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精品教案

本文已影響 3.33W人 

 《積雨輞川莊作》教案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精品教案

  知識技能目標:

1、瞭解王維的生平和詩歌風格特點。

2、領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分析兩詩的藝術表現手法。

  過程方法目標:

增強賞析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王維詩中的閒情逸緻,領略王維“詩中有畫”的繪畫美。

  教學重點:

學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鑑賞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王維詩中的禪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唐朝是詩歌的天堂,天才詩人層出不窮,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李賀是鬼才”之說;又有“詩仙詩聖詩魔詩鬼詩豪詩佛”之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鬼李賀、詩豪劉禹錫、詩佛王維)。其中王維稱爲詩佛,可見他的詩別有一番禪意。

  二、王維概況(知人論世)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王維亦官亦隱,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畫人物、叢竹、山水。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爲“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唐代山水田園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孟浩然。

 三、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自主賞析

1、解題

輞川莊,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在這首七律中,詩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2、學生自讀(2分鐘),掃清文字障礙,注音:

蒸藜(lí) 炊黍(shǔ) 餉(xiǎng) 東菑(zī)

囀(zhuàn) 黃鸝(lí) 朝槿(jǐn)

3、自己翻譯理解這首詩。翻譯時注意藉助自己的想象和聯想,不理解之處,小組討論。明確:

【翻譯】:初夏時節,雨水綿綿,積久不停,靜謐的山林潮溼陰暗,野村炊煙緩緩升騰;女人家燒藜菜煮黃黍,把這粗劣飯菜送給東面田頭幹活人。看吧,壠中水田薄霧濛濛,一行白鷺掠空而飛;聽吧,幽靜清涼的樹林中傳來黃鸝宛轉動聽的啼聲。我獨處空山之中,觀賞朝槿晨開晚謝,參悟人生短暫;幽棲松林之下,採露葵品味清齋素食。我早已去塵心,絕俗念,隨遇而安,於人無礙,與世無爭,和村裏的那些淳樸村民相處得親近隨和,還有誰會無端地猜忌我呢?

4、賞析並歸納全詩層次意蘊。

①主旨: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田園生活的閒情逸致,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②層次意蘊: 前四句寫山村田園景色;後四句抒寫幽居山林的生活樂趣。

A.首聯【積雨(久雨)空林(空曠的樹林)煙火遲(久雨之後煙火燃燒起來很慢。一個“遲”不僅把久雨的炊煙寫得真切傳神,而且透露了詩人閒散安逸的心境),蒸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炊黍(shǔ)餉(xiǎng用酒食等款待)東菑(zī開墾了一年的田地,泛指農田)。】寫田家生活。

B.頷聯【漠漠(mò形容廣闊無際)水田飛白鷺,陰陰(幽暗的樣子)夏木囀(zhuàn)黃鸝(lí)。】寫自然景色。

C.頸聯【山中(獨處空山中)習靜(靜修)觀(觀賞)朝槿(jǐn木槿花開花落,參悟人生之短暫),松下清齋(素食)折(採摘)露葵。】寫閒適恬靜的禪寂生活。

D.尾聯【野老(村野老人,詩人自謂)與人爭席(表示和人相處很隨便,無隔閡。《莊子•雜篇•寓言》載:陽子居(楊朱)初到旅舍,面露驕矜之色,旅舍主人對他很恭敬,其它客人也紛紛爲他讓座。後來老子教他去掉矜持,他再到旅舍,就顯得很隨和,人們也就不再給他讓座,而和他爭席而坐,相處就很隨便了)罷,海鷗(《列子•黃帝篇》載:海上有人好鷗,每日與鷗鳥遊玩,數以百計的鷗鳥聚集在他身邊。有一天,他的父親叫他捉鷗鳥。第二天他來到海邊,鷗鳥就盤旋不下了,因爲他有了機心。此處以海鷗比喻淳樸而無機心的農民)何事(爲什麼事)更相(相,偏指一方,這裏指詩人自己)疑(又懷疑我猜忌我)。】寫詩人淡泊名利的曠達心境,用典明志。詩人自謂自己是野老,運用了兩個充滿老莊色彩的典故,抒寫自己澹泊自然的心境:一正用,一反用,兩相結合,抒寫詩人淡泊名利的曠達心境。

5、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黑板提示:通過反覆的誦讀,緊緊抓住詩歌所描繪的特定景物,細緻地品賞詩歌中飽含詩人情感的關鍵詞句,進而準確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

6、把握詩歌中的藝術手法——情景交融、寓禪理於寫景敘事中、用典明志。

【首聯】“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首聯寫田家生活。正是連雨時節,天陰地溼,空氣潮潤,靜謐的叢林上空,炊煙緩緩升起來,山下農家正燒火做飯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飯菜準備好,便提攜着送往東面田頭,男人們一清早就去那裏勞作了。(先寫空林煙火,一個“遲”字,不僅把陰雨天的炊煙寫得十分真切傳神,而且透露了詩人閒散安逸的心境;再寫農家早炊、餉田以至田頭野餐,展現一系列人物的活動畫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氣息,使人想見農婦田夫那怡然自樂的心情。體現了田家生活的樂趣。)――人文景觀(生活圖景)

【頷聯】“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頷聯寫自然景色。廣漠空濛、佈滿積水的田野上,白鷺翩翩起飛,意態是那樣閒靜瀟灑;聽啊,遠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黃鸝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樣甜美快活。雪白的白鷺,金黃的黃鸝,在視覺上自有色彩濃淡的差異;白鷺飛行,黃鸝鳴囀,一則取動態,一則取聲音;漠漠,形容水田廣佈,視野蒼茫;陰陰,描狀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兩種景象互相映襯,互相配合,把積雨天氣的輞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所謂“詩中有畫”,這便是很好的例證。――自然景觀

下面兩聯就是抒寫詩人隱居山林的禪寂生活之樂的。

【頸聯】“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參木槿而悟人生短暫,採露葵以供清齋素食。這情調,在一般世人看來,未免過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厭倦塵世喧囂的詩人,卻從中領略到極大的興味,比起那紛紛擾擾、爾虞我詐的名利場,有天壤之別,禪寂生活充滿了閒情逸致。

【尾聯】“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野老是詩人自謂。野老與人相處,不狂妄,不拘形跡,恐怕連海鷗也不會猜忌了。詩人快慰地宣稱:我早已去機心,絕俗念,隨緣任遇,於人無礙,與世無爭了,還有誰會無端地猜忌我呢?庶幾乎可以免除塵世煩惱,悠悠然耽於山林之樂了。這裏運用了兩個充滿老莊色彩的典故,抒寫詩人淡泊名利的心境,用典明志。

板書:

1田家生活―2自然景觀―3禪寂生活―4用典明志

↓ ↓ ↓ ↓

1閒散安逸―2廣漠蒼茫―3閒情逸致―4淡泊名利

怡然自樂 幽深 與世無爭

藝術手法:寓情於景、用典

總結:王詩特點:詩中有畫,富有禪意,融情入景。

方法指導:抓住作者所選取的物象,一共有多少。要準確把握物象的特徵和基調。抓住物象的色彩。抓住物象的聲音特徵。(動靜結合)

  四、自主鑑賞王維《歸嵩山作》,談談與《積雨輞川莊作》對比有何異同。

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這首詩是作者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作,通過描寫途中所見景色抒寫了作者細微複雜的心情。嵩山,古稱“中嶽”,在今河南登封縣北。

【首聯】“清川帶長薄(bó草木叢生的地方),車馬去(行走)閒閒(悠閒)。”首聯描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扣題目中的“歸”字。清澈的河川環繞着一片長長的草木叢生的草澤地,離歸的車馬緩緩前進,顯得那樣從容不迫。所寫望中景色和車馬動態,都反映出詩人歸山出發時安詳閒適的心境。

中間四句描摹歸隱路途中的景色。

【頷聯】“流水如有意(結交,交往),暮禽相與(一起,共同)還。”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與還”承“長薄”,這兩句又由“車馬去閒閒”直接發展而來。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擬人化了,彷彿它們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鳥兒飛回林木茂盛的長薄中去棲息,它們好像在和詩人結伴而歸。兩句表面上是寫“水”和“鳥”有情,其實還是寫作者自己有情:一是體現詩人歸山開始時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託。“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歸隱的堅決態度;“暮禽”句包含“鳥倦飛而知還”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隱的原因是對現實政治的失望厭倦。所以此聯也不是泛泛的寫景,而是景中有情,寓情於景,言外有意的。(難點)

(意象――流水:“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用流水比喻愁之深之重。“逝者如斯”用流水比喻時光一去不復返)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頸聯】“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這一聯還是寓情於景的手法。兩句十個字,寫了四種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構成了一幅具有季節、時間、地點特徵而又色彩鮮明的圖畫:荒涼的城池臨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餘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圖,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淒涼色彩的景物,對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感到悽清的心境。

【尾聯】“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註釋]遞:形容遙遠。且閉關:佛家閉門靜修。這裏有閉門謝客之意。“迢遞”是形容山高遠的樣子,對山勢作了簡練而又形象的描寫。“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點出題目中的“嵩山”二字。“歸來”,寫明歸山過程的終結,點出題目中的“歸”字。“閉關”,不僅指關門的動作,而且含有閉門謝客的意思。後句寫歸隱後的心情,表示要與世隔絕,不再過問社會人事,最終點明辭官歸隱的宗旨,這時感情又趨向恬靜淡泊。

板書:離去 ―― 途中 ―― 歸來

感情變化:安詳閒適――悽清悲苦――恬靜淡泊

藝術手法:寓情於景

總結:隱居是一件閒適的事,流水、歸鳥也同我回來隱居的心情一樣。回來了,閉門謝客,餘生清閒,何等自在。但作者也透露了一絲失意、無可奈何的情緒,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全帶淒涼之意。全詩層次清楚,從離去到沿途所見,直到歸來,作者抓住一些典型景色描寫,表達自己的心境。全詩意境優美,不加雕琢,寫得真切生動,含蓄雋永,不見斧鑿的痕跡,卻又有精巧蘊藉之妙。沈德潛說:“寫人情物性,每在有意無意間。”方回說:“不求工而未嘗不工。”正道出了這首詩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點。

 五、佈置作業:

1.書面練習

①詩歌中的那些詞句最工整(對偶)?

答:“中”與“下”,“觀”與“折”,“朝槿”與“露葵”。

②清人沈德潛說:“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陰陰’二字,去上二字,乃死句也。”怎樣領會他說的“妙”與“死句”的含義?

答:“漠漠”、“陰陰”寫出“水田”與“夏目”的情狀“漠漠”形容水田薄霧濛濛,在這樣的氛圍裏“飛白鷺”景色才美;“陰陰”形容夏天樹林茂密,在這樣的密林中黃鸝的色彩才顯得悅目,聲音才顯得動聽。

2.背誦這首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