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中考作文

中考話題作文集錦3篇

本文已影響 1.68W人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考話題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話題作文集錦3篇

中考話題作文 篇1

瀏覽20xx年全國各地的中考作文題,可以發現一種“老話題”現象——前些年出現過的中考作文命題元素不同程度地“被複制”、“被仿製”,此種現象可以歸結爲五類:一、要求考生取材的範圍大體相同。例如去年河南考《我身邊的

》,今年潛江考《身邊的感動》,梅州考《____在我身邊》,菏澤考《____就在我身邊》,南寧考《其實____就在我身邊》又如鹽城曾考《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今年南京考《也是一堂語文課》,濟寧考《我最喜歡的一堂語文課》;

二、用於實指的詞語大量雷同。去年宿遷考《那句話》,今年哈爾濱考《讓我怦然心動的那句話》,泰安考《____,我對你說》,徐州考《有句話兒在心頭》,瀋陽考《有溫度的話語》;

三、使用的“虛義”元素大體相同。例如去年煙臺考《總想爲你唱支歌》,今年鹽城考《歌聲》,紹興考《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謠》,南寧考《有一種聲音》;前年南通考《一道風景線》,今年巴中考《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風景》,同仁考《一朵美麗的浪花》,瀘州小作文要求寫“一片美麗的風景”;又如去年自貢考《灑進____的雨》,曲靖考《陽光燦爛的日子》,今年雨不再“灑了,陽光卻“灑”了一地——濟南考《陽光燦爛的日子》(完全相同!),濰坊考《我心中的太陽》,連雲港考《陽光路上》,邵陽考《冬天裏的一縷陽光》……四、觸摸內心和成長的話題大同小異。例如去年廣州考《樂在其中》,今年帶“樂”字的命題“爭先恐後”地冒出:麗水考《歡樂一家親》,綿陽考《收穫快樂》,無錫考《我的快樂來自

》,十堰考《快樂生活》(話題作文),安順考《聊一聊快樂的往事》,婁底考《享受快樂》……又如去年佛山考《智慧伴我成長》,紹興考《越長大,越____》,今年帶“伴”、“長”、“同行”、“長大”等字詞的題目也紛紛亮相,例如懷化考《伴着____出發》,孝感考“同行”話題,恩施考“友情相伴”話題,河北考《陪伴》,朝陽考《20xx,與____同行》,綏化考《與____並肩前行》,龍東考《有你相伴》,日照考《我長大了》,荊州考《那一刻,我長大了》……

五、用來限制的詞語大體相同。例如20xx年南通題《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開》以“那一刻”作爲取材限制,但相同或同類詞語去年就有,例如濱州題《那一次,我真的很棒》,蘭州題《那一刻,我邁上了新臺階》等。

在中考前的訓練中,很多考生會寫過以前的中考作文題。考場上一旦遇上類似考題,考生會因一時高興而忘乎所以,不假思索地將原來做過的作文抄到試卷上,結果造成失誤。爲了避免重蹈覆轍,一個問題擺在20xx年考生面前:怎樣看待和應對上述“老話題”現象?

策略之一:“老”中見“新”,隨題應變。即使是大同小異的題目,考場上也要仔細審察,那些在“小異”處埋設的“陷阱”,更須細察。例如南寧題《其實____就在我身邊》,帶有轉折意味的副詞“其實”就是個“陷阱“——你必須寫出先前“看不到”到突然有所發現的過程,這與《身邊的感動》一類題目比較,立意點明顯不一樣;南通市20xx年考全命題《讓我悄悄地告訴你》,與南通市一江之隔的上海市今年考全命題《悄悄地提醒》,初看兩個題目很相似,仔細一想則會發現上海題新設的“門檻”——“告訴”範圍廣,包括“提醒”,“提醒”屬“告訴”,但“告訴”不一定是“提醒”。“提醒”出自真誠和善意,是一種提示、啓迪、關愛,它可以幫助人指明方向,明辨是非,它區別於循循善誘的說服,更與當衆的訓導不同,“提醒”是一種充滿溫馨的溝通方式。“告訴”與“提醒”,一詞之差,卻將“門檻”巧設其中。由此可見,萬萬不能一看見題目中有相同的詞語,就把自己以前寫過的文章拿來全文抄錄,要善於“老”中見“新”,隨題應變。

策略之二:“框架”取同,“材料”出新。例如朝陽題《20xx,與____同行》,你原來寫過的“同行”之類的文章難以完全用上,但你可以保持原文的框架,用體現“20xx”特點的材料,比如迎接中考,我與“自信”同行,與“科學”(指改進複習方法)同行,原來寫的與“智慧”同行的內容,也可以納入構思框架中,但必須扣住20xx上半年“迎考複習”這一時間節點。

策略之三:重新取材,亮出個性。如果在考場上遇到“老話題”時你腦子裏閃出“時新”素材,你應該果斷地“棄舊取新”,亮出個性,不要迷戀老話題而猶豫不定。如南京題《也是一堂語文課》,有兩位考生沒有仿照《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的筆法寫上街做“啄木鳥”找標語招牌的錯別字的經過,而是把目光投向中考前不久發生的兩件事:一位考生把構思投向“‘名人’給我上的一堂語文課”,說的是著名相聲演員姜昆20xx年春節在深圳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其中一幅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竟然出錯6處。作者議論道:“相聲與書法聯姻,有助於提高藝術家的綜合素養。書寫古詩詞名作,如果屬於平時練筆,可以憑印象率性而爲,但如果將作品公之於衆辦書法展,則要抱着對觀衆尊重的態度嚴肅認真地審讀,努力做到零差錯,萬不可自以爲是,心意浮躁,以誤傳誤,甚至自毀公衆形象。”文章接着迴歸並昇華題旨:“一幅40多字的作品6處出錯,‘妒’‘爐’之誤更是匪夷所思,這不僅給我上了一堂活生生的語文課,更是給世人上了一堂人生課——力戒浮躁,踏實爲人,寫好每一個字,走好每一步路l”看,材料一換,角度多新!另一位考生則把目光投向“‘名院’給我上的一堂語文課”,說的是中考前不久,中國的“名院”——故宮博物院在失竊案偵破後送給公安部門的錦旗上居然把“捍祖國強盛”誤爲“撼祖國強盛”,後來還振振有詞地辯解,拒不認錯。文章從“高端文化機構素質低端化”這一角度透視這一咄咄怪事,引起世人警覺,讀後頓覺一股時新之風撲面而來。

策略之四:強化訓練,用“心”描寫。近幾年,傾心交流、觸摸內心的命題呈快速上升趨勢,“老話題”現象在這一題域也就日見其多。今年由上海題《悄悄地提醒》“領銜”,似乎更盛。例如《給自己一個擁抱》(長沙題)、《我給自己一些____》(深圳題)、《藏在____的祕密》(株洲題)、《說句心裏話,我也____》(貴陽題)、《其實,我也想____》(十堰題)等。此類命題往往不在情節性上比差距,而是在筆觸細膩、運用獨白、呼告等手法以及融入名人名句等方面見高低。很多考生不適應這類“柔性”色彩較強的命題,描寫粗糙,手法單調,失分較多。從現在起必須注重心理描寫訓練,努力做到“情節不奇,心理卻特”。今年南通市一篇滿分作文的情節很簡單:“我”發燒——一直被看做“嚴肅刻板”的老師用自行車送“我”去醫院——路上被小轎車碰擦——老師不顧自己,疾速回頭“一瞥”並攙扶——“我”怔住……至此,還不到300字,作者接下去展示她用“心”而爲的描寫功夫,請欣賞:

這眼神,是《青玉案》中辛棄疾苦苦追求的驀然回首嗎?不是,你的眼神更溫煦,不摻雜任何因子,只有我的安全。

我心中的恐懼如洶涌的暗流,卻被這眼神止住了,在這溫暖的眼神裏,我似乎覓到了久違的陽光。

你那剎那的目光,化作席慕蓉的山月,拂過我的額頭,拂過我的肩膀,衣我以溫暖之裳。

你那剎那的目光,化作戴望舒的雨巷,籠住江南的煙雨,籠住綿綿的情思,著我以溫潤之光。

那一刻,我在這並不溫暖的時光裏找到最美好的觸點,微微地觸動,我的世界春暖花開了,只留下萬紫乾紅總是春的詩句。

那一刻,你的目光,催生了我的世界春暖花開。

同樣的情節爲什麼在作者的筆下寫得那麼動人?答案是描寫手法的“人有我特”:振起聯想之翼,用“心”接通積澱,用語細膩溫婉,引來主題之魂。

掌握上述四個策略,你就能從容而智慧地應對中考作文的“老話題”現象,運用自己的新材料,寫出自己的新思考。

中考話題作文 篇2

人們常說,低調行事。我想這裏的低調大概是的是收起自己的畢露鋒芒。我們由此不難看出“隱藏”也是一種智慧。

冰山懂得隱藏自身,只露出微微一角,使得巨輪泰坦尼克號也爲之傾倒;花生懂得隱藏果實,只露出並不好看的枝葉,卻給了人們收穫之時的驚豔。

除了隱藏美好,學會藏起痛苦也同樣重要。舊上海,十里洋場,紙醉金迷。有一奇女子以其天才絕豔的才情在文壇上唱出了一曲曼妙的歌,這奇女子便是張愛玲。可是,命運對她卻十分苛刻,似乎把人世間的苦難都給予了這位妙齡女子:她不幸的童年,她破碎的婚姻以及她在那胭紅曖昧天空下完美孤獨的舞步。但是,她卻決定隱匿痛苦,藏起憂愁,她憤然執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她不寫離愁國恨,只書寫那個時代最美好的一切。張愛玲的文字如青春一般馥郁,她化作《半生緣》中語笑嫣然的仙女、《傾城之戀》中蕙質蘭心的天使。即使與她相隔將近一個世紀的距離,她唱出的那首繁華淒涼的歌還是能夠縈繞着你,漫過你的頭頂,讓你窒息。

小隱隱於野的陶淵明,拋下世俗,終日“採菊東籬下”,悠然自得;中隱隱於市的李白,一面摒棄名利,一面留戀祖國大好河山,留下“與爾同銷萬古愁”,傳唱至今;大隱隱於朝的呂不韋,不顯山不露水扶持秦始皇,成爲鉅富,一舉震驚天下。

相反,如果不懂得隱藏自己,反而一味地誇耀展示,則有可能招致禍端。《紅樓夢》中的晴雯,曹公稱她“風流靈巧惹人怨”。她一心忠於寶玉,所以對林黛玉便咄咄逼人。但她在寶玉的面前也像一朵刺玫瑰一般張牙舞爪,你甚至都感覺不到她是一個奴婢,反倒比正牌的小姐們更盛幾分。終於有一天,晴雯惹出了連寶玉都無法護她的事端來。她慫恿寶玉裝病,此後,這諾大的府中再無晴雯的容身之所,只因爲她太過耀眼,不懂藏起自己的鋒芒。

隱藏,並不是甘於被埋沒,更不是就此沉淪。它是一種暫時的後退,而後退恰恰是爲了更好地前進。隱藏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大智慧。願你我都能習得此種智慧。心志不移,屏聲斂氣,其人必成大器。

中考話題作文 篇3

一、素材

言語類

(一)名人名言

1.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孟子

2.人有拂鬱,先用一忍字,後用一忘字,便是調和氣湯。——陶覺

3.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着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陶行知

4.慷慨,尤其是還有謙虛,就會使人贏得好感。——歌德

5.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馬南

6.沒有經過琢磨的鑽石是沒有人喜歡的,這種鑽石戴了也沒有好處。但是一旦經過琢磨,加以鑲嵌之後,他們便生出光彩來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使他們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洛克

7.在風度上和在各種事情上一樣,唯一不衰老的'東西,是心地。心地善良的人單純樸實。——巴爾扎克

8.一個人要幫助弱者,應當自己成爲強者,而不是和他們一樣變成弱者。對於他們已經做了壞事,不防寬大爲懷,如果你願意。對於他們將做未做的壞事可決不能放鬆。——羅曼?羅蘭

9.謙遜是美德的色彩。——提奧格尼斯

10.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說話的時候,有了機會,方纔可以謙遜地把問題提出,向人學習。—約翰?洛克

11.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師,因爲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愛默生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

1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15.我們不要把眼睛生在頭頂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腳踏壞了我們想得之於天上的東西。——馮雪峯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17.不要對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謹慎而堅定。——德謨克里特

(二)凡人俗語

18.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19.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纔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纔是。

20.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21.欣賞是一種脫俗的境界,一種健康的心態。

22.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23.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24.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着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26.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25.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27.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現自己的缺點,那麼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28.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29.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寬容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

30.不要因爲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爲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31.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誇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爲友。

32.太過於欣賞自己的人,不會去欣賞別人的優點。

33.與任何人接觸時,要常常問自己,我有什麼對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個人的道德、學問和修持的力量,來使人受益,就等於欠了一份債。

34.一般人在遇到對方的權勢大,財富大,氣力大,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這算什麼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負了你,對不住你,但他什麼都不及你,你有足夠的力量對付他,而你卻能容忍他,認爲他的本性和我一樣,只是一時糊塗,或在惡劣的環境中受到薰染罷了,你不必與他計較,能在這樣的情況及心境之下容忍那纔是真正的忍耐。

事例類

經典實例

季羨林自評

我國當代文化名人季羨林先生成就斐然,一位學者卻在某報上公開說他“自封大師”。季老的夫人和許多瞭解他的人都很氣憤。季老卻毫無怨言,還出來開導大家。他說:“人家說得對,我本來就不是什麼大師。只不過我運氣好,好事都往我這兒流。我就兩條,愛國和勤奮。我總覺得自己不行,我是樣樣通,樣樣鬆。”又講,“人家說得對的是鼓勵,說得不對是鞭策,都要感謝,都值得思考……”

[點撥]季羨林先生可以這樣淡然的對待別人的看法,可見他的嚴於律己和他心胸的寬闊。

[適用話題]此素材可以運用到“理解”“寬容”的話題中。

讚美

一個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在家拉個不停,家裏人不堪這種“鋸牀腿”的干擾,每每向小姑娘求饒,女孩一氣之下跑到一處幽靜的樹林,獨自奏完一曲。突然聽到一位老婦的讚許聲。老人繼而說:“我的耳朵聾了,什麼也聽不見,只是感覺你拉得不錯!”於是,女孩每天清晨來這裏爲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連聲讚許:“謝謝,拉得真不錯 !”終於,有一天,女孩的家人發現,女孩拉琴早已不是“鋸牀腿”了,驚奇地問她有什麼名師指點。這時,女孩才知道,樹林中那位老婦人是著名的器樂教授,而她的耳朵竟從未聾過!

[點撥]小女孩拉小提琴的進步,是緣於老人家的讚許。可以說讚揚的力量是巨大的,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老師和家長還是應該多表揚。

[適用話題]此素材適合“欣賞”“賞識”等話題。

一次喝彩,改變了他的一生

美國醫學博士愛潑斯坦,是紐約大學醫療中心兒童神經外科主任,世界上第一流的腦外科權威之一。他首創了不少高難度的外科手術——包括切除脊柱和腦血上的腫瘤。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樣的一位卓有成就者,在校求學時,卻曾是一個有着嚴重學習智障的學生。

愛潑斯坦博士在他的回憶錄《我曾是智障者》一文中,講述了自己求學的經歷。他最不能忘懷的是他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名叫默菲的老師。由於生理原因,愛潑斯坦遭遇了嚴重的學習障礙,儘管他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可仍不斷遭受挫折和失敗。他自認爲比別人“笨”,就退卻消沉,並開始裝病逃學。默菲老師沒有因他“笨”而輕視他,相反,滿腔熱情地鼓勵他。有一天課後,老師把愛潑斯坦叫到一邊,將他的一張考卷遞給他那上面的答案都錯了。“我知道你懂這些題目,我們爲什麼不再來一次呢?”老師挨個考問試題讓愛潑斯坦回答。愛潑斯坦每答完一道題,老師都微笑着說:“答得對!你很聰明,我知道你其實懂這些題目,我相信你的成績會好起來的。”他一邊說一邊把每個題目打上對勾。

默菲老師在愛潑斯坦的成長中起了多大的作用,我們無法估量。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換一個老師,只知道指責愛潑斯坦不努力,或者乾脆把他視爲差生,斥爲“蠢笨”,也許,未來的醫學奇才就夭折在他的手裏了。正是默菲老師的讚揚和鼓勵,激發了愛潑斯坦的信心,他才告別絕望,倔強地與命運抗爭,不再認輸,不再懈怠,終於完成了正常人也不容易完成的學業,成爲醫學博士。

“你很聰明,我知道你懂這些題目”,一句喝彩的話,揚起了一位少年的奮進之帆。喝彩能驅除消沉者心靈的陰影,使他們看到生活的美麗,看到希望的絢爛;喝彩能消融自卑者心靈的霧障,使他們信心百倍,勇氣大增。一次小小的喝彩,甚至改變人的一生!

黑格爾在《生活的哲學》裏講述了這樣的一則故事:一個被執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場時,圍觀的人羣中有個老太太突然冒出了一句:“看,他的金色的頭髮多麼漂亮迷人啊!”那個即將告別人世的青年聞聽此言,朝着老人站的方向深深鞠了一個躬,含着淚大聲地說:“如果周圍多一些這樣的人,我也許不會有今天。”青年死刑犯的話讓人深思。一個人老是生活在別人的指責、輕視甚至鄙視裏,往往要麼心靈泯滅自甘平庸;要麼心靈變態仇視他人和社會!而富有愛心的人飽含善意的喝彩,則能引導人走上人生的正途。

也許就是你的一個小小的喝彩,世界就多了一份亮麗! [點撥]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所以,要以欣賞的眼光善待你身邊的人和事,一個善意的讚賞,可能對他人產生極大的動力。“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多一些喝彩,少一些指責和訓斥,也許就使他的人生更精彩! [適用話題]此類素材適合“欣賞”“賞識”等話題,可直接引用。在“困難、失意”等話題下,可以作爲榜樣或動力進行引用,調動讀者閱讀興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