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語文上冊《談語言》教案

本文已影響 2.47W人 

  學習重點:

八年級語文上冊《談語言》教案

1. 初步瞭解議論文的特點,學習閱讀議論文和寫作議論文的方法。

2. 獲取文化營養,豐富思想,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思辨的習慣,享受思辨的樂趣。

3. 培養閱讀欣賞議論文的興趣和習慣。

4. 議論文的閱讀和寫作所帶來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對於記敘文寫作的立意、選材也具有重要意義。

  學習建議

1. 本文的論點未直接提出,可組織學生討論,以提高分析課文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2.“七月流火”的例子是爲了說明弄巧可能成拙。但此例的直接意義卻在於讀書不能望文生義。教學中可藉此例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最好水平”,作者說在書面語中不能用,在口語中勉強可用,因爲本文是在談論書面語。其實,用在口語中也是錯誤的,也不可取,口語也要規範。

  學習內容

1. 大雅似俗的風格

王力先生的《談語言》是一個談話記錄,因此與一般的文章不一樣,有一種特殊的風格。表面看來信馬由繮,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然而所說的內容卻是一位語言學家所深思熟慮的關於語言運用的基本原則,而且脈絡清晰。因而,這篇課文實在是大雅似俗。

2. 關於課文的論點

本文談論的是書面語的使用問題,其論點是“書面語應當是口語的規範化”。它有兩個分論點。第一個分論點是“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第二個分論點是“書面語應當是規範的”。課文的論點並沒有直接提出,而是化解爲兩個分論點。分論點也沒有直接提出,而是隱含在或者說滲透在具體的論述中。這種情況在文章中比較少見,但在談話中也並非絕無僅有。因爲談話必須平易,而直接說出論點可能過於莊重。而且談話中,句子與語境的關係更爲密切,因而不能生硬。同時,談話常常是開始的時候想到了最重要的內容,然後又想到其他方面,逐步把思想表達完整。

有人習慣於在文章中找原句作爲論點,可能認爲本文的論點是“既要考慮規範化,又要考慮大衆化”。把這話作爲論點的困難在於:第一,所指不明,究竟這裏的規範化和大衆化指什麼?第二,文章談論的是書面語與口語的關係,“大衆化”指的其實是“不能脫離口語”,只是因爲上下句都談到了讀者,才說成“大衆化”。第三,作爲論點,這裏的“考慮”顯然是多餘的,因爲上文說到“不能忘了”,這裏才用“考慮”與之呼應。有人可能會認爲論點是“在對口語進行加工時,既要考慮規範化,又要考慮大衆化”。這種認識的困難還在於,直接表達論點的句子應當較爲簡約,比如說成

“口語的加工,既要考慮規範化,又要考慮大衆化”。能不能認爲文章的論點是“書面語應當口語化,規範化”?這樣也不行。因爲“書面語口語化”的說法不通,所謂“化”是向某個方面某種性質轉變的意思,但口語在前,書面語在後,怎麼能把後來的轉變爲原有的呢?“書面語規範化”的說法也不通,因爲並不是先有了一種不規範的書面語再使之規範,作者的意思是對口語進行加工,進行規範化。那麼,說文章的論點是“文章要口語化,規範化”如何?那也不行。因爲“文章規範化”會使人誤認爲是文章形式本身的規範化。這是不是說文章的論點只有一種表述形式呢?那倒不是,比如本文的論點就可以表述爲“書面語應當是經過加工的口語”。其實,“經過加工的口語”,就是“口語的規範化”。

3. 課文中一個結構複雜的句子

因爲是談話,所以本文的語言和一般的議論文相比,多用短句,多用單句,句子結構也比較簡單。但既然是議論文,與記敘文相比,句子還是長一些,結構複雜一些,複句中的關聯詞語多一些。這裏只分析一個結構複雜的句子:“他們不懂得,文章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衆的語言,就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該句是第二部分的核心句。從結構上說,這只是一個單句。問題在於,“不懂得”的賓語是由一個複句結構充當的。有的語言學家把這樣的單句叫做超句,而且這個複句結構又是一個多重複句,總體上是假設複句,前一個分句本身又是一個並列複句。作者爲什麼要用這樣一個結構複雜的句子呢?答案只能是:表達思想的需要。這個句子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正是第一個分論點“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但在這個具體的語境中,作者不能把這個分論點寫上去,如果那樣,必然會前言不搭後語。因爲這裏是在批評反面現象,所以說“脫離了口語”。爲了表意更加充分,更加飽滿,也爲了句式更加流暢,作者又換個角度說“脫離了人民大衆的語言”。對這種反面現象的最好批評,莫過於指出其結果:“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多重複句:“文章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衆的語言,就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而這個複句所闡明的道理與上文所批評的某些人的華而不實,弄巧成拙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那就是:那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於是作者就把這個複句結構作“不懂得”的賓語,形成了有人稱之爲超句的複雜的單句:“他們不懂得,文章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衆的語言,就不可能是準確、鮮明、生動的。”

  關於結構

課文可分成三部分。全文的結構提綱如下:

(一)(1自然段)愛好寫作的人應當愛語言,掌握好語言。

(二)(2--5自然段)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

(1)(2自然段)某些人華而不實,弄巧成拙。

(2)(3--4自然段)例證某些人的華而不實,弄巧成拙。

(3)(5自然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樸實的好。

(三)(6--12自然段)書面語應當是規範的。

(1)(6、7自然段)書面語應當是規範的。

(2)(8、9自然段)例證某些用語的不規範。

(3)(10自然段)既要規範,又要大衆化。

(4)(11自然段)不應以“約定俗成”反對規範化。

(5)(12自然段)規範的標準是發展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