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語文《荷塘月色》導學案

本文已影響 3.27W人 

  【高一語文《荷塘月色》導學案】

 教學內容分析:本文是一篇名家名篇,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

高一語文《荷塘月色》導學案

教學理念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倡導“生”動教學,整體把握散文的美,以讀來賞析文本。

教學目標:瞭解相關文學常識,理清全文結構。

培養快速閱讀文章及篩選關鍵詞語的能力。

體會作者情感,領會作者對民族命運的關注。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賞析理解文章重點詞語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誦讀法 討論法 問題探究法

一、導入新課

在一次“中學生最喜愛的十大課文”的問卷調查中,名列榜首的就是《荷塘月色》,更有人說《荷塘月色》樹立了現代散文的終極典範。今天我們就和盛名之下的《荷塘月色》來一次親密接觸。

  二、整體感知 理清脈絡(行蹤、情感)

用一句話簡述文章的內容。結構美

在家裏 去荷塘 觀荷塘賞月色覽四周想採蓮 回到家

“第一節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妻在屋裏拍着閏兒,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第九節,——這樣想着,猛一擡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強調圓形結構

找出文中描寫心裏感受的句子。情感美

①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②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裏。

③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⑤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⑥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

真可謂“剪不斷,理還亂

又可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頗不寧靜 獨處求靜 暫得寧靜(一無所有 惦念江南) 走出寧靜

 三、重點賞析 以景解情(荷塘、月色)

觀賞一下給朱自清先生帶來片刻寧靜的荷塘月色。語言美意境美

欣賞散文實際就是一個感悟的過程,一般包括這樣的幾個步驟。朗讀、感受、品味、評論。

第一步:涵泳美讀,感受音樂美。大家潛沉到作品深處,

情隨聲出,聲情並茂,通過對讀音輕重、高低、長短的把握,領會作品蘊藉的美和情。“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

聯想想象,感受繪畫美。色彩、形狀、高低遠近都在你的腦海中出現。

自由朗讀 個別讀 聽,再讀。

感受它如小夜曲般寧靜優美。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朗讀。

哪位同學能爲我讀一下。

聽聽名家的示範,閉上眼睛想象。

再讀。

第二步,

感受之後,我們進一步的賞析。

挑選自己喜歡的一部分景色或者幾句話賞析。

荷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層層的葉子中間”(1分)

這些句子動用疊字的手法來描寫葉子 (1分),“田田”突出葉子的綿遠不絕,“層層”強調葉子堆疊的情狀,兩個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荷葉廣而多的特點,(1分)且音韻整齊、和諧、舒緩,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加了作者喜愛之情。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這句話動用比喻的手法,將葉子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荷葉舒展、輕盈、修長的形體特點,表達了作者對荷葉的喜愛之情。)

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到打着朵兒的”白花擬人化,賦予白花人的嫋娜的體態、羞澀的表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盛開的荷花嬌小玲瓏、柔美的特點以及花骨朵含苞待放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之情。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句話連用三個比喻,將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和剛出浴的美人,形象生動且多角度地突出了荷花在月光下晶瑩明亮、閃亮繁多、乾淨、水靈的特點,傾注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悅之情,讓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

博喻:用多個喻體來描寫同一對象。

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句子動用了通感、比喻的手法寫荷香,用聽覺描寫嗅覺,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荷香在微風的吹拂下,時斷時續,若有若無,輕淡縹緲,捉摸不定的特點,表達了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

月光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瀉” 是“流瀉”“流動”的意思(1分)作者運用擬物的手法,說月光像流水一樣由上直瀉而下(1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月光一瀉無餘、流動、輕柔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喜愛之情(1分)。“照”爲“照射”的意思,意思直白,範圍狹窄,呆板沒有動感,不能與“流水”相照應。(1分)

霧葉花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

“籠-蓋罩 蒙 遮” (3分)“浮”有“漂浮、懸浮”的意思(1分),寫出了霧的薄、輕和朦朧地懸浮在荷塘上方不太高的地方,與“輕紗”一樣的青霧的意境相合(1分)。“升”字顯得霧似乎正在升空而去,動勢太大,速度太快,不合情境,沒有輕柔之美感。(1分)寫出了霧的輕、薄、透、朦朧(1分),正合“輕紗”的比喻。 “籠”字有“輕輕環抱” 的意思(1分), “蓋、罩、蒙、遮”都顯得過於密實、厚重。(1分)

酣眠指天上沒有云遮擋,明月朗照,滿月的狀態

小睡月光被淡淡的雲籠罩着,不能朗照的狀態。

瀉——頓時化靜態爲動態,寫出了月光的流動感。再加上修飾語“靜靜地”,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但又是絕無聲響地幽靜幽美,這就創造了一個安謐的氛圍,意境相當優美。

光影 “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作者用通感手法寫光與影,用聽覺描寫視覺,生動地寫出光與影內在的和諧、幽美的特點,寫出了月光的溫和,表現了作者對月光的喜愛之情。作者動用比喻手法,把光與影的協調比喻爲名曲。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光與影的和諧優美。

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1分)

小結:語言美修辭美、煉字美、疊詞美

意境美素雅朦朧靜美

荷葉清純,荷花素潔,荷香清淡,

月色如水,月光如霧,月景如歌……

四、探究不平靜(論世、知人)

王國維先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也只給了朱自清先生片刻的寧靜。究竟因何她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剪不斷,理還亂呢。

論世

這篇文章寫於什麼時候——1927年7月。

先來看看他寫於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裏。走路、說話都要費很大的力氣;還不能如意。心裏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掙扎着,要明白些什麼,但似乎什麼也沒有。

究竟什麼讓他心亂如麻呢?

1927年7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白色恐怖籠罩了中國大地。舊時代正在崩壞,新時局尚未到來。知識分子不滿黑暗現實,嚮往自由生活,但頹喪和騷動使得他們惶惶然,看不前進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開惱人的現世,求得短暫的安寧。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爲超脫世塵的絕妙世界。

知人

1、19歲考入北大哲學系;

2、27歲任清華大學教授;

3、詩人、散文家、學者

4、民主戰士、愛國知識分子。

1948年8月12日因胃病辭世,倒在蔣家王朝的最後一個冬天,也倒在新中國的晨曦之中。

自立自強自愛自重

清正清貧清白清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