環境裏,這位老人卻創造出這一片青山秀水。這的確是了不起的奇蹟啊。

(二)小環境

師:誰再來說說,老人還在怎樣的情況下創造了奇蹟?

生:

師:這是當時的小環境,(板書)可見老人的生活非常的——艱苦

補充板書:艱苦

師:還有嗎?

師:是啊,面對五位老漢的離去,老人沒有離開,依舊選擇了——(課件出示)種樹;

1、面對老伴的過世,他也沒有離開,還是選擇了——種樹

2、面對女兒三番五次地從城裏回來接他去享清福,他選擇的還是——種樹。

3、老人沒有離開,他不走,是因爲——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他不走,是因爲——他覺得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師:是啊,青絲都變成了白髮,死亡也帶走了他的親人,他不走,那是因爲——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他覺得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2、師:他不走,還因爲什麼?默讀

5、6自然段

預設2:保住了這黃土,我們纔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評:是啊,在老人心中,樹與土的關係是如此的親密啊)

預設3:作爲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師:“另一種東西”你們覺得是什麼東西呢? (對土地的熱愛、對家園的熱愛、堅持不懈的毅力)

3、小結:是啊,老人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爲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讓我們一起讀出心中的感動吧!

生接讀——他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 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師:此時此刻,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們真正領悟到──(生齊讀)青山是不會老的!

(四)再造奇蹟

1、“青山不老,精神永存!”這位老人是晉西北的農民,他淳樸頑強、不善言表。可是,你們知道嗎?在老人的心中卻有着千言萬語。面對漸漸乾涸的河流,面對皸裂的土地,他有許許多多的話要說。他想對鄉親們說,他想對年輕人說,他也想對我們說,今天,就讓我們在這兒,說出老人心中的話。

2、學生寫話,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4、老人對我們殷切的

5、其實,有一個人在聆聽了老人的故事後,用心寫下了一篇文章,我們一起來讀。

(五)總結

同學們,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地球對於我們也只有一個,熱愛生命就要熱愛地球,熱愛家園。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像那位晉西北的老人那樣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讓青山不老,綠水長流!最後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

情再讀課題——青山不老!

語文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治理、歸宿、盪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通過深入閱讀,學生能比較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寫出讀文後的感受,聯繫他們認識課文的實際,體會作者的感受。

二、教學重難點 :

使學生能比較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解語言背後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時間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展示:我國晉西北地區的圖片與青蔥臨海的畫面,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二)讓學生暢所欲言。

師:今天我們就去了解一個和他有關的奇蹟。

(三)預習探究

1、 檢查預習

(1)檢查課前學生主動積累詞句等情況.

(2)指名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指名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合作交流

(1)請同學們瀏覽課文,回憶你在預習時自學到了哪些字詞,選擇一個你最想讓大家積累的介紹給我們。

(要講清楚、講正確;還要講清自己積累的方法和爲什麼要積累。)

(2)師:對於這篇文章來說,僅說出老人 創造綠洲,就完整了嗎?還缺點兒什麼嗎?看來把主要內容概括清楚、全面,還需要我們深入閱讀啊。”

(3)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做一做簡要批註。

(4)交流批註。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總結出什麼情況?什麼奇蹟?概括出板書:自然環境惡劣 生活條件艱苦 造福於人。

(5)看,我們深入閱讀後,對於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不是又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同桌兩個人再相互說說主要內容。指名說。

(6)閱讀記敘文時儘管我們都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去概括主要內容,但我們還要注重事件存在的特殊性。

3 、品讀感悟:引導學生寫出讀文後的感受,聯繫他們認識課文的實際,體會作者的感受:

(1)作者說青山是不會老的,讀過課文後,你又有什麼感受呢?我們也來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吧。學生寫感受 。

(2)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總結出學生可以從課文的主要內容上、老人的精神品格方面,以及老人的精神是永存的三個角度去寫感受。

(3)是呀,連綿的青山代代常綠;老人無私奉獻、造福後代的精神也必將永存![板書紅字:精神永存] 讓我們回到課文中,找出作者的感受,畫下來,再讀一讀吧。指名朗讀。

(4)師小結:“作者的感受寫得含蓄,富有哲理,讓我們學到了雖然表達同樣的意思,還可以用這樣的語言、這樣的句式來表達,特別是他在結尾用了一句更加含蓄凝練的話,概括出了他結識老人後的感受,那就是——“青山是不會老的。”

四 、拓展延伸

簡介課文中的真實人物,以情感人,引起師生共鳴。

五 、課後小練筆

請以“我的拯救行動”爲題,寫一篇小作文,寫一寫自己做過的或想做的在環保方面的有意義的事情。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 閱讀提示 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創造的;聯繫課文內容,想一想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根據提示, 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 初讀 課文。 熟悉課文內容,然後默讀自悟 。我請學生根據提示充分默讀,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解決問題。 接着請學生先來交流“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學生都找到 有關的自然段:“ ……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爲什麼說這是個奇蹟呢?”把學生引入“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創造的”的交流。通過一個個的數字的列舉,學生不難理解這是個奇蹟。 最後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這是本文的中心, 先請學生說說老漢改造山林的作用 ,理解“另一種東西”,通過“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的表層意思和內在含義,體會到這“另一種東西”是——老人與環境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最後自然便理解“青山是不會老去”的含義了。

本課教學再結尾又加入了故事中的真人真事,讓學生不禁能夠增長知識,加深對課文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使本課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確。

語文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蹟,說出青山不老的含義

2、領悟老人植樹造林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語言文字背後所蘊藏的含義

2、領悟青山不老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這裏不僅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化,而且還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蹟.他們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纏綿悱惻,有的驚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偉大.今天,我們這節語文課就來講述一個平凡老者的不同尋常的故事(板書:青山不老)

二、讀課前提示,明確本課的閱讀要求。

1、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2、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的?

3、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老的?

三、自由讀課文,感悟奇蹟。

思考: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1、學生討論回答

2、解讀奇蹟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師: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長還是短?

明確:很長

師:人生苦短能有幾個15年,而在老人這15年中卻幹了多少事啊!

生:(齊讀)綠化了8條溝、7條防護林帶、3700畝林網

師:一畝約667平方米,我們羅店中學的校園面積差不多30畝,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停頓)(123個)

師: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後是老人15年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是滿山遍野的綠。

師:(引)奇蹟已然創造,我們就要用心去品讀,找出具體描寫這一奇蹟的句子讀一讀。

明確:第一自然段

師:(引)樹木營造了欲滴的綠色,我們身邊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楊挺拔,那麼這裏的樹是什麼樣的?

生:讀(楊樹、柳樹一層層的綠梯)

師:樹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兇猛,龐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黃土,樹土的關係在老人心裏有着怎樣的關係呢?

明確: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師:土地是莊稼人的命根,農民有了沃土纔會有希望,而樹恰恰是保證水土流失的關鍵,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樹造林上,這樹是他的命根,這樹是他的希望,這樹就是詮釋他生命價值的最好體現。

四、引導學生了解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的

同學們,綠色對於我們並不陌生,可對於生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晉西北來說卻是難得一見的,那麼,爲什麼在這裏植樹就這麼難呢?

明確:大環境,風沙肆虐

明確:乾旱、霜凍、沙塵暴

明確:環境異常險惡

知識鏈接

師:晉西北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

師(引)老人用他的堅毅抵住了環境的惡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樣辛酸的故事呢?

明確:早出晚歸

明確:七位同伴五位過世

明確:風雨同舟的老伴沒能見上最後一面

師:15年啊,綠色披上了青山,而青絲卻變成了白髮,死亡帶走了他的親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爲(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他不走,因爲(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屋後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五、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

師(引)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明確:老人要把一生奉獻給山溝

明確:要把生命奉獻給青山

師(引)看眼前翠綠的青山,聽耳邊樸實的話語,我被老人的行爲所感動,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發高大起來(課件出示)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了。

生質疑:另一種東西是什麼東西?

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什麼意思?

生交流彙報

師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與環境作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讓我們帶着對老人的崇敬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師(引)巍巍青山承載了幾代人的夢想,棵棵楊柳記載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類的足跡,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義卻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擴張,而且將隨着青山永垂不朽,讓我們滿懷敬佩、崇拜、感激之情與作者同呼:青山是不會老的!

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延續,而且隨着青山萬古長青。

六、暢談感想

師:面對這位老人,你想說什麼?

師總結:同學們,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讓我們像晉西北的老農一樣,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