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陶淵明:魏晉風流的代表

本文已影響 1.19W人 

導語:所謂“魏晉風流”指的是魏晉名士的一種生活態度,其中“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陶淵明:魏晉風流的代表

安貧樂道與崇尚自然,是陶淵明思考人生得出的兩個主要結論,也是他人生的兩大支柱和藝術化人生的具體表現。

“安貧樂道”是陶淵明的爲人準則。他所謂的“道”,偏重於個人的品德節操方面,體現了儒家思想。他特別推崇顏回、黔婁、袁安、榮啓期等安貧樂道的貧士,要像他們那樣努力保持品德節操的純潔,決不爲追求高官厚祿而玷污自己。他並不一般地鄙視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業,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慮貧富的問題,安貧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發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來求得平衡:“貧富常交戰,道勝無戚顏。”(《詠貧壬》其五)而那些安貧樂道的古代賢人,也就成爲他的榜樣:“何以慰吾懷,賴古多此賢。”(《詠貧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貧窮,到了捱餓的程度,但是並沒有喪失其爲人的準則。

“崇尚自然”是陶淵明對人生更深刻的哲學思考。“自然”一詞不見於《論語》、《,孟子》,而是老莊哲學特有的範疇。老莊所謂“自然”不同於近代與人類社會相對而言的客觀的物質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種狀態,非人爲的、本來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間萬物皆按其本來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規律而變化,無須任何外在的條件和力量。人應當順應自然的狀態和變化,抱朴而含真。陶淵明希望返歸和保持自己本來的、未經世俗異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謂“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歸去來兮辭序》),說明自己的質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繩墨的約束。所謂“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其一),表達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悅。在《形影神》裏,他讓“神”辨自然以釋“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長生的願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願望,“神”以自然之義化解它們的苦惱。形影神三者,還分別代表了陶淵明自身矛盾着的三個方面,三者的對話反映了他人生的衝突與調和。陶淵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導出來的順化、養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較完整而一貫的哲學。

總之,陶淵明的思想可以這樣概括:通過泯去後天的'經過世俗薰染的“僞我”,以求返歸一個“真我”。陶淵明看到了社會的腐朽,但沒有力量去改變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會的危機,但找不到正確的途徑去挽救它,只好求救於人性的復歸。這在他自己也許能部分地達到,特別是在他所創造的詩境裏,但作爲醫治社會的藥方卻是無效的。

陶淵明是魏晉風流的傑出代表。魏晉風流是魏晉士人所追求的一種人格美,或者說是他們所追求的藝術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詩文使自己的人生藝術化。以世俗的眼光看來,陶淵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來,他的一生卻是很藝術的。他的《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時運》等作品,都是其藝術化人生的寫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