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議論文作文

人物議論文

本文已影響 2.42W人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物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物議論文

人物議論文1

我們的成長道路上,有許許多多陪伴我們的朋友,陪伴我們的親人……在我的腦海中,始終記得那個陪伴我的老師,他的笑容依然那麼清晰,讓我不能忘懷。

還記得開學第一次見你時,那天在下雨,你穿了普通的灰襯衫和一條黑西褲。褲腳挽了起來,上面有泥土,腳上穿了一雙人字拖,拖鞋上依然有泥土,你說你叫黃東平,是我們的數學老師,因爲這一身另類的打扮,使我們馬上記得了你,印象深刻。

你的課,老實說是最有趣的一科,因爲那課上時不時會爆發的笑聲。你是個幽默的人,在相處的三年間,我不止一次地深刻體會到,你不會用像其他老師那種暴力的讓學生站起來的方式阻止學生的昏昏欲睡,你會時不時地串上個笑話,讓我們在笑聲中認真地聽課。

你是讓我覺得最好相處的老師了,所以我總會打趣地叫你“親愛的小平”,而你也會微笑着迴應我,你是個天生讓人覺得親近的人,不止是憨厚的外表,還有你的笑容。

你是個敬業的人,在期中末考試時,你定下了考的好就有獎勵的規定,考的很好的獎錢,最多的貌似是獎100元,考的還好的獎本子,很多,總有5。6本,而且都是你自掏腰包。

你對那些重點的解釋總是很有趣的,比如你對根號的解釋,因爲有趣,所以我至今牢記,你說根號是監獄,正數是好人,所以可以出來,負數是壞人,所以出不來,而零是獄警,隨便進出。如此有個性的解釋,放眼全世界,大概只有你能想得出來吧!

所以說粉筆生涯,講臺春秋。所以老師都將青春奉獻給了書本,奉獻給了學生。聽着你在課上的講解聲,那是怎樣的一種聲音啊!那是你用生命化作的生涯,那種聲音彷彿來自遠方,又彷彿近在眼前。

等我畢業之後,陪伴我的老師就將離我越來越遠了,我不知道還能不能見到你,但是我會永遠記得有你陪伴我走過的那段璀璨年華。

人物議論文2

老師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它是靈魂的工程師。自從三歲以來,我便認識了許多老師,他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在開學的前兩週,我班又有了一位新的實習老師——陳老師。

她面容清秀,中等身材,有一頭烏黑的長髮,斜劉海隨風擺動。我竟然拿她與我們上初一時的實習老師周老師作比較。或許她們有些不同,同學們都覺得周老師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但我總能在陳老師身上看到周老師的影子。

在陳老師實習的第一週,我們班舉行了一次“小組牌子”評比,這是爲生本課堂而準備的。我第一個上臺,心裏有些緊張,正好同桌熊瑞林在我上臺時對我講了一個笑話,使我忍不住在臺上笑起來。評比結束後,您(陳老師)當全面對我說:“你是在笑我們班舉行這個評比呢,還是笑自己小組坐的牌子呢?”我無奈,沒有出賣組員,隨口答道:“是笑牌子。”可您說:“這是小組各個成員努力的成果,怎麼可以笑呢?”我當時很不解,你沒有弄清楚就批評了我。之後我腦子蹦出了這樣一個想法:這三個月就和您保持着敬而遠之的關係吧。

而在上一週,我們學習《棗核》一課時,我帶着組員回答問題,聽到您的點評,說作者同窗因爲丈夫和兒子爲他國工作而不能回祖國,你很同情她。我突然覺得您是一個心腸軟的人。第二天上《最後一課》這一課,張謀向大家提問,我信心滿滿地回答,可後面的回答答非所問,張謀當場對我批評指正,其實在這個場合下,我還真有些下不來臺。這時,您就像及時雨般,馬上對張某的話做點評:您說完這話,讓人感覺像是批評,我覺得你應該這樣說:謝謝劉沅,不僅將我提出的問題作出了回答,還會答了其他問題。這樣讓人聽了好受些。正是您的“出手相助”才讓我不至於難堪,我對您的好感加深。我看到了周老師的影子。

您的那三句話我會一直牢記,他們是我對您的看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您批評人的次數比周老師多,但這並不證明您不好相處。萬老師都能和我們建立友好關係,更何況您並不是那麼嚴肅。希望您能天天開心,讓路人甲去評論吧,我看好你,準教師!

人物議論文3

我是小人物中的一員,小人物亦有生活,亦如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水,鏡中也會別有洞天,小人物的生活好比一面哈哈鏡,反映出不同的快樂與追求。

顯微鏡觀小人物

把目光放到最細。身爲小人物的我如今坐在考場中,爲了自己的明天,爲了自己的夢想而拼搏。在考場外的父母,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我們。烈日當空,滴滴汗珠流過臉頰,流下的是一道道對兒女殷切的期望。

用顯微鏡把目光放到最小處。柴米油鹽,一日三餐,小人物每天重複着看似單調而又毫無意義的活動。然而這些活動卻成爲了維繫整個社會正常運轉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有的人需要付出,有的人需要公正,有的人需要認真。正因爲這些“有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耕耘着,社會才能正常運轉。著名相聲演員馮鞏在春晚上曾經有過一段經典的臺詞:在相聲界我演員演的最好,在演員裏我導演導的最好,在導演裏我編劇編的最好,在編劇界我相聲說得最棒。所以請記住,在別人的天空裏我們可以是星星,在自己的天空裏卻必須是太陽。

著名指揮家舟舟天生染色體缺少,但是在全家人的努力引導下,舟舟走向了指揮道路,一路的艱辛,終於有所收穫。殘聯主席鄧樸方曾擁抱着舟舟,深情地說:“一切生命都是偉大的!”

顯微鏡下的小人物其實並不渺小,他們很偉大,他們用意志與精神支撐起了整個家庭,整個集體,乃至整個社會。小人物就如金字塔基,爲金字塔的高度奠基。小人物,不平凡。

哈哈鏡觀小人物

身爲小人物的我親身經歷了小人物的生活,就如同一面哈哈鏡,百態人生,世間冷暖,無不囊括其中。離合悲歡,成功失敗,無不各異。但相同的是,哈哈鏡中的小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無論是菜市場討價還價的家庭主婦,站臺上送走兒女的父母,還是如今身在考場中的我們,無一不是有血有肉的。

社會每天都在向前進,不同的人物也會有不同的追求與夢想。有草根英雄,草根演員,每個人都不虛人間此行。小人物也有夢想,小人物也有追求。哈哈鏡中的他們夢想與追求是很不相同的,他們現在生活着,亦快樂着;他們可能平凡,但定有理想,有抱負。那個創造了奇蹟的保羅帕茲,一個手機推銷員,通過執著追求,成爲了一位光芒四射、眼睛裏燃燒着無限激情的藝術家!他帶給我們的感動,除了才華之外,更因爲他的勇氣與執著!他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小人物的夢想,足以震撼世界!只要你不停地走,倔強地走!

身爲小人物中的一員,我願意把自己放在顯微鏡下反觀內心,也願意把自己放在哈哈鏡前快樂人生。做一個小人物,要真實,要快樂,不簡單。

人物議論文4

葛朗臺是法國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寫的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的一個主人公,這部小說被認爲是巴爾扎克“最完美的繪畫之一”

葛朗臺住在一所陰森的古老房子裏,門頂上橫七豎八長滿野草,門板到處開裂,樓梯七歪八扭,幾乎讓人栽筋斗,即使是這樣,他也捨不得花錢裝修。

平時他親自分發每天要點的蠟燭,甚至每頓飯的麪包,也要由他切割,一點也不能多。他女兒過生日時,他決定讓客廳“大放光明”———小心翼翼點上兩支蠟燭。可又趕緊到廚房去讓傭人把那裏點的一根蠟燭熄滅。他從來不給妻子一點零花錢,就算妻子生病臥牀不起,連客人都說該請醫生了,他也不會請醫生,怕破費錢財。

他沒有錢嗎?不!他擁有萬貫家產,是索寞城中的首富,在他心目中,金錢高於一切,他活着就是爲了賺錢。當他知道女兒將會繼承妻子的遺產,他用甜美的聲音與女兒和好,實際是爲了強佔女兒的財產,這哪裏還有一點做父親的氣味。

死前,還要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脣邊,他看到的只有金子,手握着十字架,最後囑咐女兒的話:“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向我來交賬!”臨死前還不忘了錢,還想把錢帶到他的“天堂”裏去

小說成功塑造了這個奸詐,貪婪,吝嗇的資產階級暴發戶葛朗臺的典型形象,深刻地揭露了金錢統治所造成的種種罪惡。在人們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葛朗臺,就立刻想到貪婪,奸詐,吝嗇的惡習,他已成爲這種惡習的代名詞了。

人物議論文5

俗話說"錢是萬能的,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直接說進了樂觀主義者的心頭裏,而悲觀主義者卻是恰恰相反的:"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不過說實在的。"也算有點道理。"可錢在本人眼裏卻不是萬能的。錢雖然可以買到許多我們需要的東西,可金錢卻買不到我們中國人偉大的尊嚴和在中國人身上無時不刻都能感覺到的幸福。"

在許多人眼裏認爲自己沒有錢就得不到"幸福和尊嚴",因爲他們認爲沒錢填飽肚子而去街上靠乞討來填飽肚子。"他們就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也就找不到自己的尊嚴了。"可我卻認爲這樣他們是自食其果。雖然沒有錢可是他們有雙手,難道他們不會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所以這不能怪錢,只能怪自己不要自己的尊嚴。幸福也是從自己的家庭瑣事去感覺出來的。"二者是無法用錢去衡量的。"

"錢"會使人迷失本性,而人類的本性卻是貪婪的,貪婪也使人不知不覺地向錢低下了頭。導致人類幾乎成爲了錢的奴隸。"

在中國有無數個例子表現出了人類的本性。男人們爲錢背棄忘義。出賣自己的兄弟。爲了錢離開妻子,拋棄兒女。女人們爲錢出賣自己的靈魂。爲了錢離開丈夫,拋棄兒女們。"並且對着自己的兒女們說着同樣的幌子說;"我掙錢不就是爲了你們的將來嗎?其實這全都是用來糊弄兒女們的。"可兒女們卻不在乎父母給他們寄的生活費。在乎的是父愛和母愛,做父母的你們要好好地想一想:"對於這麼幼小的孩子們要的不只是金錢而是你們這些做大人的愛。"連孩子門都知道的道理,做大人們的怎麼能不懂呢?希望你們大人們好好地想一想。"

在前幾天,我親眼看見了人們看見不義之財裸露出的那副醜陋的嘴臉竟然發生在兩個中年婦女的身上。一天下午,在我去學校所要必經的一條路上時我忽然看見地上散落着許多錢?它的魅力開始吸引我,我尷尬地環顧了四周才猛然發現四周有許多小販站在兩旁叫賣,我心理開始盤算着:"這麼多錢?有這麼多雙眼睛盯在這裏怎麼會沒人知道?於是半信半疑的我依依不捨地離開這片"黃金地。"恰巧走在我前面的兩個中年婦女正紅着臉尷尬地低下頭去拾取地下的黃金。"臉上還掛着喜悅之情。認真地一看那哪是喜悅跟本就是人類最醜陋的嘴臉。"她們的樣子不禁讓人不寒而顫。這就是被錢給迷失本性的俘虜者。我一邊看着她們一邊戀戀不捨地離開了。"

到後來我才知道那寫錢是兒童的一種玩具票樣,票樣仿製得與錢一模一樣,唯一就是頭像是卡通的頭像。我不禁洋洋得意,自己沒有被金錢給充昏頭腦。而那兩個婦女竟然!我衷心地希望中國人能擺脫對金錢的誘惑,找回中國人被金錢所掩埋的自尊和幸福。"

中國人的幸福和尊嚴只有心才能體會到幸福和尊嚴。"

人物議論文6

培根在哲學隨筆中對金錢有過這樣的論述:“金錢之於德行不啻輜重之於軍隊。”輜重雖不可少,但有的時候去會貽誤戰機。財富有時會成爲前行的工具,但有的時候 會變爲德行的包袱,因而,如何對待金錢,也成都爲人生必修的課題。

面對金錢,需取之有道,古代詩人的虛構中,財神普路託斯受宙斯派遣時總是磨蹭不決,但受冥王調派時去跑得飛快,此寓意爲,不義之財來得雖快,卻可以埋下惡果。生財之道確是不少,但當金錢觀被種在貪婪的土地上,從而佔據了整個貪慾心靈。因而取之無道的錢財被視作惡財實則恰如其分。 面對金錢,需用之有度。晉石崇,王愷比富有,5尺高的珊瑚樹砸碎也不屑一顧,北魏元雍,元琛比富,竟然用錢槽餵馬。而待金錢揮霍一空的時候,他們的人生之災也如洪流一般不斷氾濫而來。智者的財富觀乃取之有道,更應用之有度,因此,西塞羅當年替波斯圖穆辯護時說道:“他追求的金錢不是爲了滿足貪婪之心,而是爲了得至到行善的資。”

誠然若能使錢財兼濟天下,則其境地較之取之有道則更爲高尚。 面對金錢,應施之有樂,兼濟天下固然乃上乘德行,但若是爲了求名抑或是消災減難,爲擺闊炫耀等,則其心靈也不可否認地停在山巔,施之有樂的目的意在善而非在榮耀。

茅盾辭世前將他的二十五萬元稿酬捐作長篇小說獎金,用以發展祖國的文學事業。這比起一世虛名抑或是一生被敬仰來看,則更爲高尚。 面對金錢,就遺之有慰。後漢疏廣乃是朝中飽學之士,辭官返鄉之後,他將朝庭 送與的薪俸都盡情花用。好友勸其多爲子孫留財產,他卻認爲給予子孫過多的財產,會使他們怠惰,況且富者易招人怨。誠然,棄世時遺產於子適度爲佳,徜若嗣子年少,缺乏見識,家業過大無疑是一懈惰的誘餌。賢而財多,則損其志,愚而財多,則益其過。疏廣東省能終享天年而逝,子孫亦平安一生,此爲可最好的佐證。

當然,物質財富雖易得,但精神財富卻無法用金錢來換取。金錢在下確的態度下是奴僕,但在不義的驅使下,它會成爲你一生的主人。

人物議論文7

月光灑落在庭院內,斑駁的樹影隨風搖曳着。小狗盤膝而坐,假寐着,我和母親兩個人在院中閒坐,沒有任何聲響。這是一個寧靜而又悶熱的夜晚。

一把早已褪了色的大葵扇在母親的手中揮舞着,發出咯吱咯吱地聲響。母親是一個農村婦女,並不懂得打扮。身上的素衣穿得很隨便,依稀可以看見補丁的線條整齊的排列着。不知何時我和母親閒談了起來,讓我出乎意料的是,母親內心竟埋藏着那麼多的苦。或許這些苦早已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中。

父親的脾氣很暴躁,動不動就罵人。有時候父親生氣了就罵母親,可是母親卻不曾頂嘴過,因爲她知道這只不過是徒勞罷了,她只能忍。有時候她天真的認爲,在外忙活了一天,回到家可以得到一點欣慰,然而現實的逼迫讓她不在敢有這樣的奢求。一生在勞累着,在默默奉獻着,卻沒有一個人懂。這一生她不知道自己這樣拼命是爲了什麼?最終又得到了什麼?在談話中我隱隱約約看到母親的眼瞳裏灌滿了淚水。母親哭了,然而她卻不敢哭出來,那淚水與眼眶交戰着,害怕被我看到,於是她把頭微微轉了過去。

母親的側臉並不好看。眼角的魚尾紋甩得很長,旁邊還有許多皺紋相伴。幾綹的銀髮垂落在耳邊,隨風搖曳着。乾枯的嘴脣緊緊抿着,像是還有許多苦未訴說似的。母親真的老了,然而她卻仍未能放下沉重的擔子,家裏的計生還是個問題,可是我又能做什麼呢?我又該如何去做呢?於是我坐近母親,緊緊的握住她的手。然而就在那一瞬間,我的心像是被萬枝袖箭刺入心扉一樣,這令我難以置信,母親的手竟如此的粗糙、厚實。手上的裂痕錯亂排列着,佈滿了整個手心,再也沒有了當年的潤色、光滑,如今只有一雙長滿了老繭的手。

淚水溼潤了我的眼睛,然而我卻不敢哭,我只能強嚥着,因爲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手中那雙長滿老繭的手,我又如何能放得下?又怎能捨得放得下?母親對不起,讓我來減輕你的痛好嗎?讓我就這樣牽着你的手,永遠不放開好嗎?

天空不在和諧,下起了大雨,然而,這不再是一個寧靜而悶熱的夜。

人物議論文8

一直以爲金錢是身外之物,從沒想過金錢與人性有關,更沒想過金錢會與人性發生衝突、金錢會摧殘人性!直至讀了《歐也妮·葛朗臺》。

作者巴爾扎克創作這篇長篇小說的背景,是19世紀30年代的法國。當時,正是法國經歷戰火紛飛的歲月,封建復辟王朝動盪不安,封建貴族階級自私貪婪的本性日益暴露,剝削本質也一覽無餘。這些給作者以深深的感觸,他通過不斷地體察法國風俗,終於創作了包括《戈布塞克》、《驢皮記》、《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等在內的總標題爲《人間喜劇》的一系列社會長篇小說,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而《歐也妮·葛朗臺》是巴爾扎克諷刺作品中最生動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這篇小說,以歐也妮的愛情悲劇爲中心事件,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血腥掠奪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抨擊了金錢對人性的腐蝕和摧殘。

讀罷這篇小說,不免感到痛心。不僅爲老守財奴葛朗臺的金錢富有但爲人吝嗇,不僅爲克羅旭和格拉桑兩家爲金錢而向歐也妮小姐獻殷勤,不僅爲夏爾爲金錢而負歐也妮且取醜女;還爲長腳娜農對主人的忠誠,還爲葛郎臺太太的溫柔與忍耐,更爲歐也妮的癡情、純潔與善良!

是的,金錢確實可以腐蝕人性、可以摧殘人性。吝嗇鬼葛朗臺和他的侄子夏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兩個人真不愧有葛朗臺家族的血統——一樣的貪婪、一樣的只認錢不認人、一樣的沒人性!他們哪裏還是人?他們分明就是兩具認識錢的屍體!分明就是兩個會打算盤的魔鬼!分明是兩條只會吞錢的毒蛇!

但是,金錢並不可以腐蝕和摧殘所有的人性。善良純潔的歐也妮母女,還有那個忠實的女傭長腳娜農就是最好的證明!

正如做一件事,有利必會有弊。社會也是如此,既有醜必有美、既有惡必有善、既有貪婪則必有奉獻!《歐也妮·葛朗臺》通過對比的手法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效果:一方面描寫某些人是如何被金錢摧殘了人性,這些人又做了哪些沒人性的事;一方面又描寫了某些人不爲金錢所動,這些人又做了哪些令人讚歎的事。醜與美、惡與善、貪婪與奉獻相對比,醜的更醜、美的更美,惡的更惡、善的`更善,貪婪的更渺小、奉獻的更偉大。

用“金錢與人性的衝突”來概括《歐也妮·葛朗臺》的主題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因爲整篇小說講的就是:金錢摧殘了人性,同時金錢也塑造了人性。

好一個衝突啊!

人物議論文9

紫煙嫋嫋的重山之中,你伴山而坐,挾水相遊,品一盞淡茶,酌一壺薄酒,誦讀詩書,舞文弄墨,好不逍遙自在!我也願身着一襲灰袍,拂袖,席地而坐,手執一紙摺扇,與你共賞曠世之美。

你一臉凝重,我無法猜測你的心思,只待你婉婉道來。殊不知,原來你也早日喪父,那9年缺失的父愛該用什麼來補償?身爲長兄,你的肩是否還稚嫩?而這樣的環境是否是造就你堅韌與樂觀的原因呢?可卻會不會也造就了你的坎坷人生?

人生的苦亦或淺薄,卻比不上追夢之路上的重重疊嶂。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少年時期的你已胸懷大志,雜詩之中你的心思已開誠佈公,可再厲害的黑馬沒有伯樂,亦是徒勞,你或許會對這個世界的現實感到悲痛,因爲出生庶族,受人輕視,你的“大濟蒼生”之夢也隨即而破,無數的芝麻綠豆官,在你眼裏猶如過往的煙塵,更是那麼多渺小,你在這條成官之路上無數次碰壁,你在最後選擇了一條更爲“稀罕”的小徑,你選擇了放棄,歸隱田園。

“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關上門窗,你放聲高吟,你諷刺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皇帝的位置,改國爲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你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其次他的《飲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再者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

這麼多古詩與事蹟都體現了陶淵明對現實的批判,更敢於批判皇帝,更可見他的勇,而這勇應是苦與悲的結晶。

人生短暫,若不能珍惜,做有意義的事,則浪費得可惜,可這一生的苦,一生的悲,也讓這名字深深烙在人們的心裏,而那勇卻令人深深感到震撼,苦與悲經過烈火的歷練終究也成就了一代“詩神”。

人物議論文10

古往今來,各個時代都有無數風流人物。辛棄疾曾寫過“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時代在變遷,我們一直在呼籲英雄。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帕斯卡爾告訴我們“人有思想,所以囊括了宇宙”,古有爲變法獻身“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有爲本民族英勇犧牲的文天祥,有在科索沃戰爭中遇難的新華社記者邵雲環。

他們是愛國主義者的代表,但不是隻有亂世中拋頭顱灑熱血的纔是英雄,當今應該賦予英雄更廣泛的定義。

醫生華益慰查房前總會捂熱聽診器,這一小小的舉動卻是一般人所難以做到的。林巧雅在參加招生時爲救助考場一暈倒的女生放棄了考試,沒有任何怨言,準備明年再考。這不是個例,而是廣泛存在的。

南開大學教授陳省身爲數學運算了70年,陳岱孫支教了70年,一直到97歲才休息,屠岸把詩人當作自己一輩子的工作。他們擇一事終一生,是我們的英雄!

耿更斯說過:“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英雄輩出,1997年出生的蘇州男孩龔華超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不顧他人的不信任與反對,創造了一款完完全全的中國創新產品Nums。她的身上,有着爲實現目標不斷努力的執着。

對於外界的非議,趙旭日秀出了八塊腹肌爲展示國足的努力。打了“退休報名”的蘇炳添,在雅加達亞運會上打破了百米紀錄。

魯迅告訴我們:“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然而,當今社會偶像當道,對成爲網紅的嚮往充斥着整個社會。某些偶像的世紀婚禮,可以造成當地機場的嚴重擁堵,佔據網絡上的頭條,而同一時間,關於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報道被覆蓋。月收百萬的網紅也只是極少數的。我們要知道,更多的是奮鬥中的人,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嚮往的生活,他們的付出容不得被當今追名逐利的社會否定。

正如李清照所說“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這個時代,並非沒有英雄,他們只是被掩蓋住了。和平年代沒有黃繼光,但同樣有英雄無數,他們是普通人,從事着各種平凡的事業,又或是獻身於科學事業。

他們儘自己微薄之力確保了社會的和諧安寧,推動了時代的進步。他們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值得我們關注和尊重。我們可以十分自豪地喊出:各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人物議論文11

1、是那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麼?是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何妨行嘯且徐行”的行者麼?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詩人麼?蘇軾,一個被宋神宗稱讚爲“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潑來的污水,遭受貶謫後,忘卻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黃州種地釀酒,“夜飲東坡醒復醉”,在黃州“倚杖聽江聲”,在黃州寫下“大江東去”。他總是那樣的淡泊從容。他總是將所有的痛苦失意拋之腦後,銘記着世間之美麗。不然,何來“親煮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曠達與豪邁?

2、一枝一葉一世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輪明月,放射出悲天憫人的光輝;“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崗”,一排短鬆,守候着生死離別的深情。“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一杯濁酒,凝結着壯志難酬的感慨;“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見證了孤苦無依的飄零;“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一隻小舟,帶走了蠅營狗苟的煩懣;“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襲蓑衣,織就了風吹雨打後的寧靜……一枝一葉一世界,一詞一句總關情。

3、人有意氣,纔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

4、東坡披髮仰天大呼“大江東去”,他面臨的那些煩心瑣事頃刻之間沉入滾滾波濤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壯闊的滔滔江水讓東坡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失意、悲傷,忘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談笑風生,而真正帶給赤壁完美壯烈的是蘇軾。官場上的險惡風波並沒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貧並沒有銷蝕掉他那樂觀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細泉,聆聽習習古風,故園神遊中,蒼銀白髮與皎潔月光交相輝映。一尊還酹江月,多麼豪邁的舉杯,淡逝了多少哀傷及生活磨難——紀念蘇軾,讓我懂得了在困難逆境中應保持有奮勇向前的心……

6、蘇軾這個曾經輝煌的文人,因黃州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後帶着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鬱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爲“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爲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

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爲“小道”。雖然柳永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他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這個任務有待於蘇軾來完成。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爲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爲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爲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爲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並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此處的“自是一家”之說,是針對不同於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其文如其爲人”(《答張文潛縣丞書》),在詞的創作上自成一家。蘇軾一向以文章氣節並重,在文學上則反對步人後塵,因而他不滿意秦觀“學柳七作詞”而缺乏“氣格”。

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爲擴展爲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擴展爲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啓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

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並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着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蘇詞比較完整地表現出作者由積極轉而矛盾苦悶,力求超脫自適而不斷追求的心路歷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個性氣質。繼柳永、歐陽修之後,蘇軾進一步使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體由分離走向同一。

蘇詞既向內心的世界開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詞所表現的生活場景很狹小,主要侷限於封閉性的畫樓繡戶、亭臺院落之中。入宋以後,柳永開始將詞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關河、葦村山驛等自然空間,張先則向日常官場生活環境靠近。蘇軾不僅在詞中大力描繪了作者日常交際、閒居讀書及躬耕、射獵、遊覽等生活場景,而且進一步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

蘇軾用自己的創作實踐表明: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詞與詩一樣,具有充分表現社會生活和現實人生的功能。由於蘇軾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豐富了詞的情感內涵,拓展了詞的時空場景,從而提高了詞的藝術品味,把詞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學殿堂,使詞從“小道”上升爲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

“以詩爲詞”的手法則是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武器。所謂“以詩爲詞”,是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蘇詞中較成功的表現有用題序和用典故兩個方面。

有了詞題和詞序,既便於交代詞的寫作時地和創作緣起,也可以豐富和深化詞的審美內涵。在詞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於蘇軾。詞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種替代性、濃縮性的敘事方式,也是一種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蘇詞大量運用題序和典故,豐富和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對後來詞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本質上說,蘇軾“以詩爲詞”是要突破音樂對詞體的制約和束縛,把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變爲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蘇軾寫詞,主要是供人閱讀,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雖也遵守詞的音律規範而不爲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蘇軾作詞時揮灑如意,即使偶爾不協音律規範也在所不顧。也正是如此,蘇詞像蘇詩一樣,表現出豐沛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雖然蘇軾現存的362首詞中,大多數詞的風格仍與傳統的婉約柔美之風比較接近,但已有相當數量的作品體現出奔放豪邁、傾蕩磊落如天風海雨般的新風格,如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在兩宋詞風轉變過程中,蘇軾是關鍵人物。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說:“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對音樂的依附性,是蘇軾爲後代詞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後來的南渡詞人和辛派詞人就是沿着此路而進一步開拓發展的。

人物議論文12

良心的世界人,我實在不願看到衝突、流血、死亡,不願看到我們的世界如此動盪。

我急切地希望變成天使,頭頂光環的天使,我要去造訪沙龍,以上帝的名義與他談判,讓他清楚地瞭解自己在做什麼。

讓他徹底覺醒自己已經殘害了多少無辜生命,讓他懺悔終身。

我要去美國白宮與小布什會談,讓他從冷戰思維中解脫,使他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用實際行動使世界第一大強國爲世界人民造福,使我們的世界更加穩定,更加繁榮……

人類從誕生之日起,便開始了征服旅程。

如今全世界已被征服,人類文明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我們可以下深海潛水,上太空遨遊,在世界每一個角落無不伸滿了人類征服的觸角。

但是,我們的地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看着地球母親奄奄一息地呼救,看着動植物夥伴一天天地滅絕,我的心在流血。

難道人類文明的發展一定要以環境的惡化和其他生物的滅絕爲代價嗎?如果繼續下去,綠色將不復存在,大地會被沙漠侵佔,各種與人類相生相伴的動植物朋友也將永遠逝去。

到那時人類只能自食苦果,走向終極毀滅。

我急切地希望變成天使,用真情用人性去喚醒人類的先知先覺;用母愛及溫暖給即將逝去的動植物生存的力量,使它們頑強地活下去;用上帝的威嚴嚴懲那些殘害生靈、破壞環境的殺手;用我的全部力量挽救人類,使大地永遠鬱鬱蔥蔥,使天空永遠純淨蔚藍……

我急切地希望自己變成天使,用天使的舞蹈、天使的歌聲使的人與我並肩,使大家都成爲維護世界和平、給人類帶來幸福的天使……

在朦朧中,我覺得兩肩上慢慢長出一對雪白的翅膀,身上穿上了同樣雪白的長衣,頭頂着金色閃閃的光環,向天空飛去……

人物議論文13

父愛如山,高大而巍峨,讓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愛如天,粗曠而深遠,讓我仰而心憐不敢長嘯;父愛如河,細長而源源,讓我淌不敢涉足。父愛是深邃的、偉大的、純潔而不可回報的,然而父愛又是苦澀的、難懂的、憂鬱而不可企及的。

小時候,望着父親,他似乎永遠都是那麼地高大;小時候,望着父親,他的肩似乎永遠都是那麼地安全;小時候,望着父親,他的面孔似乎永遠都是那麼慈祥;小時候,望着父親……不知從何時起,仰望父親已成爲我的一種習慣。

小時候,小手緊緊地拉着父親那雙寬大又溫暖的手,感受着父親手心的溫度溫暖着我,不願放開。兩隻圓溜溜的眼珠子不時地瞧着父親的後背。仰望着父親的背影,總是那麼的挺拔,充滿着自信,我一直覺得即使天蹋下來了,也有父親能夠爲我扛着。心中不覺涌起一股自信,連頭也不自覺地擡高了一下。

時間轉眼即逝,在父親身後充滿自信的我,也上了高中,結交了一批屬於自己的朋友,自然而然的,朋友取代了父親,我的時間也一點點地花在朋友的身上,卻忘了父親。

擡眼一看,發現了父親。我學着小時的樣子,父親已不再如從前了,――父親老了!父親那時在記憶中永遠都挺得直直的身子,早已經不住生活的重擔而略顯彎駝,永遠自信滿滿的背影,卻被生活中煩瑣零碎的小事磨去了銳氣,顯得略有些駝了。當他從我面前走過時,讓我想起了秋風中的落葉。重新拉起父親的手時,那手還是我所熟悉、我所眷念的手嗎?那是一雙讓我完全陌生的手。手上觸目驚心凸起的青筋痛擊着我的心靈,手心上那厚厚的繭振顫着我的靈魂。

是啊,我在長大,父親在變老。我的眼眶溼潤了,鼻子酸酸的。父親用他的愛、他的健康,他的一切爲我換來了今天我的一切,卻從無抱怨。青春期的我有了一些叛逆,常常會發脾氣,但你總會默默的點一根菸,默默的望着那被我重重帶上的門。

爸爸我錯了。以後會改的。爸爸女兒愛你!

人物議論文14

孫中山的崇高信仰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40年如一日,爲中國的獨立富強而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自己別無家產,僅有書籍、衣服、一所華僑捐獻給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動力是什麼?就是“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羣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孫中山執著無悔於革命,在於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羣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彌高。

話題:“成功與信仰”“成功的動力”“可貴的信仰”

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嫺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爲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爲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話題:“命運”“責任”“精神衛士”

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爲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的富強,個人纔有尊嚴。爲此,張伯苓不餘遺力地創辦學校,希望能以教育培養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

話題:“教育與愛國”“人生的目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