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課後練習

本文已影響 1.54W人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課後練習

A.淵博(yuān)  壓榨(yà)    根深蒂固(dì)

B.汲取(jí) 思維(wéi) 鍥而不捨(qì)

C.恭喜(gōng) 對稱(chèn) 孜孜不倦(zǐ)

D.模式(mó) 創意(chuàng) 不言而喻(yù)

2.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成語

(1)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__________地把它發展下去。

(2)創造性的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併爲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在此基礎上,(長久地堅持下去)__________地進行各種嘗試。

(3)“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頭腦中已不知不覺地(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__________。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______在大多數情況下,______是他們,______並非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如此非凡的靈感。______,這種非凡的靈感,______產生於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______一閃念的想法,並對它反覆推敲,______充實。

4.下面詩句與課文題目“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表達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B.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C.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題。


“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頭腦中已不知不覺地根深蒂固。事實上,若是某種數學問題的話,說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是對的。麻煩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並不像某種數學問題那樣。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由於情況的變化,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現在往往不靈了。正因爲如此,如果你認爲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後,就會止步不前。因此,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然而,尋求第二種答案,或是解決問題的其他路徑和新的方法,有賴於創造性的思維。那麼,創造性的思維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這樣回答的:“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從古代史到現代技術,從數學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一事無成。因爲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意。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六分鐘之後,也可能在六個月之後,六年之後。但當事人堅信它一定會出現。”

對此我完全贊同。知識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但這並不是說,光憑知識就能擁有創造性。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創造性的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併爲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恆地進行各種嘗試。

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約翰·古登貝爾克。他將原來毫不相關的兩種機械——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製器組合起來,開發出一種新產品。因爲葡萄壓榨機用來從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積上均等加力。而硬幣打製器的功能則是在金幣之類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來。有一天,古登貝爾克半開玩笑地自言自語道:“是不是可以在幾個硬幣打製器上加上葡萄壓榨機的壓力,使之在紙上打印出印花來呢?”由此發明了印刷機和排版術。

另一個例子是羅蘭·布歇內爾。1971年的一天,布歇內爾邊看電視邊這麼想:“光看太沒意思了。把電視接收器作爲試驗對象,看它產生什麼反應。”此後不久,他就發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電子遊戲,從此開始了遊戲機的革命。

5.選文第三段中的“這種情況”指的是(  )

A.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

B.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意。

C.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不精通各種知識就一事無成。

D.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

6.下面不屬於文中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的一項是(  )

A.有淵博的知識。

B.有持之以恆的毅力。

C.有天才般的智慧和靈感。

D.有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7.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文第一段指出,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個,因此不放棄探求非常重要。

B.選文第二段的設問,既引發讀者思考,又起到過渡的作用。

C.選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只要有知識就會有創造力。

D.選文列舉事例,證明了發揮創造力的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

類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題。

  人人可以創新

  王偉勇

①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創新。

②學生在學校就是學習,似乎談不上創新。如果要說創新,那是指少數有才能的孩子,寫了小論文,有了小發明、小革新,可以到成人世界裏去比較一番。這是過去的概念。當然,這個概念也不錯。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我們的學習也真的具有創新的意義,我們何不把它揭示出來呢?如果揭示出來,我們的認識也就昇華了,發展了。

③一般來說,我們的所想所做,對本人來說,有新的意義、新的認識,這就進行了創新。我們獨立解出了一道題目,對新的現象進行了解釋;獨立作出了某個判斷,添加了一個括號,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意思,都是創新。

④與成人相比,大多數學生的創新是內創新,是與自己的認識來比較的。比如,一個學生通過剪剪拼拼,認識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對於他來說是新的。這樣,他實際上進行了創新活動,有了創新的成果——這一成果對人類來說,雖早已經被發現,但對他本人來說卻是新的。反之,對成人來說,我們通常強調的創新是外創新,它指對現實社會來說,得出了有用的新結果,認識了新事物。

⑤創新的意義重在過程。在創新中,我們得到了認識的成果。在創新的過程中,我們經歷的種種探索,則可以給自己全方位的收穫。比如,學生做一個課題:考察蝸牛有沒有眼睛。考察的結果可能並沒有一致的結論,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生十分投入地用自己所有的知識去學習,去探尋。這一過程獲得的不僅有許多新鮮知識,更有着能力和態度。而對成人的創新,人們更關心的是結果。而且學生的創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學條件下進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師和教學設備的支持,也有着明確的教育教學目的,這與成人創新有着明顯的區別。心理學家馬斯洛說:“例如,一名婦女,她是沒有受過教育的、貧窮的、完完全全的家庭婦女和母親,她所做的工作沒有一件是創造性的,然而她卻是奇妙的廚師、母親、妻子和主婦……她是個完美的女主人,我從她那裏以及像她一樣的其他人那裏學到:第一流的湯要比第二流的畫更有創造性。”

⑥據此,我們可以推知:人人可以創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我們從創新的高度來看學生是天生的創新者,就會進一步解放思想,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8.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9.第⑤段畫線句“第一流的湯比第二流的畫更有創造性”中加點的“第一流的湯”在文中喻指什麼?

10.本文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有什麼作用?

11.文中說“我們獨立解出了一道題目,對新的現象進行了解釋……都是創新”。根據選文和相關鏈接材料,請你聯繫實際,用簡明的語言列舉學習中有關創新方面存在的一個問題,並提出你的解決方法。

[相關鏈接]

材料一:據統計,在GPA(相當於平均成績)的表現上,中國學生普遍比美國學生高。在美國學生看來,中國學生知識廣博,學習用功刻苦。然而,在一次有着全球青少年“科學世界盃”美稱的創新大賽中,中國學生獲獎數量雖然不少,但不如美國學生獲獎質量高。

材料二:一個還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發現蘋果裏藏有一顆漂亮的星星,而有幾十年切蘋果經驗的母親卻不以爲然。小朋友將蘋果一刀切開,蘋果的切口處果真顯現出一顆清晰的五角星。原來母親習慣於縱切,而小朋友用的是橫切。

12.概括下面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不超過33個字。

傳世畫作《蒙娜麗莎》的原型一直是個謎,現在多數學者認爲她是佛羅倫薩一位絲綢富商的妻子。經考證,佛羅倫薩市中心的一家修道院遺址是其原型的安息之地。意大利考古學家日前宣佈將挖掘《蒙娜麗莎》原型的骸骨。

考古學家將藉助透地雷達搜尋人類骸骨,然後通過科學方法測定骨頭年代,篩選出與《蒙娜麗莎》原型去世時年齡相符的骸骨。考古學家還將提取骸骨的DNA,將之與其子女們骸骨中提取的DNA進行比對。這樣,將找到的足夠多的頭蓋骨碎塊通過電腦整合出《蒙娜麗莎》原型的面部圖像,就能復原那讓世人着迷的神祕微笑。

1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學校要辦節水宣傳畫展。請你從下面兩幅畫中任選一幅,結合畫面內容,從寓意、構思等角度寫一段推薦語。(60字左右)


  參考答案

1.D 解析:A項中的“壓”讀音應爲“yā”;B項中的“鍥”讀音應爲“qiè”;C項中的“孜”讀音應爲“zī”。

2.(1)鍥而不捨 (2)持之以恆 (3)根深蒂固

3.然而 即便 也 相反 往往 甚至 逐漸

4.B 解析:通過課文內容可知,“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是因爲我們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而產生的,與B項意思相符。

5.B 解析:本題考查代詞的指代內容,應結合上文內容思考和辨析。結合文意辨析,“這種情況”應是“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意”。

6.C 解析:解答本題應結合選文中下列內容思考:“知識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創造性的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併爲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恆地進行各種嘗試”。從中可以提煉出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即有淵博的知識,有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有持之以恆的毅力。

7.C 解析:選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有淵博的知識,有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有持之以恆的毅力,才能具有創造力。

8.人人可以創新。(或:人人可以創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

9.平凡的人把普通的事做得很好。

10.解析:文章運用論證方法的作用是證明論點,解答時需要結合文章內容。

參考答案:通過學生創新與成人創新不同特點的比較來證明“人人可以創新”。

11.示例:(1)問題:課堂上不會提出問題或發表見解。方法:勇於思考,大膽、積極提出問題,發表見解。(2)問題:在課堂上不善於提出不同見解。方法:學會積極思考,善於多角度思考問題,大膽提出不同意見。(3)問題:缺少獨立思考,抄襲作業。方法:嚴格要求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刻苦鑽研。(4)問題:重視書本學習,缺少實踐活動。方法:理論與實踐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發展。(5)問題:缺少創新氛圍。方法:學校、社會應積極營造創新氛圍,如開展創新大賽等活動。

12.意大利考古學家將挖掘《蒙娜麗莎》原型骸骨,復原其神祕微笑。

13.解析:從寓意、構思等角度,結合畫面內容與節水主題,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1)我推薦第一幅畫,因爲它構思巧妙,寓意深刻。從祖輩的井到父輩的井再到子孫的井,井繩越來越長,意味着井越來越深,地下水越來越少,提醒人們要節約用水。

(2)我推薦第二幅畫,因爲它構思巧妙,寓意深刻。利用“家”和“冢”兩字“點”的位置不同,把“點”變形爲水滴,提醒人們如果不節約用水“家”就會變成“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