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今昔黎村見聞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2.78W人 

第一次進黎村工作是三年前的秋季。當時是參加市裏組織的“落實計劃生育工作隊”而在崖城的南山,赤草和抱古等管區的黎族村寨裏待了近半年的時間。

今昔黎村見聞散文隨筆

儘管早有思想準備,但當親眼看到黎族同胞的貧困狀況之後,還是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說是村子,看去只有十幾間歪斜低矮的茅草房毫無生氣雜亂無章地橫臥在小土坡上。草房頂上的茅草已成灰褐色,秋風一吹,就有草屑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如果不是有幾隻小狗跳出來狂吠,許多人都會認爲這樣的草房是不會有人居住的。我們彎腰走進草房,大人不在家,只有幾個衣服襤褸光着腳丫的孩子瞪着大眼睛驚奇地望着我們。草房有四五米長,約兩米多寬,有不少洞孔的泥牆才一米來高。兩頭的門只有一塊門板。草房的一頭是煮飯和吃飯的地方。牆角里幾塊薰得烏黑的石頭就是竈臺。據說那隻掛在泥牆上的舊簸箕,吃飯時拿下來擺在地上,就成了“飯桌”。草房的中段是臥室和倉庫。牀是由十幾塊厚竹片拼成的,牀上那塊舊毛毯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另一側放着幾包用肥料袋裝着的稻穀和兩口袋木棉。算來恐怕是草房內最值錢的東西了。

在村旁的樹底下,拴着幾條水牛,牛的糞溺四溢橫流,臭氣逼人,蚊蠅撲面;村民在混濁的河溝裏洗衣物,飼鵝鴨,也從那裏挑水吃。見到的村民,大都衣衫破舊。他們的眼神裏只有求生的慾望,卻缺少那種擺脫貧困的要求,更沒有追求過好日子的信念。他們仍然被舊習俗、舊傳統和舊的`生活生產方式所羈絆,像是被隔絕在已經是瞬息萬變的世界之外……

半年後我們完成任務離開了黎村,可是除了在我的心裏留下許多的遺憾之外,似乎還有許多難以釋懷的愧疚。我們還應該爲自己的黎族兄弟姐妹們再做些什麼呢?

在本世紀的最後一年,我報名參加了市直屬機關組織的扶貧工作隊,到高峯鄉抱龍管區去繼續完成本世紀末的扶貧工作。

送我們下鄉的車子剛駛過高峯鄉駐地,那些在路旁牧牛的黎族老少認出是扶貧工作隊的車子。都微笑着頻頻向我們招手致意,再往山裏駛去,沿途就可看到一條條新修的進入黎村的公路和一幢幢新建的紅色的平頂房以及一行行已經枝葉招展的芭蕉飛快地從車窗外掠過。這些都是扶貧工作隊留下的豐碩成果。

今天我們看到的黎族村民,臉上那滿懷信心奮發向上的神情,已代替了昔日苦對赤貧而無可奈何的窘態。雖然大多數村民穿着衣服還是舊的、吃得也還並不太好,草房也還未全部拆除。但是,整個村子已沒有了當年那種破敗淒涼和死氣沉沉的情景。就拿我們的扶貧點扎套村來說,全村共有十九戶,原來沒有一間磚瓦房,年人均收入不足五百元;去年扶貧工作隊幫助他們把年人均收入提高到了一千三百多元;蓋起了十一幢平頂房。計劃在二000年底,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要提高到一千八百元,同時,爭取“消滅”全村的茅草房,讓家家戶戶都有一幢“風雨不動安如山”的鋼筋水泥平頂房。然而,他們沒有滿足檳榔樹下剛蓋起的新房,也未滿足已達到脫貧邊緣的千多元收入。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種養項目和技術指導;他們想讓更多的孩子上學讀書;他們要爭取承包更多的荒山。一位五十多歲的村民在自己新建好的房屋裏緊緊地拉着工作隊員的手說:“是共產黨派來的工作隊幫我們蓋起了世世代代連做夢都不敢想的新房。”——這應該算是代表了大多數黎族同胞的肺腑之言吧!今天,他們終於開始警醒:決不能讓貧窮和愚昧這些幽靈再回到黎村裏來荼毒自己的子孫後代了!

如今的黎村,大多數都已修通“致富”路,從此結束了人們肩扛背馱的歷史;拉上了電燈,人們丟掉了火把告別了油燈;打了水井,村民不用再飲用那骯髒的渾河水了。通過加強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各村寨上學的女孩越來越多了,那些影響村民致富發展和身體健康的陳規陋習也正在被逐漸擯棄。一些先富起來的村民有了摩托車、三輪車;大多數的農戶都有了比較現代的農具;不少的家庭還買回了電視機……

黎家村寨的變化,雖然還不能說是翻天覆地的,但是,這變化確實是不同凡響的。我們相信,今後的變化一定會更加激動人心和令人難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