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語文上冊《成功》教案

本文已影響 2.91W人 

學習目標:

九年級語文上冊《成功》教案

1.品味作品中經典的文化言論和作者誠懇平實的語言

2.學習作者旁徵博引、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3.準確理解作者的觀點,在勤奮中走向成功

課文分析:

引出論點

什麼叫成功?順手拿過來一本《現代漢語詞典》,上面寫着:“成功,獲得預期的結果,”言簡意賅,明白之至。

但是,談到“預期”,則錯綜複雜,紛紜混亂。人人每時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預期,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總之是無法界定,也無法分類,我們不去談它。

我在這裏只談成功,特別是成功之道。這又是一個極大的題目,我卻只是小做。積七八十年之經驗,我得到了下面這個公式:

天資+勤奮+機遇=成功

逐層剖析

“天資”,我本來想用“天才”,但天才是個稀見現象,其中不少是“”,所以我棄而不用,改用“天資”,大家一看就明白。這個公式實在是過分簡單化了,但其中的含義是清楚的。搞的太煩瑣,反而不容易說清楚。

談到天資,首先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天資是不相同的,這是一個事實,誰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學術界和文藝界自命天才的人頗不稀見,我除了羨慕這些人“自我感覺過分良好”外,不敢贊一詞。對於自己的天資,我看,還是客觀一點好,實事求是一點好。

至於勤奮,一向爲古人所讚揚,囊螢、映雪、懸樑、刺股等故事流傳了千百年,家喻戶曉。韓文公○1的“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2,更爲讀書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奮,則天資再好也毫無用處。事理至明,無所饒舌。

談到機遇,往往爲人所忽視。它其實是存在的,而且有時候影響很大。就以我自己爲例,如果清華不派我到德國去留學,則我的一生完全不會像現在這個樣子。

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爲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爲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很下工夫。在這裏,古人的教導也多的很。還是先舉韓文公。他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3。”這兩句話是大家都熟悉的。

運用經典,作爲總結

王靜安○4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5。’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的人憔悴○6。’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7。’此第三境也。”靜安先生第一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其中沒有寫天資和機遇。我不敢說,這是他的疏漏,因爲寫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認爲,補上天資與機遇,似更爲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直接引出自己的觀點,開門見山。

撇開與中心關係不大的話題,直入中心。

簡單明瞭的公式,說出成功需具備的條件

注意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品位“天資”、“天才”之間的區別

反語,對這些人的觀點加以諷刺和否定。

列舉事例,用事實來證明觀點。

列舉事例簡潔明瞭,決不拖泥帶水。

自身經歷爲例,有較強的說服力。

逐項分析,提出中心論點

引用名言做論據。

引用《人間詞話》,對自己的觀點再度加以分析和總結。

照應開頭

這也是作者對讀者的諄諄教導。

課堂學習

第4課時

創設情境激發舊知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1講述你所知道的成功的故事或相關的成功的名言講述成功的故事和名言

2用你所知道的名言或剛剛聽到的名言來說明聽到的成功的故事用名言評價故事

3談談你所認識的成功交流、評價

整體感知

4瀏覽課文,思考作者的觀點是什麼?瀏覽、思考

5用你的思考替文章換一個標題思考、交流

精讀課文

6在作者的文章中究竟是哪一點最重要呢?天資、勤奮、還是機遇?(理解作者觀點)作者爲何這樣安排?小組合作交流

7結合文章再度思考課堂剛開始的名言與故事,對自己的成功作一設想。

8組織評價交流、評價

課後學習:

選擇文中感受最深的語句加以賞析

板書設計

成功:天資+勤奮+機遇預期的結果

“羨慕某些人自我感覺良好”囊螢、映雪舉自身經歷事實論證

懸樑、刺股

韓文公的話

事實論證、引用論證

結論: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