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必備】傳統文化的作文錦集八篇

本文已影響 3.16W人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傳統文化的作文錦集八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中國傳統文化有許多,就說中國的傳統節日吧。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先說春節吧!春節裏,要吃餃子,餃子的音和交子相近,新的.一年交好運的意思。還要放鞭炮和守歲。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小鎮,山上有個叫年的怪物,一到春節,就下山搶食物吃。一天,一開始,人們擊石、鑽木取火燒竹子放起了“爆竹”,年就再也不下山了。現在叫做放鞭炮了。還有也是重要的——貼春聯。人們把紅紙上邊寫上祝福的字,貼在門兩邊上,祈禱第二年平安。

元宵節裏,人們吃元宵,意思是團團圓圓,還要看花燈,猜燈謎。

端午節要吃糉子,在楚國時代,屈原就在五月初五跳江自殺,人們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用竹葉包上糯米,給魚吃。

中秋節的時候,人們要吃月餅,賞月亮。

中國有許多傳統文化,我們要去發現、探尋。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有多少文化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有多少事多少人在歲月長河中慢慢流逝,有多少不能忘的忘記從此陌路。

有多少絕跡的燦爛需要我們去追尋,有多少種文化迫切需要我們關愛,挽留。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追溯這些歷史沉澱積累下的傳統文化有些鮮爲人知的滅絕。

我們所熟知的傳統太少,文化需要我們傳承,我們不能眼睜睜看着這些先輩們創造的文明就這樣從我們的視線裏消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的成立無疑是對中國文化源自傳統的珍惜,但是我華夏地大物博,傳統文化少說也有幾萬,甚至幾十萬種,真正能留給後人的有多少?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高科技逐漸替代了傳統工藝,這些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正處於頻臨滅絕的邊緣,作爲華夏的傳人我們該積極響應號召,努力繼承祖先文化。

剪花樣藝人在舊社會被稱爲“賣花婆”的剪紙藝人,從事剪紙藝術在漫長的.歲月中,爲剪紙藝術傾注了無數心血,爲了滿足玉環人民的需求,剪出了成千上萬的刺繡花樣,散遍每個角落,美化了人們的生活,給人們以美的享受,這就是獻給人民的寶貴財富,郭沫若先生讚美民間剪紙“美在人間永不朽”,用這句話來讚美剪花樣藝人,我想並不爲過吧!

中國的剪紙起源於西漢。當時人們用麻纖維造紙,傳說漢武帝的寵妃李氏去世後,武帝思念不已,請術士用麻紙剪了李妃的影像,這大概是最早的剪紙。公元105年,蔡倫改進和推廣前人的經驗開始大量造紙,這種鏤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從而誕生了剪紙藝術。

剪紙到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在明、清以後廣爲流傳,遍及大江南北。特別是在農村,人們以剪紙來表達吉祥如意的心願。在春節、結婚時,便把各種寓意祥瑞的剪紙貼在窗格上,營造出喜慶祥和的氣氛。有的地方,剪紙還曾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是人們用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準。古老的剪紙以剪刀絞出爲主要手法,趣味渾樸天然,後來剪紙藝人爲了省工,一刀多張,改爲刻刀雕刻爲主,風格轉爲精巧。作品取材於生活周圍的風土人情,蘊含着濃郁的鄉土氣息。

傳統的窗花所表現的內容,主要有戲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詳諧音的物象,洋溢着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深爲羣衆所喜聞樂見。

剪紙藝術,相傳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了。藝術家們繼承和吸收了木板水印窗花,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和刀刻刺繡化樣等民間傳統藝術形式,創造出來的一個藝術品種,經過不斷推陳出新,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剪紙藝術,深深地紮根在勞動人民之中。它的作者多是不知名的農民,他們自畫、自刻、自染,農忙務農,農閒刻窗花,通過他們靈巧的雙手,把廣大農民羣衆的樸實情感,美好的願望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傾注在自己的藝術品上,反映了作者與羣衆的密切聯繫,使剪紙藝術獲得了永不衰竭的藝術生命。在漫長的年月裏,經過無數不知名的農民作者的千錘百煉,創造了大量日臻完美的優秀作品,培養了許多傑出的民間藝術家。剪紙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以“陰刻”爲主和“色彩點染”上。它的構圖樸實、飽滿,造型生動、優美,色彩對比強烈,作品貼在紙窗上,透過戶外的陽光照射,豔麗奪目,表現出一種特有的藝術效果。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爲方式,消解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同學們,你們吃過“羊”嗎?我這裏說的“羊”可不是我們平常吃的羊肉。我說的“羊”是用面做的像羊似的饅頭,吃“羊”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傳統文化習俗。

在我們家鄉,每年新小麥收穫以後,剛當媽媽的女人要準備些饅頭和一些禮物回孃家,這叫做看“羊”。過些日子,姥姥會帶一些大小不同的`“羊”去看外孫,這俗稱送“羊”。現在,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不再送饅“羊”了,而是去麪包房定做些麪包“羊”。“羊”送到外孫家後,要把回頭“羊”讓姥姥帶回去,這意味着明年讓姥姥繼續送“羊”。

送羊一般送三年或五年,有的一直送到外孫結婚爲止。

我小時候,姥姥一直給我送了三年“羊”,那些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羊吃起來味道好極了!現在回想起來,我還直流口水呢!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記者看了一場木偶戲。

這場戲主要講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因爲全程都是說本地土話,實在聽不清楚,只能靠媽媽翻譯。不過也很開心,畢竟第一次看木偶戲,很新奇,想不到家鄉還有這麼有趣的藝術。

後來才知道,木偶戲是我們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了不起。不禁對木偶戲的演員們充滿了欽佩。

演出結束,我們找到演員們採訪。這些老藝人的年齡都已有70多了,他們自己說“快不能演了”。

老演員們告訴我們,玉林本地的木偶戲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唐朝的時候就有了。天啊,原來是那麼久遠的了,太不可思議了。“今天演的`《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就是爲你們警醒,這是我們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你們好好傳承下去!”

不過說是這樣說,老演員們感嘆說“要想傳承下去也是困難重重”,因爲“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去高檔次的電影廳看3d、5d電影,根本不願意來這,更別說傳承下來,到時候可能連會拿木偶的人也找不到……”,說到這兒,面前的這位老藝人眼裏有一絲絲亮光,他流淚了。

木偶戲雖結束,我耳邊卻動盪着那位老藝人的聲音,回想着老藝人說的話。真的,就連爸爸--電腦和手機幾乎成爲他最重要的寶貝,有誰有興趣去關心那麼“落後”的東西呢?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傳承下去,確實值得人們思量呀!老藝人們和我外公那輩人的興趣愛好,我們不可能只憑着學業單一地來傳承。要想跨過這一個門檻,必須要接好這一棒,告訴後代們,一代代傳承下去,這纔可能永久地使它成爲我們的驕傲。

就比如說我們的敦煌壁畫,日子是一年年地過去,可是,總有一天它終究會消失,那我們的後代,就只能在它沒有消失之前,儘量去把它拍成記錄片,放在文學館裏存放着,給後人們看……我們的木偶戲也不例外,當然少不了影音資料,但如果我們繼承了文化的傳承,它就不會消失!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毛筆書法了。

一天,我在公園裏散步。忽然,看見一位老爺爺在公園裏寫大字。我一問,才知道是毛筆字。從此,我就迷上了寫毛筆字。通過查資料,我瞭解到毛筆書法大體分四類: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我目前練得是楷書,因爲我覺得楷書有勁道。

一開始,我寫得字就像小狗爬似的,彎彎扭扭的,像個散架的人。還把墨水塗得滿臉都是。爸爸經常笑着把我說成小黑熊。但我沒有失去信心,堅持練習。漸漸地,我覺得我寫得字有點兒大書法家的味道了,頓筆、行筆似乎寫得更有勁道了。每逢寫完毛筆字,我都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叱吒風雲的大元帥,那些毛筆字就是我的士兵。我必須讓我的“士兵”訓練有素,才能在戰場上打勝仗。

一天,我和爸爸決定來一場毛筆字大賽.我稍一頓筆.然後擡腕、行筆地十分輕快。不一會兒,一首《宿德建江》就寫好了。爸爸揮灑自如,有行書的味道。寫完之後,我們稍一對比,爸爸寫得龍飛鳳舞,我寫得十分勁道。最後,我們打成了平手。我太高興了。現在,寫毛筆字幾乎成了我的日常習慣,每天不寫一頁就睡不着覺。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上星期,我的`毛筆字被老師當作榜樣掛在後黑板上。看到同學們在我的毛筆字是指指點點,我感覺很光榮。

我愛毛筆字!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有很多值得炫耀的文明和文化。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興盛不衰。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爲:第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國人的內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習慣等;第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態的形式來表現,涉及人們衣食住行的風習和行爲的規範等;第三,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在中華民族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立特徵,這種民族性的文化實際上已經成爲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時候,覺得這些方塊漢字、押韻詩歌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覺得傳統就是在夕陽西下時面對微風楊柳感慨萬千,就是在中秋節散坐於石凳對月當歌。就和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一樣,安閒而又恬靜。

等進入學堂,我才發現傳統文化並不是這麼簡單的,傳統文化是多方面的,她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記憶最深處。當然,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也就談不上什麼傳統,什麼文化了。

傳統文化並非單純的四個漢字,那是種精神上的東西,需要不斷剖析。而時人尤其是學生對她的忽視卻令人痛心,學校開設的有關選修課,無人問津;國外大興辦“XX(文豪、科學家等)年”,我們卻津津樂道於超女好男…甚至當端午節成了韓國的專利,也只是幾個人站出來捶胸頓足!傳統文化的破碎聲清晰可辨…中華文明從古綿延至今,從未中斷;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我中國與“古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多麼令人驚羨!而當下,學生們都忙於在“數學拓展”“物理研究”等之間奔波,遠古的燦爛被還給荒原,泯滅凝成陰風一片,彷彿能聽到羌笛聲嗚咽,聞到記載她的殘頁發出濃郁的.黴味…我將她摟入懷中,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啊…更確切地說,是每位中華兒女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是不是該放棄所謂的“超女好男”了?我們是不是該提高警惕以防傳統文化沉入歷史了?我們是不是該…

是時候了啊,難道你沒發現,原本評論傳統文化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今冒出本《品三國》《論語心得》竟引起強烈社會反響,掀起軒然大波!這不是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表現,而影射出了時人對傳統的陌生、迷茫!

隨着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斷震撼我們的心靈,中華民族百餘年來的偉大復興的夢想的實現也進入了快車道。隨着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如何復興傳統文化也成了熱門話題,在網上我也結識了許多有志於此的同好。我們認爲,在這個問題上是需要辯證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曾經閱歷了無數驚濤駭浪,穿越了無數深峽險灘,其間有過許多燦爛輝煌的時期,也有過不少風雨如晦的朝夕。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特點在於她歷盡危機而未消殘壯志,在於她屢經考驗而能活潑潑的生存下來。現在我至少已經有些頭緒了:傳統文化是不斷髮展的,正所謂“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在這個十字路口上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剔除不合時宜的糟粕,更重要的是應當根據時代特點將傳統文化賦予全新的意義和形式,共同構建一個理想的和諧社會。

一路走來,驀然回首,突然發現歷史的進程、人類認識真理的曲折過程是多麼和我與認識傳統文化的關係的歷程相似:探索、失敗、再探索……我認識到了真正的傳統文化及其含義,她就在身邊,時刻以數千年的沉澱啓迪着我們,指引着我們。而我們的具體實踐也在無時無刻不爲這艘永不沉沒的大船保駕護航,使她一路更好地走下去。

傳統文化受到衝擊的今天,我們的文化在世界上卻成了寶了。別人取經的同時,我們卻不能自己發展壯大,豈不是很荒謬?與時俱進是對的,有些東西是不能進的,只能守,守住了,就可以演化出新的,守不住就什麼都沒了。比如——文化。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剪紙是中國的傳統藝術。

中國的剪紙藝術起源於漢至南北朝時期。古老的剪紙多在鄉間婦女之手。剪紙進入城市後,不僅市民情緒和生活理想要參入剪紙藝術,而千家萬戶擁擠在一起,相郊成習,需要頗巨。剪紙藝術爲了省工,一刀多張便改爲刻刀雕刻爲主,風格轉向精巧,所以藝人也就不止婦女了。

剪紙是具有獨特的藝術和風格的民間工藝,它用手工刻制,再染上以明快鮮豔的色彩而成。勞動人民把它作爲年節的裝飾,貼在窗上,所以剪紙又叫“窗花”。傳統窗花所表現的內容主要有戲劇人物,蟲草魚獸,以及一些吉祥音的物象,洋溢着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深爲羣衆所喜聞樂見。

中國的傳統藝術還有國畫、陶瓷等,我們應該把它們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包一中 高二(1)班 韓茹雪

如果說中國是一株花,那麼現代文明便是它的花瓣,而傳統文化則是它汲取水分的根。沒有根的花終將枯萎,而沒有花瓣的花也難以在繁花盛開的世界中立足,最後淹沒在歷史的大潮中。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輔相成,互相影響,才造就了今天獨具魅力的華夏文明。

傳統文化對現代文明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現在我們的吃穿住行各方面無不具有中國特色,隨處可見傳統文化的身影。但實際上,受影響最大的是我們的思想,支配我們行爲的思想。

從古至今,儒家思想在我國一直處於無法逾越的地位。儒家思想的仁、義、禮、智、信等,是根植於中國人的血液裏的,這些決定了我們的價值觀、利益觀;儒家講求的博愛、厚生、公平、文明等,更是爲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基礎。由於儒家入世的思想更符合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追求,所以現在,相比道家和法家,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體現儒家思想的事和物。

道家主張的清靜無爲、道法自然等,教導我們要善待自然、順應自然,與此相對應的現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除此之外,道家還提出不追名逐利、要絕聖棄智,然而如今只有部分人可以真正做到,他們灑脫自由,視名利錢財如糞土,這在今天物慾橫流的社會是多麼的難得啊!

法家提倡的富國強兵、依法治國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但法家也有其不足之處,比如它強調依法治國,以刑去刑,忽視道德等,但儘管如此,法家的作用還是不容小覷的。

如果將各種傳統思想當作食物的話,那麼儒家思想則是米麪類的主食,頓頓都不能缺;道家思想則是蔬菜類的副食,雖難以充飢,但卻極富營養;法家是油鹽醬醋類的調味品,看似用量很少,卻是絕對不能缺少的。只有將它們都結合起來,才能稱作是一道佳餚,才能使中國體格健壯。

對於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批判中繼承並弘揚傳統文化;對於現代文明我們則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學習並發展先進科學技術。

我們都是一棵棵正茁壯成長的樹苗,雖然未來通向廣闊的藍天,但應時刻記住我們腳下的是中國,我們的根在中國,即便現代科技再發達,也要明白真正孕育我們的是傳統。無論身在何處,都要銘記:我們是中國人,併爲此自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