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常用通假字

本文已影響 2.37W人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爲重要的內容。相信很多人都在爲知識點發愁,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常用通假字,歡迎大家分享。

常用通假字

通假字 1

A

“案”通“按”,審察,察看。例如: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B

“罷”通“疲”,年老體弱的。例如: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論積貯疏》

“倍”通“背”,違背。例如: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

C

“厝”通“措”,放置。例如: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裁”通“才”,剛剛。例如: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促織》

“唱”通“倡”,倡導。例如: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絀”通“黜”,貶黜。例如:屈平既絀,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屈原列傳》

“材”通“才”,才能。例如: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

D

“得”通“德”,恩惠。例如:爲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太”通“大”,與“小”相對。例如:死者太半。《赤壁之戰》

“當”通“擋”,抵擋。例如: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道”通“導”,引導。例如: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使楚》

E

“而”通“爾”,你。例如: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爾”通“耳”,語氣詞,相當於“罷了”。例如:無他,但手熟爾。《賣油翁》

F

“不(fǒu)”通“否”。例如: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頗藺相如列傳》

“反”通“返”,往返,返回。例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甫”通“父”,男子美稱,多附於字之後。例如: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

G

“蓋”通“盍”,爲什麼。例如: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

H

“火”通“夥”,夥伴。例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木蘭辭》

“畫”通“劃”,比劃。例如:曲終收撥當心畫。《琵琶行(並序)》

“墮”通“隳”,譭棄。例如:墮軍實而長寇仇。《殽之戰》

“曷”通“何”。

①什麼。例如: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

②什麼時候。例如:曷至哉?《君子于役》

“衡”通“橫”。

①橫放。例如: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

②梗塞,不順。例如: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還”通“環”,環繞。例如: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荊軻刺秦王》

“惠”通“慧”,聰明。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J

“齊”通“劑”,湯藥,藥劑。例如: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

“決”通“訣”,告別,辭別。例如:見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軍狀。辭決而行。《信陵君竊符救趙》

“具”通“俱”,全,都。例如: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則”通“即”,就是。例如: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三峽》

“距”通“拒”。

①把守。例如: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

②抵抗。例如: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

L

“雷”通“擂”,敲擊。例如:雷鼓大震,北軍大壞。《赤壁之戰》

“零丁”通“伶仃”,孤苦無依,孤獨的樣子。例如:零丁孤苦。《陳情表》

“離”通“罹”,遭受。例如:“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原列傳》

“彔彔”通“碌碌”,庸常無能。例如:公等彔彔,所謂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薦》

“陵”通“凌”,欺凌。例如:賈家莊幾爲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後序》

“列”通“裂”,裂開。例如: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夢遊天姥吟留別》

N

“那”通“哪”,哪裏,怎麼。例如: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

P

“畔”通“叛”,背叛。例如: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被”通“披”。

①散着。例如:被髮行吟澤畔。《屈原列傳》

②穿。例如: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

Q

“取”通“娶”,迎娶。例如: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孔雀東南飛》

“趣”通“促”,催促。例如:巫嫗何久也?弟子趣之。《西門豹治鄴》

“闕”通“缺”。

①中斷。例如: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

②缺點。例如: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出師表》

“詘”通“屈”。

①屈服。例如:公輸盤詘。《公輸》

②彎曲。例如:臥右膝,詘右臂支船。《核舟記》

S

“食”通“飼”,餵養。例如: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

“帥”通“率”,率領。例如:命李佑、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爲前驅。《李愬雪夜入蔡州》

“信”通“伸”,伸張。例如: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

T

“帖”通“貼”,貼上。例如:對鏡帖花黃。《木蘭辭》

“庭”通“廷”,朝廷。例如: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廉頗藺相如列傳》

W

“亡”通“無”,沒有什麼。例如: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無”通“毋”,不要。例如:寧信度,無自信也。《鄭人買履》

X

“向”通“響”,指聲音。例如:砉然向然,奏刀然。《庖丁解牛》

“郤”通“隙”,隔閡,嫌怨。例如:令將軍與臣有郤。《鴻門宴》

“見”通“現”。

①出現。例如: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與朱元思書》

②表現。例如: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上樞密韓太尉書》

③顯現。例如: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馬說》

“生”通“性”。例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勸學》

“鄉”通“向”。

①面向。例如: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以送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從前。例如:鄉爲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

“還”通“旋”。例如: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Y

“炎”通“焰”,火焰。例如: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衆。《赤壁之戰》

“與”通“歟”,語氣詞,相當於“嗎”。例如:曰:“可得聞與?”《莊暴見孟子

“邪”通“耶”,嗎。例如: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有”通“又”,表示整數加零數。例如: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要”通“邀”,邀請。例如: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

“陽”通“佯”,假裝。例如:皆陽應曰:“諾。”《記王忠肅公翱事》

“景”通“影”,像影子一樣。例如: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

“厭”通“饜”,滿足。例如: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六國論》

Z

“爭”通“怎”,怎樣。例如: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

“屬”通“囑”,囑咐,囑託。例如: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止”通“只”,只是。例如: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振”通“震”,震動。例如: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荊軻刺秦王》

“識”通“志”,記住。例如:汝識之乎?《石鐘山記》

“直”通“值”,價值。例如: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爲奇貨。《促織》

“質”通“鑕”,砧板。例如: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質”通“贄”,見面禮。例如: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屈原列傳》

“指”通“旨”,主旨。例如: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屈原列傳》

“指”通“直”,一直。例如: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濯”通“濁”,渾濁。例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屈原列傳》

“支”通“肢”,四肢。例如: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

“從”通“縱”,合縱。例如:合從締交,相與爲一。《過秦論》

“尊”通“樽”,酒器。例如: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坐”通“座”,座位。例如:滿坐寂然。《口技》

“曾”通“增”,增加。例如:曾益其所不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蚤”通“早”,與“晚”相對。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

“知”通“智”,明智,聰明,智慧。例如: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十則》

通假字 2

肇錫餘以嘉名(同“賜”)

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

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同“搢”,插。)

幾爲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餘僇(同“戮”,罪)

其爲時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過,僅僅;同“又”)

獨五人之皦皦 (同“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

斂貲財以送其行(同“資”)

亦曷故哉(同“何”,疑問代詞)

共其乏困(同“供”,供給)

夫晉,何厭之有(同“饜”,滿足)

秦伯說,與鄭人盟(同“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質(同“鑕”,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書於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圖(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爲予趙城(同“佯”,假裝)

設九賓於廷(同“儐”)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同“穆”)

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請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關,毋內諸侯(同“拒”,據守;同“納”,納入)

要項伯(同“邀”,邀請)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違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同“早”,早上)

令將軍與臣有郤(同“隙”,隔閡,嫌隙)

因擊沛公於坐(同“座”,座位)

拔劍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絲毫)

涇流之大(同“徑”,直)

不辯牛馬(同“辨”,分辨、辨別)

其不仁茲甚(同“滋”,更加)

通假字 3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爲之。 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爲之。”

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記。動詞。“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蓋在肩背上,動詞。“廉頗爲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

不:同“否”;不。副詞。“或師焉,或不焉。”

不:同“否”;嗎。疑問語氣詞。“察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讎:同“仇”;仇敵,仇人。“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

從:同“縱”;合縱,聯合抗秦。動詞。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從:同“縱”;與“橫”相對,“合從締交,相與爲一。”

從:同“縱”;與“橫相對,”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

當:通“擋”;抵擋。動詞。“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操者。”

度:同“渡”;渡過,越過。動詞。“一夜飛度鏡湖月"‘

而:通“爾”;你。人稱代詞。“某所,而母立於茲。”

反:同“返”返回。動詞。“人窮則反本。”

奉:同“捧兩手託着。動詞。”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漿的瓦器。名詞。“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拂:同“弼”;輔弼。動詞。“入則無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名詞。"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幹: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詞。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麼。疑問代詞。“蹈死不顧,亦易故哉?”

衡:通“橫”與縱相對,“外連橫而鬥諸侯。”

華: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詞。“混黃華葉衰。”

皇:通“惶”;恐俱,驚慌。形容詞。“贏得倉皇北顧。”

皇:通“惶”;恐懼,驚慌。形容詞。“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

火:同“夥”;古代軍隊的組織,十個爲“一火”“出門看火伴”。

簡:同“揀”;挑選。動詞。“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見:同“現”暴露,露出來。動詞。“圖窮而匕首見。”

見:同“現”;呈現,露出來。動詞。“風吹草低見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詞。“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具:通“俱”;全,都,引申爲詳細。副詞。“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詞。“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距:同“拒”;把守。動詞。“距關,毋內諸侯。”

累累:通“壘壘”;形容墳墓一個連着一個的'樣子。形容詞。“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離:通“罹”;遭遇。動詞。“‘離騷’者,猶離憂也。

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詞。“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

俛:同“俯”;低頭,表示服從。動詞。“百越之君,俛首繫頸,委命下吏。”

繆:同“穆”溫和,恭敬。例句中爲姓。“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莫:同“暮”;日落的時候,晚上。名詞。“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內:同“納”接納。動詞。“距關,毋內諸侯。”

女:同“汝”;人稱代詞。“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取:通“娶”;把女子接過來成親。動詞。“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沈:同“沉”;形容暮靄的程度深。形念去去千里煙波,暮沈沈楚天闊。“

識:通“志”;記住。動詞。“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

識:通“志”;記住。動詞。“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孰:同“熟”;仔細。形容詞。“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

說:同“悅”;愉快。形容詞。“秦王不說。”

竦:同“聳”;高。形容詞。“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湯:同“燙”;用熱水焐。動詞。“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帖:同“貼”;粘附。動詞。“對鏡帖花黃。”

庭:同“廷”;國君聽政的朝堂。名詞。“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

亡:同“無”;不。副詞。“河曲智叟亡以應。”

惟:通“唯”;只,只有。副詞。“惟陳言之務去。”

文:同“紋”;紋路,紋理。名詞。“不以木爲之者,文理有疏密。”

邪:同“耶”;呢,嗎,疑問語氣助詞。“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奄:同“晻”;日無光。形容詞。“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厭:通“履”;滿足。形容詞。“暴秦之慾無厭……

厭:通“饜”;滿足。形容詞。“默而知之,學而不厭。”

要:同“邀”;邀請。動詞。“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要:同“邀”;邀請。動詞。“張良出,要項伯。”

陰:通“蔭”;綠蔭。名詞。“佳木秀而繁陰。”

有:同“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副詞。“其級七千有餘。”

有:同“又”;再。副詞。“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與:同“歟”;呢。疑問語氣詞“是誰之過與?”

蚤:通“早”;在先,還沒到時候。形容詞。“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

振:通“震”;震動。動詞。“執敲撲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支:通“肢”;肢體。名詞。“四支猶溫,一目未瞑,”

知:通“智”;聰明,智慧。形容詞。兩小兒笑曰:“孰爲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詞。“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直:通“值”;價錢,代價。名詞。“系向牛頭充炭直。”

著:同“着”,穿。動詞。“著我舊時裳。”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坐:同“座”;座位。名詞。“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