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導學案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導學案是教師爲指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而編制的有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流程的學習活動方案,是指引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的路線圖,用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具有“導讀、導思、導做”的功能。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導學案,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導學案

《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內容,融會貫通,把握全文精髓。

2、通過擴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能觸類旁通,用課文觀點闡明其他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虛實的關係和作用,能觸類旁通,用課文觀點闡明其他問題。

學習時數

一課

學習過程

一、瞭解作者

宗白華,原名之木魁字伯華。哲學家、美學家、詩人。江蘇常熟虞山鎮人。在曾任中華美學學會顧問和中國哲學學會理事。宗白華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爲“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著有《宗白華全集》及美學論文集《美學散步》、《藝境》等。宗白華於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二、回答課前預習題

(1)、本文主要闡述了什麼問題?中國藝術包括哪些方面呢?

明確:

(2)、本文分幾層進行論述?

明確:

教師小結:可以說,全文論述從抽象到具體,層層深入,最終使讀者信服作者的觀點。

(3)、“虛”和“實”的關係可以怎麼概括?

明確:

三、簡要分析全文

1、藝術需要表現美,文章開頭哪句話,點明瞭這一點?

明確:

4.趙執信的《談龍錄》中,三人對詩的看法分別是什麼?

補充:

浙江杭州人洪思很久以來就在山東桓臺人王漁洋門下,同我是朋友。有一天,洪思與刑部尚書王漁洋一起議論詩,他痛恨當時流行的詩歌沒有章法,說:“詩好像龍,頭、尾,身上的鱗片,頸上的長毛,一個不具備,就不是龍。”刑部尚書笑他說:“詩好像神龍,見頭不見尾,或者在雲霧中露一個爪子一個鱗片而已,怎麼會露出全體?那是雕塑繪畫!”我說:“神龍屈伸變化,固然沒有固定的身體,恍惚望見它的只是它的.一鱗一爪,而龍的頭尾完整,所以好像都在。假如拘泥於所看到的,以爲龍的全體都在這裏,那麼雕塑繪畫者反而有話說了!”

所闡釋的觀點:

3、作者選取了哪兩種中國藝術進一步闡述虛實相生的手法?

明確:

4、戲曲中也是如此,“虛實結合、虛實相生”是常見的。演員通過極少的道具營造出極豐富的意境,給人極大的空間感。(請舉例子)

比如:

拓展:

教師語:其實,詩歌裏面的“虛實結合”也是很多的,在詩歌裏面,“實”是指“寫景”,“虛”是指“抒情”,純粹的寫景和抒情都是沒有生氣的,所以詩歌歷來重視“虛實相生”的方法,“化實爲虛,化景物爲情思”。同學們能舉出這樣的裏子嗎?

例如:杜甫的這兩句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有虛實相生沒有?

李煜《虞美人》中的兩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請分析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希望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能讓我們的鑑賞能力更上一個臺階,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美!

參考資料:

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明確:意思是,虛空本來就難以畫出來,實在的景物清晰,那麼虛空的景顯露出來了。精神、神氣很難畫出來,實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產生了。虛和實位置相反,畫的景物不和諧,有畫的地方大多屬於多餘的累贅。虛和實互相作用、生髮,沒有畫的地方也能構成奇妙的境界。所闡釋的觀點是:虛實結合、虛實相生是中國繪畫處理空間的方法。

盡塵滓,獨存孤迥。明確:意思是,去粗存精。所闡釋的觀點是:由於去粗存精,藝術表現裏纔有“虛”。

《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教學設計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篇課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第五冊閱讀部分,着重培養理解、分析現代論文和研討、評析文學作品的能力。第二單元是現代論文,學習重點是融會貫通。同時,本文是一篇文藝理論著作,通過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所以我們爲本課指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把握層次,理清全文思路。

2、領悟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文章內容。

能力目標:

1、通過擴展,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藝術作品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理解材料與觀點的關係。

四、教學難點

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特別是詩歌鑑賞能力。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說教法

課文的標題指出了本文的論述重點: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這“中國藝術”,包括詩歌、戲曲、繪畫、書法、建築、印章、音樂、舞蹈等,主要論述了繪畫和戲曲。“虛和實”,指中國藝術中表現空間上的虛實結合、虛實相生。實際上,課文重點論述的是:中國繪畫、戲曲藝術空間表現方面的虛實結合、虛實相生。

這篇課文難度較大,學生在閱讀中,不可能完全讀懂,總有相當部分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例子。這就是,儘量運用舊知去求新知,儘量融會貫通地去把握課文精髓。有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今後的生活和閱讀中,慢慢尋求問題的答案。

爲了便於教學,可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有關彩色插圖。如有條件,製作多媒體CAI課件,將與課文有關的藝術作品,如馬遠名畫《寒江獨釣圖》等等在需要時儘可能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還要作到觸類旁通,用課文觀點闡明其他問題。指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觀賞經驗和閱讀經驗來理解課文。可以說,學生大都聽過戲,看過畫,看過書法作品,參觀過建築,欣賞過音樂,詩歌朗誦得更多,所有這一切,都應該與理解課文聯繫起來。學生的這些經歷大大有助於更快更好地把握課文。(難點的解決)

說學法

在學習中,爲了把握課文內容,將全文內容融會貫通,第一要理清全文的思路。第二把課文中所引的文言文弄懂,有助於領悟材料與觀點的關係,把握課文內容。這些引文,包含了作者傾向和觀點。課文的不少內容,都是對這些引文的解釋、發揮和分析。弄懂了這些引文,就基本上讀懂了課文。(重點的解決)

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明確課文論述的重要問題。

2、把握層次,理清全文思路。

3、領悟材料與觀點的關係,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畢,上課)剛纔我們聽到的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簡單地說,這首曲子是由聲音的高低、快慢構成的。那大者,金鼓齊鳴,萬樂齊奏,勢若排山倒海,驚天動地。小到一兩聲笛鳴,猶如林間細雀低低絮語,或是絃樂輕輕彈奏,私微風吹拂,牽起絲絲漣漪。甚至於有時音響全無,成爲空白,給人以無限遐想。所謂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就是這聲音的高低起伏,時斷是續,使音樂變化無窮,氣象萬千。從美學的`角度上說,這就是音樂中的虛實相生的絕妙效果。

二、整體初讀,感悟課文

通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論述什麼問題?

2、虛與實之間的關係可以做怎樣的概括?

3、本文分幾個層次來論述的?

明確:略

三、理解課文中的引文

見練習二:說說下列引文的含義,並說明它們在闡釋課文觀點方面的作用。

明確:略

四、小結

本課時我們瞭解了課文的論述重點,理清了全文思路,明白了中國藝術需與實之間的關係,弄懂了引文的含義和它們在闡釋課文觀點方面的作用。

五、佈置作業

練習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融會貫通,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本文論述什麼問題?

2、虛與實之間的關係可以做怎樣的概括?

二、再次通讀課文思考練習第二題:中國繪畫、書法、戲劇、建築在表現空間方面有什麼共同特徵?作者是把這些藝術中的哪些材料融會貫通起來,闡述這個共同特徵的?

本題旨在幫助學生融會貫通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明確:略

三、合作探究,突破難點

課文指出,中國繪畫處理空間的表現方式,同中國詩中的意境相通。試看《登鸛雀樓》和《尋隱者不遇》的意境,在處理虛與實的表現方式上有什麼共同之處?

學生小組討論後回答,教師點撥總結。明確:略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再次融會貫通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合作探究了中國藝術表現裏虛與實在中國詩歌領域的運用,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要熱愛祖國的藝術財產,用學到文藝理論欣賞中國藝術作品。

五、作業

1、練習一

2、以某一藝術種類爲例,談談中國藝術如何處理虛實關係?

說板書設計

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

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虛由實生、實仗虛行、以實爲本

以虛爲用、實中存虛、以虛帶實、化虛爲實、虛實映帶

詩歌

戲劇

繪畫

書法

建築

印章

音樂

舞蹈

根據“美觀、簡潔、實用、重點突出”的設計原則設計的這一板書,字數不多,但既簡潔實用,突出了本課的論述重點,又體現了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實原則,給人美的享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