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人教版選修課文《貝多芬百年祭》教案

本文已影響 2.84W人 

  【教學目標】

人教版選修課文《貝多芬百年祭》教案

1、引導學生感受一代音樂大師驚人的音樂激情及與命運抗爭、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學習文章以小見大,敘議結合,揭示內涵的寫法。

3、培養學生研讀文章、生髮思考並自行解決的研究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通過研讀,把握人物的個性及音樂的特質。

2、抓住關鍵的詞句,領悟作者寄寓的情感。

難點:1、理解文中作者對於大師的獨特的感悟視角。

2、貝多芬思想、創作與音樂本質的內在聯繫。

  【教學過程】

本文是大師寫大師的一篇文章,就審視和讚賞的角度而言,往往是獨特的,具有平凡人所沒有的認知高度,同時離我們時代比較久遠,同時又有對音樂藝術的獨到的賞析,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應引導學生利用圖書或網絡來查找相關人物的介紹評價信息,使自己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在此基礎上,細心地研讀課文,做整體的感知,然後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問題與同學老師商議,經過研究、整合,明確本文的要點及流程。這樣以後,再根據同學們商定的教學重點及提出的問題對課文做細緻地研讀,在老師的引導下,思考、整理,交流對問題的看法和認知體會,從而在一個較高的層面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內含,感受到大師及音樂的魅力。爲了輔助同學們理解,可以找一些貝多芬著名的音樂來讓同學欣賞,增強感性認識,例如:著名的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第五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第九交響曲——歡樂頌……

供學生研讀課文及討論參考的問題:

1、文章寫貝多芬,圍繞什麼核心展開的?爲之作者選取了那些材料?如何表現主題的?

(1)羅丹稱讚貝的音樂是“莊嚴、肅穆和崇高”,羅曼羅蘭稱讚貝多芬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認爲他用“用苦難鑄成歡樂”。而此文的開頭,作者就大氣磅礴的寫出了貝多芬的抗爭式的輝煌,這也正是作者心中“貝多芬精神”的顯現。接着作者寫到“還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樣的唐突神靈,蔑視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作者選擇了這一獨特的視角,給了我們總體上的感知。貝多芬的一生是孤獨苦難的,經濟的拮据,身體的疾痛,幾乎不能使他在生活中自由地享受快樂,但他不屈服於生活給他帶來的重重磨難,他偏要用痛苦來創造歡樂的音樂,他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他不屈服命運的安排,他要反抗命運的不公,因此作者說貝多芬是反抗性的化身。而貝多芬的偉大成就正是這種反抗性的傑作,沒有這種反抗性,也許我們看到的貝多芬不過是被生活的苦難壓垮的碌碌無爲的街井小市民形象而已,何談他的不朽靈魂,何談他永世的音樂?而本文恰是找到了“反抗性化身”這個很好的切入口,貝多芬的品格和音樂,才能更完美地展現於人們的眼前。

(2)、能體現貝多芬“反抗性化身”的具體事件:學生可以從文中找出並分析

①、街上遇到大公不脫帽,且在他們中間大踏步地直穿而過。

②、穿着不講究,被警察當作流浪漢抓起來。

(3)、這些雖是一些平凡的生活中的小事,但是小中見大,正是這點滴的小事,卻把人物的反抗性點染得形象、生動、淋漓盡致。當時的社會,人們的倫理道德中,有着森嚴的等級制度,達官貴人無疑是人們尊崇追隨的對象,能爲那些人效勞是普通人的榮耀,同時也正是這些達官貴人制造着生活中衆多的不幸。貝多芬能這樣的不調和,不恭順,不屑於爲擠入上層社會,爲受人們崇敬而刻意地注重衣着,刻意地獻媚討好,正是反抗社會,投入到真正藝術之中的具體的顯現,是最能展示他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從中我們領略了一個真實的、真正爲藝術獻身的藝術大師的風範。

2、寫貝多芬不能離開他的音樂,貝多芬音樂的精髓是什麼?他的音樂與他的個性有什麼內在的聯繫?

此問題,同學們應該抓住幾個關鍵句去理解,可以先找出幾個關鍵句,然後加以討論、分析、歸納,形成一定的共識。

(1)“說貝多芬的靈魂是奔騰的澎湃的,那可沒有一點問題。”“奔騰澎湃”的靈魂,多麼形象的說法,彷彿大海的怒濤衝擊着堅硬的崖岸,這就是貝多芬的活力和激情,這種活力也一樣作用於音樂之中,涌現出音樂的無窮的魅力。“他的狂風怒濤一般的力量,他自己很容易控制,可是常常並不願意去控制,這個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詼諧之處是在別的作曲家作品裏都找不到的。”音樂的律動,是“奔騰澎湃”的靈魂的再現。

(2)“這樣奔騰澎湃,這種有意的散亂無章,這種嘲諷,這樣無顧忌的驕縱的不理睬傳統的風尚,——這些就是使得貝多芬不同於17和18世紀謹守法度的其他音樂天才的地方。”不拘泥於傳統的風尚,就意味着音樂中有與時代的不協調音,這正是“造成法國革命精神風暴中的一個巨浪”,在音樂之都維也納也處於戰亂之中時,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鋼琴協奏曲》出版了,這部協奏曲有一種史詩般的英雄氣質。溫存的抒情,輕盈的絮語在協奏曲中只佔有次要的地位,整個作品中那種風雲呼嘯、人馬奔突之勢,無不使人感到時代之魂的復活。

(3)“可是音樂的作用並不止於創造悅耳的樂式,他還能表達感情。”“他一生非常保守的使用着舊的樂式;但是他加給它們以驚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產生於思想高度的那種最高的激情。”可以說貝多芬真正解讀了音樂的內涵,把音樂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4)“他有能力設計最好的樂式;他能寫出使你終生享受不盡的美麗的樂曲;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無味的旋律,把它們展開的那迷人,使你聽上一百次也每回都能發現新東西……並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籠罩着我們。”歸根結蒂,貝多芬的音樂打動着我們,震撼着我們,緣於他的音樂充滿着活力與激情。

諸多的句子是作者對貝多芬音樂真正內涵的見解,揭示了貝多芬音樂的精髓——驚人的活力與激情。而且能從具體的實例中讓我們彷彿諦聽到了這種震世的華美的樂章。音樂中的活力與激情,來源於他不屈的反抗性的個性品格,音樂是表達情感、思想的,在此,音樂家找到了很好地表達情感的載體,盡情地渲瀉着,形成了貝多芬獨特的音樂的樂式和內涵,可以說他的個性魅力與他的音樂成就是相輔相成的,是協調統一的。

  四、閱讀建議

1、對於音樂大師貝多芬和文學大師蕭伯納,學生們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許知道大師名字的學生不少,但真正瞭解的學生一定不多,因而,教師一定在學生學習課文之前,引導他們利用現代化手段查閱相關的資料,找到相關的音樂,從感性上去了解,然後在結合文本去理解蕭泊納對於音樂的評價,爲什麼選取了獨特的視角,實質上緣於他的“反對爲藝術而藝術”,藝術要表現精神的美學觀點,纔在文中着重闡述貝多芬音樂“反抗性化身”的內涵。

2、教學活動中,可以就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這樣,也就抓住了文本的主體。面面俱到的分析講解是不可取的,一篇文章能解決一兩個主要的問題,對學生來說就已經是不小的收穫了。

3、對於經典的文章,文本是絕對不能忽略的,尤其像本篇這樣有着詩一樣精美語言的文章,則更要緊緊抓住它,從語言入手進行品味,選取些關鍵句,更好地分析到位,理解透徹,這樣才能抓住文章的精髓。

4、對於此文語言風格的品味,可以引導學生課下再查找其他大師的作品來加以比較分析,感悟大師語言的不同風格。這也是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多角度地學會閱讀,學會分析,學會鑑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