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語文上冊《生命之舟》教案

本文已影響 1.42W人 

一、學習目標:

八年級語文上冊《生命之舟》教案

1、瞭解電視新聞的特點。

2、體會電視解說詞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簡明的語言來表現思想內容的。

二、文體常識:

1、作者簡介:樑家新,著名記者。

2、背景資料,

1998年8月1月晚,湖北嘉魚簰洲灣潰口,記者冒着生命危險,登上進入險區的第一艘衝鋒舟,一邊拍攝,一邊參與救人。拍攝過程當中,記者始終採用長鏡頭記錄的手法,記錄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面。在編輯過程當中,記者又以二號衝鋒舟爲視角,透視整個簰洲營救的驚心動魄的場面,並配以解說詞,在湖北電視臺播出。

3、題目解說。

1998年簰洲灣發生潰口後,解放軍和武警戰士置自己的生命於度外,在激流中駕着一百五十多艘衝鋒舟,勇救被困羣衆一萬七千多人。羣衆稱這些救命的舟船爲“生命之舟”,是對解放軍和武警戰士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的褒揚,表達了對他們的無限感激與熱愛之情。

三、主題分析:

本文通過報道1988年簰洲灣發生潰口以後,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勇救被困羣衆動人事蹟,表現瞭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奮不顧身、把羣衆的生命看得高於一切的崇高精神。

(一)結構分析:

本篇電視解說詞按導語、主體和結語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灣潰口,2號凌晨1點多鐘,記者隨軍開始營救羣衆。

第二部分:(3-9段)重點解說戰士營救小江珊的驚險場面。

第三部分:(10段)總結這次營救行動的效果。

(二)寫法分析:

電視新聞是利用電視傳播工具傳播新近發生、發現和變動的事實,以供觀衆視聽的報道。這則電視新聞除了具有一般新聞所具有的迅速、真實、簡明的基本特徵外,還有以下特徵:

1、聲畫合一。

電視新聞是以畫面和聲音爲主要傳播手段的新聞,畫面是它的視覺形象,解說詞、音響則是它的聽覺形象,畫面是“畫龍”,解說詞可以說是“點睛”。所以,解說詞不是獨立文本,它和畫面、音響一起,爲表現同一主題,各盡其能、互相配合。這則“解說詞”巧妙地與“電視畫面”緊密配合,不僅體現出電視新聞視聽合一、聲畫對位的特點,而且對畫面進行補充、提高、延伸,賦予畫面更深刻的思想,幫助畫面正確、完整地表達事實,使畫面的藝術感染力更強。

2、採用時間順序來展開報道。

按時間順序寫,結構緊湊,能給人以危急關頭“時間就是生命”的緊迫感,從而引起人們對事件的極大關注,更好地表現瞭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奮不顧身、把羣衆的生命看得高於一切的崇高精神。

3、大衆化、口語化的聽覺語言。

電視新聞的解說詞是播給各種觀衆聽的,它的用詞造句必須清楚明瞭,使觀衆一聽就懂。這則新聞中的“解說詞”就是大衆化、口語化構成的播音稿。

4、語言高度概括,言簡意賅。

電視新聞解說詞的長短受畫面長短的限制,按正常構播音速度計算,每秒播出3~4個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觀衆說明“六何”(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還要服從畫面的需要,遣辭造句就顯得尤爲重要。這則新聞用高度概括的語言,其中包括許多傳神的詞語及一系列準確的數字,“縮龍成寸”,有效地表達了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態度。

這則新聞播出後,社會反響強烈。XXX*同志就曾對小江珊獲救的鏡頭作過高度評價。《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30多家海內外媒體報道了記者冒死怕攝勇救小江珊的過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