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中元節的由來

本文已影響 3.8W人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爲上元,七月十五日爲中元,十月十五日爲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爲「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爲了使衆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節的來歷,中元節的由來,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被稱爲 “中元節”,是道教的“節日”。而佛教稱 “盂蘭盆節”,民間俗稱“鬼節”。

道教把正月十五稱爲上元,七月十五稱爲中元,十月十五稱爲下元,並分別附會爲天官、地官和水官三個神人。道教認爲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稱上元節;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稱中元節;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於十月十五,稱下元節。三元節同爲中華民族古老傳統節日。《道經》記載,中元日是“地官考校之元日,天人集聚之良辰”。由於地官掌管敕罪之事,故每逢次日,道教首領和道士都要集會,講誦老子《道德經》。一般信道之人,也紛紛到道觀朝拜上供。中元節時,道教宮觀舉行“中元齋醮”,俗稱“道場”,爲民衆祈福。是日殿上設“太上中元七氣赦罪洞靈清虛大帝平等應善天尊”的神位,廣陳供養。卯刻,道衆聞鼓上殿,經師們加披五彩雲鶴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頭戴五老冠,金蓮蓋頂,身披天仙法衣,手執朝簡,在鐘鼓齊鳴中拈香、宣表,稱“慶賀朝科”,便拉開了法會序幕。法會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誦《玄門功課經》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錫福寶懺》。晚間唪誦《鐵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後化的祖師,並普渡十方孤魂。

  中元節的來歷,中元節的由來與佛教:

中元節還是一個佛教節日,稱爲“盂蘭盆節”,也稱“盂蘭盆會”、“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盂蘭盆節緣於佛經故事《目蓮救母》。盂蘭,梵語音譯,意爲“倒懸”,盆意爲“救器”。目蓮是當年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弟子大目犍蓮。他是個大孝子,他在修證佛法的過程中開發出了智慧和身體的潛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稱,能夠用“天眼”觀察世界。他發現自己過世的母親一直在地獄裏吃苦,卻無力救贖。便在釋迦牟尼佛跟前悲泣和求法,佛便告訴他,須集天下佛弟子的慈悲和智慧功德的和合之力,感召他母親迴心向善才行。在佛典《佛說盂蘭盆經》裏,佛還對目蓮說,你僅救度這一世的父母是不夠的,要生起菩提心,還應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一切苦難衆生。佛爲目蓮唸誦《盂蘭盆經》,並囑咐他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備百味飲食,以祭其母,並供養十方僧衆,以此可解脫母難。佛教徒便據此神話傳說興起盂蘭盆會,並逐漸傳爲追薦祖先的常例。近代民間在七月十五獻瓜果,陳禾麻以祭先祖,這不能不說是佛教盂蘭盆祭的遺風。據《佛祖統記》載,七月十五日設“盂蘭盆齋”開始於南朝梁武帝時期。唐宋時期,此日已經成爲民間祭祀祖先的一個重要節日了。

中元節的來歷,中元節的由來之鬼節:

中元節還是一個民間鬼節。南宋吳自牧 《夢粱錄》記載,中元節時,人們要做“麻谷窠兒者,以此祭祖宗,寓預報秋成之意。”中元節因爲正值秋收季節,故意含有“收穫祭”之意。中元節祭祖的習俗在我國大江南北都很流行。山東中元節祭祖習俗也較爲普遍,是鄉間祭祖的重要日子,時間一般都在午後。在濰坊各地家家包水餃,備紙香,或帶上瓜果供品上墳祭祖。菏澤單縣的祭品尤爲豐盛,有竹子做的盂蘭盆,紙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博淄川則把祖先請到家裏祭祀,家家都在大門頂上插上五穀穗子,據說已五穀爲馬,祭祀完畢後,好讓祖先騎着馬回去;在德州則流行放河燈,據記載德州的中元節放河燈場面十分壯觀,人們用瓜皮、麪碗、紙張製成燈具,並以街巷爲單位,製作特大制船,目蓮站在船上,手持九環禪杖。中元之夜,人們把燈具和紙船放入河內,河上頓時燈火通明,燈具順流而下,搖曳擺動,如同天上點點繁星。德州運河兩岸的百姓,紛紛擁到河堤觀燈,場面頗爲壯觀。

關於中元節的來歷,中元節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但最著名、流傳最廣者要算是「目蓮救母」的故事:從前有個孩子叫「目蓮」,從小被地藏王菩薩引渡出家,他的母親郤因歐打和尚、浪費食物...等等種種過失,死後被打入地獄,目蓮知道這個消息時,母親正在第六殿接受「倒懸」的懲罰,爲了報答母親的乳哺之恩,目蓮準備了飯菜要給母親吃,但是食物一到母親的嘴邊,便化成火焰;目蓮無計可施,請求釋迦牟尼佛幫忙,佛祖說明目蓮母親生前的種種過失,如果要讓她吃東西,則要在七月十五日準備各種齋食,供養十方大德衆僧,目蓮依法施行後,母親果然脫離餓鬼之苦;後來這種形式逐漸演變爲民間的中元普渡。中元節在佛教稱爲「盂蘭盆節」,「盂蘭盆節」一詞來自梵文Ulambana,原意即爲「救倒懸」之意,南北朝時即有人將「盂蘭盆」解爲「裝飾美麗的盆子」,於是競相以木竹等材料,雕琢精美的圖案,應爲佛教徒的誤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