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三年級作文

【必備】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彙總十篇

本文已影響 1.58W人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彙總十篇

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 篇1

今天,我與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回老家過春節。

我剛到老家,就發現門上已貼上了新的春聯,我高興地去找弟弟放炮。我拿了一個足球炮,它圓圓的、綠色的,外殼是層薄薄的塑料,非常環保。我小心翼翼地把炮放在了臺階上,弟弟幫我把引火的小木棍拿來,我慢慢地把木棍對準炮,只聽見“嘭”的一聲爆炸了,這個足球炮可真響呀!

我們吃過年夜飯就一起看聯歡晚會,有小品、相聲、歌舞……

好看極了!

今年春節大家團團圓圓過得非常高興,我祝願每個人每天都象過春節一樣開心、快樂!

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 篇2

新年降臨了,人們都喜氣洋洋的,樂得合不攏嘴,瞧!一大清早,媽媽就已經忙的不可開交了。我好奇的問媽媽:“媽媽你在幹什麼呀?“過年了,要除塵迎新嘛。”我說:“除塵迎新,這詞真有趣!”原來,還有一個除塵迎新的習俗啊!

到了新年的晚上,爸爸急急忙忙的打開了電視,開始欣賞春節聯歡晚會帶來的節目,正在吃飯的爺爺、奶奶、媽媽與姑姑都把頭向後轉去,對着電視機。我家春節必做的事,就是看春節聯歡晚會。奶奶說:春節聯歡晚會代表着國家的強大,所以必看。

除了以上習俗外,我還知道一個繞口令:初一的湯圓,初二的面,初三的餃子。初四之後的初五、初六、初七什麼都可以隨便吃。我們重慶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習俗,就是初一不準花錢,至於爲什麼,我也不知道。估計是想要發財吧!

其實,要說過年的習俗,我家鄉還有個習俗還有初一不能掃地與倒垃圾,初二開始要在親戚家輪流拜年等等。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到了元宵節正月十五這天晚上,燈一定要亮,家家要吃湯圓,寓意團圓。

上面的三大習俗,都是重慶人必做的,如果你不是重慶人,你也可以學習一下以上三大習俗。

元宵節一過也就意味着春節結束了,人們開始新的一年的工作。

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 篇3

今天是春節,聽說晚上要放煙花,吃完晚飯,我就迫不及待的拉着媽媽看煙花,爸爸小心翼翼的用打火機點燃煙花,我高興地嚷到:“放煙花咯!放煙花咯!放煙花咯!”。

煙花“吱”的一聲衝上天空,然後慢慢變大,變到蘋果那麼大小的時候變炸開了,接着“吱吱吱”三四朵五顏六色的花朵衝上雲霄,把夜晚的天空裝點的絢麗多彩,好像人們都生活在童話王國裏一樣。煙花的形態各不相同,形狀各異,色彩繁多。你瞧,一個火心輕快的往上竄,爆炸後,就像仙女在天空中撒着五顏六色的花瓣,迎接春天的到來。過來一會兒,一半天空都變成了橘色,不知怎麼的,又一下變成了藍色。這是,東方露出了金黃的菊花,不一會兒就謝了,金黃色的花瓣飄的東一片西一片,一眨眼,金黃色的小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煞時天空又變成了一片漆黑,,就這樣反反覆覆,我與哥哥在那裏活蹦亂跳,一會兒竄到東,一會兒跳到西,此時心中的喜悅在臉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最開心的還有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邊欣賞着春節聯歡晚會,邊享受着豐盛的美味佳餚。聊着我們一年來努力的成績與收穫,分享着過去的點點滴滴,併爲來年做好了新的打算,設立了新的目標。

忘了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們可以拿到一疊豐厚的壓歲錢,可以用這些錢買我們的學習用品,買我們想要的玩具,買我們想吃的東西,應有盡有。

我最喜歡的就是過春節了,真希望明年的春節快點到來。盼啊!盼啊

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 篇4

正月初五,爸爸開車帶我們來到了天津。

在天津住了兩晚,我們去了古文化街、大悲院、意式風情街,看了天津之眼、瓷房子、少帥張學良的故居。在天津之眼的橋下我們遇到一個帶着狗頭穿着清朝服飾的怪人直衝着我們走來。他向媽媽示意想要和我一起拍照,於是媽媽拿起手機給我們照了一張照片。可是照完後他卻撩起衣服,漏出一個胸牌來,上面寫着“聾啞人拍照貳拾元”。媽媽瞬間覺得有種被騙的感覺,可是媽媽轉念一想,選擇相信他們,就給了錢。媽媽告訴我不管以什麼方式去掙錢都應該光明正大的,而不是利用別人的同情心來換取利益。

可惜的是遊客太多,我們沒能坐上“天津之眼”俯瞰整個天津。

不過我們卻嚐遍了天津的各色小吃,尤其是天津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還有熟梨膏,煎餅果子。我還自己吹了一個糖人,看着那個爺爺吹起來很簡單,而且吹什麼像什麼。當我自己吹的時候我才知道這是很講究力度的,吹氣力度該大的.時候要大,該小的時候要小。雖然我沒有爺爺吹得好,但是爺爺誇我第一次吹已經算是不錯了。

在天津的兩天讓我對天津有了更深的瞭解,有機會我還會去的。

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 篇5

這個春節,我和媽媽去了北京。北京是我國的首都,這是我第一次去,這一路上,我都好興奮啊!

到了北京,我們先去爬了雄偉的長城。天空很藍,長城特別長,它隨山而建,我感受到了秦始皇的偉大和過去工人的艱辛!

後來我們參觀了明清兩朝皇上的家——故宮。它好大啊,我們在裏面走了一天,把腳都走累了,纔看了其中的一部分。難怪過去的娘娘們出去都要坐轎子呢。

我們又去了皇上家的花園——頤和園,那裏有昆明湖和佛香閣,還有很長很長的長廊,風景很美麗。

最後,我們去看了被八國聯軍破壞燒燬的圓明園遺址。

在北京,我們還吃了老北京的特色小吃,有炸醬麪、豆汁兒、炸焦圈、炸灌腸、北京烤鴨等。都很好吃啊,就是豆汁兒我喝不慣,覺得味道怪怪的。

可是,我們的時間有限,沒有來得及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也沒有去動物園和海洋館。媽媽說,我們以後還會再來的。

我好期待下一次的北京之行呀!

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新年不聲不響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大家爲了過個好年,準備得熱火朝天。有的清理蜘蛛網,有的仔仔細細地擦玻璃,還有的把地掃得乾乾淨淨的。爺爺奶奶在煮團圓飯。

晚上,大家一邊看着電視節目,一邊吃着可口的團圓飯,一家人有說有笑。飯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拿出大大的紅包,我眼前一亮,看到大紅包迫不及待的伸手就拿,樂呵呵的一直笑。大家都說:你真是個調皮的孩子。”十二點一到,我就聞到了香的味道,聽見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和一陣陣歡聲笑語。

我希望新的一年裏,全家平平安安地快樂地生活下去。我也希望自己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每次能考100分。

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 篇7

爸爸說今年要讓我過個不一樣的春節。  
  我一直好奇地想,春節還有什麼不一樣啊?年年不都那麼過的嗎?  
  大年初一吃過早飯,我就和媽媽一起跟着爸爸來到了福利院。我還是第一次到福利院來呢。便問爸爸:“爸爸,福利院是幹什麼的啊?是不是有紅包得啊?”爸爸笑了笑說:“你進去看了就知道了。紅包嘛,就要看你的了哦。”我高興極了,看樣子,只要我表現好一點,一定又能得到一個大紅包了,今年過年可得了不少紅包呢!想到這裏,我情不自禁高興得笑出了聲。  
  福利院到處都掛着鮮紅的燈籠和五顏六色的彩燈,門口張貼着火紅的對聯,呈現出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氛。轉了幾道彎,我們便跟着爸爸來到了一間掛着“活動室”牌子的大房子裏,房子裏也佈置得五彩繽紛的,一大羣小朋友正在跟着老師一起玩遊戲呢。看見這情景,我更好奇了,問媽媽:“這些小朋友過年怎麼不回家啊?”媽媽把我拉到一邊輕聲說:“這些小朋友都是沒有爸爸媽媽的孤兒,這裏就是他們的家啊。”我“哦”了一聲,忽然好象明白了些什麼。這時,小朋友們看見我們進來,便一下都圍了過來,嘴裏高興地喊着“叔叔阿姨新年好”。爸爸媽媽則趕緊把帶來的兩個大包打開,拿出了許多各種各樣好吃的,還有各式文具和圖書,——分發給了那些小朋友。那些小朋友們可高興了。接下來,我和小朋友們一起唱啊、跳啊、笑啊,玩得可盡興了。  
  下午回到家裏,爸爸一本正經地對我說:“今天給小朋友們送的禮物,可都是用你過年得的紅包的錢買的哦,你願意嗎?”“當然願意。”想起福利院的小朋友們拿到禮物時那興奮的表情,我十分得意地答道。  
  今年的春節,還真的過得有點不一樣呢!(指導老師:梅雲麗)  

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 篇8

天地如火,日月如梭,轉眼間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高高興興的購買年貨,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綵,火紅的燈籠,喜氣的對聯,處處洋溢着龍年的喜氣。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是中國人最大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中國人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民族文明最集中的體現。春節期間,我國的很多地方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有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喜接福、祈求豐收等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名族特色和區域風情。

春節的來臨,很多人都可以放假回家過大年。平常難得相聚在一起的家人在這春節相聚。大年三十,一大家子圍坐在餐桌旁品嚐年夜飯,年輕的晚輩不時舉起酒杯向長輩敬酒,頑皮的孫子、孫女一會向爺爺要這個,一會向奶奶要那個。爺爺奶奶被高興的合不攏嘴。一句句關心的問候,被春節的幸福和美滿圍繞着。

壓歲錢是我們每個小孩都想要的東西。跟着爸爸媽媽去拜年,很多長輩都會給我們小孩紅包,同時,我們的爸爸媽媽也會給親戚的孩子發紅包。

春節時新的一年的開始,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新年快樂”。人們對新的一年都充滿了美好的希望,希望事業蒸蒸日上、自己的天地大豐收、希望自己的學習更上一層樓……

春節紅色是他特有的色調,火紅的燈籠、紅色的對聯……

炮竹聲聲除舊歲,紅紅火火過大年。這就是我眼中的春節!

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 篇9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唐朝詩人王維這句詩我從小就朗朗上口,但直到今年春節我纔好像有了一種真切的體會。

剛放寒假,我的心就好像揣進了一隻興奮的小白兔,整天跳個不停——馬上要去日本旅遊嘍!接下去旅途中的每一天都是那麼新奇那麼有趣:我登上高聳的東京塔,俯瞰城市繁華;我徜徉在童話似的富士山角下,盡情滑雪;我步入奈良公園,與可愛的馴鹿們親密接觸,還驚喜地邂逅了“三鹿開泰”的奇妙景象……

但是當時間走到20xx年2月15日,也就是農曆大年三十的那一天,我的心裏彷彿突然丟了什麼。幹什麼都提不起勁兒來。夜幕降臨,我嚼着以往最愛吃的神戶牛肉,卻還是悶悶不樂。媽媽見狀,輕輕摟住我,問道:“你是不是想家了?”我恍然大悟,哦,是的!

我真的想家了。我想念外公外婆一大早就在廚房裏忙碌的背影;我想念那一大桌熱氣騰騰,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飯;我想念指針一過八點我鑽進外婆懷裏,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看春晚,談笑風生;我還想念那個最喜歡站上板凳,踮起腳尖幫爸爸貼福字的我……

媽媽告訴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是日本的除夕夜沒望到月亮啊?這時,爸爸把手機遞給我,按下了“微信視頻聊天”,笑眯眯地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可以馬上給長輩們拜個年呀!”

春節的三年級的作文 篇10

宋書》中就有關於古時泉州鬧花燈的記載:“天下上元,燈燭之盛,無逾閩中”。泉州的花燈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賞花燈的習俗更是一直延續至今。市區裏大街小巷的大人牽着迫不及待想要掙脫着去花燈下細細觀賞的孩童的小手,而孩童手裏呀,則提着點了燈的小燈籠嚷嚷着,站在一盞盞花燈下驚歎着,歡呼着。

那一盞盞花燈形狀各異,其中有幾組花燈吸引了我的眼球:一組小精靈造型的花燈,那些小精靈手上各自拿着不同的南音樂器,體現了異域元素與泉州傳統文化相結合;一組使用舊衣物和廢舊鐵絲製成的漁女頭飾和漁女形象的花燈,體現了環保節約的理念和惠安漁女與潯埔漁女勤勞美麗的身影;一組在燈籠內膽裏放着旋轉的屏幕,上面放着泉州各地的風景。

“歸騎不令歌吹歇,萬枝燈燭度花樓。”蔡襄在體驗了泉州的元宵後就寫下這句詩。人們跟着踩街的隊伍行走,人們擡着轎子和神在街上游走,彩車穿行在大街小巷。鄉下的男女老少啊也不缺乏活動,他們擡着轎子和神,在篝火旁跳躍着,歡呼着,半個村的村民們都提着紙燈籠繞着村落行走,花炮照亮着人們前行的路。

春節的味道,瀰漫在廟宇的煙霧繚繞裏,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裏,在爆竹聲聲裏,在阿嬤的親切呼喚中,在那孩童嘴裏忙不過來的年糕湯圓炸食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唯有用心感受,唯有置身其中地去參與,才能細細地品出那一番甜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