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白莽作《孩兒塔》序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3.49W人 

 教學目標

白莽作《孩兒塔》序教案設計

1. 體會作者字裏行間熾熱、深沉的思想感情

2. 把握關鍵語句、語段的含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

讀懂文章,體會作者熾熱、深沉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資源

多媒體

  預習作

1. 課前回顧《爲了忘卻的紀念》、《回憶魯迅先生》兩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冊)。

2. 讀白莽的詩《別了,哥哥》,記下自己的點滴感受。

3. 熟讀文本,提出問題。

 教學過程

1. 標題釋義

學生板書並解釋標題。

Ppt:序,即寫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說明寫書的宗旨和經過或介紹、評論書的內容。有自序與他序(代序)。

  2. 問題研討

教師預設(1):魯迅先生爲什麼要代白莽寫這篇序?

學生細讀課文2、3、4節後回答。

參考答案:(1)白莽已“就義五年”了,“死得太快”。

(2)魯迅先生是“有情有義”之人,白莽是他的“亡友”,他也“有做序文之類的義務”。

(3)白莽的詩有“別的意義”,值得“流佈”。

說明:在先生筆下,白莽是個堅定、樂觀而執着的青年革命者,他的家世本來不錯,“第三回”出獄,不去找航空署長的哥哥,毅然決然的和“哥哥”“別了”,卻來找魯迅先生。在本文中,魯迅用寥寥幾筆,以白描手法將白莽樂觀而執着的革命青年形象勾勒出來,令人印象深刻,就“像活着一樣”。但這樣的青年,就義時不過22歲,所以作者說“死得太快”,語言中滿是悲憤與痛心。

教師預設(2):魯迅先生在代寫這篇序時,是怎樣的心情?

學生快讀全文後回答。

參考答案:(1)有惆悵。天氣不好,冷;整天的下雨,淒涼;對於“亡友”的詩“不能”說;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好(本文寫於1936年4月,先生卒於36年10月)。

Ppt:1936年3月2日,魯迅的肺病轉劇,體重已下降至37公斤。但一代文學大師仍筆耕不輟,3月10日,他在日記中寫道:“得齊涵之信。”3月11日,又寫道:“爲白莽詩集《孩兒塔》作序。”3月13日,便寄出稿件,有言:“午後復齊涵之信並寄詩序稿。”於是乎,魯迅“大病初癒,才能起坐,夜雨淅瀝,愴然有懷,便力疾寫了一點短文……”

(2)有欣慰。誦讀、體會、理解第四段中的感情。

學生質疑:篩選、整合學生提出的代表性的問題。

 3. 學法小結

要有文體意識,掌握了文體知識相當於拿到了快速、準確解讀文本的鑰匙。

學會溫故知新,善於遷移舊知,解決新的疑惑,把它們串起來。

讀書細緻小心,標題、註釋、關鍵詞(或重複出現的)都是解讀文本的切入口。

 課後作業

1. 再讀《別了,哥哥》,你有更深的理解與體會嗎?請寫下來。

2. 限定創作:魯迅 淒涼 惆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