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小學六年級語文《爲學》教案模板

本文已影響 2.71W人 

小學六年級語文《爲學》教案模板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爲學》教案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六年級語文《爲學》教案模板

小學六年級語文《爲學》教案模板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在學習中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的含義。

2、理解文中說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能力目標

1、加強誦讀,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

德育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人之爲學”,關鍵在“爲”,只要樹立志向並堅定去實踐,就可以化難爲易達到預定目標。

美育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結構緊湊,對比鮮明,句式整飭的創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蘊美。

二、學法引導

1、以學生自讀爲主,藉助工具書自行解決文中字詞的音、形、義,教師抽查鞏固。

2、可將文中故事改編成小說劇表演,也可用複述的方式加以理解。可對這個故事的思想內容進行討論,討論一下可從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結構層次,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妙處,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可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去掉,看看文章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由學生從寫作和內容的角度加以認識和體會。

4、可以根據文章結構層次,將本文化整爲零,逐段背誦,背熟後再合零爲整體背誦。默寫。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及重點虛詞的用法,準確翻譯文章。可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文章,根據註解直譯文章,教師答疑並講析重點詞語,讓學生明確,鞏固重點。

2、難點

理解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解決辦法

教師適時恰當引導學生思考。

3、疑點

開篇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這種寫法有什麼效果?(增強語言的感染力與思辨力)。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朗讀磁帶及錄音機。

2、投影儀及文學常識、重點詞句評析、隨堂練習的膠片。

3、學生製作生字新詞及重點的卡片,課堂交流。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指導學生熟記文言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強化誦讀練習。

2、準確直譯文章。

3、理清文章結構,明確主旨。

一課

導語

同學們步入學校的大門已近七、八個年頭了,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談一談學習知識時的感受,特別是升入中學以來在求知過程中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同學們說得很好,每個人接受新知識都要有一個由繁到簡,由難到易的過程,怎樣才能完成這個過渡呢?用我們中國的一句古訓來說,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明確目標

l、文學常識及字詞讀音。

2、準確直譯文章,掌握重點實詞。

3、學習本課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體感知

1、簡介作家作品情況(見文下註解)並解題《爲學》

爲——做 學——學問。

2、教師範讀文章,並指導學生朗讀,讀準下列讀音;並掌握其意思

速 怠 迄 屏 鄙 恃 鉢 語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生對照課後註釋翻譯文章,以段爲單位,每個學生講一段,其他學生補充。

2、教師出示投影,將重點詞句及難句對學生再次進行訓練。(亦——也,逮——及,趕得上,怠——懶散,迄——等到,屏——摒,常——常規,語——對……說,鉢——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憑藉,猶——仍然,還,鄙——邊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學生來概述段意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觀點,說明爲學難易的轉化,即“學則易,不學則難。”

第二段 講道理說明持之以恆可令昏庸與聰敏置換。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論據說明主觀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爲學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論點。

(四)總結、擴展

初讀文言文,同學們要加強誦讀,培養語感,要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讀準字音,注意文言實詞的積累。

(五)佈置作業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朗讀背誦。

(—)明確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運用,及在語氣上的特點,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語氣詞“乎,矣,也,

焉,哉”所表達的語氣。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二)整體感知

1、複習文學常識。

2、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請一位學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鞏固文言基礎知識(訂正課後練習二,並出示投影,請學生把下列這些詞語譯成現

代漢語)

①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②以告富者③富者有慚色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2、語言特色

學生朗讀第一段,並分析排比句的藝術效果。

(第一個設問句開篇泛論天下事之難易,關鍵在“爲”,第二個設問句進而引申論述“人之爲學”。由概括到具體,使論述的道理逐步深人,引起人們的深入思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讀第三自然段,有錢的和尚兩次說“子何恃而往”,語氣有何不同?(第一次屬於通常發問,第二次是以蔑視的語氣出現的,在富和尚看來,窮和尚只憑一瓶一鉢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議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窮)豈不是癡人說夢。)

語氣詞 乎、哉——疑問,也、焉——判斷,矣——陳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問,兩個和尚同時面對着困難,“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是何道理?

(貧僧立志而行,在困難面前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去爲,而富和尚只強調客觀條件,不立志而行。)

4、請學生通過學習本文,另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因爲有決心而成功的,沒有決心而失

敗的。”(聯繫實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認識。)

(四)總結、擴展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學過本課後能有所啓迪。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爲學》。

小學六年級語文《爲學》教案模板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爲學由難向易轉化的關鍵是“事在人爲”。

2、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爲”、“鄙”“語”“恃”“去”“顧”等詞的意思。

3、理解“人之爲學”關鍵在於“立志去爲”的道理,激發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不同語氣和感情,並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人物不同語氣和情感,並背誦課文。

2、理解“人之爲學”關鍵在於“立志去爲”的道理。

三、教學方法:閱讀式、討論式。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們大家在學習中一定都遇到過困難,誰能說一說在學習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難,又是怎樣做的呢?(學生談),看來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我們大家對待的方式和態度各有不同。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面對困難古人是怎麼做的吧。今天我們來學習13課——爲學。(師板題)

(二)教師解題、介紹作者

①簡介作者。(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

②解題:爲學即求學、做學問的意思。原題爲《爲學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寫給子侄們的一封信,這封信很有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勵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勵了後來的許多青年人。那麼究竟作者在這篇文章當中都講述了些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文章當中去看一看,請同學們把書打到105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停頓和長句子的斷句,邊聽邊標註不認識的生字讀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們爲什麼要學習文言文呢?現代漢語與古文言文是血脈相承的,文言文爲現代漢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直到今天它還在影響着現代漢語的發展、與此同時呢,文言文是一種"雅語",歷經千百年的錘鍊,它已發展成爲一種最爲精練的語言。所以,爲了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我們很有學習並學好文言文的必要。這節課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因爲這篇文言文不太好讀,再加上這是我們初次接觸和學習文言文,所以就由老師先來範讀一下課文,同學們在聽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個別句子的斷句,並標註好不認識的字的讀音。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3、同學們,在這篇課文當中,有些字比較生疏,不太好讀,老師把他們找出來了,誰能試着來讀讀。

4、下面請你在課文中找到這些生字,並把它圈畫好。然後再小聲地將課文讀一讀。

5、指名讀課文,讀的時候要努力做到三不:不加字,不丟字,不錯字,力求準確。其他同學要注意聽,共同幫助他糾正錯誤。

6、男女生互讀、全班齊讀

(四)翻譯全文、研讀領悟

1、同學們,文章我們已經讀通了,那麼這篇文言文講的是什麼意思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文言文中,很多字詞古義與今義是不一樣的,還有的字詞呢一詞多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字詞在本文中是什麼意思?課件出示重點字詞,學生理解意思:爲、亦、鄙、語、恃、之、去、顧

2、學生自主翻譯全文

理解了這些重點字詞的'意思,下面請你們對照原文,結合書中譯文和手中的工具書來翻譯一下這篇課文。而後自由的組合成學習小組,在組內練說一下。

3、逐段翻譯講解(這篇文章共有三個自然段,我們逐段來理解)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指名翻譯第一自然段,學生思考:作者對“爲學”是怎樣看的?也就是說他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呢?(“人之爲學……不學,則易者亦難矣。”)爲學難易的轉化關鍵在於是否“爲”。本文說的主要是關於做學問的道理,爲什麼開頭卻從“天下事”寫起?(因爲“爲學”是“天下事”之一,這是從一般到具體的說明事物道理的方法)。(作者的觀點正確嗎?有何爲證呢?接下來讓我們來學習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2)指名翻譯第二自然段,學生思考:

①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嗎?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明確:不容易。“不知幾千裏也”,“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等詞句看出。)

②請你想象一下,在去南海的路途中,窮和尚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③是啊,西蜀去南海一路上如此困難重重,那麼窮和尚去南海爲什麼還能成功呢?是因爲條件充足嗎?從哪些詞句上看出?(明確:憑着他堅強的信念,主觀的努力,“爲之”的結果。從“貧”“還”等詞中體現。)

④對貧者去南海之事富者前後態度有哪些變化?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明確:開始是疑問:“子何侍而往?”中間是輕視:“子何恃而往!”最後是慚愧:“富者有慚色”。)

⑤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3)齊讀第三自然段,指名翻譯,學生思考:

文章光寫一個窮和尚也能證明論點,文章卻寫了一窮一富兩個和尚,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呢? (明確:寫一窮一富兩個和尚是通過一正一反鮮明地對比,更能證明論點:事在人爲。條件差只要肯努力,事情會成功;反之條件好,不付諸行動只是空想,到頭來一事無成。)

(五)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本文作者爲了證明人貴立志、事在人爲的爲學觀點,舉了蜀之鄙二僧的故事,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還有哪些事例可以證明這一觀點?

(六)總結收穫、結束全文

1、學了本文,你有哪些收穫?或者你有哪些感受?(學生談)

2、是啊,同學們,人貴有志,事在人爲,讓我們從現在起,立志吧,“人之爲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百學須先立志”, “少年志則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古人的叮嚀仍不絕於耳,讓我們共同立下遠大志向,爲着我們美好的人生、爲着祖國的繁榮昌盛策馬揚鞭、奮發圖強!最後讓我們再次齊頌《爲學》一篇,來結束我們本節課的學習吧!

小學六年級語文《爲學》教案模板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結合註釋理解“爲”“鄙”“語”“恃”“去”“顧”等詞在文中的意思。

2、藉助教師範讀、原文與譯文對照,能讀通課文,理解意思,背誦課文,初步培養喜愛古文的感情。

3、創設情境,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能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和情感,能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的原因體悟,理解“人之爲學”關鍵在於“立志去爲”的道理,激發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5、認識“鄙、曰、恃”3個字,正確書寫“乎、鄙、僧”等6個字。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和情感,並背誦課文。

2、理解“人之爲學”,關鍵在於“立志去爲”的道理。

教學時間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故事導入,揭題釋義

1、教師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個廟,廟裏有兩個和尚,一個和尚窮,一個和尚挺有錢。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部分)

知道這個故事出自哪裏嗎?(板書課題:爲學)齊讀課題,注意“爲”讀第二聲。知道“爲”是什麼意思呢?“學”又指什麼呢?(做學問,求學)。

2、簡介作者,瞭解背景。此文的原題目是《爲學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寫給子侄們看的。讓我們來看看作者的相關資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學家,他的文章筆力剛勁,氣勢渾厚,激昂奮進,常給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較多,其中《白鶴堂文集》最爲有名。本文是《白鶴堂文集》中極具影響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輩們樹立遠大志向,勤奮學習,有所建樹。

【通過教師講故事的方式創設情境,然後自然地引入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二、初讀古文,讀準字音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樣寫這個故事的嗎?請你自由地讀讀課文,藉助後面的註釋和字典,爭取把課文讀通順。然後看看課文哪一個自然段是在寫這個故事,請你在自然段前面做個標記。

2、同桌互讀,呈現難點。

兩個學生一組,一個讀,一個聽,糾正字音,意見不一致時,記下此字,留待解決。教師巡視,相機把難讀字詞寫在黑板上。交流正音。

預設:鉢、語、蜀之鄙、子何恃而往、亦易矣。

3、指名朗讀,掌握學情。

請學生再次放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特別是剛纔交流過的幾個字。然後指名請學生試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糾正同學錯誤的讀音。

【通過同桌互讀,指名試讀,呈現難讀字詞,集中解決,爲接下來把課文讀通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探究停頓,讀通課文

1、細聽範讀,邊聽邊畫,展示矛盾。

聽着同學的朗讀,老師也想來讀讀。請同學們認真聽,邊聽邊把與你讀得不一樣的地方畫下來。(學生交流不同之處,教師隨機在投影儀下畫出)

2、藉助註釋,探究停頓,讀通課文。

同學們,有些句子讀得不一樣,就是停頓或者讀音有所不同,老師建議大家結合譯文,瞭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該怎麼讀。

預設:

天下事/有難易乎?(讀出問句的語氣。)

蜀之鄙/有二僧(結合註釋知道“蜀”是四川簡稱,“鄙”是邊境的意思。)

貧者/語於/富者曰(“語”讀第四聲,告訴的意思,“曰”是說的意思。整個句子的大概意思:窮和尚告訴富和尚說。)

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我的意思,課文中指窮和尚。“欲”,打算;“之”,到、去的意思)我們還學過類似意思的句子嗎?(送孟浩然之廣陵)“蜀之鄙有二僧”中的“之”是否也是這個意思?(的)

子/何恃而往?(“子”,你;“恃”,憑着、依靠的意思。整句話大概意思:你憑着什麼去呢?)

吾/一瓶一鉢/足矣。(“鉢”,古代盛飯、菜等的陶製器具。整句大概意思:我一個水瓶,一個飯鉢就足夠了。)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整句大概意思: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了。)

3、再讀課文,理解意思,講述大意。

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相信你一定會讀得更加通順。

剛開始老師講的故事就是原文的第2自然段,你能看着原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大概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嗎?先自己試試,然後指名交流。

【通過藉助註釋、結合譯文能正確斷句,讀出古文特有的味道。在讀通順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大意,初步體會文章的故事梗概。】

四、教師小結,佈置作業

1、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試着讀通了課文,並藉助註釋和譯文學習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至於爲什麼貧和尚能夠到達南海,而富和尚卻不可以到,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2、作業:

(1)認讀本課要求識寫的生字;

(2)完成課後習題2;

(3)把課文多讀幾遍,要求讀通順,能準確斷句。

第2課時

一、複習課文,師生互譯

1、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不看書,邊聽邊想每句話的意思。

2、老師一句一句說譯文,指名學生說對應原文。

3、師生一起說故事。

【運用教師範讀,師生互譯等不同的方式,讀好文言文的停頓和節奏,同時引導學生積累文本,爲接下來的探究打好基礎。】

二、品讀對話,明確其義

1、定格對話,品味原因。

導語:讓我們把目光停留在兩個和尚身上,想想他們之間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分角色讀貧者和富者的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2)集體交流:

條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決心不同:富者過分依賴物質條件,“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貧者“吾一瓶一鉢足矣。”(窮和尚很有信心,非常有勇氣。)

討論:窮和尚這一路會有哪些困難?(路途遙遠。地圖展示四川和南海普陀山的距離;合理想象窮和尚一路上會遇到哪些實際問題?風餐露宿,舟車勞頓等)

態度也不一樣:抓住兩個“子何恃而往?”

想當初富和尚也向往南海,計劃着買船出行,但至今未能如願。窮和尚憑着這一瓶一鉢竟然敢去。這兩個句子該怎麼讀?學生談理解後有感情朗讀。第一個是普通的疑問句,第二個是反問句,也可讀出感嘆的語氣來。

結果也不一樣。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小練筆:貧者會告訴富者什麼呢?富者心裏又會想些什麼?展開豐富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完成後,指名讀一讀寫的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把自己體會到的讀出來。

3、試着背誦這段話。

【在品讀貧和尚和富和尚之間的對話中,初步讀懂兩個和尚之間的明顯不同之處,通過想象說話,嘗試練筆等方式體會貧和尚的堅強意志,並通過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意思表達出來。】

三、品文涉理,悟出文道

1、學習第1自然段。

作者由這個故事還想到了我們做學問,他在一開頭就提出:那就是(師說)天下事有難易乎?爲之(生接)則難者亦易矣;(師說)不爲,(生接着讀)則易者亦難矣。(下句話同上。)

(1)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自然段每句話的意思。

(2)小結:看來做學問難易轉換的關鍵就在於是否“爲”,作者都是先用一個設問句提出問題,然後從正反兩方面作答。這樣,對比鮮明,突出了“爲”對“學”的作用,說明了“難”與“易”的關係。

(3)體會文言文句子的精美。這段話中一共有4句話,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呢?(近似於對偶,讀起來琅琅上口)

(4)練習背誦。

2、“貧僧自南海還”“富者有慚色”的故事結尾說明了什麼?它與作者的看法有什麼關係?(說明“事在人爲”,這個故事是一個例證,作者用它來生動形象地證明自己看法的正確。)

3、學習第3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這句話什麼意思?爲什麼會是這樣的?

(去:距,距離;之:在這裏沒有實在意義。)

(2)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顧:副詞。反而,卻。)

(3)小結: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貧者能到的原因是在於能夠立志,富者不能到的原因是不能立志。把這種反問的語氣讀出來。

(4)從這一自然段中,你受到了什麼啓發?(人貴有志,事在人爲。)

(5)練習背誦。

【讀懂作者通過對比方式亮出自己觀點的行文特色,體會文言文精練的語言特色,明白“人貴有志,事在人爲”的深刻內涵。】

四、落實識字,積累內化

1、認讀要求會認和會寫的字。

2、學生獨立書寫要求會寫的字,教師提示:

(1)注意“曰”與“日”的區別。

(2)“鄙”字左邊的寫法,下面是“回”字。

3、試着把全文連起來背誦;背給同桌聽。

4、拓展作業:

(1)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收集有關勤奮學習的名人名言或故事,豐富課外知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