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五年級作文

【精品】端午節五年級作文8篇

本文已影響 1.93W人 

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五年級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端午節五年級作文8篇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棕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是我們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重頭戲當然是包棕子、吃棕子啦。媽媽提前一天就把糯米和包糉子的葦葉泡在了盆子裏,做好了包棕子的準備。

端午節一大早,一家人開始包糉子了。我看着媽媽那嫺熟的動作心裏癢癢的。於是,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一片棕葉,將它裹成圓錐體,放入糯米和紅棗,再把多出來的棕葉折過來,蓋住米粒。但這些米粒就像故意跟我過不去似的,不聽話地從縫隙裏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棕葉把他們裹住。爲了不讓糯米粒漏出來,一片棕葉不夠再來一片。結果我包的糉子就像個“大肚子將軍”,渾身纏了好多條線,彷彿被五花大綁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就連平時裏嚴肅的爸爸也笑得合不攏嘴。

要煮棕子了!媽媽先在鍋裏倒上水,然後將棕子一個個放進鍋中,用慢火煮一個上午。煮好後,一掀開鍋蓋,糯米的香味兒就充滿了整個屋子。

吃棕子了!我解開棕子身上的線,打開青青的棕葉就看到了白白的糯米。一口咬下去,黏黏的、甜甜的,不僅甜在嘴裏,還甜到了心裏!一家人在開心地品嚐着棕子,只有我那“大肚子將軍”躺在鍋裏無從問津,最後只好由我親自“消滅”了。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問了爸爸後我才知道,人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2

黝嘿,又到了放假的節日了,那就是端午節。但是,馬上也要考試了,說玩吧,想着考試,說讀書吧,又想玩,到底幹什麼幹好呢?

在週五,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把我在休息日的安排全部寫了下來。

1.在週五,把我的英語作業寫完,吃飯、睡覺。

2.在週六,把我的數學和語文寫完,把全部的作業都寫完之後,看書,吃飯、睡覺。

3.哈哈,終於可以好好的玩兩天啦!週日,在家裏吃着零食,看着電視(要適量),下午,下樓和朋友一下玩。吃飯、睡覺。

4.接下來就是星期一了,也是我們放假的最後一天,所以,姐姐帶着我去看電影,哈哈……好開心那,就在那一天,我要一天都在外面玩,因爲要開學了嘛,好好放輕鬆。

這就是我的“休息安排表”,把我的休息時間都寫在了下面,因爲這樣可以讓我更好的去完成它。

安排是安排完了,接下來就要做了,在第一天,也就是週五的下午,因爲我的英語最好,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定了它。那在地二天呢,我也是按照我的安排表做的,這不過太超出在我想象的`範圍內了,因爲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時間,所以,我就多讀了一些書。在第三天,我還是按照安排表來完成的,媽媽給我買了好多的零食,我也沒有多麼的貪吃,只是把二分之一吃了,呵呵……接下來就該地四天了,也是我的最後一天。雖然這一天還沒有到來,但是我就已經可以想象出,明天是多麼的美好!

我的端午節就在這個子寫作業又有娛樂中結束了,但是我非常開心。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3

端午節馬上就要來到了。在我的記憶當中,每當端午節這天,心靈手巧的媽媽就會按照流傳下來的民俗,給我的手腕上戴上花花繩子、做香包包,最主要的要算得上是給我們全家包糉子吃 了!

早上一起牀,媽媽就會先給我戴上用五色線搓好的花花繩子,再把我的書包裏裝上一個包上香草和硃砂的香包包,說是又避邪,又一年都不會被五毒蟲子咬到。吃完早飯,媽媽就到市場上買來 新鮮的糉葉、香香的糯米、甜甜的蜜棗,再買點兒花生豆,到家就開始忙活了。媽媽先把糉葉洗乾淨,把糯米和花生豆泡上半個小時,再把包糉子的繩子、剪刀準備好,就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包好的糉 子小巧玲瓏,很是個好看。糉子包好後,媽媽就把它們全部裝在高壓鍋裏,打開火開始煮了。水一開,馬上就聽到“吱吱、吱吱……”熱氣往外噴的聲音,這時糉子的香味就會飄滿整個屋子,我就饞 的直想流口水。煮好的糉子一出鍋,我馬上就想吃,吹着、剝着、燙着、忙着、糉子終於吃到了嘴裏,香香的、黏黏的,那種感覺好美呀!爸爸也讚不絕口。

過端午節真是太有意思了!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4

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有很多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他投汨羅江而死,老百姓爲了不讓他的屍體被魚蛟蝦蟹吃掉,就包了很多糉子投到江裏,讓它們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屍體。

每年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包糉子,當然我家也不例外,每年都會包很多糉子。我們家每次都包幾十個,裏面只有二、三個是我包的。但是,我包的也不是最少,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我爸爸一個不包,我雖然只包了二、三個,但是跟他比起來也不少了。

糉子的餡有很多種,比如說蜜棗、臘肉、蛋黃、豆沙......我比較喜歡吃豆沙和蛋黃餡的,因爲真的很美味。

你喜歡什麼節日?端午節、元宵節,還是中秋節?快來跟我們分享一下吧!

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陣陣兒歌聲傳入耳中,又到端午節了。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就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端午節的習俗可多了。端午節那天,孩子們的脖頸、手腕或者足上繫上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稱長命縷。各家要插“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我們家在端午節是這樣過的:一大早,我、爺爺和弟弟一起去採艾葉,插在門上,然後媽媽幫我和弟弟洗了一個澡,換上乾淨的衣服,還用雄黃酒在我和弟弟頭上寫了一個王字,再在手上和腳上繫上五色絲線。中午,爸爸請來很多親戚來包糉子。包好放在鍋裏,再在鍋裏放上一些雞蛋一起煮。到了晚上糉子煮熟了,親戚們就在一起吃糉子,喝酒,大家熱熱鬧鬧、開開心心過端午節了。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6

小時候,每當家裏人將屋外曬的幹糉葉收進來時,我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我會數着日子等家裏人用這糉葉包出香噴噴的糉子。

端午之前,母親會上街買最新鮮的包糉子所需的材料,如:糯米、紅蜜棗等。有時候,家裏還會包一些肉餡的糉子,但次數極少,好像打我記事以來就只吃過兩次。

端午到了,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和奶奶忙得不亦樂乎,她們可都是包糉子的行家,所以,包糉子的事兒由她們全權負責。

如果,她們包的是紅豆餡的糉子,她們會先將糯米、紅豆清洗乾淨,然後將糯米和紅豆混合在一起,用糉葉包裹成一個個棱角分明的“三角形”。如果是肉餡的糉子,她們就會先將五花肉切碎然後與糯米混合。在媽媽和奶奶的巧手下,那些散落的糉葉和糯米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成了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糉子。

糉子包完了,母親會在不同餡的糉子上做上不同的記號,然後放入大鍋中煮,由於家裏人比較多,所以媽媽和奶奶每次都會做很多糉子。有時,家裏那口鍋需要三鍋纔夠。因爲每次煮糉子都會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和姐姐會用僅剩的一些材料依葫蘆畫瓢的多做一些小糉子,但每次做的都不如母親和奶奶做的那樣美觀。

糉子煮好了,我們幾個小孩子一窩蜂的擁上去搶肉餡的糉子。很快,一鍋糉子被我們大大小小的十來個人“清理”的一乾二淨。接着又煮了第二鍋,這一鍋是留着吃飯時吃的,而最後一鍋則是留着後幾天我們當零食吃的。

五年級:xxx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7

“咚,咚,咚咚咚……”

一陣鼓聲伴着下課鈴聲傳出。“外面有人划龍舟!”不知誰先喊起的,一批愛湊熱鬧的同學們朝門外涌去。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一個個趴在欄杆旁,湊熱鬧。

彎曲的河流,一叢綠草邊緣,“譁”地竄出一個龍頭。黃色的鹿角,橙色的獅子頭,在河水的襯托下顯得十分耀眼。

一根手指指向草叢,一個尖細的聲音傳出:“看看看!龍舟在那兒呢!”不一會兒,一條條長長的,五彩繽紛的龍身緩緩出現,水中劃出一道道明顯的波紋。“咚,咚。咚,咚”,鼓聲越來越響,鼓手越敲越起勁。“加油!”打頭的中年人大喊,水手們有力地划着。

“嘩啦,嘩啦。”

幾十把木槳劃過水面,激起一波透澈的水花。木槳前後划動着,水手們不時給自己鼓氣:“嘿咻!嘿咻!”“加油哦!”

邊上,幾十人同學的臉上洋溢着笑,還不時地雙手擊掌。呵,他們居然也容入了“龍舟現場”。

後面兩棟樓的走廊邊,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高個子、矮個子的同學,倚在牆角,正在欣賞端午前的景緻。也有一根根手指躍過欄杆,指向那條耀眼、閃亮的龍舟。

鼓手雙手緊抓木棒,有力地敲着大鼓。“咚,咚”,木棒不時地在空中劃過一條完美的“拋物線”。

我彷彿看見,每逢端午,古人都將三角形的棕子投向汩羅江裏,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一條條龍舟劃過,江裏的魚兒正向龍王施禮,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邊,都掛上艾草菖蒲。親人們相聚一團,正吃端午宴……

端午節,你可曾回家和親人共度端午?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8

隨着夏季的熱風,我們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古代大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相傳在遠古時期屈原對楚懷王忠心耿耿,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鑲王因聽信讒言將屈原流放,最後,自沉汨羅江。百姓們爲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屍體,所以,將飯糰用葉子包起來扔進江裏,演變成今日的吃糉子;百姓們還帶着自家的小船在江中尋找,打撈他的屍體,變成裏現在的划龍舟比賽。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比如:綁五彩繩,插艾草,喝雄黃酒……而我,最喜歡吃糉子這個習俗了。

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總會用糯米包我最喜歡的糉子。媽媽先用兩片糉葉捲成一個漏勺形狀,再放一些糯米進去,因爲我喜歡吃蜜棗糉子,所以,叫媽媽放進去一顆蜜棗在中間,然後,再用糯米蓋上,最後,在用糉葉的另一端封口,然後,用繩子綁好。好啦,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現在,只需要放進鍋裏煮一會兒就好了。可是,看着容易做着難,在媽媽手中那麼聽話的糉葉和糯米在我手中忽然就變的不聽話了。我無論怎麼卷都卷不成漏勺那種形狀,最後,在媽媽的幫助下捲了一個漏勺,開始放米了,本以爲會簡單的一件事,但是,卻那麼難。要不就是米從下面漏了,要不就是米放多了罩不住,過了好一會兒我才包了一個似糉非糉的糉子。當最後吃着自己的勝利品時,心裏那才叫一個開心。

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要發揚下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