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偉大的悲劇》優質教案

本文已影響 1.39W人 

 一、設計理念

《偉大的悲劇》優質教案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綜合。在教學環節中,注重跨學科的學習,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讓學生在學科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從而充分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培養敢於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查找資料、引用資料,拓展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在複述課文的過程中,鍛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升思想認識。

 二、教學內容

本單元以探險爲主題,目的是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培養學生敢於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必要時爲所熱愛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偉大的悲劇》是一篇節選的傳記,本文寫的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卻又滿懷希望地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挪威人已經捷足先登,只好無奈但又十分堅毅地踏上歸途,最後一個個悲壯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飽含深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動,特別是在面對失敗和死亡時斯科特探險隊員表現的那種勇敢、坦然、鎮定地精神面貌,尤爲震撼人心。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這一南極探險悲劇所折射出來的人類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目標:激起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培養敢於探險的勇氣、團結合作,集體主義觀念和必要時爲所熱愛的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二)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探險知識、地理知識和其他文化知識,提高對這類文章的閱讀能力。

(三)過程與方法目標:練習快述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引導學生品味文章中有着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

 四、教學重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理想感情,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五、教學時數

一課

 六、課前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蒐集南極地理知識、南極考察活動的有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媒體展示人類南極探險的圖片資料)

探險,既是人類對未知的探尋,也是人類對自身的挑戰。從高峻的山峯到深邃的海底,從浩瀚的海洋到茫茫宇宙,哪裏有奧祕,哪裏就有人類的足跡。其間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敗的悲壯。探險過程中的任何艱難險阻,都遏制不住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擋不住人類邁向全新領域的腳步。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偉大的悲劇》,探討95年前一次南極探險悲劇所折射出來的人類精神。

  二、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理解生字生詞。

拽出zhuài 無垠yín 癲狂diān 吞噬shì 羸弱léi 告罄qìng 遺孀shuāng 怏怏不樂yāng憂心忡忡chōng 疲憊不堪bèi語無倫次lún 海市蜃樓shèn 毛骨悚然sǒng

銷蝕:消損腐蝕。 厄運: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運。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懼。悚然,恐懼的樣子。

怏怏不樂: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神情。

語無倫次: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

風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2、介紹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出身於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後任《新自由報》編輯。後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遊歷。在法國結識魏爾哈倫、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從事外國文學(主要是詩歌)的翻譯工作。戰爭爆發後,發表了反戰劇本《耶雷米亞》,在瑞士與羅曼·羅蘭等人一起從事反戰活動,成爲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19年後長期隱居在薩爾茨堡,埋頭寫作。1928年應邀赴蘇聯,與高爾基結識。1938年流亡英國,並加入英國國籍。1941年到達巴西。1942年2月23日與妻子一起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佩特羅波利斯自殺。

茨威格的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茨威格一身正氣,寫下了無數充滿同情、動人心魄的壯麗篇章。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德語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義和精神自由。出於人道主義的立場,讚美人與人之間的同情、仁愛和寬恕,厭惡資產階級的爾虞我詐、虛僞和冷酷。

3、快述閱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小組,同學間互相複述這個故事,並說說哪些細節最讓你激動難忘,初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1.理清故事的情節:課文寫的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卻又滿懷希望的奔向南極點,結果發現阿蒙森隊捷足先登,只好垂頭喪氣的踏上歸途,最後一個個悲壯的死去。一方面,作者描寫氣候的惡劣,探險隊與嚴寒的搏鬥;另一方面,寫探險隊員犧牲的詳情。

2.關注令人難忘的細節:例如,斯科特接受爲阿蒙森業績作證的任務。威爾遜博士堅持科學考察。斯科特將日記記到生命的最後一息等等。

3.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課文頌揚的是一種人類勇於探險的精神、爲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作者所描繪的五個探險者,是英國的英雄,也是全人類的英雄,讓所有人仰慕。字裏行間,作者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來寫這一場悲劇的,對英雄的讚歎溢於言表。

  三、重點品讀

朗讀品味,暢所欲言。

1、朗讀6、7、9、10、11、12、13、14自然段,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題目中的“悲”是什麼意思?文中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偉大”又體現在哪裏?

要點:悲在生命的毀滅,偉大在爲科學獻身的精神。

悲在爲勝利者作證,偉大在誠實守信的紳士風度。

悲在孤獨寂寞,偉大在勇於探索的豪情。

悲在探險的集體失敗,偉大在團結協作的精神。

悲在失去朋友親人,偉大在無私的愛。

3、品讀最後一段,寫一點賞析性的文字。

  四、深入探究

分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點撥,明確:

1、斯科特探險隊員們表現出人類怎樣的優秀品質?

首先斯科特他們身上鮮明地表現出人類不懈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南極探險的行動表現了他們堅毅、執著、勇於爲事業獻身的英雄氣概,歸途中與死亡抗爭,是何其悲壯、何其豪氣沖天。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惡劣環境和生死關頭,能夠團結協作,甚至不惜爲團體、爲同伴獻出生命,奧茨獨自走向茫茫風雪去迎接死神只爲減輕隊員負擔即是撼人心魄的例證。他們身上還表現出強烈的愛心,對祖國民族、同伴親友的一片摯愛之情正是支撐他們英勇行爲的強大動力之一,斯科特最後的遺書完全是愛的真情流露。斯科特還具有令人敬佩的誠信風度,在與阿蒙森的競爭中失敗了,但他們勇於承認失敗,並願意“在世界面前爲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人格的高尚,令人敬佩。

2、作者爲什麼給失敗者作傳?

茨威格爲何不給勝利者阿蒙森作傳,卻充滿激情地爲失敗者斯科特書寫這悲壯的一幕?這可以從課文的最後兩句話中找到答案:“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作爲一位偉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絕不主要是事業的成功者,而是許多歷史事件背後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啓迪。按照這個價值標準,茨威格當然認爲給斯科特作傳會更有意義,會給人長久的思考。

3、斯科特一行人此次探險的意義是什麼?

從斯科特南極探險的悲壯之旅所折射出的人類精神已經遠遠超越了活動本身和那個時代,成爲全人類跨時代、地域的寶貴精神財富。即認識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後人以精神鼓舞。

 五、拓展延伸

(多媒體出示斯科特的雕塑和題目)

1.假如你是挪威探險隊員阿蒙森,當你得知斯科特一行在南極歸途中艱難的情形,你會怎麼辦呢?

2.假如你是挪威國王,當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難的消息後你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六、知識拓展

(多媒體顯示流動的南極風光圖片及解說:美麗神奇的南極)

南極點位於南緯90度,南極洲的面積爲140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區域常年被冰雪覆蓋,被人稱爲南極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僅有5%的無冰源覆蓋的裸露基岩,稱爲無冰區或白色沙漠的綠洲,白色沙漠的綠洲是南極陸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棲息地。正是這些生物給南極這塊淒涼冷漠的大陸帶來了生機。

……

 七、教學評價與反思

《偉大的悲劇》一課,重點在於告訴我們英國南極探險家斯科特和他的隊員在歸途的覆沒悲劇是偉大的。爲了揭示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內涵,作者在把握事實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了生動的描述,突現悲劇的不同凡響的意義,使讀者心靈受到震撼,並對他們的探險精神、科學態度、爲了他人甘願犧牲自己的行爲肅然起敬。這些濃厚的人文素養,恰恰是我們學生所缺乏的,是必須引導他們很好地去討論、認識並加以吸納的。教學做到這一步,也只有做到這一步纔可以說學會、學好了這篇文章。因此,本節課圍繞這一問題進行設計,把孩子引領到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去體悟事件的價值、精神的價值。教學重點放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理想感情,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上。

本文篇幅雖長,但可讀性很強,是訓練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好材料。同時在快速閱讀全文的基礎上覆述課文,理清故事情節,能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進而把握課文內容。另外,課文中有許多非常感人的細節,茨威格在筆端飽含的深情正是通過這些細節表現出來的。所以我讓學生多朗讀,激發學生抓住關鍵語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並體會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藉助各種信息媒介提供豐富的信息源,把課本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教學空間。我在《偉大的悲劇》中採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南極風光,使學生了解南極。讓學生欣賞有關南極探險的畫面,阿蒙森和斯科特兩隊人員登山的視頻,,深入瞭解本文故事情節,創設了師生共同學習的情境,增加了課堂教學密度,同時引導學生藉助豐富的網上資源,主動獲取知識,提高了自主學習探究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