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我們仨的作文

本文已影響 3.27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們仨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仨的作文

我們仨的作文1

我有倆姐,沒有血緣關係卻好的差點穿一條褲子的倆姐。我們相親相愛,雖然有時忍不住想拿對方練練手,但是我們真的是越打越親。這不,從小學到現在,3年多了,我們還是那麼要好。

說起我的大姐旭,那可真是個好姑娘。她有女生般的溫柔,還有男孩般的堅毅。她不愧爲我們的大姐,總是事事都讓着我們,爲我們着想。那一次,我爸爸媽媽都出差去了外地,就剩我一個人留在家裏。晚上放學回到家,我看着空蕩蕩的屋子,心裏可真是發怵。所以我就請求旭來我家陪我,旭一聽,二話不說就來我家陪我了。有了她的陪伴,我安心了許多,原本孤獨的兩天兩夜,變的溫暖而快樂。旭不僅對我們兩個妹妹很好,對其他的人也一樣盡心盡力,所以她的人緣極好,總是有一大羣朋友在身邊,我和二姐還爲此常常吃醋呢!她和男孩女孩都合的來,是個典型的“陽光女孩”。不過好象就是因爲她太善良了,所以凡事都想的很單純,每次都慢半拍。唉,這也就是老大的可愛之處吧!

再說老二吧,她是公主型的。她在我們三個人中長的最高也是最有氣質的。這麼說吧,她的任性指數比我們倆的都高,而且她動手“打”人的機率也最大。但是,她也最有恆心的。只要她認定了一件事,她就一定會克服艱難險阻把這件事做好的。就像那一次,老師讓她寫一篇作文要參加比賽,她就把我所有的作文書都借走,一本一本地細細品讀。終於,她寫出了一篇極佳的作品,獲得了很高的稱讚。這就是我的二姐,讓我不得不敬佩的二姐。

最後再說說我吧。我是三個人中最胖的一個,不過我的學習成績也最好,呵呵,不是說心裏美才最美嘛,那麼學識最淵博的人就是最出色的了!啊,不對不對,要低調,低調……我是行動最獨立的一個,集體活動總是因爲少了我而有些遺憾,唉,不提也罷!再提,我的倆姐就又來吵我了!我認爲我是一個很會搞笑的人,所以當我的姐姐們心情不好的時候,便是我大顯身手的機會來了。歸根結底的說,我是個絕對樂觀的女孩。

這就是我們仨。友誼真是個奇怪的東西,能讓性格完全不同的三個人在一起做3年朋友,而且我相信,以後的5年,10年,20年……甚至到我們都七老八十了,我們還會在一起看電視,一起在街上散步,一起回憶年輕時的點點滴滴。那種日子,一定是幸福的;那種幸福,一定會到來的!

我們仨的作文2

今夏,我閱讀了《我們仨》,是散文體的回憶錄。楊絳的《我們仨》最早於20xx年7月出版,我閱讀的是媽媽當時購買的考試吧出版社的版本。

此書分爲三個章節,第一章講述的是楊絳與錢鍾書生活中的點滴,第二章講述的是三口之家一起的快樂生活,其樂無窮。

第三章講述的是楊絳獨自回憶曾經的往事。附錄則是楊絳收集到的親人的部分手稿。次數的寫作手法異常美妙,在現實和夢境的穿梭中讓讀者感受到她對往事和情人的思念。楊絳和她的丈夫都是文學造詣很高的學者,都有在海外留學的經歷。卻經歷了留學,歸國戰爭動盪的生活,解放後各種運動的折磨。但他們堅持知識分子對事業,對專業的執着。無論外界紛擾不清,自己寵辱不驚,淡定的生活。

他們的女兒錢媛多才多藝,但不幸在父母健在時就因脊椎癌去世,享年僅60歲,中書得知這一消息,病情加重,也與兩年後去世。兩位親人相繼離世無疑給楊絳遭受了重重的打擊。

但她卻以知識分子的堅忍,內斂繼續從容淡定的獨自平靜的生活。並在文字的世界裏走着自己最後的路程。在臨近百歲時寫下了回憶錄《我們仨》。用一串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映造出一個學者家庭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我們仨的作文3

讀楊絳《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我被作者真摯的情感所感動。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歷歷在目。他們三人作爲高等知識分子,有着悲天憫人的情懷,有着正常人的生活與喜怒哀樂。中國知識分子“不忮不求”與世無爭孜孜以求的嚴謹治學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的很濃厚。

錢鍾書是我最鍾愛最尊敬的大知識分子。我把他所有的作品都買下來了,有空的時候就讀一讀。雖然有些讀起來比較費事,但我還是很樂意去翻一翻的。記得當時的《管錐篇》是我30歲生日時,我讓妻子給我買的禮物,至今還在書架上整齊的碼放着。我很驚詫於他讀書的廣博與駁雜,中外知識與思想在他那裏互通有無,信手拈來,全無絲毫的彆扭與不適。以後,凡是有關錢鍾書的傳記、逸事我都愛看,並且做了很多筆記。我想走近他,看看他是怎樣讀書、治學的。我的書架上還有《錢鍾書與西學》、《錢鍾書傳》等。因爲喜歡錢老,自然“愛屋及烏”:喜歡他的夫人楊絳的作品。

楊絳老先生懷着深深的眷戀,回味着他們一家的幸福生活。在《我們仨》裏,作者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還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相聚。”其誠摯真切的情感及其單純樸素與世無爭的書香生活令人感動和豔羨。

錢鍾書之所以成爲大家,與他刻苦攻讀是分不開的。在《我們仨》裏,作者有這樣的描寫:錢鍾書“不愛活動”,“我在清華借讀半年間,遊遍了北京名勝。他在清華待了四年,連玉泉山、八大處都沒去過。清華校慶日,全校遊頤和園。鍾書也遊過頤和園,他也遊過一次香山,別處都沒去過。”“牛津的假期相當多。鍾書把假期的全部時間投入讀書。大學圖書館的經典以十八世紀爲界,館內所藏經典作品,限於十八世紀和十八世紀以前。十九、二十世紀的經典和通俗書籍,只可到市圖書館借閱。那裏藏書豐富,借閱限兩星期內歸還。我們往往不到兩星期就要跑一趟市圖書館。我們還有家裏帶出來的中國經典以及詩、詞、詩話等書,也有朋友間借閱或寄贈的書,書店也容許站在書架前任意閱讀,反正不愁無書。”錢老早在清華大學讀書之時,就曾立下“橫掃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志向而遍覽不已。看看錢老,人家的讀書精神,我們之所以這樣平庸,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因爲整天在書的世界裏遨遊,因此錢鍾書的生活能力也就不像他的學問那樣高超了。在《我們仨》裏:

鍾書這段時期只一個人過日子,每天到產院探望,常苦着臉說:“我做壞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我說:“不要緊,我會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後他又做壞事了,把檯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燈,我說:“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滿面愁慮,說是把門軸弄壞了,門軸兩頭的門球脫落了一個,門不能關了。我說:“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

在這裏,錢鍾書先生似乎象一個憨態可掬的娃娃,其形象讓人覺得可愛又愛憐。我們非但不覺得可笑,反而覺得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人。事實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輩子“鍾”於書的人,自然是沒有時間去對付生活中的瑣屑之事的。生活中的“低能”現象就不足爲怪了。人的能力是這邊強了,那面就弱了,此事“古難全”。可生活中有這樣的人:他們學問也不怎麼樣,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是很差。這就很可悲了。這纔是真正的書呆子。可錢鍾書不一樣,他是我國學術界的“稀有金屬”,含金量特別高。

當然,錢鍾書先生並不是一個十足的生活“低能”,他會做飯,會做早點:

我們住入新居的第一個早晨,“拙手笨腳”的鐘書大顯身手。……他煮了“五分鐘蛋”,烤了麪包,熱了牛奶,做了又濃又香的紅茶;這是他從同學處學來的本領,居然做得很好;還有黃油、果醬、蜂蜜。我從沒吃過這麼香的早飯!……我們一同生活的日子——除了在大家庭裏,除了家有女傭照管一日三餐的時期,除了鍾書有病的時候,這一頓早飯總是鍾書做給我吃。

錢老先生還“經常親自爲爹爹燉雞”。等,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錢鍾書先生並非“拙手笨腳”,楊絳女士在這個詞上加引號是有原因的。

作者寫的這本散文有兩大特點,一是用語極其簡練,一些可有可無的字完全省去,如“我走進阿園臥房一看究竟”這句話,讓我們寫非得在“阿園”和“臥房”之間加一個“的”字不可。類似這樣的用法,隨處可見。二是用語平白如話,全是生活用語,絲毫沒有大教授書院式的味道。極其平淡,這可能就是所說的語言的最高境界就是淡而有味。

另外,這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行的《楊絳文集》,其裝幀、印刷、紙張、字體大小及字間距都非常的精良與合適。一冊在手,會忍不住摸索玩味。表裏是一樣的認真與嚴謹,這反映了作者本人一貫的謹嚴作風。錢鍾書的文集也是這樣的特點。

我們仨的作文4

昨天看完《我們仨》,我就把書推給了閨蜜。她說她覺得自己個兒的閱讀習慣還沒養成,可我還是強推給了她,因爲我是真覺得很值得看,也很值得花費時間認真看。最初是奔着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去的,最後卻被他們一家人濃郁得化不開的親情深深感染。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爲啥錢鍾書和楊絳老先生就生了一個孩兒,不多要倆?看完了書我覺得不是他們不想,是當時他們自己的現實生活情況和現實社會環境以及錢瑗本身的健康問題,使得他們沒法兒。錢瑗高中以前都是半休半學的狀態,健康問題太嚴重;而錢鍾書和楊絳老先生,回國後先是面臨着異地問題,而且還是昆明到上海如此之遠的路途;其次是住宿問題,楊絳帶着女兒爸爸家住一陣,婆婆家住一陣,後來錢瑗宿舍、辦公室等地兒,都曾做過他們的家,直到老年,他們纔有了真正的屬於自己的一所公寓,可以說半輩子都是顛沛流離的狀態,這還不算當時的社會大環境。

楊絳老先生92歲時寫的這本書,92歲,卻依然能如此清晰明確地記得一家三口的點滴,除了說明老先生的確記憶力驚人外,更能說明的,是一家三口共同走過的那些快樂、艱苦、相互扶持的日子在她心目中的面積及分量,以及她一個人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孤獨和懷念之感。

全書共三部分,第二部分看了兩遍纔看懂,由於第一部分比較短,所以第二遍看第二部分的時候,順帶着再看了一遍第一部分,也就是前兩部分看了兩遍。第二部分楊絳老先生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一家三口在最後的幾年時間裏是如何相依爲命的一起生活。

看懂了後,心裏特別特別難受,不敢感同身受楊絳老先生那個時候的心境,不敢切身體會楊絳老先生那個時候的那份堅強,更不敢祈求自己可以向老先生學習她身上的些許品質,因爲我做不到。

女兒患癌晚期,丈夫臥牀不起,她在夢境裏記述了她一個人是如何在兩個醫院奔波照顧兩個病人的,這種方式,我個人覺得,不會很慘烈,對,是不會很慘烈的感覺,沒錯。

第三部分從他們結婚後一起赴英留學開始寫起,直至最後錢瑗先她和錢鍾書而去,第二年錢鍾書也丟下她離世。她說,我們仨就這樣走散了。不知道爲啥,看到這兒,眼淚嗖嗖嗖地掉。而中間她和錢鍾書生活裏的種種,他們三口人生活裏的點滴,以及她、錢鍾書、錢瑗如何工作的偶爾描述,無疑不讓人覺得,這樣的戀人夫妻相處模式,這樣的家庭生活氛圍,這樣的相互扶持鼓勵工作,是多少人理想中的樣子。

同樣,我也只剩下羨慕和學習的份兒:學習楊絳對待錢鍾書“拙手笨腳”的態度;學習楊絳和錢鍾書豁達開明的夫妻相處模式;學習楊絳錢鍾書錢瑗一輩子都在孜孜不倦地工作、讀書的堅持;學習他們認真對待工作的態度;更學習他們不爭不搶、淡泊名利、過好自己生活的心態。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我們仨的作文5

這個暑假,我讀了楊絳的《我們仨》、《洗澡》等一些著作。有一些感觸,寫在這裏,是一種總結,也算是一種回顧。

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裏,每句話,每個字,都透着濃濃的親情氣息。

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與她的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說明什麼,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小說。但當我看到後面的內容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

楊絳的寫作風格和我以往見到的許多作家的風格不同,前一段時間我看餘秋雨的文章比較多,他的文章總是在表象中尋找內涵,尋找風景之後的文化,尋找大背景、大道理的。他追求的是“大”,還有許多作家羣起效之,結果卻都丟了自己的風格,又學不到他的“大”,所以餘秋雨得以聞名。而楊絳不一樣,她注重細節,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爲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鍊。她不直接抒發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敘述,將那些她家裏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緻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這本書的內容我也比較喜歡,字裏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出來的親情。我很珍惜親情,很愛我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這本書的內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別喜歡。楊絳的書我還在找着看,她的作品風格是我比較喜歡的風格。我從她的書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確,珍珠每個人都有,但是項鍊卻是珍貴的。因爲許多人都對自己的珍珠視而不見,任它們散落,卻不會將他們串起來。所以我正在學,學會了串珍珠,就擁有了項鍊。

我們仨的作文6

“叮噹哐啷”“刺啦”……

每天一大早,天剛矇矇亮,妞妞她爸就開始忙乎起來。一陣手忙腳亂,等他把三碗熱氣騰騰的粥、三份香噴噴的煎雞蛋端上桌後,就快步推門進來挨個把我和妞叫醒。通常,他的叫醒服務裏還包含一杯水的內容,那是預備妞迷迷瞪瞪一起身就能喝到。早上的時間倉促寶貴,早幾分鐘讓妞喝水,是爲了讓妞去衛生間與吃早餐的時間有點間隔。妞妞她爸算是把那套計算機編程統籌學運用到“家”了。

作爲程序男的妞爸,每天從鬧鈴響那一刻起,他一天的生活彷彿就被編進了精準的程序裏,他的程序基本上也決定了我們仨一日生活的步調,如果一步慢,就步步亂了。他先是伴着鈴聲毫不猶豫地起牀,然後睡眼惺忪地衝進衛生間,先洗漱自己,再迅速洗淨頭晚妞睡前換下的襪子。下一步進廚房。雖然多少年了,他的'廚藝一直沒有長進,可早晨的廚房非他莫屬。早餐他能拿得出手的不是粥和雞蛋,就是雞蛋和粥。麪包是事先買好的。唯一的變化是粥的配料。妞爲此常常坐在桌前皺眉賭氣,不想吃。妞妞爸一邊哄着:“粥的營養最好,吃了能長高”,一邊自己“呼呼啦啦”喝得山響,試圖以此調動起妞的食慾。

飯畢,妞妞爸拎起妞沉重的大書包飛奔下樓,發動車等候。妞妞坐進去,車子啓動而去。至此,在妞爸的帶領下,我們仨一天的運轉就進入了下一個程序。

晚上,仨人陸續回到家。晚飯後照例的情形是,妞爸在自己的角落裏看書或玩手機,妞在書房寫作業。我健身,呼哧呼哧練到大汗淋漓。

偶爾也有程序出現意外的時候,那多半是遇到妞爸要出差了。雖然妞爸出差並不頻繁,每次出差他都會提前多日給我說,並儘可能把他不在家的那幾天裏的柴米油鹽備足,一切安排停當,但我還是會惶惶然,擔心搞砸,不斷地告誡妞到時要手腳麻利,配合好我。

還好,妞爸不在的日子,我們倆的生活並沒有亂了套,一切都在我的主導下有條不紊地運轉,有時還會有小花樣出現,比如,換換早餐的口味,擠出一些時間和妞一起分享一首歌曲、一篇文章或是一部電影,頗有幾分處變不亂、從容淡定的樣子。

“你呀!能力並不差,就是犯懶,對爸爸太依賴了。”每次妞都這樣總結,她早看穿了我。

妞敢這樣肆無忌憚地點評我,仗的是我們倆關係鐵,可以無話不談。她對我指指點點的地方多着呢,“你這髮型不行啊!嘁!”“你這件衣服不錯,可以借我穿兩天嗎?”“你OUT了,連這個都不知道?”“你不用嘚瑟,你這文章沒啥嘛”“你這……”我耳朵早聽得起了繭。

不過,妞對我的信賴也是實實在在的,她的那點小祕密總會毫無保留地交代給我。每隔一陣子,我倆就“臥談”一次,多半是她說,我聽。遇到她弄不明白的,就換成我說,她聽。有時我忙忘了,很久沒召開懇談會,她就會主動提醒:“你就不問問我最近有沒有煩心事?”

這些事情,妞從不向她爸敞開心扉聊,妞她爸也很少熱心過問。不過,有我這個媽當聽衆兼心理輔導員,妞似乎已經很滿足了。有一次,我好奇心大發,偷看妞的日記,發現她是這樣寫我的:“媽媽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也是閨密之一。”

嘿嘿,評價不低嘛!

我推測,妞不愛向爸爸傾訴,不是因爲不信任他,也不是嫌他缺乏理解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妞爸嘴太笨,不像媽媽那樣甜言蜜語、巧言令色、循循善誘。這個認識是妞在生活中長期觀察到的結果。平日裏,我若因爲一件什麼事和她爸發生意見或分歧,基本上每次爭不了幾個回合就變成我一個人的獨角戲了,笨嘴拙舌的他三句話就把自己的話語儲備耗盡了,只得理屈詞窮地撂下一句“我不跟你理論”,就拂袖而去了。每到此時,我和妞都會偷偷相視一笑,再衝他離去的背影做個鬼臉。

妞不常跟爸爸說掏心窩子的話,也和妞爸的教育方法怪異脫不了干係。他這個人平時好脾氣,和妞打成一片,嘻嘻哈哈、呵呵、嘿嘿,沒大沒小,可一遇到妞做事情磨嘰了,或是功課考砸了,他就控制不好應對的火候,經常會顯得用力過猛。他要麼是把臉一沉,一言不發,冷得像塊石頭。要麼生硬地批評兩聲了事。妞一看到那個架勢,就知道爸爸生氣了,於是立刻一聲也不敢吭了,有時甚至“譁”一下眼淚就出來了。這個時候,我會悄悄走過去抱抱她,蹭蹭她的小臉,給她一些安慰。事後,我煞有介事地開導妞她爸,“不能這樣對待孩子”,嗚哩哇啦說上一大堆。妞爸的反應則是一臉迷茫,好像已然忘記還有這檔子事了。

大多數時候,妞和爸爸是其樂融融的相處場景。妞總愛騎在爸爸的脖子上,任他馱着滿屋子四處走。要麼就是捉迷藏,百十平方米的房子,所有的犄角旮旯兒都被他們藏遍了。這都是他倆一直愛玩的遊戲,從小玩到現在,百玩不厭,真不知道里面藏着多少樂趣值得開發。假期來了,爸爸就帶着妞去外面玩,妞認爲那是一個學期盡頭最有盼頭的大事。

妞在作文裏寫:“爸爸就是我的一個玩伴。”看來,這個描述還是蠻寫實的。

我和妞都知道妞爸這個理工男對文字一竅不通,所以有時會故意拿一篇我倆都喜歡的文章給他看,想試試他的反應。結果總是不出所料,妞爸一目十行,轉眼間就把長長的文章生吞活剝了,然後一臉懵懂地宣佈:“沒啥呀。”惹得我倆哈哈大笑,妞還一邊笑一邊撇嘴、搖頭。

仨人的生活每天都在“單曲循環”,可也稱得上歲月靜好,樂趣多多。未來人生路漫漫,我們仨就一直這樣相攜着走,挺好。

我們仨的作文7

這本書大約初二就被我帶回家,靜靜地在書櫃裏躺了幾年,後來幾次搬家,卻一直帶在身邊。高三時間寶貴,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沒有書房,只有一個小櫃的空間容許我放這些“閒書”,這本素素的平裝書仍被挑來,在小櫃中佔據有一席之地。

我知道我會有這樣的時刻,需要看這樣的一本書。我會需要一些最真摯的幸福和最沉重的苦痛所蘊含的力量,我更加會需要一種淡如秋菊的筆意,安撫我躁動的流淚的心。

果然書非借不能讀也。同學偶然帶了這本書,我按捺不住,借來翻閱,竟放不下了,只得中午晚上各抽一些時間將它讀完。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屬於他們的細微快樂也常能觸動我的記憶,讓我有會心的感悟。“圓圓頭”(錢鍾書、楊絳之女錢瑗愛稱)還不識字的時候就愛看書,夫婦二人給她買了一本便宜的大開本《丁尼生全集》,任她學爸媽的樣在書上邊看邊亂畫。於是我想到媽媽經常談起的我幼時的一件糗事,也是還不認字,就愛拿着書念,翻來倒去就兩個音,還常常不走運地把書拿反,招來爸爸媽媽的哈哈大笑,我卻充當了笑柄還茫然不知。

《我們仨》是以一段夢靨般的古驛道之旅開頭的。我起初不明狀況,並未意識到是怎麼一回事,只覺得讓我緊張、慌亂、茫然若失,好似有大風雨欲來。讀着讀着,我猛然驚覺,這是一本悼亡和回憶的書。

書籍輕軟的質地也陡然變成金屬一般冷冽沉重。我彷彿看見老人明澈的淚無數次漫過歲月在她臉上犁出的溝壑,那些層疊的褶,藏着的是磨難,是睿智,是柔韌順從而絕不妥協的女性的偉大。

從死亡來倒推過去,不論有多麼幸福的過去,總蘊着悽愴的心意。讀者憂如此,作者何以堪?季康先生,曾經怕黑,怕鬼(經歷文革之後不再怕了),不擅廚藝,曾是一個被丈夫和女兒呵護的女人。她和鍾書先生一樣是爲人坦率平和的學者,而學者家庭確實有令人羨慕的不同於一般家庭的學習氛圍。做學問能讓生活變得簡單,能讓心擺脫衆多外界的煩擾。七十多年,兩人不離不棄,相濡以沫,她伴他、他亦伴着她,飄飄搖搖走過了祖國那些極不安的年代。

古人有“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有“覺幾度、魂飛夢驚”,俱是寫離別寫到了讀之則肝腸寸斷的地步。我最是怕離別的,偏偏不斷地與摯愛的親友離別,或許上天故意整治我吧。即便常常經歷離別,我也依然像一隻斷裂的藕,那絲愈是被牽扯得長愈是纖弱,而牽扯的痛楚也毫釐都印在心上,好似淚流過後的疤痕。生離尚且如此,而況死別乎?若我是季康先生,必定會自私地搶在衆人之前;回憶太重,我背不起。可或許我總把悲觀的一面想得太沉,朋友亦說,對逝者和過去的追憶,未嘗不是一種宜人的況味。

她確確實實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先生和女兒去世後,她埋頭整理他們的着作,其後自己又寫了一本、譯了一本。平和喜靜的性子叫先生長壽,如今已是97歲高齡了。在老人的心裏,回望這一生想必也能夠滿意。飽經了磨難反而讓人豐盈,看似不夠多姿多彩的生活卻涵養出清而深的心。

有時我們想通過《瓦爾登湖》或《寂靜的春天》親吻大自然,尋求心靈的安撫。殊不知極其平淡而淺白的生活裏,就蘊藏着人們一直在辛苦追尋的,那一朵真正的玫瑰。

在此,祝先生安康。

我們仨的作文8

在林林總總的小說、名人傳記之中能找到封面如此別具一格的,實屬罕見。泛黃的封面起了毛邊,給人帶來一種歷史的凝重感,但同時,也帶來了雅緻、自然之風韻。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不妨抽出些時間,看看這一本需要慢慢咀嚼的書。讀了楊絳先生的,真的是一種享受,到了今天爲止,我只讀了一遍,我只是想看他們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

而對於他們的生離死別我真的不忍心看。講的是一個塵世中三個奇妙的組合:爸爸是錢鍾書,媽媽是楊絳,女兒是錢媛。60年間的緣起緣滅,因爲離合,就成了一段段的故事。在我讀到傷心處時,我會落淚;讀到開心處時,我會歡笑;讀到離別處時,我會心酸;讀到家常處時,我則會認同。總之,它能牽動你身上的每一根神經,能將讀者到會那一段往事之中。

使我大有感觸。它不僅是一本回憶錄,更可以說是一本充滿着人世間一幕幕悲歡離合的劇本。角色都是如此鮮活,即使化作了文字還是如此活靈活現,彷彿就發生在身邊似的。我們便好比從窗戶紙的孔隙中,悄悄窺視着一戶書香門第內,一天天發生的不同故事;即使主角中已有人遽歸道山,儘管這故事並不驚心動魄。於是,從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中,我們彷彿從今天返回了昨天,看看那過去的人,聽聽那過去的事。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就這樣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給了楊絳最好的回憶。任何的評價都屬多餘的,在作者那裏是一種自然,在讀者那裏卻常常禁不住流下眼淚。

錢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們一家人始終是樂觀的,無真是於平凡中顯出不平凡。一個不平凡的人,寫了一本平凡的書,卻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響,這就是楊絳和她的《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痛定之後,只剩下滿紙洞徹生死的達觀…… 這可是我找了好幾篇 拼起來的 蛤蛤

我們仨的作文9

在一九九二年的十二月二十七日傍晚,隨着潔白的雪花我降落在大地,我的名字叫林婧。可能是在春節前三天出生,是個好兆頭,我的成長一直很健康。

記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是奶奶每天無日無夜的照顧我。我很喜歡奶奶,不僅因爲她會給我做很多很多好吃的,還是媽媽訓斥我時的擋箭牌。的確,小時候,媽媽在我眼中就是“母老虎”,她對我總是有很多的要求,經常因爲我的言行舉止及各種事情狠狠地教訓我一番,清晰得記得媽媽那嚴厲的眼神還有鐵青的臉色。

相反,俺老爸就要溫和多了。我跟老爸都屬猴,所以有很多共性。他不會責怪我調皮打破鄰居家的一籃雞蛋,他也不會因爲我偷吃外婆的生日蛋糕而怪我,他更不會讓我跪着寫“1,2,3,4,5,6,……9,10”寫到半夜,那些都是媽媽的行爲,老爸會帶我去釣魚,帶我去旅遊,還有就是在媽媽面前誇我,爲我說大把大把的好話。

但記憶中和藹的老爸一次卻舉起腳下的鞋打了我。那個時候的我已上小學六年級,性格桀驁,與老爸大吵。他用皮帶抽了我,他讓我跪在地板上反省,只因爲我在外玩得忘記了時間。他狠狠地教訓我:做事要有時間觀念,我把他的話刻在心裏,我不敢忘記,也不能忘記,我懂他是對的。

後來上了初中,離開了家,離開了爸爸媽媽。我開始了我嶄新的生活。

初一時,媽媽每天都會打電話給我,詢問我的生活和學習。纔開始總是很想念家的溫暖,可媽媽告訴我這是另一種成長方式,希望我堅強。

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或是傷心難過時,我都會在心底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這是成長。

如今,我已成爲高中生,回首過去的三年,雖然不在父母的身邊,但我卻懂得了自立自強,我開始感激爸爸媽媽愛我的這種方式,他們的用心良苦也深入我心。

我很愛爸爸媽媽。我們仨的故事溢滿了愛,我們仨的故事隨時間早已醞釀成酒,我們仨的思念,因爲距離的遙遠更加綿長。

我們仨,走過的歲月已成詩。

我們仨,相擁一齊走。

我們仨的作文10

前天晚上,我到巴東出差,正在賓館閒得慌,這時電話卻響了——

“媽,我怕,我不敢睡”。

這是女兒的聲音,如此慌亂,我擔心她出什麼事,連忙問道。

她卻在那邊哭泣起來:“沒事,就是害怕。”

說實話,女兒長這麼大,這竟然是第一次晚上嚇得睡不着,我的心開始揪起來了,不斷地詢問她的情況。

她告訴我說她現在蜷在被子裏,頭也不敢冒出去,說她怕黑,說她怕從牆角蹦出,亂七八糟的聲響。

女兒今年已經十六歲了,但就在女兒說她怕黑的那一剎那,我覺得她彷彿只有六歲。不知怎麼,心開始溫柔地痛起來。

“別怕,媽媽在這”說這話的時候,我彷彿回到了十幾年前:“女兒,別哭,有什麼事媽媽都在,媽媽一直在,媽媽給你唱歌好不好?”

我一直在鼓勵她把頭露出來,我真害怕她在被子裏窩出什麼事來,電話裏很安靜,只有女兒急促的呼吸和小聲的啜泣,每一點每滴都牽扯我的心。我咬緊下脣,彷彿在懊悔現在怎麼不在她身邊,可以給她懷抱,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

女兒很乖,聽話把頭露出來了,說她不怕了,讓我趕緊睡覺,我當然還不放心,也不會放心。就繼續跟她講我在巴東的趣事,直到聽到女兒的笑聲,我才鬆了口氣,給她發了張我們全家的照片給她。

她回了一條彩信。

有張她明媚的笑容,寫着“媽媽,別擔心,我很好”。

見短信,內心無比溫暖,我想我的女兒了,想她那陽光般的笑臉。

說實話,以前總希望女兒是優秀的,對她各方面要求都很嚴格;而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和她爸只希望她是個健康快樂的寶貝,儘可能的滿足她的要求(當然,女兒很通情達理,從不要求過多和過份的要求)讓她快樂。

記得有一次,她同學問她爲什麼喜歡梅紅色,她很自豪地說:“因爲我媽媽穿梅紅色很漂亮。”她的回答觸動了我的心絃。

女兒說她喜歡我們仨在一起的日子。

我笑了,女兒是我們仨中的寶,她的快樂是我們仨的快樂。

我愛我的女兒,我愛我們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