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上冊語文《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77W人 

【教學目標】

九年級上冊語文《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

1、加強朗讀,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把握全詩主旨。

2、學會比較閱讀。

3、揣摩詩句,通過聯想和想像,進入詩歌意境。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藉助聯想和想像,以意馭情,強化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學會比較閱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自然萬物,生機勃勃,充滿詩情畫意,令無數詩人爲之謳歌。

二、《蟈蟈與蛐蛐》

1、作者簡介:

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一生寫有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他的詩,想像豐富,絢麗多彩,詩中有畫,色彩感、立體感強,具有一種永恆的美。可惜他宏才初展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他的墓碑上寫着:“這裏安息着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2、學生朗讀詩歌。

3、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把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比作大自然的歌聲,讚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讚美之情。

4、詩中怎樣表現蟲聲之美?

襯托: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

冬日的寂寞冷清、人們家中的溫馨。

三、《夜》

1、作者簡介:

葉塞寧(1895~1925),俄羅斯詩人,出身於農民家庭。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並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30歲時,因思想極度矛盾,精神憂鬱,自殺身亡。

2、反覆朗讀詩歌。

3、請歸納這首詩每一小節的內容:

第一節: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寫溪水在輕輕歌唱。

第三節: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再次寫夜的靜謐、月色的'美麗。

4、嘗試用自己的話,描繪詩中所寫的夜景:

學生以小組單位自主活動,答案不求統一,只求感悟獨特。

四、拓展比較

與郭沫若《靜夜》相比,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學生自主發言)

預設:

相同──都描繪了靜謐的夜景、美麗的月光。

不同──《夜》:描寫眼前實景,傳達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安適、寧靜的心境。

《靜夜》:在寫景基礎上轉入想像世界,引發對理想境界的遐想。

五、課堂小結

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絃的,因爲它是生命的歌吟。無論濟慈、葉賽寧,還是包括我國詩人在內的許許多多詩人,都是大自然的歌手。他們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並通過詩歌表現出來,滲透着自己對自然的心靈感應,滲着生命的底蘊,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表達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讚美之情。

六、佈置作業

1、完成《語文作業本》。

2、熟讀這兩首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